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詩歌知識點總結人教版(通用2篇)
初中語文詩歌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篇1
初中語文古詩詞典故歸納
(1)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典故: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司馬氏集團而被殺,向秀經過嵇康故居時,聽見有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思舊賦》。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了。
在詩中的意思和作用:
詩人是借這兩個典故說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2)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詞人在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詞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鄉與憂國、報國之情交織在一起。
(3)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
親射虎,看孫郎——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記載孫權在一次出行中,坐騎為虎所傷,他鎮定地在馬前擊斃了老虎。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詞人的意思是他要像當年的孫權那樣挽弓馬前射虎,這突出地展現了作者雖年紀已經不小,但是仍有著少年狂氣。
(4)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
遣馮唐——據《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據《晉書·天文志》說是“主侵掠”的。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
這里用以代指從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詞人在這句中表達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馬作的盧飛快(《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典故:
八百里——指牛。據《世說新語·汰侈》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詩詞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盧——良馬名。據《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載,劉備在荊州遇險,他所騎的的盧馬“一踴三丈”馱他脫險。
在詞中的意思和作用:形象的描寫了軍旅的生活和表現了抗金將士的英雄氣概
初中語文詩歌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篇2
1.詩歌的主要內容有:
(1)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
(2)詠物言志詩,通過所詠之物寄托詩人品質或理想。
(3)即事感懷詩,因一事而引發感慨。
(4)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感慨。
(5)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等。
2.詩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
(1)豪放灑脫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2)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3)樂觀豁達的形象,如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4)慷慨悲壯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5)忠心報國的形象,如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6)躊躇滿志的形象,如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3.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艱難、憂國憂民、建功立業、思念家鄉、想念親人、感嘆世事、壯志難酬、孤傲脫俗、凄清哀婉、熱愛山水、豁達豪邁、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樂、離愁別緒、焦慮矛盾、遭貶憤世、懷才不遇、惆悵悲涼、躊躇滿志等。
初中語文詩歌知識點(三)
初中語文古詩詞蘊含人生哲理的詩句歸納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新事物孕育于舊事物解體之時。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說明站得高望得遠的道理。說明要有藐視和壓倒一切困難的雄心和氣概,才能有所作為的人生哲理。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常用來形容進入一個別有天地的境界,或比喻絕處逢生的情景。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表達了任何腐朽勢力都不可逆轉歷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將茁壯成長的思想。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蘭詩》
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
(6)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抒發歷史興亡之感,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
(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站得高看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