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創新作文(一)
[開欄的話]
話題作文是一種鼓勵個性張揚、容易激活作者創新思維的命題形式。如果你能找到與眾不同的材料,對生活持有新穎獨到的認識,你就能實現內容創新;如果你從服務內容需要出發,找到別具一格的非常規文體,你就能實現形式創新。所謂“形式創新”,要求區別于中規中矩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中學生作文中的常見文體和“標題加上一口氣的陳述到底”的結構形式。遠離常式,啟用變式,能讓我們的文章在眾多的考場作文中分外惹眼,別致脫俗。
形式創新方法多樣,不一而足:當你圍繞話題選取一件矛盾沖突激烈的事,你完全可以撇開記敘文體,啟用小劇本的形式;當你覺得從人的角度敘述太平淡,不妨從物的角度敘述,啟用童話的形式;當你覺得直接發表議論揭示某種不良社會現象的寫法太一般時,你可以考慮運用病歷的寫法;當你覺得文章材料時間跨度太大而不好把握,你就可以運用小標題支撐文章的結構;當你覺得一般的陳述方式并不能達到強化當面交流的現場感時,你完全可以考慮運用書信式、自問自答式、演講式;還有小小說、寓言、詩歌、日記式、會議記錄、倡議書、廣告啟事、成果報告等等。話題作文將我們帶到了創新的天空里,你為什么不摘出手來,去摘取一顆創新的星星呢?
需要說明的是,創新,首先源自作者的主體意識和積極的創新思維。寫作本來就是一種獨創性的勞動,當你覺得固守慣常思維、遵循陳規舊習是寫作之大忌,應該盡力尋找屬于我的“這一個”的時候,你就會駕著創新之馬疾馳而出。圍繞文章內容,找到與之相適應的、獨具特色的形式,你的文章就會以創新之光照亮讀者的眼睛。
親愛的同學,當你面對話題作文的時候,請先在心里默念一聲:今天,我一定要舞起創新的彩綢!
[特別提醒]
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因此,寫作之前先要在選材、立意上多下功夫、下真功夫,然后盡可能地尋找與之相適應的創新形式,這才是本末“順”置。否則,舍本求末,容易步入追求形式怪異的誤區。
一定的形式總會有自己的某些獨特要求,這一點,我們已在上面作了說明。我們發現,一些同學不顧及自己是否具有駕馭新形式的能力,盲目選用新形式寫作,結果出現不倫不類的局面。比如,山西省某考生以“橋”為話題寫作,擬出“心靈之橋”的題目,并標明自己寫的是“小劇本”。美其名曰“劇本”,但作者對劇本的寫法顯然非常生疏:全文是父親與母親、爺爺與奶奶的交心談心,沒有矛盾沖突;缺少時間、地點、布景等交代;人物對白過程中插入景物描寫和心理活動描寫等。這樣,作者滿以為通過文體創新出奇制勝,實際上被判作“四不像”文章。事實告訴我們,選用非常規形式寫作當然可以,但我們一定先要學習這些新形式的寫法。平時沒練熟,考場上就不要頭腦發熱而擅用不熟悉的文體寫作。
[創新佳作]
第一式:鑲嵌標題,組接片斷
在文章(多為散文和記敘文)中間夾雜幾個小標題,能讓讀者一看就知道本文寫了什么內容,眉目很清楚。從寫作者的角度看,運用小標題可以為你打破時空界限,提供選材方面的便利,可以讓你省卻很多過渡性的話語。如果小標題擬得好,還可以一展作者的文采。一般而言,擬出3、4個小標題較為常見。這是因為,小標題如果太少,說明本文涉及的片段和場景并不復雜,只用廖廖數語的過渡句就能解決問題,不能表明有選用小標題的必要性;小標題如果太多,由于全文篇幅一般只在650字左右,則每部分字數會太少,不容易把有關內容交代清楚。
擬定小標題,應該簡明、準確地概括每部分的內容,小標題之間要有必要的關聯:或者結構形式一致,或者內容上屬于并舉,或者情節上有前后勾聯。但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各個小標題下的內容,必須鎖定在指定話題之內。否則,就容易出現偏離題旨的問題。
[例文評析]打造藍天( 河南省一考生)
起風了
春天還沒有過去,不知怎么了,天氣忽地變冷了,風趕走了太陽,吹散了花香,吹謝了百花,又回到冬天了嗎?
風肆虐地狂刮。“你做錯了事,為什么不去道歉?”“我沒有錯,你不要亂講!”“你錯了……”“我沒有……”風吹亂了我的頭發……
下雨了
咋夜難眠!
冰涼而碩大的雨滴砸在馬路上、玻璃上、房頂上,升起一陣雨霧,“吧嗒吧嗒”作響,透骨的寒氣在雨中游蕩,侵襲著慌忙奔走的人們。
那天我和他爭得面紅耳赤,最后不歡而散,各自回到寢室。不知道現在他怎么樣了,碰上這樣的天氣,瘦弱的他會不會感冒?有沒有人陪他去醫務室?他總喜歡在病中逞能,不知道這次怎么樣?想著以前的形影不離、不分彼此,吃飯,兩只碗總是并排在一起,現在已經兩頓飯不在一起吃了,搞得我自己吃的是什么自己也不清楚;想著以前在一起嬉鬧,從沒有紅過臉,而這次卻成了這種局面,可是明明是他做錯了事啊!唉,我應該對他耐心點,為什么非要吵呢?悔意慢慢的沉重起來,我真害怕看到友誼的破裂后,狼狽的我們再次相遇的情景……
云散了
雨停了,云慢慢散開,太陽撒下一片溫暖,整個世界又都恢復了生機,樹葉花蕾上的雨水在晶瑩發光,風變得柔和了,空氣是那么清新。
這才是春天!
我揉著紅紅的眼睛,去了他班找他,他不在,病了?我便急忙跑去醫務室,卻和他撞了個滿懷,他兩手拎著一些禮物,呆在那里。我們的臉都紅了,我握住了他的手,對他微笑,“我不該和你吵。”我說。“不,是我的錯。”他也笑了。他終于承認自己錯了,讓我陪他去道歉,我轉過身,按住表,要留住這最快樂的時刻,我悄悄試去眼淚。
此時的陽光多么溫暖!
友善,一個多么普通的詞,卻能撥開烏云,打造藍天!
友善,友誼的保護傘!……
簡評:
這篇文章的小標題十分搶眼:“起風了”、“下雨了”、“云散了”,從表面上看,它們似乎昭示著天氣變化的一系列過程,但你進入文章就會發現,它既是自然界的天氣變化的寫照,更是“我”心理變化的形象表述。根據故事情節發展設置小標題,使文章一氣貫通:“起風了”一節,表現了朋友之間剛鬧矛盾后內心的斗爭,這時氣未消;“下雨了”一節,表現了分手后對朋友的惦念和冷靜反思;“云散了”一節,表現了與友人和解的喜悅。每個部分里,作者都注意環境描寫,使之與人物心理活動相照應。心理描寫細膩、傳神,環境描寫生動、形象,文筆生動,布局精巧,層次分明,是一篇十分優秀的美文。
結尾處兩提“友善”,是作者從自身經歷中感受到的人生哲理,也是本文寫作目的的外化,相信對讀者會有一定的啟示的。
友善,是一個人更好地融入社會的前提:愛群、利群、樂群,是社會風氣良好的重要標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友善是心平氣和的與別人探討問題,友善是在別人遭遇到困難時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對陌生人的一個微笑,友善是“希望工程”,是“送溫暖”活動……友善,意味著關愛他人,不苛求于人,不強加與人,進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一個人胸懷的寬廣,體現一個人精神境界的純凈高尚,友善是光明與和平的使者!請以“友善”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自擬題目,文體不限。
要求:①書寫工整,卷面整潔;②文中不得出現所在學校的名稱和人物真實姓名。
(河南省2003年中考作文試題之一)
敬畏泥土
江蘇省南京市一考生
中國人對泥土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傳說中,上古時代的女媧創造了人,而女媧賦予生命的載體,正是泥土。這樣看來,人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與泥土有了不解之緣。
功高蓋世的泥土
人靠泥土而生存繁衍,注定了泥土功高蓋世。從古時起,人們就學會了在泥土上種莊稼而獲取食物,用泥土搭建房屋而得以棲身。人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勞作,泥土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向人們提供生命之糧。到了現在,泥土對人們的恩惠更多了,人們從泥土中汲取石油、煤,人們從泥土中探掘各種稀有金屬。泥土促進了人的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堅強偉岸的泥土
人類能用泥土建造起不計其數的建筑,正因為泥土有堅強偉岸的身軀。人們用泥土烘烤成磚,建成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人們用泥土堆砌成壩,造就了堅固耐用的都江堰;用泥土構成的窯洞,冬暖夏涼,結構堅固;用泥土堆成的水渠,經久耐用,用途很大。泥土用它堅強偉岸的身軀為后人留下了一筆筆寶貴財富。
用途廣泛的泥土
泥土不僅是一個偉丈夫,還是一個小女子,用泥土做成的東西,小巧玲瓏,美觀大方。人們用泥土燒制或手制成陶器,再在外表涂上一層鮮艷的顏色,完成后便成了一件件精美絕倫的手工藝品。用泥土捏成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把人物原型的一舉一動、喜怒哀樂都表現得十分逼真。典型的如秦始皇陵兵馬俑,它們個個形態逼真、體態威武,雖經歷了千年的滄桑仍保持著原來的風貌,怪不得世界各地的友人都對它贊不絕口。把洗凈的雞放入泥土中,焐一會兒以后再拿出來還可制成美味的叫化雞。
泥土有如此之多的功勞,對我們人類的好處如此之多,我們不得不從心中噴發出一種熱烈的感情——敬畏泥土!
簡評:
圍繞“泥土”這一中心話題,作者調動了自己平時的積累,思緒從女媧造人的遠古傳說到今天的土焐制作叫化雞,從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到日常工藝品,從曠世杰作秦始皇陵兵馬俑到最常見的土地上種莊稼,如此等等,可謂文思泉涌,材料如山。作者巧妙地將眼前的材料進行分類,分別以“功高蓋世的泥土”、“堅強偉岸的泥土”、“用途廣泛的泥土”為小標題,展示了泥土的貢獻、特征和用途。正是有了多側面、多角度的表現,文章結尾就自然地引出了“敬畏泥土”的點題性話語。小標題的運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也讓讀者一目了然。
本文小標題結構一致,字數相等,每個小標題下的容量大致相當,給人很強的外在結構美感。而清新自然的語言,將作者對泥土的敬畏,緩緩注入讀者的心田,讓人如沐春風,如嗅芬蘭,神怡氣爽。
萬物靠泥土孕育,人類在泥土上繁衍。泥土是我們的立足之本,泥土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無論是鄉村、城市、農田、礦山,還是山脈、河流、森林、草原……無不與泥土息息相關。泥土平凡而樸實,博大而厚重,默默奉獻而不期回報,功高蓋世而絕不張揚……然而,這彌足珍貴的泥土,常常被我們忽視,冷落。面對泥土,你有怎樣的聯想和思索呢?請你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 可以敘述事情,發表議論,說明事物,抒發感情;
②自定立意,自選文體(除詩歌外),自擬標題(標題中必須有“泥土”二字,如“泥土的故事”“想起那個泥土球場”“家鄉的泥土”“小議泥土精神”“泥土的啟示”“珍視泥土”“泥土在呻吟”“泥土的芬芳”等);
③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④600字左右。
(江蘇南京市2003年中考作文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