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二百七十二
◎文苑二○諸錦沈廷芳 夏之蓉 厲鶚汪沆 符曾 陳撰 趙昱 趙信王峻王延年 何夢瑤 勞孝輿 羅天尺 蘇珥 車騰芳 許遂韓海劉大櫆胡宗緒 王灼 李鍇 陳景元 戴亨 長海 吳麟 曹寅鮑珍 高鶚 劉文麟 沈炳震 弟炳謙 炳巽 趙一清 曹仁虎吳泰來 黃文蓮 胡天游彭兆蓀 袁枚程晉芳 張問陶 王又曾子復 祝維誥 萬光泰維誥子喆 邵齊燾王太岳 吳錫麒 楊芳燦楊揆 吳鼒 徐文靖 趙青藜汪越 朱仕琇 高澍然 蔣士銓汪軔 楊垕 趙由儀 吳嵩梁 樂鈞趙翼 黃景仁 呂星垣楊倫 徐書受 嚴長明 子觀 朱筠 翁方綱姚鼐吳定 魯九皋陳用光 吳德旋 宋大樽 錢林 端木國瑚 吳文溥章學誠章宗源 姚振宗 吳蘭庭 祁韻士 張穆 何秋濤 馮敏昌宋湘 趙希璜 法式善孫原湘 郭麟 惲敬趙懷玉 黎簡張錦芳 張錦麟黃丹書 呂堅 胡亦常 張士元張海珊 張履
諸錦,字襄七,秀水人。少時家貧陋,輒就讀書肆,主人敬其勤學,恣所觀覽。顧嗣立為之延譽,名大起。雍正二年進士。乾隆初,試鴻博,授編修。閉門撰述,不詣權要。至左贊善,遂告歸。著有毛詩說、饗禮補亡、夏小正注及絳跗閣集。
先是康熙己未徵博學鴻儒,得人稱盛。高宗御極,復舉行焉,內(nèi)外薦達二百六十七人,試列一等者五人,錦第三;二等十人。明年補試,續(xù)取四人,錢塘陳兆侖、仁和沈廷芳、高郵夏之蓉,皆試列二等者也。兆侖自有傳。
廷芳,字畹叔。由監(jiān)生舉鴻博,授編修,遷御史。奏毀都城智化寺內(nèi)明閹王振造像及李賢所撰頌德碑,報可。出為登萊青道,遷河南按察使。廷芳少從方苞游,為文無纖佻之習。詩學本查慎行。著隱拙齋集及十三經(jīng)注疏正字、續(xù)經(jīng)義考等書。
之蓉,字芙裳。雍正十一年進士。舉鴻博,以檢討典試福建,又督廣東、湖南學政。其校士也,必以通經(jīng)學古為先。
當時試一等者,劉綸居首,次則南城潘安禮、金壇于振、錢塘杭世駿;二等自兆侖等三人外,為無錫楊度汪,菏澤劉玉麟,休寧汪士湟、程恂,錢塘陳士璠,天臺齊召南,會稽周長登。其續(xù)取者,一等宜興萬松齡,二等桐鄉(xiāng)朱荃、南安洪世澤、石屏張漢,凡十九人。惟綸、玉麟官最顯,而世駿、召南及兆侖尤知名於世云。
厲鶚,字太鴻,錢塘人。家貧,性孤峭,不茍合。始為詩即得佳句。於學無所不窺,一發(fā)之於詩。康熙五十九年,李紱典試浙江,得鶚卷,閱其謝表,曰:“此必詩人也!”亟錄之。計偕入都,尤以詩見賞湯右曾。再試禮部不第。乾隆元年,舉鴻博,誤寫論置詩前,又報罷。其后赴都銓,行次天津,留友人查為仁水西莊,觴詠數(shù)月,不就選,歸。卒,年六十一。
鶚搜奇嗜博。揚州馬曰琯小玲瓏山館富藏書,鶚久客其所,多見宋人集,為宋詩紀事一百卷。又南宋畫院錄、遼史拾遺、東城雜記諸書,皆博洽詳贍。詩刻钅柬,尤工五言,有自得之趣。詩馀亦擅南宋諸家之長。先世本慈谿,徙居錢塘,故仍以四明山樊榭名其集云。鶚嘗與趙信、符曾等人各為南宋雜事詩一百首,自采諸書為之注,徵引浩博,考史事者重之。
汪沆,字師李。少從鶚受詩,亦試鴻博報罷。其后大學士史貽直將以經(jīng)學薦,以母老辭。
同時浙江舉鴻博未錄用者,符曾,字幼魯。官戶部郎中。鄞縣陳撰最推服其詩。撰,字楞山,毛奇齡弟子。以布衣薦,未就試。仁和趙昱,字功平。貢生。弟信,字辰垣。國學生。兄弟同舉。家有池館之勝,喜購書。連江陳氏世善堂書散出,皆歸之。
王峻,字艮齋,常熟人。少與同里宋君玉師事陳祖范,一時并稱王宋。雍正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典浙江、貴州、云南鄉(xiāng)試。乾隆初,改御史,拜官甫三日,劾左都御史彭維新矯詐苛鄙,直聲震都下。以母憂去官,遂不出。主講安定、云龍、紫陽書院。其學長於史,尤精地理。嘗以水經(jīng)正文及注混淆,欲一一釐定之,而補唐以后水道之遷變,及地名之同異,為水經(jīng)廣注,手自屬稿,未暇成也。惟成漢書正誤四卷。錢大昕謂駕三劉氏、吳氏刊誤上也。書法橅李北海,所書碑碣盛行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