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九年級上人教版)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
教學內容
本課在第176_-180頁。這是一個單元活動,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圍繞“錢”展開活動,從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三個層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了解“錢”的發展歷史。2.培養就話題發表觀點的能力,并能夠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闡明觀點。3.學會設計調查問卷,學會寫作調查報告。侉過程與方法 1.通過網上搜索,查找所需要的相關信息。 2.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自我教學的方式,達到資源共享。3.通過校園調查,既鍛煉學生的能力,又教會他們寫調查報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幫助學生認識到賺錢的艱辛和花錢的量人為出。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能夠了解“錢”的來龍去脈和發展歷史,認識到“錢”的發展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的。
2.培養學生能夠就某一話題結合親身經歷和感受,發表見解、闡明觀點。
3.能夠設計調查問卷,在學校等單位、場所中有步驟地開展調查活動。
難點
1.確立調查目的、對象、內容等,并據此設計調查問卷,確保調查結果的可信度。
2.在調查問卷的基礎上,寫調查報告。
◆教學突破結合成功者的“賺錢”構想或計赳,設計小組“賺錢”計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錢”的課件,充分展示“錢”的起源、發展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錢”。令學生準備查找名人和錢之間發生的軼事。
教學步驟
(1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1.運用多媒體展示“錢”,引導學生了解1.在教師指導下,了解“錢”的起源和發
“錢”的歷史,印證了人類的發展。 展,充分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j2.展示一些成功者的“賺錢”計劃,組織2.學習教師提供的“賺錢”個案,組內充
學生討論,分組制定“賺錢”構想。 分討論,制定“賺錢”計劃。3.提問學生,如何花費.一一百元、一萬元、3.合理計劃、科學安排,設計“花錢”的
十萬元,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科學的 方案。
消費觀。
一、運用多媒體。展示古今中外的“錢”(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展示自己找到的“錢”,導入 新課。 2.通過多媒體,了解貨幣的起源和發 展,以及有關“錢”的軼事。讓學生理 解:錢,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它記 錄著人類社會的變遷和發展。 | 1.配合教師的展示,同時出示自己所擁 有的“錢”。 2.將自己查找到的資料,充分展現給全 班同學,共享資源。 |
二、師生交流,如何“賺錢”(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出示一些成功者的“賺錢”計劃,引出 “賺錢”該如何進行的話題。讓學生 分組討論,團體合作,設計團體“賺 錢”的計劃。 2.展示每個小組的計劃,和學生一同進 行點評。注意引導,從選題的現實 性、計劃的可操作性、嚴密性、小組的 合作性、盈利的數量等方面綜合評 價。 3.通過討論、評價,主要向學生傳遞· 種觀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1.小組討論,選擇適合本組的領域,切 合實際設計“賺錢”計劃。 2.對各小組的“賺錢”計劃進行討論和 點評,注意聽教師的分析角度和分析 層次。 3.認識到賺錢是光明正大的,關鍵在于 賺錢的方法和賺錢的心理。 |
三、學生設計,如何“花錢”(約 分鐘)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1.設計問題:如果你擁有一百元、一萬 元、十萬元,你如何分配它們? 2.點評學生的“花錢”方案。引導學生 樹立科學、合理、積極的消費觀。 3.布置學生做一份調查報告,可以小組 為單位,也可個人行動,對本校同學 進行一次消費調查。 | 1.獨立思考,設計“花錢”計劃。 2.在教師引導下,能夠認識到:花錢,要 量入為出,要與親人商量,要科學、合 理地理財。 3.自由組合,并及時向教師咨詢。制定 詳細的調查計劃,設計調查內容,充 分發揮集體力量。 |
本課總結
這是一堂集寫作、口語交際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習課。讓學生了解錢的發展,幫助他們進行初步的“賺錢”規劃,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置家庭、班級、學生的情境,組織開展合作活動。
板書設計
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
錢——社會的發展
↓
賺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花錢——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課前讓學生進行有關“錢”的知識的查找,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從生活中發現“錢”的歷史,了解“錢”是社會生活、社會歷史的折射。
課堂上,通過“賺錢”計劃和“花錢”方案的設計,通過組內合作和探究交流,使學生既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又能夠學習到他人的長處。
教學探討與反思
“錢”是學生經常接觸但是又很敏感的話題。如何既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和活動中來,又能夠不涉及他們的私人空間?教師必須在授課前設計好從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出發的話題和活動方案,盡量結合學校、班級,不但給予學生消費觀的正面影響,而且要培養他們能夠與人協商經濟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