轉變觀念,轉換角色,重視情感因素在教學中的運用
-------課改總結
隨著課程改革廣泛深入地開展,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課程對廣大教師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新課程確實使許多教師找準了自己的位子,明確了自己的價值,確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素質,大大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身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課程改革的資料,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順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學工作。
一年來,我積極地參與課程改革實驗。首先,從思想上轉變觀念,雖然素質教育提出這么多年,但從骨子里說,應試教育的思想、傳統教學的影響仍然左右著教師的意念,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至于新課程和傳統教學到底有什么不同之處,我和許多教師一樣意識模糊,新課程的“新”到底新在哪,總是一知半解,認識不清。致使在課改實驗中走了許多彎路,摒棄了傳統教學中的優點,有時甚至是穿新鞋走老路,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我漸漸意識到,要想在課改實驗中取得成績,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不斷地反思,既不能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也不能盲目追求表面的形勢,做表面文章,必須深入進去,追求實質。于是我閱讀了大量的有關課程改革的資料,系統地做記錄,聯系實際進行分析比較,漸漸地意識到課改真正改的是什么,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從思想上提高了認識。
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新課程順利實施的關鍵,新課程強調教與學的關系是這樣的:學生是內因,教師是外因,教師的教永遠代替不了學生的學,必須組織好教學活動,啟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教學觀呢,我認為實現課堂教學的“全員性”“全程性”“主動性”是顯示學生主體的重要標志。所謂“全員性”即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不是某一部分學生。“全程性”即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不是某一個環節,“主動性”即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中個體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合作學習是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進行交流,探究是高層次的學習,是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探索追求,是一種發現學習,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生使終是學習的主人,是自我思維的主宰。課堂上我給學生留充足的自由思考、自由選擇的空間,解放學生的雙手和大腦,鼓勵學生敢于爭辯,敢于質疑,暢所欲言,大膽想象,允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犯錯誤。不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維走,每次課堂上,總讓學生自己在書上寫批注,談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小組內交流,班內交流,把時間都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展示自我機會,有張揚個性的空間。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喜歡這樣的語文課,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以由過去的觀眾變為舞臺上的主角,他們受到了重視,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課堂教學中我重視情感因素的影響,情感象催化劑推動著學習過程,波動著學生想象的翅膀,課堂上我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形、聲、色并茂的電化教學媒體,充滿激情的導語 ,耐人尋味的結束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感情共鳴,每堂課都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只要教師充滿激情地去上課,學生就會充滿激情的去主動學習,自然會收到較好地教學效果。每堂課前都必須精心設計教案,才能以各種新穎的方法,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
在實驗中我感覺到,新課程同傳統教學相比,切實有眾多顯而易見的優點,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大膽地實踐,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創新,也要經得起挫折,敢于懷疑,勇于反駁,更需要有堅韌不拔,百折不回的精神,將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車輛廠子弟學校 楊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