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一、活動目標 1.增進友誼,促進班集體團結向上。 2.總結三年初中學習、生活的得失,為更高一段的學習鼓勁。 3.鍛煉寫作、口語交際能力。 二、教師準備 1.時間安排。活動準備時間可計劃一周。三年初中生活的回憶總結,畢業前的告別,學生要說的話很多;準備畢業晚會,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要做的事也多。 2.組織安排。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都由學生擔任。最好由班委會統一安排。教師也是活動的參與者,要與同學們一道出謀劃策。 3.關心學生的情緒。學生畢業前情緒的高漲與低落,要及時了解,幫助調整。對平時成績差一些的學生,要多加關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對少數有心事的學生更要關心、愛護,幫助他們解除心中的“煩惱”。 三、活動指導 本單元綜合性學習安排四項內容,有的由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有的要求全體學生參加。 1.關于“難忘的歲月”。這個內容的活動,可由學生自由組合,自由暢談。 “說說三年里碰到最高興的或不愉快的事”。高興的事好說,大家分享快樂。說到“不愉快的事”時,要分析“不愉快”的原因,“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以后過愉快的生活。當“不愉快的事”涉及到人,或同學,或老師時,要能體諒。提倡“化解矛盾”“消除隔閡”,在適當的場合握手言歡。 說“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發生的軼聞趣事”時,要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進行,注意禮貌,注意保護隱私。 “總結學習、交友、個人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得失”。要注意引導學生敢于正視困難和過失。遇到困難,大家幫助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對那些在學習、生活中有難處的同學,更要關愛。 2.關于“集體的記憶”。編寫班史,全體同學都參加,內容多,可以分組合作。寫入班史的人和事,要認真核實,培養學生嚴謹的作風。 3.關于“如歌的行板”。畢業晚會的策劃、組織都由學生擔任,在班委會的領導下,全體參加,分工合作。學生三年來組織過很多活動,應該不困難。 4.關于“永遠的贈言”。贈言本可以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學生每人準備一本畢業紀念冊,請每位同學給自己贈言,自己也給每位同學贈言。這種形式好處是學生要根據每位同學的特點寫贈言,贈言的形式可多種多樣,或詩、或文、或名言警句。 另一種是學生每人準備一段贈言,贈給全班同學的(還可以附上自己的照片、通訊地址、電話),交給班委會,統一打印成冊,每人一份,有點像通訊錄。這種形式的好處是個人的事少了,只要好好寫一段贈言就行了。 以上的活動完成之后,寫三年來學習、生活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寫好的總結,可留下一份給母校,個人的經驗和教訓給后來的校友看看,對他們的成長有好處。如果每一屆的學生都認真寫總結,學校都保存下來,將是教育事業的一筆寶貴財富。那是學生的心聲,是活生生的成長實例,教育工作者能從中發現并研究一些問題,用來改進自己的工作。 四、活動建議 1.本次活動由班委會組織全體同學參加,活動的內容比較多(編班史、開畢業晚會、寫總結),這是初中最后一次大的活動,臨近畢業,時間比較緊,所以難度也比較大。教師放手讓學生策劃、組織、實施的同時,要視情況予以指導、建議。 2.要關心“弱勢”群體。可能有少數學生出于升學壓力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參加活動。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幫助他們消除顧慮,參加集體活動正是減輕壓力的一種方式。 3.不要因為活動影響正常教學。同學三年,一旦分別,感慨萬千,依依不舍,這是人之常情。但有時興奮過度,幾天甚至更長時間處于興奮中,就會影響學習。教師要及時提醒他們恢復平靜,繼續前進,友誼長存。“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勸慰朋友的詩句,說的正是這種情景。 五、活動評價 采取整體評價和分項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活動完成之后的總結會上進行。要求不要太高,多鼓勵,多表揚。可以參考下列標準: 1.是否參與活動; 2.在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與他人合作的意識是否強,是否有創造精神; 3.在活動中表現的語文能力。 六、有關資料 1.學生贈言 (1)贈老師 老師,您是慈祥的母親,在懷抱里哺育希望,在搖籃邊培養文明,驅走了愚昧,喚來了智慧,精心雕塑一顆顆美好的心靈。 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饑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一批批青年人的靈魂……老師啊,我怎能把您遺忘! 您是海洋,我是貝殼。
人生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我走著,走著,不斷地走著。當我疲憊懈怠時,記憶中就會浮起您堅定的面容,堅毅的聲音,堅忍的精神。老師啊!您教會了我生活,我怎能將您忘懷! 不管一個人取得多么值得驕傲的成就,都應該飲水思源,應當記住是自己的老師為他的成長播下最初的種子。 ──居里夫人 園丁的汗水,在綠葉上閃光;教師的汗水,在心靈中結果。園丁的夢境,常常是花的芳香,葉的濃陰;教師的夢境,常常是稚甜的笑臉,朗朗的書聲…… ──巴特爾 (2)贈同學 青春像一只銀鈴,系在我們的心坎上,只有不停地奔跑,它才會發出悅耳的聲響。 你是一首小詩,抒情是你的本質。我相信,你的前程將開滿鮮艷的花朵,散發著最迷人的青春氣息。 我們相逢在陌生時,我們分手在熟悉后。明天,我們要到生活的星圖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讓我們用自己閃爍的星光相互問訊、表情達意。 青春快樂,青春路上沒有痛苦。青春美妙,幾乎每一處都有生命奔流。青春迷人,令幼稚仰慕,令衰老嫉妒。青春是一種風度,更是一宗財富──青春的追求一定就是你我的追求…… 有人說知識的大門是敞開的,我卻以為它時時緊閉著。你得用執著的追求去撞擊,沖擊的力越強,門便開得越大。 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顯不出時代的偉大。愿你投身于時代的激流,做一個勇敢的弄潮兒。 一個人倒霉至少有這么一點好處,可能認清楚誰是真正的朋友。 你是我生命里無論載了多少風塵霜雪,都是想甩也甩不掉的多雨的夏季,我不愿失去對雨夜和雨夜有關的一切記憶,不愿失去那條路上的寸寸笑語。 盡管綠色已隨著秋天遠去,但荒漠中仍存有你的友誼。 知識是升天的羽翼,是恐懼的解毒藥,人的自主權深藏于知識之中。讓我們爭分奪秒,好學不倦。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眼光遠大的人。 多少人的失敗,并不是因為他不能,而是因為他不敢。您敢于沖破世俗的保守,有足夠的勇氣,有實在的知識,您一定能獲得成功! 2.學生箴言 (1)友誼
(2)理想 了解世界,是我們的興趣;探索人生,是我們的愿望;學習知識,是我們的追求。 一個人能在一生中把自己最美好的東西無私地留給人們,那么他在離去時一定是欣慰的。 雖然人生只是短暫的一瞬,但是只要你活得充實,讓頑強奮斗,堅忍不拔的精神伴隨你的一生,那就是美麗的人生。 理想像手中的利斧,斬斷荊棘沖擊平庸;有了理想,夢中便有了希冀。 青春離開了偉大的理想,只不過是東流水上漂浮的落葉。 燦爛的理想,使我們年輕的心胸如宇宙般遼闊,讓五色斑斕的星星在心空中閃爍。 蒼鷹追求的永遠是藍天的寬廣。 只要有長滿綠葉的心境 總會有一片美麗的風景屬于你的窗口 理想是人生的鋪路音符,奮斗才是青春的贊歌。 理想只有經過冬的凝結,春的洗禮,夏的考驗,秋的搏擊,才會結出永恒的美麗! 十六歲的我編織著彩色的夢幻! 理想是一座神圣的城堡,懶惰懦弱的人只能永遠在城墻下徘徊。 理想,是黑夜跋涉的旅人看到的遠方的燈火。他只有不斷的向前邁出堅實的腳步,才能走進誘人的光環。 沒有理想的青春,就是沒有太陽的早晨。 如果你還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最好別急于欣賞自己的腳印。 我們用青春的柔唇,去親吻這片圣土,也把我們的夢幻鑲嵌在新時代的旋律里,同這塊圣土一起實現共同的夙愿。 沒有理想的人,像一只無槳的孤舟,在茫茫大海中,漫無目的地漂泊。 一個沒有遠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標的人,就像一只斷了線的風箏,永遠沒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七、寫總結的幾個問題(張志公) 總結沒有一套現成的寫法,因此,只好提出寫總結的幾個問題來研究一下。 1.寫總結是不是有些基本條件。 什么是總結,很難下個定義。從一般的總結來看,大致可以這樣說:做了一項工作,或者是做了一個時期的工作,做過以后,回顧一下工作的情況,包括工作的目的、任務、經過、方式、方法等,做一些系統的整理,進而做一些比較全面的分析,從中得出工作的主要成績、經驗、缺點和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要對做過的工作作出一個正確的估價,把成績和收獲鞏固下來,把經驗明確起來,以便推進和提高今后的工作。 一篇好的總結,要具備一些什么條件呢? (一)要有充實的、正確的內容。所謂充實的、正確的內容,就是有材料,有觀點,有分析,有概括,能說明問題,能解決問題。材料要豐富,要真實,要典型,要有選擇;觀點要鮮明,要正確。材料和觀點是統一的。材料要說明觀點,觀點要統帥材料。比方舉辦像我們這樣的“語文學習講座”,有沒有必要辦呢?從我了解的一般反映來看,大家都認為有必要。“有必要”就是觀點,這個觀點要肯定,要鮮明。但僅僅反反復復強調觀點是不行的,還必須要有材料來說明觀點。貴陽市干部文化學校在總結舉辦“語文學習講座”的必要性時,就提出了五個方面的材料。即“講座”有助于端正學員的認識,樹立認真學習語文的態度;輔導學員精讀了十來篇典范的文章,使學員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文章的方法;幫助學員掌握了一些語文基礎知識;幫助學員進行了一些語文基本訓練;有些參加“講座”學習的小學教師把專家們的講課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提高了教學質量等。有了這些材料,就有力地說明了觀點的正確。這樣,觀點和材料就緊緊地扣在一起。從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材料跟觀點統一的關系。 (二)既要全面,又要有重點,既要合于總結的一般要求,又要從實際出發,不流于形式。為什么說要全面呢?因為既總結,就得全面。總結里不能只寫過程,記流水賬,要有分析和概括;也不能只有抽象的分析和概括,要有具體的過程和情況,要不總結就顯得空泛。另一方面,總結里不能只談成績和經驗,不談缺點和問題;也不能只談缺點和問題,而不談成績和經驗。只有把過程、情況、成績、經驗、缺點和問題都談到,這才全面。凡是總結,總有一般要求。一般的寫法,首先是基本情況,工作過程,然后提出收獲和成績,進而分析其原因,從分析中得出經驗;再指出缺點和問題,也要分析其原因,得出教訓;最后明確今后怎么做,提出方向、原則、計劃、打算等。但是,我們所總結的工作,總有種種不同的具體情況。比方說,有的工作比較復雜,有的工作比較單純,有的工作是短期的,有的工作是經常性的。寫總結的目的也有種種不同,比方說,有的總結是向上級匯報;有的總結是除匯報外,還有所請示;有的是本單位總結一項工作或一個時期的工作,向下級說明,明確成績和經驗,以便增強信心,鼓舞干勁,同時并指出今后努力方向;有的是做了一項工作,有比較顯著的收獲和成績,把經驗總結出來,介紹給有關方面參考、討論或研究。再從介紹經驗來說,是介紹全面的經驗,還是某一點的經驗,其目的也是不同的。由于有這些不同,所以寫總結要有重點,要從實際出發,不可能任何總結都是一樣的。我們寫總結要考慮對象和目的,因為它關系到總結的詳略,關系到總結的組織安排。比如,我們做了一項工作,解決了原來存在的問題,要把怎樣解決的經驗向上級匯報一下,如果對象目的是這樣的話,就宜于先擺問題,而不是先擺情況和收獲,然后說明做法,解決問題的程度,最后分析經驗和教訓。如果是新試驗一項工作,總結試驗的成效,那就要求另一種寫法。 (三)語言要準確,條理要清晰。總結的語言,最重要的是準確。所謂準確,就是事實要準,不走樣;數目字要準,一分不錯;下論斷要準,一點不含糊。比如一個短期的辦得很出色的馬列主義著作讀書班的總結中說:“大家一致感到得到的益處很多”,這里“一致”“很多”就很準,毫不含糊。再如講讀書班辦得好的表現,“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這里“主要”也用得很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一些基本原理的理解,比過去較為系統、深刻了一些”。這個估計是很有分寸的。因為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解,在幾個月的時間里是不可能很系統、很深刻的,所以只說跟過去比較起來,系統、深刻了一些。講讀書班采用“讀”、“想”、“談”、“寫”的學習方法,說“最好方法”不說“較好方法”,這也是論斷準的地方。特別是把上述幾處聯系起來,對比地看一看,更能看出用語輕重分寸的不同,都是有道理的,不是隨便說說的。我們寫總結,有時用的材料可能不夠準,但又非用不可,那就得交代一聲。比如說“根據不完全統計”,“根據推斷”,這樣說明了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一種準確。語言的準確跟材料的真實是不可分的。如果材料不真實,得出的論斷就不可靠了。總結的語言,除了準確以外,還有沒有其他要求呢?比方說,要不要生動一些,有點描述?我想,這是可以的,但是在總結里,描述、形容、比喻之類一般只起輔助作用,不能依靠那些話來說明問題。條理要清晰,這在總結里非常必要。清晰的條理從哪里來?這就要求我們對事物(工作)的觀察、分析、敘述、論證合乎邏輯。在總結里很少用到如倒敘、補敘等等那些寫作技巧。 2.寫總結的人要做好哪些工作。 首先是占有材料和整理材料。占有材料的重要性大家都了解,那是工作的問題,這里不多談。從寫總結的角度說,怎樣整理材料是很值得注意的問題。整理材料,要靠在平時工作過程中一邊不斷搜集資料,一邊及時加以整理。整理的方法,如怎樣分類,怎樣保管,怎樣做索引和卡片等,都需要考慮。這些雖說是技術性的工作,但是對寫總結很有關系,要不然一大堆材料,是很難下筆的。平時有了準備,著手寫總結之前,系統地整理起來就方便了。然后要分析材料,以便有所取舍,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工作。 占有材料,整理材料,分析材料,以至于寫總結的整個過程,要靠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體地說,要靠掌握方針政策,要靠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整理材料,分析材料,也才能很好地占有材料。在分析材料的基礎上,才能考慮怎么寫的問題。在考慮怎么寫的時候,要明確對象和目的,根據對象和目的確立重點。重點詳盡到什么程度,有哪些非重點,明確起來,寫得簡略一些。在非重點里,又有哪幾點相對地說又要詳細一些,考慮這些以后,就可以搭架子(寫提綱)了。提綱不論詳略,都要包括主要論點和主要材料。提綱經過研究以后,寫起來就比較容易了。在寫的過程中,還要做兩項工作:一是核對。如引用經典著作和文件要核對,引用別人的話,數目字、計算的比例也要核對。二是推敲。如一些估價、論斷要很好地推敲,注意準確的程度,做到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既不夸大,也不縮小。 以上講的是一些主要問題。下面再補充講兩個問題。 1.總結寫法上的幾個問題。 (一)數字、舉例、引用材料要有選擇,能說明問題。大體上說,談情況常常需要數目字,對情況的分析也往往需要數目字。如談學習,就要看學得好的有多少,學得一般的有多少,學得差的有多少,這樣可以看出教學效果如何。談收獲和成績,常常需要引用具體的事例。你要總結一個讀書班辦得好,就要注意引用學的人的想法和說法,分析論斷有時要引用足以作為根據的話,如經典著作、文件和科學著作等。要善于運用數字、舉例和引用材料說明問題。要在必要的地方用必要的材料,才可能起到說明問題的作用。 (二)分析、論證要有根據和判斷。根據和判斷要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如上面提到的那篇總結,講到讀書班辦得好的原因時,提出了“堅持實行以學員自學為主和教員積極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的論點,為什么要堅持實行這個方法呢?這就要作分析和論證。由于參加讀書班的學員,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有豐富的斗爭經驗和較高的政治水平,就有以自學為主的可能性;也只有堅持以自學為主,才能使他們把書本理論變成自己的思想武器,這是必要性。既有可能又有必要,那根據就足了。這是一個方面的分析和論證。總結又說:“但是,由于多數學員對外國歷史知識了解少,文化科學知識不夠豐富,再加上學習時間有限,因而,在教學中還必須加強教員的積極的輔導活動,幫助學員掃除障礙,打開思路。”這又是根據,所以要以自學為主和教員積極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上的根據和判斷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三)怎樣分段和標題。有的總結,各部分都很詳盡,內容也很復雜,這就需要分段加標題,使其眉目清楚。有的總結可以不分段不加標題,但是需要用些詞句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顯示出來。 2.寫總結要考慮避免一些什么。 從總的、根本方面來說,凡是與基本條件相抵觸的都要避免。如羅列現象,空發議論要避免;以偏概全,掛一漏萬要避免;主次不分,流于形式要避免;語言不準確,條理不清晰要避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現象,姑且叫它“忌諱”吧: (一)忌冗贅。寫總結的人總希望寫得全面一些,把道理說得清楚一些,往往就多用材料,盡情地寫,結果寫得冗贅,煩瑣。解決的辦法是:材料要有選擇,要有取舍,數字、舉例不在多,在于說明問題;如果材料多,有參考價值,可以作為總結的附件。 (二)忌籠統。寫總結,總得對工作全面估計一下,對成績、經驗作些必要的論斷,常常由于怕說話說過了頭,就愛用一些什么“一般”、“一定的”、“比較”、“較為”、“基本上”、“大體上”、“部分的”這些字眼。這些字眼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亂用,亂用了就說明我們掌握的材料不充分,不敢下確切的判斷。比如說“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還不夠”,這話本身沒有錯,但是,如果只這么說,沒有把“一定成績”和“不夠”之處具體說出來,就失于籠統了。 (三)忌夸張。文藝作品,可以用點夸張手法。寫總結不成。寫總結有時候不是存心夸張,而是為了想把問題說得充分一些,一不留心就會犯夸張的毛病。這就要求寫總結的人實事求是,寫的時候要注意推敲,凡是有所估價、論斷的地方,用詞造句的分量要恰當。推敲的過程,同時也是很好地考慮研究內容的過程,提高認識、明確觀點的過程,不能馬虎從事。比如前面說成績大得不得了,簡直沒有缺點,后面又說問題大得不得了,簡直一無是處,這樣前后的口徑就對不起來,其中總有一面是夸張的。 總之,要總結寫得好,必須總結作得好;要總結作得好,必須工作做得好。寫總結不是個單純技術問題,也沒有一套一成不變的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