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
蕨溪鎮中心學校 張清友
合作學習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競爭學習”,筆者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首先,預習的合作。
每學一篇課文時的預習,要掃清字詞障礙。在大家讀了課文后,各自提出所遇生字、難詞,然后分工查閱和記錄,再學習交流。
其次,研讀課文的合作。
初讀,整體感悟,把握寫了什么;細讀,進一步理解,理清線索,了解怎么寫的;精讀、深思,探究作者為什么這樣寫,“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爾”,并且要能欣賞佳句美段等深層次的內容。每一步,根據教學目標 ,都可以分工進行,組內討論交流,再在班上交流,求得一致和深入。
再次,拓展延伸的合作。
如《岳陽樓記》,教學時作兩方面的延伸。其合作可分為兩個小組,課外進行收集整理,一個負責一方面。
1、收集關于岳陽樓的詩和對聯,小組內整理交流后,在班上交流。教師點撥小結出:杜甫的《登岳陽樓》、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和結合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具興,呂純陽每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巖疆,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一副對聯。這既介紹岳陽樓的人文歷史,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將“兩詩一記”進行比較,又鞏固課內相關知識。
2、收集有關作者范仲淹的情況,仍然是小組內整理交流后,在班上交流。教師點撥小結出:范仲淹勤學立志的一段課外文言文和其他古人勤學的故事:王冕讀書、匡衡勤學、囊螢映雪、刺股懸梁等,進而以“勤學”為本周話題,進行說話訓練。
用課外文言文閱讀、講故事、名人名言、自身學習經驗交流等形式拓展遷移,這就不再只是合作學習課內知識,還增廣了見聞,拓展了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同時,也在合作學習中學習了合作。
第四,每課“清點”的合作。
這種方法通常在學生學完一課后,根據該課學習目標與具體內容,大體有這樣六方面,讓學生分工從這樣六方面去著手:常識、字詞、關鍵詞句、重點段落、構思和表達特色。各自負責一方面,然后交流補充。再由學生自己將所學習的內容,出題考試,或者默寫自測或互問互答。比如,把該課的字詞,搞成注音、給拼音寫漢字,解釋詞語、完成詞語、根據意思寫出詞語,用詞語造句、用幾個詞語寫一段話等等。這樣經常檢測,不僅有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能促進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的培養與形成。
第五,單元歸納小結的合作。
單元歸納小結的合作,也叫及時復習合作。此法是把課堂上所學的每一單元課文的知識進一步理解、及時鞏固,整理為系統化的知識,建構在自己頭腦的知識庫里。它既是一種能力,歸納整理,查漏補缺,又是課堂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每一篇課文,有這樣六方面,讓學生分工從這樣六方面去著手:了解一點常識,識記重點詞語,品味關鍵字詞,摘錄一些佳句,精讀精彩段,學習巧妙構思。幾方面,由于合作,很快就能完成。教師再給以點撥,使之完美。
如八年級(下)語文第五單元的古詩文:一組整理常識:名家陶淵明、韓愈、杜牧、蘇軾等,體裁詩、詞、曲,書、序、傳、說等。二組字詞:通假字、多義詞、詞性變化的詞、古今異意詞等。三組關鍵語句的理解、翻譯。四組精彩段落的精讀。五組精巧構思與寫作特色的歸納。六組名句歸納賞析等。各個小組又分工到人,組內交流后拿到全班交流。
每課或每單元,都去這么做,不僅學生的知識將會不斷鞏固、積累和豐富,而且合作的效率也會不斷提高。他們不僅是嘗到合作學習的甜頭而努力合作,尤其是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也會不斷增強。
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要指導小組內的分工定期交換,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還要讓學生自主地、有時間和空間的運用所教的合作學習方法,及時了解反饋信息,給予個別指導,使之真正掌握并能正確運用。這樣持之以恒,熟能生巧,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合作學習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教會學生合作學習”,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普遍關注的重大課題。實施新課標、新理念和“長效教育”理念,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促進和培養學生的形成基本學習能力,合作學習的學法指導尤其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