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六 禮十六 沿革十六 嘉禮一
高崧問范汪曰:"按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己雖小功,卒哭可以冠。而鄭、孫二家注,并云'己大功卒哭可以冠'。求之於禮,無可冠之文。"范汪答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此於子,已為無服。又云'父小功可以冠子',疑與上章,俱有'末'語。特於下言,'己雖小功,卒哭可以冠',是為小功卒哭,皆得行冠娶之事也。大夫三月而葬,葬而后虞,虞而后卒哭,是為父雖小功,子服盡也。大功許冠婚,則小功便無所不可也。"高崧重問范汪曰:"下殤小功則不可,而云小功之末可以冠婚何?"范汪重答曰:"下殤小功,此是周服之下殤,不可以服輕而恩疏也。"
或曰:"因喪而冠,亦禮之明文,何以復於大功小功喪中,每言冠乎?"答曰:"在喪,冠而已,不行冠禮也。於大功小功之末,故可行冠禮。因喪而冠,與備行冠禮殊也。"
或問者曰:"禮:'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可以娶婦。己雖小功,既卒哭可以娶妻。'按經大功之末,雖云可以冠子、嫁子,不言己可以冠,而鄭氏注云'己大功卒哭而可以冠'。未解。經又云'大功之末',而注云'卒哭',不知此言末,便是卒哭,為非卒哭邪?"答曰:"記云'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而注又云'己大功卒哭而可以冠,小功卒哭而可以冠娶妻'者,冠而后娶,今既云冠嫁其子,則於文不得復自著己冠,故注家合而明之。以小功得娶妻,則大功亦可以得冠,冠輕婚重,故大功之末得自冠,小功之末得自娶,以記文不備,故注兼明之。注之有此比。禮,三月既葬,卒哭,於小功則馀有二月,是末也。於大功則正三分之一,便謂之末,意常以疑之。然鄭氏注喪服經云,'葬,喪之大事',既畢,故謂之末邪?"
重問曰:"省及申釋注意,甚為允也。然仆猶有所未了。禮小功卒哭可以娶者,婚禮'娶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明婚雖屬吉,而有嗣親之感;小功馀喪,不重祖考之思,故可以娶也。大功可冠,猶有疑焉。夫吉禮將事,必先筮賓,然后成禮。大功之末可以冠嫁其子者,以己大功之末,於子則小功服已過半,情降既殊,日算浸遠,故子可以行吉事。至於己身,親有功布重制,月數尚近,而便釋親重之服,行輕吉之禮,於此稱情,無乃薄邪?且非禮正文,出自注義耳。若有廣比,想能明例以告之。"答曰:"齊縗之喪,則冠婚皆廢。大功則廢婚而行冠,冠吉輕而婚吉重故也。冠吉輕故行之於大功之末,婚吉重故行之於小功之馀。但以大功末云可以冠子,而自著己冠之文不便。賢者以三隅反之,推小功得自娶,則大功得自冠。以身有功服,月數尚近,釋親重之服,行輕吉之事。今正以小功大功之末,俱得行吉禮,故施輕吉於重末,行重吉於輕馀。重服不可以行重吉,故許其輕者;輕服可以通重吉,故因得行之。若大功之冠,則行吉冠之禮而反喪服。若服在齊縗,不得行吉,則因喪而冠,以冠禮貴及,不可逾時。而齊縗之服崇重,則大功之末差輕,輕則行以吉,重則因以兇也。"
女笄(周)
周制,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許嫁,已受納徵禮也。笄女禮猶冠男也,使主婦、女賓執其禮。)祖廟未毀,教於公宮三月;祖廟已毀,則教於宗室。(祖廟,女高祖為君者之廟,以有緦麻之親,就尊者之宮教之也。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宗室,大宗子之家。)公羊傳:"婦人許嫁,笄而字之,死則以成人之喪埋之。"(謂不為殤也。魯僖公九年,伯姬卒是。)雜記:"女雖未許嫁,年二十而笄,禮之,婦人執其禮。"(雖未許嫁,年二十亦為成人矣。禮之,酌以成之。言婦人執其禮,明非許嫁之笄。賈公彥云:"許嫁笄,當使主婦對女賓執其禮,其儀如冠男也。又許嫁者用醴禮之,不許嫁者,當用酒醮之,敬其早得禮。")燕則鬈首。(既笄之后去之也,猶若女有鬌紒也。鬈音巨員切。鬌,丁果切。)
《通典》 唐·杜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