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二百七十二
又曾卒,其子復乞載定其詩,號丁辛老屋集。畢沅為之序,謂於漢、魏、六朝及唐、宋諸家外,能融會變化自成一家,取材於眾所不經見,用意於前人所未發,尤又曾所獨到云。
維誥,字宣臣。乾隆三年舉人,官內閣中書。有綠谿詩鈔。光泰,字循初。乾隆元年舉人。有柘坡居士集。維誥詩,全祖望稱其俊雅,李鍇稱其醇靜。光泰詩,杭世駿稱其秀朗,載亦稱其綺麗。蓋雖宗庭堅,而鍛煉精到,絕無西江槎枒詰屈之習。沛然,舉人,知高安縣,卒官。向中客死涼州,詩傳者差少。孟鋗,進士,吏部主事;仲鈖,舉人:皆有集。而復與載子世錫,維誥子喆相與稱。詩守家法。世錫已見載傳,有麂山老屋集。
復,字敦初。官河南鄢陵知縣。有樹萱堂、晚晴軒二集。沅采入吳會英才集。
喆,字明甫。乾隆二十五年舉人。有西澗詩鈔。
孟鋗子如洋,乾隆四十五年會試,廷試皆第一,亦與復等唱和。
邵齊燾,字叔宀,昭文人。幼異敏,甫受書即能了大義。乾隆七年進士,以編修居詞館十年。嘗獻東巡頌,時稱班、揚之亞,群公爭欲致門下。齊燾意度夷曠,殊落落也。年三十六,即罷歸。自顏其室曰“道山祿隱”。主常州龍城書院,洪亮吉、黃景仁皆從受學。善為儷體文,氣格排奡,意欲矯陳維崧、吳綺、章藻功三家之失。卒,年五十有二。著玉芝堂集。
王太岳,字基平,定興人。齊燾同年進士,授檢討。由侍讀出補甘肅平慶道,調西安,遷湖南按察使。調云南,擢布政使,坐事落職。命充四庫館總纂官。四十三年,仍授檢討。后遷司業,卒。太岳蒞官有惠政,尤留心水利,與齊燾最善,駢文清剛簡直亦相近。有清虛山房集。
吳錫麒,字穀人,錢塘人。性至孝。乾隆四十年進士,授編修。累遷祭酒,以親老乞養歸。主講揚州安定樂儀書院。錫麒工應制詩文,兼善倚聲。浙中詩派,前有朱彝尊、查慎行,繼之者杭世駿、厲鶚。二人殂謝后,推錫麒,藝林奉為圭臬焉。著有正山房集。全椒吳鼒嘗輯錄齊燾、亮吉、錫麒及劉星煒、袁枚、孫星衍、孔廣森、曾燠之文為八家四六云。此八家外,有金匱楊芳燦,與弟揆并負時名。
芳燦,字蓉裳。母夢五色雀集庭樹而生。詩文華贍,學使彭元瑞大異之。乾隆四十二年拔貢生。廷試得知縣,補甘肅之伏羌。回民田五反,縣民馬稱驥應之。未發,芳燦從稱驥甥馬映龍偵得,立捕斬之,因城守。賊奄至,以無應,解圍去。憾映龍泄其謀,揚言映龍故與通,約五日后獻城也。阿桂逮映龍,將殺之,卒以芳燦言得免。敘功,擢知靈州,顧不樂外吏,入貲為戶部員外郎。與修會典,益務記覽。為詞章,嘗曰:“色不欲麗,氣不欲縱,沉博奧衍,斯駢體之能事矣。”丁母憂,貧甚,鬻書以歸。著芙蓉山館詩文鈔。
揆,字荔裳。乾隆中,召試舉人,授中書。從福康安征衛藏。官至四川布政使。有藤花館稿。
鼒,字山尊。嘉慶四年進士,終侍講學士。以母老告歸,主講揚州。亦長駢體,有夕蔡書屋集。
徐文靖,字位山,當涂人。父章達,以孝義稱鄉里。文靖務古學,無所不窺。著述甚富,皆援據經史。雍正改元,年五十七,始舉江南鄉試。侍郎黃叔琳典試還朝,以得三不朽士自矜,蓋指文靖及任啟運、陳祖范也。乾隆改元,試鴻博,不遇。詹事張鵬翀以所著山河兩戒考、管城碩記進呈,賜國子監學正。十七年,徵經學,入都。會開萬壽恩科,遂與試,年八十六,以老壽賜檢討,給假歸。卒,年九十馀。其所著又有周易拾遺、禹貢會箋、竹書統箋諸書。
趙青藜,字然一,涇縣人。九歲能文,乾隆元年,舉會試第一,選庶吉士,授編修,充浙江鄉試考官。遷御史,再充浙江考官,母憂歸,服闋,還臺,又充湖南考官。在臺前后五年,有直聲。如請清屯田、歸運丁、弛米禁、濟民食、提耗羨歸公、興西北水利;又劾總督高斌、侍郎周學健奏開捐例,啟言利之端,為害甚大。所言能持大體,不為激切之論。尋以耳疾乞休,年八十馀,卒。青藜外和內嚴,以不欺為主。受古文義法於方苞,苞稱及門中如青藜者,可信其操行之終不迷。著有漱芳居集,讀左管窺,於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穿穴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