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棗粽子
原料[糯米][小棗][葦葉][馬蓮草]
掌故說明
吃粽子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xí)慣。早期的粽子與屈原無關(guān),也不只在端午前后食用。端午吃粽子的說法出現(xiàn)在南北朝是后人賦予的美好寓意。南北粽子的區(qū)別只不過是餡料的不同。老北京賣粽子,多用涼水泡透再賣。
小棗粽子色白光亮,質(zhì)地糯潤,食之軟韌有勁,具有竹葉的清香味。端午節(jié)和夏初時北京的經(jīng)常聽到“江米小棗,好大的粽子”“江米嘞哎粽子,有玫瑰,有糖的”的吆喝聲,推著小車,車上裝著淺木盆,有的放冰塊,冰上鋪著布,鎮(zhèn)著粽子。備有小瓷碟和小銅叉子。
制作方法
將糯米洗凈,用涼水浸泡2小時;小棗洗凈待用,鮮葦葉用開水煮至變黃時,撈入涼水中洗凈,干馬蓮草用水泡軟250克磨成稀糊狀;取葦葉疊成中心為圓錐形的斗,放入泡好的糯米,放上小棗三四個,再放糯米,將斗口包嚴(yán),用馬蓮草捆緊;粽子放涼水鍋中,蓋上鍋蓋,用旺火煮熟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