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漢記卷五
〔一一〕“秦時改為太末”,聚珍本注云:“太末縣屬會稽郡。此句之上當有闕文?妓抉R彪郡國志劉昭注,太末,左傳謂姑蔑!
〔一二〕“華”,與“花”字同。
〔一三〕“萇”,龍丘萇。范曄后漢書循吏任延傳云:“吳有龍丘萇者,隱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時,四輔三公連辟,不到。掾史白請召之。延曰:‘龍丘先生躬德履義,有原憲、伯夷之節。都尉埽灑其門,猶懼辱焉,召之不可!补Σ芊钪],修書記,致醫藥,吏使相望于道。積一歲,萇乃乘輦詣府門,愿得先死備錄。延辭讓再三,遂署議曹祭酒。萇尋病卒。”御覽卷五0二引謝沈后漢書亦略載其事。
〔一四〕“可寢處”,此條姚本未輯,為聚珍本所錄。據王先謙集解本范曄后漢書,此條文字出“東觀記”,而據中華書局標點校勘本范曄后漢書李賢注,此條文字出東陽記。按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四會稽郡太末下劉昭注云:“東陽記:‘縣龍丘山有九石,特秀林表,色丹白,遠望盡如蓮花。龍丘 萇隱居于此,因以為名。其峰際復有巖穴,外如窗牖,中有石林。巖前有一桃樹,其實甚甘,非山中自有,莫知誰植!币赏跸戎t集解本范書李賢注所引“東觀記” 乃“東陽記”之訛,此條當從本書中剔除。
〔一五〕“復置漢寧郡,分漢中之安陽、西城”,此亦見聚珍本。聚珍本注云:“司馬彪郡國志劉昭注西城下曰:‘巴漢志云漢末以為西城郡! 不言屬漢寧!卑慈龂疚簳涞奂o載:建安二十年,武帝平巴、漢,“復漢寧郡為漢中,分漢中之安陽、西城為西城郡,置太守”。由這一記載來看,漢寧郡之設在建安二十年以前,建安二十年恢復漢寧郡為漢中郡。又安陽、西城二縣在建安二十年前屬漢寧郡,建安二十年,始歸西城郡。
〔一六〕“又分钖、上庸為上庸郡” ,此亦見聚珍本。此條不知姚本從何書輯錄。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亦云建安二十年,分漢中之钖、上庸二縣為上庸郡,置都尉。
〔一七〕“分三縣來屬”,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五玄菟郡屬縣有高顯、候城、遼陽,原皆屬遼東郡。三縣下劉昭引此條文字作注。此條文字姚本、聚珍本據司馬彪書和劉昭注輯作“安帝即位之年,分高顯、候城、遼陽屬玄菟”。
〔一八〕“安帝永初二年,改從今名 ”,水經注卷三云:濟水“又東北過臨濟縣南,縣故狄邑也。王莽更名利居。漢記:‘安帝永初二年,改從今名!贝藯l輯錄時參考了水經注內容,字句略有增改。此所引漢記,楊熊合撰水經注疏楊守敬引惠棟說認為即指東觀漢記。此條姚本、聚珍本均未輯錄。
〔一九〕“八十二”,玉海卷一七、卷一八引同,聚珍本作“八十一”。
〔二0〕“四十二”,聚珍本作“四十三”,玉海卷一七、卷一八亦引作“四十三”。
朝會志〔一〕
〔一〕 “朝會志”,史通古今正史篇記東觀漢記撰修始末云:“熹平中,光祿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楊彪、盧植著作東觀,接續紀傳之可成者,而邕別作朝會、車服二志。”可知東觀漢記有朝會志、為蔡邕所修。此志全佚,未見他書征引,今僅存其目。
車服志〔一〕
天子行有□罕。〔二〕文選卷四六顏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李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