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五 列傳二百七十二
馮敏昌,字伯術,欽州人。童年補諸生。翁方綱按試廉州,以拔貢選入國學。乾隆四十三年進士,授編修。大考,改戶部主事,調補刑部。性至孝友,聞父喪,一痛嘔血,大雪,徒跣竟日。方綱憂曰:“敏昌萬無生理!”則持其母夫人書促令歸省。及丁內艱,廬墓久,遂不復出。
平生足跡半天下,嘗登岱,題名絕壁;游廬阜,觀瀑布;抵華岳,攀鐵纖,躋〈舟峽〉。在河陽時,親歷王屋、大行諸山。又以北岳去孟縣不千里,騎駿馬直造曲陽飛石之巔,窮雁門、長城而返。最后宿南岳廟,升祝融峰,觀云海。其悱惻之情,曠逸之抱,一寓於詩。著有小羅浮草堂詩集、孟縣志、華山小志、河陽金石錄。學者稱魚山先生。
其后嶺南以詩名家者,有嘉應宋湘,字煥襄。嘉慶四年進士。以編修典試四川、貴州,出知曲靖府。教屬地種木棉,人稱“宋公布”。署廣南、永昌,皆有績。永昌灣甸土州知州死,遠族景在東謀襲其職,據境專殺自恣,如是者五六年。當事怯,莫敢發。民、夷赴愬,湘請諸鎮帥,不允;乃率僚屬游宴棲賢山,從容賦詩,密約鄉兵乘夜兼行,出不意,擒在東斬之,費銀八千兩,不取償公家,邊隅以靖。終湖北督糧道。詩學少陵,有不易居集。
敏昌同時又有趙希璜,字渭川,長寧人。少讀書羅浮山,與順德黎簡友善。乾隆四十四年舉人。知安陽縣,邑志久未修,希璜聘武億共成之。紀昀推其體例合古法。末附金石錄十二卷,尤精確。希璜工詩,著有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詩鈔。
法式善,字開文,蒙古烏爾濟氏,隸內務府正黃旗。乾隆四十五年進士,授檢討,遷司業。五十年,高宗臨雍,率諸生七十馀人聽講,禮成,賞賚有差。本名運昌,命改今名,國語言“竭力有為”也。由庶子遷侍讀學士,大考降員外郎,阿桂薦補左庶子。性好文,以宏獎風流為己任。顧數奇,官至四品即左遷。其后兩為侍講學士,一以大考改贊善,一坐修書不謹貶庶子,遂乞病歸。
所居后載門北,明李東陽西涯舊址也。構詩龕及梧門書屋,法書名畫盈棟幾,得海內名流詠贈,即投詩龕中。主盟壇坫三十年,論者謂接跡西涯無愧色。著清秘述聞、槐廳載筆、存素堂詩集。平生於詩所激賞者,舒位、王曇、孫原湘,作三君子詠以張之。然位艷曇狂,惟原湘以才氣寫性靈,能以韻勝,著天真閣集。
原湘,字子瀟,昭文人。嘉慶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未仕。
同時江蘇與原湘負才名者,有吳江郭麟,字祥伯。附監生。一眉瑩白如雪,風采超俊。家貧客游,人爭倒屣。詩學李長吉、沈下賢,詞尤清婉。著靈芬館集。嘗病潘昂霄金石例之隘,因據洪氏隸釋為金石例補,又撰詞品十二則,以繼司空表圣之詩品。
惲敬,字子居,陽湖人。幼從舅氏鄭環學,持論能獨出己見。乾隆四十八年舉人,以教習官京師。時同縣莊述祖、有可、張惠言,海鹽陳石麟,桐城王灼集輦下,敬與為友,商榷經義,以古文鳴於時。既而選令富陽,銳欲圖治,不隨群輩俯仰。大吏怒其強項,務裁抑之,令督解黔餉。敬曰:“王事也。”怡然就道。后遭父喪,服闋,選新喻。吏民素橫暴,繩以法,人疑其過猛。已乃進秀異士與論文藝,俗習大變。調知瑞金,有富民進千金求脫罪,峻拒之。關說者以萬金相啗,敬曰:“節士苞苴不逮門,吾豈有遺行耶!”卒論如法。由是廉聲大著。卓異,擢南昌同知。敬為人負氣,所至輒忤上官,以其才高優容之,然忌者遂銜之次骨。最后署吳城同知,坐奸民誣訴隸詐財失察被劾。忌者聞而喜曰:“惲子居大賢,乃以贓敗耶!”
敬既罷官,益肆其力於文。深求前史興壞治亂之故,旁及縱橫、名法、兵農、陰陽家言。會其友惠言歿,於是敬慨然曰:“古文自元、明以來漸失其傳,吾向所以不多為者,有惠言在也。今惠言死,吾安敢不并力治之?”其文蓋出於韓非、李斯,與蘇洵為近。卒,年六十一。著大云山房稿。其治獄曰子居決事,附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