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二百七十二
先是青藜同郡以史學稱者,推南陵汪越,字師退?滴跛氖哪昱e人。食貧勵節,守令咸折節致敬。不妄干謁。著綠影草堂集,沖淡典博。其讀史記十表,排比舊文,鉤稽微義,所得尤多。
朱仕琇,字斐瞻,建寧人。資性朗悟,而記誦拙,日可數十言,援筆為文輒立就。從南豐汪世麟學古文,臨別請益,世麟曰:“子但通習諸經,則世無與抗矣!笔爽L驚詫其言,遂以己意求之經傳,旁及百家諸子書,一以昌黎為宗。副都御史雷鋐見其文,嘆為醇古沖澹,近古大家,自是名大著。乾隆九年,舉鄉試第一。逾四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出知夏津縣,民為之謠曰:“夏津清,我公能!痹谌纹吣,以河決,改福寧府學教授。歸,主鰲峰講席者十年,卒,年六十六。
仕琇以古文辭自力,其意欲追古之立言者。以為清穆者惟天,澹泊者惟水,含之咀之,得其妙以為文者惟人。嘗與友人書曰:“為文在先高其志。其心有以自得,則吾心猶古人之心也,以觀古人之言,猶吾言也。然后辨其是非焉,究其誠偽焉,定其高下焉,如黑白之判於前矣。於是順其節次焉,還其訓詁焉,沉潛其義蘊焉,調和其心氣焉,久則自然合之,又久則變化生之。於是文之高也,如累土之成臺,如鴻漸之在天,有莫知其所以然者。”仕琇與大興朱筠及弟珪友善,筠推服其文甚至。著梅崖文集。
福建古文之學自仕琇。其后再傳有高澍然,字雨農,光澤人。嘉慶七年舉人,授內閣中書。未幾,移病歸。研說經傳,尤篤嗜昌黎集。其文陳義正,言不過物,高視塵壒之表。名不如仕琇,要其自得之趣,有不求人知能自樹立者。著春秋釋經、論語私記、韓文故及抑快軒文集。
蔣士銓,字心馀,鉛山人。家故貧,四歲,母鍾氏授書,斷竹篾為點畫,攢簇成字教之。既長,工為文,喜吟詠。由舉人官中書。乾隆二十二年,成進士,授編修。文名藉甚,裘曰修、彭元瑞并薦其才。旋乞病歸。帝屢從元瑞詢之,元瑞之士銓母老對。帝賜詩元瑞,有“江西兩名士”之句。士銓感恩眷,力疾起補官,記名以御史用。未幾,仍以病乞休,遂卒,年六十二。
士銓賦性悱惻,以古賢者自勵,急人之難如不及。詩詞雄杰,至敘述節烈,能使讀者感泣。著忠雅堂集。少時與武寧汪軔、南昌楊垕為昆弟交,出入必偕,財物與共。
軔,字魚亭,優貢生。垕,字子載,舉人,本天全六番招討宣慰使孫,雍正初,改土歸流,安置江西,遂為南昌人。詩名與軔相埒。士銓甚推服之。同時有南豐趙由儀,字山南。與士銓等并稱四子。其后繼起者,曰東鄉吳嵩梁、臨川樂鈞。
嵩梁,字蘭雪。以舉人官中書,選知黔西州。著香蘇山館集。聲播外夷,朝鮮吏曹判書金魯敬以梅花一龕供奉之,稱為詩佛。日本賈人斥四金購其詩扇。其名重如此。
鈞,初名宮譜,字元淑。嘉慶六年舉人。與嵩梁同為翁方綱弟子。著青芝山館集。
趙翼,字耘松,陽湖人。生三歲能識字,年十二,為文一日成七篇,人奇其才。乾隆十九年,由舉人中明通榜,用內閣中書,入直軍機,大學士傅恒尤重之。二十六年,復成進士,殿試擬一甲第一,王杰第三。高宗謂陜西自國朝以來未有以一甲一名及第者,遂拔杰而移翼第三,授編修。
后出知鎮安府;浢褫敺Y常社倉,用竹筐,以權代概。有司因購馬濟滇軍,別置大筐斂穀,后遂不革,民苦之。翼聽民用舊筐,自權,持羨去,民由是感激,每出行,爭肩輿過其村。先是鎮民付奉入云南土富州為奸,捕獲百馀人,付奉顧逸去,前守以是罷官。已而付奉死,驗其尸良是。總督李侍堯疑其為前守道地,翼申辨,總督怒,劾之。適朝廷用兵緬甸,命翼赴軍贊畫,乃追劾疏還。傅恒既至滇,經略兵事,議以大兵渡戛鳩江,別遣偏師從普洱進。翼謂普洱距戛鳩江四千馀里,不如由江東岸近地取猛密,如其策入告。其后戛鳩兵遭瘴多疾病,而阿桂所統江東岸一軍獨完,卒以蕆事。尋調守廣州,擢貴西兵備道。以廣州讞獄舊案降級,遂乞歸,不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