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輔導第三套第二講 片斷描寫
第二講 片斷描寫
樊傳斌
教學目標 :
1、 知道片斷描寫的分類。
2、 掌握基本的描寫方法。
3、 了解片斷描寫對文章的表達中心的作用。
教學難點 :
學生往往對表現主題的人物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不分主次,要么都很簡略、空泛;要么處處詳寫,繁瑣冗長;甚至主次顛倒,喧賓奪主?傊,如何做到有詳有略,詳細得當,成了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難點。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這一節(jié)想談談怎樣寫作文中的某個片斷的問題。所謂“作文片斷”,指用一段一節(jié)的小篇幅,表現生活中的一個斷面,說明事物的一個方面,談論對某事某現象的一點看法,做這種片斷的寫作練習,就叫“作文片斷訓練”。怎樣寫好片斷描寫,怎樣使我們的文章更精彩?這是下面我們要說的問題。
二、 片斷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
任何文章不可能只用一種表達方式,而要綜合使用多種表達方式。例如記敘文中就要在記敘之外使用描寫、抒情等。那么在文中的某一部分使用的描寫對文章表達中心有何作用呢?很顯然片斷描寫也要為表達中心服務。根據中心來確定片斷描寫的位置、多少、內容等。
三、 片斷描寫的分類
描寫,指對人、事、景、物進行生動形象的描繪和刻畫。就描寫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就描寫手法的不同,可分為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根據描寫的內容的詳略可分概括描寫和形象描寫等。
四、 描寫手法的運用。
1、 人物描寫
人物描寫是在作品中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進行描寫來表現人物性格,揭示文章的主題。
肖像描寫,也叫外貌描寫,是指對人物的容貌、衣飾、姿態(tài)、神情等特征的描寫。
肖像描寫雖然寫的是人物的外表,但描寫的目的決不止在于使讀者了解人物的外在形象,而是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中兩次刻畫了閏土的形象。少年閏土生氣勃勃,機智勇敢,是一個項帶銀圈、手捏鋼叉保衛(wèi)瓜田的小英雄。二十年后的閏土卻面目全非:“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得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倍埂拔摇备械奖У氖情c土的神情與態(tài)度:“他站住了,臉上現出歡喜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這兩處肖像描寫通過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到舊中國廣大農民所經受的饑荒、苛稅、兵、匪、官、紳的種種重壓,感受到他們身心所忍受的無限的痛苦與摧殘,更感受到作品所表達出的,作者改造舊社會、創(chuàng)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
語言描寫,指對人物對話和獨白的描寫。
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應當切合他的身份、經歷,反映他的思想感情。描寫人物的語言,意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中,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并且用人物的對話構成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刻畫出警官奧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狡詐多變、趨炎附勢的卑劣形象。
行動描寫,指對人物的行為、動作的描寫。
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動作活起來的,人物的行為完全是受其思想意識支配的。描寫人物的行動,也同樣是為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冰心先生寫的《小桔燈》,通過肖像、語言、動作的描寫刻畫了一個在艱難生活的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小姑娘。文中,小姑娘登上竹凳去打電話的神態(tài)和制作小桔燈的嫻熟動作都會給讀者留下深深的印象,使我們從中看到她純樸、善良的美好心靈。
心理描寫,指對人物在一定環(huán)境中思想活動的描寫。
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質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篇情趣盎然的小說《核桃的秘密》,文中運用了精妙的人物心理描寫。其中,有直接傾訴思想活動的人物內心獨白;有間接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還有通過想象表達的美好理想。生動而真實地表現了一個十四歲的紅軍小戰(zhàn)士純真的童心。
以上,介紹了描寫人物的四種方法,在寫作實踐中,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其中的幾種,以求全面、形象、具體地展示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
2、環(huán)境描寫,場面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
環(huán)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其中,社會環(huán)境是指能反映社會、時代特征的建筑、場所、陳設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風等。自然環(huán)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jié)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環(huán)境描寫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如《孔已己》中開頭對魯鎮(zhèn)酒店的格局的描寫);二是渲染氣氛(如《果樹園》中對果園景象的描寫);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驛路梨花》中對小茅屋的描寫)。此外,還可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映襯人物的心情,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運用環(huán)境描寫要做到:目的明確--為表達中心思想服務;具體生動——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抓住特征——寫出獨具特色的景物。
場面描寫是指對人物(往往是眾多人物)在一定時間和環(huán)境中的活動所構成的畫面的描寫。場面描寫要做到:有條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述,也有細致的特寫;要寫出特定場合的氣氛。
場面描寫與環(huán)境描寫的不同在于:環(huán)境描寫是描寫人物活動的客觀環(huán)境,是“靜態(tài)”的描寫;而場面描寫是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動態(tài)”的描寫。我們來看《揮手之間》一文中機場送行的場面:“機場上人群靜靜地立著,千百雙眼睛隨著主席的高大身形移動,望著主席一步一步走近飛機,一步一步踏上飛機的梯子。主席走到飛機艙口,停住,回過身來,向著送行的人群,人們又一次像疾風卷過水面,向飛機涌去。主席摘下帽子,注視著送行的人群,像是安慰,又像是鼓勵。人們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揮手!边@段文字寫的是延安軍民在機楊為赴重慶參加談判的毛主席送行的場面,人們注視的目光,涌向飛機的動作和“拼命的揮手”,生動表現了群眾對領袖的愛戴、關切與依戀之情。
細節(jié)描寫是指作品中對一些富有藝術表現力的細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細微的舉止行動,以及景物片斷等的具體細膩的描寫。巴金的《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寫了各界群眾吊唁魯迅的一系列場面。為了寫出特定的場合氣氛,作者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寫“我”獨立默哀時,看到的死者的面容,聞到的晚香玉一股一股的香氣;追述入殮場面時,描寫了那個高
身材朋友紅著的眼睛和拼命在另一個朋友肩頭上抓的手;送葬時,那位致哀詞的朋友和押柩車的西洋人伸到靈柩下面的手;下葬時,漸漸下沉的"民族魂"的旗子和在天的一角露出的上弦月。這些細膩描寫真實準確、形象生動,充分表達了人們無限悲痛的心情和對魯迅的崇敬與懷念。
運用細節(jié)描寫應注意以下幾點:一要真實,要符合生活實際;二要有選擇,為表現中心服務;三要新穎,切忌一般化。
3、片斷訓練主要有兩種方法:
一是筆頭練。
①仿寫。仿寫,不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異,從相同點悟出不同點,“照貓畫虎”要畫出虎氣。例,學習了《故鄉(xiāng)》中勢利、尖刻、自私的楊二嫂的肖像“漫畫”后,可寫個有類似性格的現實人物肖像,既寫與之相同之處,又表現其不同處:楊二嫂是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雙手搭在髀間,而現實中也許有個胖蘿卜,雙手叉在腰際。
②生發(fā)。就是根據課文情節(jié),合理想象,生發(fā)開去,加上或延伸課文中的情節(jié),再造細節(jié),這比仿寫更進一步了。例,學習了《皇帝的新裝》后可練習“皇帝的避謠演說”;學習了《變色龍》后,可作“奧楚蔑洛夫見到將軍哥哥了”等。當然,不必限于課文,還可以找有關的文章作為范文分析,根據其中適合的材料進行片斷練習。
③修改。指出其優(yōu)缺點,督促其改正不足,發(fā)揚優(yōu)點。實際上就是互相討論交流、提高的過程。
二是口頭練。
這種訓練的目的在于提供口頭表達機會,彌補筆頭練的不足?陬^練,題材要選最熟悉的,選擇范圍要大,要多幾個題。除事先觀察外,利用幾分鐘組織材料,以便清楚地表達。還可把學校的生活片斷講給家里人聽,并用不同的語言向不同的聽者表達,同時記下對方的語言動作。這樣可以避免語言的單調性,學會對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在不同的表達環(huán)境用不同的語言。
五、描寫和敘述的區(qū)別
描寫和敘述常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或者像經線與緯線那樣縱橫交錯,或者如水與乳自然地交融。但在寫作上二者還是有明顯區(qū)別的:敘述著重于一般情況、過程的交待,使讀者獲得概括的印象;描寫則著重形象的描摹、刻畫,把真實的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使讀者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的感受。
魯迅的《社戲》是一篇充滿生活情趣的小說。文中敘述與描寫融為一體,質樸自然,趣味橫生。小說開頭三段是敘述。第一段概括交代了魯鎮(zhèn)的習俗,因了這習俗,“我”得以每年夏天到外祖母家去住。然后介紹外祖母家——平橋村的概貌,并提出這三段文字的中心:平橋村是我的樂土。第二、三段是具體的敘述,介紹了平橋村的小朋友以及他們的熱情好客; “我”和小伙伴們的主要活動——釣蝦和放牛。這三段文字語言樸實,脈絡清楚,流暢明快。
小說第10—13段,寫孩子們離開家門,駕船搖櫓去趙莊看戲的情景,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
首先寫了開船的動作和歡樂的氣氛:“……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边@一點、一磕、退后、上前的動作,表現了少年們熟練的駕船技術,這說笑聲、叫嚷聲、潺潺的水聲,烘托了歡快、熱鬧的氣氛。接下來寫了船行途中兩岸的景物:“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臺,但或者也許是漁火。”“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边@段描寫調動了人的各種感官的感受:有嗅覺可感的豆麥與水草的清香;有視覺可觀的朦朧月色、淡黑的連山;有聽覺可聞的宛轉、悠揚的笛聲;更有身處這美好景物中油然而生的忘我與陶醉之情。這生動傳神的描寫自然而然地把讀者帶入美麗如畫的江南水鄉(xiāng),使讀者感受到孩子們愉快的心情和作者對美好的江南農村的無限熱愛。
記敘文中的敘述與描寫是密不可分的。敘述離不開描寫,沒有描寫,文章就會枯燥無味毫無生氣,更不會有感人的力量;描寫也離不開敘述,沒有敘述,文章會雜亂無章,單純拼湊在一起的各種描寫是毫無意義的。要寫出好作文,就要學會清楚明白的敘述,也要學會生動形象的描寫。學習描寫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貼切,就是要恰如其分地描繪事物,要符合實際;二是要抓住特征,就是要抓住被描寫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東西;三是要注意描寫為表達中心服務,與中心無關的描寫不但沒有意義,還會影響中心的表現,是不可取的。成功的描寫源于對生活的觀察,要學好描寫,首先要養(yǎng)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認真觀察的習慣,做個有心人。有了平時豐富的積累,描寫起來就會感到輕松自如了。
課堂練習
羅丹有句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泵溃教幎加。新鮮的,有趣的,有新意的事情,同樣到處存在。關鍵是我們用怎樣的眼光去發(fā)現。
1、眼睛描寫的片斷:
精神:
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曹雪芹《紅樓夢》)
銳利:
他臉龐長圓,額上有三條挺深的抬頭紋,眼睛不算大,但能閃閃發(fā)光地看人,撒謊的學生最怕他這目光。(劉心武《班主任》)
秀美:
只見她生得兩條春山含翠的柳葉眉,一雙秋水無塵的杏子眼。(文康《俠女奇緣》)
聰慧:
她拿筆的手托著腮,長大的眼眶里,明亮的眸子緩慢地游動著,豐滿的下巴微微上翹--這是每當她要想出更巧妙的方法來解決一道數學題時,為數學老師所熟悉、所喜歡的神態(tài)。(劉心武《班主任》)
2、景物描寫的片斷
新開發(fā)的東部地區(qū)發(fā)展得非常迅速,高層建筑比比皆是,大片的綠地,寬闊的廣場一個連著一個,沿著海邊的雕塑群海景房,一個接著一個,連綿幾公里,具有現代化城市的格局。近100公里的沿海風景線,將青島的西、東部地區(qū)連接起來,從團島的港口、車站到嶗山旅游風景區(qū),從山頂公園到海濱浴場,從五四廣場到仰口別墅群,數不清的美景,看不完的美麗景色。(景物描寫)
3、請同學模仿上文寫片斷描寫(心理描寫、場景描寫)
總結:
言為心聲,作文應該做到寫心。這里雖然用“言”,用“聲”,本意卻是說“文”,說“形”。美麗的音樂有高潮,那么在文章中也應有精彩的片斷。有長有弛,有收有放,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
布置作業(yè) :
請同學們回去后,通過細致的觀察,分別寫一段人物外貌、心理和場面的描寫。要求:描寫時要抓住它們各自的特點,寫出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