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皇帝紀卷第三
于斯時也,君以義立。然則更始之起,乘義而動,號令稟乎一人,爵命班乎天下。及定咸陽而臨四海,清舊宮而饗宗廟,成為君矣。世祖經略,受節而出,奉辭征伐,臣道足矣。然則三王作亂,勤王之師不至;長安猶存,建武之號已立,雖南面而有天下,以為道未盡也。
初,赤眉二道入關,至弘農,復大合,分其眾萬人為一營。軍中嘗有齊巫祠城陽景王〔一〕,巫言:“ 景王大怒!當為縣官則可,何故為盜賊?”有〔笑〕(災)巫言輒病〔二〕。方望弟陽怨更始殺其兄,乃說樊崇等曰:“更始荒亂,政令不行。將軍擁百萬之眾,西向帝城,而無稱號,且為群賊,不可以久。不知挾宗室,以行誅伐,不敢不服!”崇等然之,又迫于巫言,乃求景王后,得七十余人,唯盆子最親。
〔一〕 范書劉盆子傳李賢注:“以其定諸呂,安社稷,故郡國多為王立祠焉。盆子承其后,故軍中祠之。”惠棟曰:“沈 約云:漢時城陽國人以劉章有功于漢,為之立祠,青州諸郡轉相放效,濟南尤盛。”楊樹達曰:“此因尊崇景王而求立其孫,非因盆子為景王之后而祠景王也。注說殊誤。光武十王瑯邪孝王京傳:‘國中有城陽景王祠。’ 耿弇傳注引伏琛齊地記云:‘臨淄小城內有漢景王祠。 ’風俗通義卷九城陽景王祠條下云:‘有瑯邪青州大郡及渤海都邑鄉亭聚落皆為立祠,雖陳蕃曹操一切禁絕,陳曹之后,稍復如故。’知漢時民間祀景王極盛矣。” 楊、惠二說是。
〔二〕 災、笑形近易訛:據范書劉盆子傳改。
是月,赤眉立盆子為天子。盆子年十五,被發徒跣,見眾人拜,恐怖欲啼。崇等自相署置。崇本先起,有勇力方略,自徐宣等皆宗之,然不能書。徐宣故獄吏,通易經。于是推宣為丞相,崇為御史大夫。
盆子者,故式侯萌子。王莽時廢為家人。〔赤眉〕(更始)過式〔一〕,略盆子與二兄恭、茂俱在軍中。〔崇等〕(更始)之詣洛陽〔二〕,恭隨見南宮。恭前頓首曰:“故式侯世子,大漢復興,圣主在堂,不勝歡喜,愿上壽。”有詔引上殿,稱壽曰:“九族既睦,平章百姓。”更始悅之,即封為式侯。恭通尚書,以明經數幸言事,擢為侍中,從更始入關。茂與盆子留赤眉中,嘗為劉俠卿牧牛〔三〕。盆子即立,猶朝夕拜俠卿,俠卿為之跪。后祠景王于郭北,使盆子乘鮮車大馬。草中牧兒皆隨車觀曰:“盆子在是中。”至祠所,盆子拜,崇等皆為之拜。祠罷,復歸俠卿所,時欲出從牧兒戲;俠卿怒止,崇等亦不復候視也。
〔一〕 按漢書地理志,式屬泰山郡,非更始軍活動地區,更始豈能至式掠盆子及二兄于軍中?范書劉盆子傳作“赤眉過式”,甚是,據以改。下文“茂與盆子留赤眉中”亦為明證。
〔二〕 范書劉盆子傳曰:“恭少習尚書,略通大義。及隨崇等降更始,即封為式侯。”則 “更始”乃“崇等”之誤,故據以改,文義始通。
〔三〕 太平御覽卷八一四引袁山松書,“俠卿”作“仲卿”。他書均與袁紀同。
秋七月辛未,前將軍鄧禹為大司徒,封酂侯〔一〕。野王令王梁為大司空,封武彊侯。初,赤伏符曰: “王良主衛作玄武。”〔二〕上以野王衛徙也,玄武水神也,大司空水土之官也,乃以梁為大司空。又以讖言,以平狄將軍孫臧行大司馬事〔三〕。眾大不悅,僉曰:“吳漢、景丹應為大司馬。”上曰:“景將軍舊將,是其人也。然吳將軍有建策之謀,又誅苗曾,收謝躬,其功大。”于是以吳漢為大司馬,封武陽侯〔四〕,景丹為驃騎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