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經驗教訓總結參觀博物館(通用3篇)
活動經驗教訓總結參觀博物館 篇1
11月28日,人文地理協會帶領會員參觀湖州市博物館,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讓人文地理協會的會員對湖州的歷史有一個更為詳細的了解,由此擴充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
今晨,會員們準時在校大門集中,9時準,由社團干部帶隊向博物館出發。雖然去博物館的路有些遠,但是會員們的興致很高,所以一路上較為順利。到達博物館后,一入大門,會員們就被巨幅白色的浮雕所吸引,浮雕上,或浣洗,或農桑……各式各姿,盡收眼底。這為接下去的參觀定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經過我們的簡單介紹,會員們了解了湖州市博物館分為“吳興賦”與“風云激蕩”兩個展廳,“吳興賦”主要是以湖州古代的歷史發展和湖州地理、自然動植物的概貌為主;而“風云激蕩”是以介紹湖州近現代的歷史歷史名人為主,然后便由會員們自行分組進行參觀。
湖州市博物館中的從遠古時代到明清到近現代的展品讓會員們嘆為觀止,相信通過這些豐富的展品,會員們收獲了不少有關湖州的歷史知識。博物館中關于湖州特色的展品,比如說湖筆的制作過程這些蠟像展品,讓會員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名揚四海的湖筆古老的制作方法。另外還有湖州的養蠶技術,湖州的商貿,湖州的名人字畫等等,這種種都是精品,處處透著湖州這座人文城市的古典魅力氣息,而這些展品所蘊含的文化都在不經意間被會員領略與吸收。
“三千年江南,最湖州”。通過這次的博物館游,一方面是會員們親身領略到了湖州深厚的文化底蘊,了解到了湖州悠久的歷史,探知到了湖州的地理風貌。而另一方面,更加團結了我們整個社團的內部力量,相信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們將越辦越好。
活動經驗教訓總結參觀博物館 篇2
一、活動主題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五十年來,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長,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社會風氣的好轉。校園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搖籃,提倡“以德育人”,雷鋒精神就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應進一步響應我校“三月學雷鋒”活動和深入持續開展,弘揚中華民族舍己為人的傳統美德,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于學校的文明建設,為共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作出新的貢獻。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志愿服務社區,實踐雷鋒精神”、“感恩溫暖送信,歡樂服務大家”和“傳承雷鋒精神,續寫雷鋒日記”。通過三個活動,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雷鋒日記里了解雷鋒精神,從志愿服務中,實踐雷鋒精神,做雷鋒精神新一代的傳人。
二、活動宗旨
本次“學習雷鋒好榜樣,志愿服務你我他”雷鋒月系列團日活動,宗旨在于使同學們更加了解雷鋒精神,通過對于雷鋒日記的閱讀與續寫,深入貫徹落實毛主席發出得“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同時在生活中實踐所學,志愿服務同學,在社區做義工等活動,踐行雷鋒精神,把服務人民的真正貫徹到心中。同時通過活動,鍛煉同學們的寫作能力,加強支部凝聚力,增強與社區居民的聯系,增加同學們的自豪感,從活動中加強思想引領,爭做新一代的雷鋒精神傳人,同時豐富同學們的課外生活。
三、活動背景
雷鋒——這個中國大地上出現的平凡而偉大的英雄人物,曾在歷史的回音壁上激起了何等強烈共鳴,盡管經歷了許許多多不平凡的歲月,但雷鋒精神卻像一切屬于時代、屬于人民的美好事物一樣,始終珍藏在我們心底。
身為新一代的大學生,踐行雷鋒精神,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無論社會如何飛速發展,都不會改變。學習雷鋒,爭當新一代的雷鋒,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作為青年志愿者,我們更有責任去宣傳雷鋒精神,實踐雷鋒精神,帶動整個社會學習雷鋒精神的好風氣。
在毛澤東同志提出“向雷鋒同志學習”50周年到來之際,我支部將于20xx年3月集中開展紀念學習雷鋒活動50周年“學習雷鋒好榜樣,志愿服務你我他”系列團日活動。
四、預期目標
(1)通過閱讀雷鋒日記,學習雷鋒精神,感悟其中內涵;
(2)充分利用社會的各種資源優勢,鍛煉自身能力,學習生活中的為人處事,加強與社會的聯系;
(3)通過一系列活動,把無私奉獻、關懷他人的中華傳統美德給傳承下去;
(4)加強個人對社會的歸屬感,強化個人來源于社會,又服務于社會的理念;
(5)通過活動鍛煉我們的文筆功底和培養文學素養,同時增強溝通能力;
(6)加強對思想道德的教育,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7)培養同學們社會實踐能力和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8)使同學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
(9)通過活動加強支部凝聚力,構建和諧班級;
(10)擴寬同學們的視野,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身作則,樹立當代大學生的新形象,為今后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活動概況
雷鋒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敬仰和學習的模范,雷鋒精神更需要我們當代青年去傳承和弘揚。為了紀念毛澤東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發布50周年,為弘揚和培育新時代雷鋒精神,進一步推動社會志愿服務活動的深入開展,我支部于3月3日在長沙市西湖社區和湖南師范大學天馬、德智園學生公寓相繼開展了“志愿服務社區,實踐雷鋒精神”、“感恩溫暖送信,歡樂服務大家”雷鋒月系列團日活動,同時號召大家每天書寫一篇新時期的雷鋒日記。
3月3日上午,同學們在準時到達集合地點,先由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的目的及任務。她談到“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更有義務去承擔繼承雷鋒精神的重任,更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接下來同學們依次乘車到達這次的目的地,芙蓉區西湖社區,同學們被分為兩組,分別是“打掃衛生組”和“交通協管組”。無論分在哪一組,同學們都認真完成布置的任務,并且在過程中相互宣傳雷鋒知識。
原本是乍暖還寒時候,天公不作美的下起大雨,可是沒有同學抱怨,在寒冷的天氣下同學們依然熱火朝天的做好本職工作,甚至有同學留下了晶瑩的汗珠,大家都被感動了。
下午四點,同學們分別在湖南師范大學天馬、德智園學生公寓下集合,由團支書王妍晴告知大家活動內容及目的。同學們分為幾組進行信件分揀,把樓下收寄處的積壓信件分門別類放好。
之后團支書一聲令下,大家各自開始了小組送信之旅,當收到信件的同學聽說我們的志愿活動之后,會心一笑,紛紛送上祝福,并夸獎同學們的支援精神。如果遇到寢室無人的情況,同學們更是貼心的寫張“我們是雷鋒志愿者”的便利貼,和信一起貼到門上,方便收信的同學回來時及時取下來。
活動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一天的志愿活動雖然體力消耗很大,但卻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原來服務別人是這么的開心和幸福,我們會將“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精神帶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做時時刻刻的雷鋒!
總之,本次活動較好地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既向同學們宣傳了雷鋒精神,也為同學們平常所學進行實踐提供了一個大舞臺。
六、活動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此次雷鋒月系列團日活動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與青志協同學合作,提供了西湖社區這一場地讓我們的志愿者發揮自己的力量;
2、活動采用多種方式學習雷鋒精神,不僅有理論上的學習,也有實踐上的鍛煉,加強了活動的趣味性和可參與度;
3、志愿活動在同學們中反響強烈,不少同學都被帶動,自覺書寫雷鋒日記,幫助其他人等;
4、活動中受助對象的認可和贊揚,也大大激發同學們參加志愿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同學們爭當新一代的雷鋒;
5、活動各期采用多種方式宣傳,增加了活動的知名度,也大大宣傳了我校在雷鋒精神學習方面的成果,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影響;
6、志愿活動選取在寢室樓中,證明了學習雷鋒精神,應該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服務無論大小;
7、志愿小組活動地點選在市區的社區內,使同學們更多的接觸社會,更展現了我們當代大學生的風采。
七、活動經驗與教訓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五十年來,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長,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社會風氣的好轉,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是我們每個當代大學生都必須學習的!為學習雷鋒精神,踐行志愿者諾言,我支部特舉辦此次“學習雷鋒好榜樣,志愿服務你我他”雷鋒月系列團日活動。
下面我們僅從活動成功之處、活動不足,以及活動思考之我見來做個小結。
(一)、活動中成功的地方:
1、活動前期,各個小組準備十分充分,制作了橫幅,展板,宣傳頁等。
2、準備階段與工作相關的負責人進行了有效溝通,使得其了解活動的內容與目的,對活動也作出了高度的評價;
3、活動結構合理,志愿活動與理論活動銜接緊密,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奏響雷鋒月的交響曲;
4、活動內容十分豐富,不僅有理論上學習雷鋒精神,閱讀雷鋒日記,續寫雷鋒日記,還有實踐中服務社區,為同學們送信等;
5、活動很好的鍛煉了同學們的個人能力,無論是書寫雷鋒日記,還是參加社會服務,都讓同學們學到了如何與人交流;
6、活動中很好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有的同學參加交通協管員,有的同學參加衛生清掃,有的同學負責送信,使得人人參與其中;
7、活動后反響強烈,許多校外人員對我支部活動進行了高度評價,同學們也在其中學會了許多。
(二)、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1、兩個志愿活動在同天展開,致使同學們無法同時參加兩個活動,只能選取其一,留下些許遺憾;
2、活動準備期并沒有考慮到活動時長與活動量,使許多同學活動結束后,精疲力竭;
3、志愿活動前期并沒有考慮到安全問題,因為公交車的緣故,隊伍拉的過長,影響行進速度,并且造成安全隱患;
4、送信活動中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致使有些寢室同學不理解,不配合我們的活動。
5、在分揀信件時,存在暴力分揀的情況,致使有些同學的信件破損
6、活動中的照片質量不高,致使宣傳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三)、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和思考之我見:
1、活動前期考慮到活動中會發生的情況,不能遇到突發情況時束手無策;
2、組織者一定要注意小組成員的安全問題,保證活動在安全的情況下開展;
3、各小組負責人一定要盡職盡責,不能做增加不穩定因素的事;
4、組織者要調動好同學們的積極性,積極的與同學們一起參加到活動當中;
5、一定要注意分配所用的時間,并且提高時間掌控能力,不能拖沓行事;
6、活動中加強對同學們的關心和思想掌控,避免突發事件的出現。
活動經驗教訓總結參觀博物館 篇3
在活動中,我們本著“學習與交流結合、教研與觀摩結合、反思與實踐結合”原則,以課例研究為載體的主題式教研為我們活動的主要形式,形成了“研討——上課——說課、評課——再次修改教案”的教研流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研活動主題化
“改革最終發生在課堂上”。課堂既是一種研究的趨勢,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內核所在。但是以往的教研無中心、無主題,交流的范圍空而大,不能針對性地、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圍繞教學中的突出問題進行研討,導致教研活動流于形式。為此,我們根據學校實際,確定每次活動主題。如:宜山鎮二小的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專題研討;云巖小學的“走進真實課堂、感受教師激情”的專題研討;宜山鎮三小的現代教育技術和數學教學整合的專題研討……。從而使每次共同體活動都能真正組織引導老師有效地、集中精力地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讓教師們在相互交流切磋中資源共享、彼此支持、共同提高,形成互助團隊,避免獨自為陣、孤軍奮戰的局面。
二、互評活動多向化
教學互評可以為教師教學提供信息反饋,評議和交流教學,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提高。我們采用“圓桌式”的互評方式:先讓點評教師向執教教師詢問某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圖和執行感受,再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然后讓其他參評教師談想法。這樣,在自評、他評等多向交流、評價中,實現評價多方教師的共同發展。
三、反思活動延續化
“聽聽感動、想想激動、回去一動不動”這是目前教研觀摩活動的通病。針對這一弊端,我們在每次活動后,不但要求執教教師再次修改教案,而且還讓其他參加活動的教師設計同一課題的片斷教學設計或寫寫教學隨筆。讓每次主題式的共同體活動提出或解決的問題能在平時課堂教學中扎根發芽。
“共話、共享、共進”的小學數學教研共同體帶動了各校的教研活動,形成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和諧氛圍。教師在教研中學會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學會了交流,在虛心中學會吸納,在領悟中學會調整,在合作中獲得成長。雖然我們的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存在的問題。如:教研共同體組織無章可循,難以維持教師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研經驗主義傾向比較嚴重,教師不愿意學習理論,希望有現成的操作模式,導致研討中缺乏為什么這樣做,更多的是怎么做;共同體活動和學校校本教研、教師日常教學工作在時間上的沖突,加重了教師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