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卷第五十五
喜音□”之語,是善引與小司馬正合,不如今本史記作“嚭”也。上注所引亦以嚭為大夫嚭,必本作“喜”。各本皆誤,當依此訂正。
注“乃自刎”:袁本、茶陵本“ 刎”作“剄”,是也。
注“厥篚織纊”:何校“織”改 “纖”,陳同,是也。各本皆誤。
注“屬纊以候氣”:案:“候” 當作“俟”,下當有“絕”字。各本皆脫誤。
注“信陵之名蘭芬也”:何校“ 蘭”上添“若”字,陳同,是也。各本皆脫。
注“班固述曰莊之推賢于茲為德 ”:袁本、茶陵本作“班固贊曰鄭當時之推賢也”。案:二本是也。此引本傳贊,尤校改,甚非。
注“說文曰輜車軸端”:案:“ 輜”當作“□”。各本皆偽。
注“驥于是迎而鳴者”:袁本、茶陵本“迎”作“仰”,是也。
注“烈士傳曰”:袁本“烈”作 “列”,是也。茶陵本亦誤“烈”。
注“陽角哀”:茶陵本“陽”作 “羊”,袁本與此同。案:“陽”字是也。古“陽”、 “羊”通用。蓋正文善“陽”、五臣“羊”,各本亂之。茶陵并改注者,非。梁書作“羊”,彼固多異也。
寄命嶂癘之地:袁本、茶陵本“ 嶂”作“鄣”。案:袁、茶陵二本所載五臣向注字作“ 鄣”,其善注仍作“嶂”字。然則善“嶂”、五臣“鄣 ”也,二本失著校語。梁書作“瘴俗”。何云三國志皆用“
嶂”。
注“劉孝標與諸弟書曰”:案: “標”當作“綽”,各本皆誤。本傳云:孝綽諸弟時隨藩皆在荊、雍,乃與書論共洽不平者十事,其辭皆鄙到氏云云。此所引即其一事也。孝綽,彭城人。故下稱孝標云“平原劉峻”,不知者妄改,絕無可通。今特訂正。
注“攸然不相存贍”:袁本、茶陵本“攸”作“悠”,是也。
連珠傅玄敘連珠曰:所謂連珠者,興于漢章之世,班固、賈逵、傅毅三子受詔作之。其文體辭麗而言約,不指說事情,必假喻以達其旨,而覽者微悟,合于古詩諷興之義。欲使歷歷如貫珠,易看而可悅,故謂之連珠。
演連珠五十首
陸士衡
劉孝標注
臣聞日薄星回,穹天所以紀物;山盈川沖,后土所以播氣。天地所以施生,日薄于天,星回于漢,穹蒼所以紀陰陽之節;在山則實,在地則化,所以散剛柔之氣也。善曰:禮記曰:季冬之月,日窮于次,月窮于紀,星回于天,數將幾終,歲且更始。國語,太子晉曰:山,土之聚也;川,氣之通也。天地成而聚于高,歸物于下,疏為川谷,以導其氣也。字書曰:沖,虛也。鄭玄考工記注曰:播,散也。五行錯而致用,四時違而成歲。夫五行四時,佐天地造物者也。然水火相殘,金木相代,而共成陶鈞之致;春秋異候,寒暑繼節,而俱濟一歲之功也。善曰:莊子曰:四時殊氣,天不私,故歲成;五官殊職,君不私,故國治也。是以百官恪居,以赴八音之離;明君執契,以要克諧之會。三才理通,趣舍不異,天地既然,人理得不效之哉!所以臣敬治其職,膺金石之別響;君執契居中,納鏗鏘之合韻。善曰:左氏傳,閔子騫曰:敬恭朝夕,恪居官次。老子曰:圣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尚書曰:八音克諧。呂氏春秋曰:宮、征、商、羽、角,各處其處,音皆調均而不可以相違,此所以無不受也。賢主之立官,有似于此。百官各處其職,治其事以待主,主無不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