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創新作文(三)
第三式:交流對話,問答俱全
把人物之間就某一話題提出的問題和表達的看法記錄下來,也是作文形式創新的一種。這種寫法,因交流對象寬泛(可令人可古人、可偉人可平民、可人物可動物),能夠解答不同層面的疑問而得到一些人的青睞。在寫作上,一種方法是啟示采訪式。這時需要作者圍繞指定話題設計出幾個問題,答題人說話時入題要快,圍繞話題表述有理有據,全文最好總結出觀點和中心來(特別是沙龍式談話記錄的文章,這一點必須具備)。第二種方法是電話或網上交談式。這里要力求展示交流雙方的不同語言風格、不同心理活動。第三種方法是自問自答式。就是通過自我設問、自己作答的方式,在娓娓敘述中表達對指定話題的看法。從追求布局勻稱的角度看,最好讓幾個問題等距離出現。
需要說明的是,這類文章必須以答為主,問作綱目。同時,對話是口語交際的形式,其語言特點應該口語化、性格化。
[例文評析]
留 下
廣東省深圳市一考生
2003年2月10日晚上22點
“叮—鈴——”“你好,我是曉惠,我現在不在家,聽到‘嘟—’的一聲后,請留言!”“嘟—”
“喂,曉惠呀!我是媽媽,現在都八點了,你怎么還沒回家呢?晚飯又沒在家里吃吧?你這孩子,一個人呆在外地,怎么這么不注意呀。你……”“老婆子,有完沒完,說正事呀!來,我說。曉惠,我是爸爸,聽說你們廣州現在正流行什么‘非典型性肺炎’,板藍根和白醋都漲到上百元了,你現在怎么樣了。也不來個電話報個平安,爸媽都很著急呀!回來后,打個電話到家里,聽見了嗎?”“——老頭子讓我來說說嘛!孩子,你要注意,千萬別感冒了,多穿點衣服,別在外邊吃東西,知道嗎?好,就這樣吧!記住回電話!”
“咔—”
2003年2月11日凌晨6點
“叮—鈴—”“你好,我是曉惠,我現在不在家,聽到‘嘟—’的一聲后,請留言!”“嘟—”
“曉惠,我是鄭軍。想我嗎?哎,作你男朋友真苦呀,別說見你一面了,連聽到你的聲音都那么難!喂,你不是出事了吧?聽說你們廣州正流行什么‘非典型性肺炎’,都死了幾個了。你要注意點呀!板藍根和白醋漲價了吧,別小氣,不管漲到幾百塊,多買點,我為你報銷。打電話給你其實也沒啥事,就是想你了,想聽聽你說話。就這樣了,I love you!”
2003年2月11日晚上22點
“叮—鈴—”“你好,我是曉惠,我現在不在家,聽到‘嘟—’的一聲后,請留言!”“嘟—”
“曉惠,我宋依呀!你這沒良心的,十幾年老朋友了,也不常打電話來聊一聊,每次都是我主動,還找不到人。喂,我今天打電話來,是專門慰問你的。你沒被‘非典型性肺炎’迫害吧!你從小抵抗力不太好,我放心不下,特意找了一些抗病秘方,這有一個很可靠的,聽清楚啰:用碗裝一包板藍根,再用白醋泡好,放進高壓鍋蒸幾十分鐘,拿出來馬上喝,每天堅持喝兩碗,包你百病不侵。記住回來后回個電話,OK!拜拜了!”
“咔—”
簡評:
這是一篇作文嗎?似乎不是,仿佛只是電話錄音的記錄。但閱卷教師給予它滿分的事實又說明,這不僅是一篇作文,而且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作文——只是在表現形式上有些“另類”。
故事發生在非典肆虐的時候,一個女孩由于處在形勢嚴峻的廣州,她的父母、她的男朋友、她的老友都很牽掛她。一股濃濃的愛意讓人分外感動。作者選取的是打電話這個特殊角度,故意讓女孩外出而只記錄下電話中的話語,可謂匠心獨具:省去了直接的人物動作、外貌、心理活動描寫,集中筆力寫好人物的語言。由于語言描寫的形象化,讓我們看得見說話的人,感受得到他們的心。這樣的設計,使得本文具有深厚的蘊藉,讓人回味無窮。
一個中國學生在日本的一個果園參觀,看到每棵收獲結束的果樹上都留著幾個果實,學生很是納悶。農場主人回答了學生的疑問,原來這些果實是給鳥兒留下的。
請以“留下”為話題作文,字數不少于600字,詩歌不少于20行,文體不限。 (深圳市2003年中考作文試題)
一棵老槐樹的自述
遼寧省大連市一考生
你問我是誰呀?
我姓槐,今年108歲,祖籍大連。我出生在一所學校的大院里,哦,忘了說明了,看我老糊涂了,我年輕那會兒,叫大院,現在呀,改叫操場了。我可是這所學校的“六朝元老”了。不是跟你吹,這所學校發生的點點滴滴我都看在眼里。正好我今天心情好,我就跟你說道說道。想當年這所學校剛建成那會兒,學校校服就是青一色的深藍色中山裝,女生也只能穿褲子,沒有裙子穿。那時的桌椅都是老師自己做的,用不了幾天就搖搖晃晃了。那些學生有的也來欺負我,那時候學校里沒有游樂設施,學生們就把我當單杠、滑梯,成天在我身上爬來爬去,幸好當時年輕力壯,不然非得被他們折騰死。
什么,你問我為什么現在身體倍兒棒?別急,聽我慢慢跟你說。
在我80歲那年,大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教學樓拆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所嶄新的大樓,大理石地面,鋁合金門窗,美麗的花壇,還有完備的游樂設施,現代化的教室。設計美麗的校服,充分展示了孩子們的青春活力。還有,就是學生們的素質也提高了,就說昨天吧,不知哪刮來一張舊報紙,貼在我的腰上,把我給難受的呀,這時候過來一群學生,其中一個趕忙跑過來,幫我解了圍,把舊報紙扔進了垃圾箱。同學們還經常給我喝水,剪頭發,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現在啊,別提有多幸福了,你說說這新時代的大連是不是讓人欣慰?
你問我活到多少歲?我想活個200歲不成問題,到時候,你再來找我,我老槐樹再把新變化、新社會的趣聞講給你聽。
簡評:
這是一篇自問自答式的優秀作文。為了增強現場感,并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作者心目中有一個未出場、但又在與“我”交談的“你”。或許是為了保持敘述角度的一致,確保行文的順暢,作者有意將“你”的提問轉換成“我”的問題。這完全符合一個老者(即文中的老槐樹)與人交談時的習慣,同時又讓作者依照主題需要,自如地篩選出恰當的問題。這真是作者走出的一著妙棋。
借助校內老槐樹的口說出了校服、桌椅、教學設施等的巨大變化,道出了學生們的思想素質的變化,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表現了大連的發展和變化。這就不只是簡單地符合題干要求,還賦予作文以一定的思想內涵,真是不易。
注意:①文中出現的校名、人名用字母代替;②不要超過所給字格;③不要忘了寫題目。
(遼寧省大連市2003年中考作文試題)
第四式:回環反復,強化文旨
選用一個與文章主旨密切相關的句子或一小段話,在文章的若干處地方不斷重復,并形成全文結構的主體框架,這種寫法叫作回環反復法。由于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強化特定語言,并且注意文章內容和思想深度、廣度的逐步拓展,因此能以緊密的結構、強烈的表達而得到好評。
回環反復式結構一般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在段首或段尾運用相似的句型或短語,形成段首排比或段尾排比的修辭效果;一種是同一中心句散見于不同的段落。至于放在段首、段中或段尾,比較隨意;一種是將某一線索句或中心句單獨成段,均勻分布在文章中,以展現事物的層次性和文章的條理性,抒發強烈的感情。
[例文評析]
做一片云,真好
云南省一考生
做一片云,那感覺真好!
做一片云的我,來時,無聲無息,走時,無牽無掛。沒有根的寄托,沒有分離的痛苦,沒有相守的纏綿,沒有遠行的猶豫。我不苛求別人的欣賞,只是在你無意間飄然而過,而在你回首癡望的那瞬間,我微笑著悄然掠過,繼續自己的旅行。
做一片云,真好!
我寧靜而高遠,猶如雪白的花朵,一塵不染,綻放在這遠離世俗的天庭,風挨著我的肩,我挨著風的肩,如神似仙,一味品嘗著這有生以來的平靜淡泊。
人,有功名利祿的誘惑,于是崇拜權勢,很卑鄙,虛偽諂媚;很自傲,胸襟狹窄。很自卑時成了奴才,愚昧畏縮;很自傲時成了主人,冷酷殘忍。有欲望,有野心,這世界便來了紛爭,多了煩惱,有了喧鬧。做一片云的我,以自己特有的靈氣去接近自然,一如既往地飄過山巒,飄過海洋,一直飄向神奇的遠方。天廣任我行!
做一片云,真好!
我也有“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氣勢。陰云初起,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勁風撲面,這是我與風雨在天空中狂舞。然而,風停雨住,春回大地,我又飄蕩于絢麗的高空,在這剛洗過的世界里,一切清新、自然;欣賞這優美的景色,一切是那樣的寧靜淡泊。
做一片云,真好!
有人說,我漂泊不定,然而,只有飄動,生命才會永恒……
任思緒的情愫飛升,品味有生以來的平靜與淡泊,體驗那種種神奇的萬象。一切默默的開始,默默的結束,這就是云。
做一片云,真好!
簡評:
讀罷本文,我們不能不為小作者的才氣擊節叫好!“做一片云,真好”,這個抒情味很濃的句子均勻地分布在各部分的表述之后,并單列成段,這發自內心的感嘆,是由各部分內容自然引出的小結。以此構架文章的主體結構,把各部分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美化了文章結構,增強了行文的氣勢,形成一種回環復沓、反復吟誦的美感。
在“做一片云,真好”的統攝下,文章或直言它“沒有根的寄托,沒有分離的痛苦,沒有相守的纏綿,沒有遠行的猶豫”,或直陳它“寧靜而高遠,猶如雪白的花朵,一塵不染,綻放在這遠離世俗的天庭”,或明示它在“風停雨住,春回大地”的時候,“又飄蕩于絢麗的高空”等等,對“真好”的理由作出了形象、生動、立體、直觀化的詮釋。或許正是有了這種回環反復式的獨特構思,使得作者能夠盡情抒寫對做一片云的獨特感悟,為他盡展才情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舞臺。
讀罷本文,我們也會情不自禁地說一聲:做一片云,真是好!
以“ 真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填入的內容,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既可以是一種行為,也可以是一種感悟。要寫出真情實感。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數不得少于600字。
(云南省2003年中考作文試題之一)
招招手兒,豆角般的月兒
——為了母親,更為了大山
山東省淄博市一考生
出了家門便是山,一眼望不到頭的大山;出了家門便是河,一眼望不到邊的河。這就是我的故鄉——養育了我16載的故鄉。
月兒缺了,豆角般,黃燦燦、亮晃晃的。母親攬著我坐在家門口的河邊上,靜靜地。
“兒啊,你要走出大山,你要做娘的眼睛去看山外的世界;兒啊,你不要離開大山,大山是我們永遠的母親……”母親嘴里念叨著。抬頭看母親,眼睛里充滿了期待與不確定。我不懂,真的不懂,因為那年我才五歲。
……
月兒缺了,豆角般,黃燦燦、亮晃晃的。我和母親并排坐在家門口的河邊上,這一次仍是靜靜的,只是多了絲喜悅與盼望。
“兒啊,你要走出大山了,你要出息,你得成材,你要做娘的耳朵,去聽山外的東西;兒啊,記住,你得回來,為了咱們的大山,學好知識,報答咱大山的養育之恩;兒啊……”母親嘴里仍念叨著。側面看母親,眼睛里充滿了無限的期望,只是少了些不確定,多了份堅定。我懂了,真的懂了;因為那年我12歲,因為第二天我就要離開母親,離開大山,獨自一人到大山外的世界去了。
……
在求學的道路上,我沒有華麗的辭藻與人交際,沒有艷麗的衣服向人炫耀,而我只有一份恬淡的心情,一份母親與大山的期待。母親的話我從不曾忘記:我是大山的孩子,我要回到大山中,報答大山!憑著這份信念與力量,我苦苦求學,不曾浪費點滴時間,不曾虛度年華。 ……
月兒又缺了,豆角般,黃燦燦、亮晃晃的,而我站在山外的豆角般的月兒下,許下心愿:娘,我不曾忘記我是大山的兒子,我會好好學習,我會有出息,我更會回去報答大山!娘,明天我就要參加中考,作出我人生的第一個選擇;娘,您放心,我不會讓您、讓大山失望。
苦澀的求學路還很長,但我不會寂寞;因為我滿懷母親與大山的期望,因為我的心中有個永不會落下的太陽——母親,大山!
招招手兒,豆角般的月兒……
簡評:
“月兒缺了,豆角般,黃燦燦、亮晃晃的”,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語言。它在文章中先后三次出現,每次都迅速將讀者帶進一個月罩山村下的特定情景之中。經作者輕輕一點染,我們就有如臨其境的感覺。而這句話每次都出現在段的開頭,既有標示寫作內容轉換的作用,又形成一種段首排比的修辭效果。
如果說“月兒缺了”一句重在寫景的話,那么,隨后出現的母親的語言、母親的眼神,“我”的內心獨白,等等,無不滲透著強烈的感情。也就是說,情景交融也是本文的一大妙點。
作者的寫作實踐告訴我們,用好一句,全文皆活。
根據下列一首歌的歌詞提示,按要求作文。
我心中有一個太陽,我心中有一個月亮。
我眼前有一片紅花綠草,我聽到小鴿子的歌唱。
總有溫暖的手牽著我,總有溫柔的話送耳旁。
總有一個聲音為我帶路,總有一個呼喚票在我心上。
我在愛的人間長大,長大的還有我的堅強。
只要我心中有個太陽,心靈就不會黯淡無光。
請以“心中的太陽”為話題,結合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
②不少于600字;若寫成詩歌則不可少于20行。
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命校名。
(山東省淄博市2003年中考作文試題)
在文章題目之后、正文之前加上一兩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話,這就是文章的“題記”;在文章末尾,特意加上一兩句或一小段精短的話,這就是文章的“后記”。之所以要給文章加上題記或后記,是希望給文章帶上一頂“鳳冠”或安上一個“鳳尾”。
題記也好,后記也好,都不是正文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沒有題記和后記,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依然是很完整的。但是,加上題記,能夠提出本文將要回答的問題,能夠明示本文的主旨,能夠點染本文的特點環境;加上后記,要么是因為事態后來有了新的發展而補上一筆,要么是直接啟發讀者進行思考,給文章留下不盡的余味(其中后一種情況更為常見)。需要指出的是,帶哲理的短句在題記和后記中最為常見,而題記和后記的陳述角度、陳述語氣與正文有些差別似乎更好一些,因為這更能顯示題記與后記存在的必要性。
[例文評析]
今夜星光燦爛
江西省一考生
今夜,星光燦爛!浩瀚的天際中劃過一顆流星,我默默地許下了一個小心愿,愿世界永遠和平!
——題記
團團黑黑的硝煙還圍繞在你的身邊嗎?轟隆的飛機還盤旋在你頭頂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嗎?哦,伊拉克女孩,你那雙純潔的雙眼噙著淚水,你無助的眼神充滿了恐懼。你在想什么?
是在想爸爸媽媽嗎?你多想他們呀,你是在怪他們心太狠,扔下你一人孤零零的嗎?不,女孩,是那罪惡的子彈奪走了他們,奪走了你親愛的爸爸媽媽。他們飛向了那美麗的天國,但他們又何嘗不想留下來陪你?
是在想那只可愛的小貓嗎?小貓多溫馴呀,它才出生沒多久,全身潔白,好可愛呀。可是,小貓呢?那只惟一能帶給你慰藉的小貓呢?它已成了硝煙的殉葬品。
是在想那曾經美麗的故鄉嗎?家鄉多美啊,潺潺的流水丁咚響,鳥兒在枝頭唱著歡樂的歌兒,花兒在風中跳著迷人的舞蹈。可是現在,展現在你眼前的卻是一片片廢墟,一幢幢搖搖欲墜的房子,一棵棵燒焦的樹木。這還是那美麗寧靜的家園嗎?小鳥呢?花兒呢?溪水呢?
你哭了,哭得好傷心,好令人心痛!
哦,伊拉克女孩,別哭了。看,世界上那么多的兄弟姐妹、爸爸媽媽、叔叔阿姨都關注著你,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為你祈禱,祝你平安。他們是那么熱愛和平!
哦,伊拉克女孩,別哭了。你知道嗎?我,一個十四歲的中國女孩,連同我的同胞——無數熱愛和平的人們在牽掛著你,因為我們都熱愛和平,憎恨戰爭。
哦,伊拉克女孩,抬頭看看星空吧,今夜,星光為你燦爛。看,流星,讓我們真誠地許下一個美好的愿望:讓世界永遠和平!
簡評: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呼喚和平。作者為此找到了很好的寫作由頭:一個伊拉克女孩,因戰爭奪去了她父母的生命,破壞了她的家園而痛哭不已;找到了一個獨特的表達角度:“我”,一個十四歲的中國女孩,滿懷真情地勸慰“你”(即伊拉克女孩)。可謂語出內心,情動于衷;設置了一個特定的情景:星光燦爛,流星飛逝。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構思,使得文章達到景、情、理諧合的妙境。
文章的題記,“今夜,星光燦爛!浩瀚的天際中劃過一顆流星”著力渲染了特定的情景,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到如詩如夢的境界中;“我默默地許下了一個小心愿,愿世界永遠和平”點出了文章的中心,也會讓讀者思考:此刻,作者為什么要許下這么個心愿?從而產生急切的閱讀期待心理。從全文來看,“題記”側重于面向廣大讀者表白,正文著力于面向伊拉克女孩陳述,它們各得其所而又互為補充,共同表現著文章的主題。
“和”字,字祥義豐,意味深遠,寄托著中華民族的美好愿望。對人和善、和藹,對己平和、氣和;家和萬事興,鄰和勝親人;商場上和氣生財,困難時和衷共濟;人類向往和樂,世界需要和平......
請以“和”為話題,選擇你最擅長的一種文體,自擬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江西省2003年中考作文試題)
魯迅先生,只有一個
江蘇省泰州市一考生
夜,靜靜的。我獨自倚在窗邊,任冷風打著窗欞。望著先生的那張發黃的照片,心中涌起一陣莫名的哀思。先生,他走了!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魯迅先生的文章過于冷峭和深邃。的確,他的文章沒有周作人的散淡,張愛玲的雅致,徐志摩的詩情畫意。但那個時代如果只留給我們一些感性文字、文人氣息,誰會知曉那個時代的黑暗呢?恐怕,在我們眼中,那真是一個太平盛世!
我敬佩先生,不僅因為他的文才,更是因為他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人。誰都會犯錯誤,魯迅也不例外,可他從不怕改正錯誤。他以犀利的筆解剖了人的內心世界。他的光輝穿越時空,一直照亮今日!
可事實上,先生是寂寞的。曾經有一位同學問我的偶像是誰?我平靜地告訴她:“是魯迅!”她詫異地望著我,覺得匪夷所思。我當時是很氣憤的,但又不禁悲哀起來了。
難道先生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了?不值得我們繼承發揚了?他的文章已作為一筆文化遺產,被束之高閣了?
身處喧嘩的塵世,內心怎容得下那鋒利的匕首?看一看吧,那些老前輩們是多么懷念魯迅先生啊!他們大聲疾呼:“今生今世,我們一定要讀魯迅!不讀他,我們無法感知內心的靈魂;不讀他,我們無法擯棄世間的浮華;不讀他,我們無法真正了解那個時代的黑暗!”
魯迅先生,只有一個!
簡評:
“魯迅先生,只有一個”,這一個,是敢于揭露社會黑暗的一個,是勇于解剖內心世界的一個,是遠離浮華、保持傲骨的一個。一個初中生,能夠站在歷史和現實的高度來審視魯迅的作品和為人,并且發出振聾發聵的呼喊,實在是思想勝人一籌,才智超人。
文章的正文,在比較中盡顯魯迅及其作品的非凡價值,表現出面對社會冷落魯迅的憤慨,進而呼吁我們去親近和閱讀魯迅及其作品。尾記部分則換了一個角度,從魯迅先生的視角,呼喚著我們與他交流,使文章更進一步地敲擊著讀者的心扉,從而走近魯迅。可以這么說,尾記的出現,是文章的點睛之筆。
先生正等著我們走出浮華的海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與他進行靈魂深處的交流!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