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精選14篇)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讓幼兒了解秋千的來歷。
2、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增進其身心健康;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參與節日游戲。
活動準備:
在幼兒園內用木頭、繩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貓蕩秋千”的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熊貓蕩秋千”的掛圖,引出課題。教師邊出示掛圖邊問:“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清明節)“節日里,動物園里的小熊貓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戲,它們在干什么?”(蕩秋千)
2、介紹秋千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秋千是我們的祖先借以攀樹取食和避獸宿息的一種工具。后來演化為秋千活動。
3、介紹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兒的興趣。組織幼兒蕩秋千。
①兩手握繩,坐或站在兩繩之間的橫板上。
、诋斦局帟r,兩腿并攏,并屈膝前蕩;坐著蕩時可有人在后邊將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兒排成一路縱隊站在一旁,每人蕩2—3分鐘,蕩過的小朋友站至隊尾。教師邊指導邊表揚表現勇敢的小朋友,鼓勵膽小的幼兒。
4、命題畫:“小猴蕩秋千”。畫出小猴蕩秋千的各種姿態。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蕩秋千的注意事項,從中積累安全生活經驗。
2、能正確判斷多種行為,逐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電視機,電腦,視頻《蕩秋千要小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師:(出示秋千圖片)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你們平時喜歡蕩秋千嗎?你們知道在蕩秋千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嗎?
二、觀看視頻,交流討論
1、播放視頻
2、提問:
1)為什么智慧樹是森林里最受歡迎的樹?
2)為什么小老虎會摔在地上?
3)皮皮猴為什么和小老虎一樣摔了下來?
4)大象老師對小動物們說了什么?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師幼小結:
1)蕩秋千時應坐在秋千中蕩,而不是站著或跪著。
2)雙手要緊緊抓住秋千繩索,不可張開手。
3)一次只能一個人玩,不能合著玩。
4)不要在秋千周圍玩耍,更不要下來后在原地說笑打鬧,以免被秋千碰倒。
5)秋千不能蕩的太高。蕩完后,等秋千完全停下來再下來。
三、出示各種蕩秋千姿勢,讓幼兒判斷對錯。
四、學念兒歌《蕩秋千》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學到了很多蕩秋千的知識,下次蕩秋千時一定要記住哦。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蕩秋千的注意事項。
2、會正確蕩秋千,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
3、樂于參加體育活動。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片四張;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談話活動。
我喜歡玩的玩具,引出活動內容。
1、教師提問:你最喜歡玩什么玩具?
2、幼兒自由討論。
3、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玩的玩具。
4、提問:玩玩具時要注意什么呢?
5、小結:玩玩具時,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去玩,不能做危險的.動作。
二、教幼兒掌握蕩秋千的正確方法。
1、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內容。
2、提問:誰做的對?為什么?我們蕩秋千時應該怎樣做呢?
3、小結:蕩秋千時雙手抓牢繩子,雙腳不要向上踢,不能把秋千蕩得太高,后的小朋友應該離秋千遠一點,保持一定的距離。
三、學說兒歌《蕩秋千》
1、幼兒看書中相應內容,教師朗誦兒歌。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
四、完成幼兒用書相應內容:誰做的對?送給他一朵紅花。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讓幼兒了解秋千的來歷。
2.培養幼兒的勇敢精神,增進其身心健康;鍛煉幼兒的平衡能力。
3.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4.參與節日游戲。
教學準備:
在幼兒園內用木頭、繩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貓蕩秋千”的掛圖。
教學過程:
1.出示“熊貓蕩秋千”的掛圖,引出課題。教師邊出示掛圖邊問:“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 清明節)“節日里,動物園里的小熊貓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戲,它們在干什么?”(蕩秋千)
2.介紹秋千的來歷。
讓幼兒知道秋千是我們的祖先借以攀樹取食和避獸宿息的一種工具。后來演化為秋千教學。
3.介紹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兒的興趣。組織幼兒蕩秋千。
、賰墒治绽K,坐或站在兩繩之間的橫板上。
②當站著蕩時,兩腿并攏,并屈膝前蕩;坐著蕩時可有人在后邊將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垡笥變号懦梢宦房v隊站在一旁,每人蕩2—3分鐘,蕩過的小朋友站至隊尾。教師邊指導邊表揚表現勇敢的小朋友,鼓勵膽小的幼兒。
4.命題畫:“小猴蕩秋千”。畫出小猴蕩秋千的各種姿態。
小百科:秋千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因其設備簡單,容易學習,故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很快在各地流行起來。漢代以后,秋千逐漸成為清明、端午等節日進行的民間習俗教學并流傳至今。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各種現代體育項目的興起,秋千運動除在少數地區仍廣為流行外,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已成為兒童的專項教學。1986年2月,國家體委制訂了《秋千競賽規則》(草案),同年,秋千被列為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到1999年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秋千已發展為包括6個單項的較大項目。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通過自主閱讀,了解故事內容。
2、在看看、講講中知道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
二、教學準備:
1、幻燈課件
2、自制小圖書15本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發現了一本很好看的書,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分享一下。你們看,這是書的什么?(封面)在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介紹書名、作者、畫面內容)這個有趣的故事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
(二)師生共同閱讀
1、P1:圖片上有誰?(小鳥)它在干什么?你們看這個秋千是用什么做的呀?
(樹枝)會是誰幫小鳥做的呢?(鳥爸爸、鳥媽媽)師:小鳥一邊幸福地蕩秋千,一邊說"爸爸媽媽給我做的秋千!"
P2:看,誰來了?(大象)大象先生看見小鳥在蕩秋千,它會對小鳥說些什么?(個別"我也要蕩秋千"。┬▲B會讓大象先生蕩秋千嗎?為什么?(它太重了)小鳥會怎么對大象先生說呢?(個別"大象先生,你太重了,蕩不了。")
P3:接著出場的會是誰呢,小朋友們,開動你的小腦筋,想一想、猜一猜。(個別)我們一起來看,到底誰猜對了呢(出示第三頁),哦,是誰?(獅子先生)獅子先生會對小鳥說什么?("我也要蕩秋千!")獅子和大象誰重?哪小鳥會讓獅子先生蕩秋千嗎?為什么?小鳥會怎么說?("獅子先生,你也太重了,蕩不了!")
P4:看,誰來了?(豬先生)豬先生會對小鳥說什么?("我也要蕩秋千!")比一比,豬先生和獅子先生誰重?那小鳥會讓豬先生蕩秋千嗎?為什么?小鳥會對豬先生說什么?("豬先生,你也太重了,蕩不了。")
P5:猜猜看,還有誰會來?(個別)我們一起來看,室誰來了呀?(鼠小弟)鼠小弟會對小鳥說什么?小鳥會答應嗎?為什么?(鼠小弟很輕)小鳥會怎么說呢?("鼠小弟,你很輕,也許能行。")它們能蕩起來嗎?我們來看。
P6:哦,蕩起來了,看看它們的表情怎么樣?(很開心)
P7:正當鼠小弟它們玩得很開心的時候,來了一個霸道的家伙,你們知道是誰嗎?(幼兒猜)不,都不是,想想鼠小弟最害怕的是誰呀?(貓)(翻開P7)老貓看上去怎么樣?(很兇)鼠小弟它們呢?(很害怕)老貓它會怎么說?("喂!我也要蕩秋千!")小鳥和鼠小弟會答應嗎?它們和老貓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這個故事就在我們小朋友的書里,請小朋友從第18頁開始往后看。今天我們小朋友兩個人一起合作看一本書,一邊看一邊輕輕地講一講。
2、幼兒自由閱讀
3、續看提問:
A:老貓蕩到秋千了嘛?它是怎么玩到的?(把小鳥和鼠小弟推到地上)老貓的表情怎么樣?(很開心、很得意)B:老貓在開心的蕩秋千的時候發現了什么事?(秋千越來越高)為什么呀?(是小鳥的爸爸媽媽拽著繩子)這時候的'老貓心里怎么樣?(很害怕)老貓受到了懲罰,越飛越高,后來它怎么樣啊?(哭了)它邊哭邊說了什么:讓我下去!我再也不欺負別人了!小鳥的爸爸媽媽原諒它了嗎?
P32:老貓終于被放下來了,這時候鼠小弟對它說了什么?("我不是告訴過你嘛。")對啊,剛開始鼠小弟對老貓說過"小鳥的爸爸會怎么樣:生氣的,"可老貓聽它的勸嘛?(沒有)所以它受到了懲罰。老貓除了因為不聽鼠小弟的話而受到了懲罰,還因為什么?(提示:老貓剛開始是怎么對小鳥的:把它們推下去、搶秋千)
三、小結:
我們小朋友在平時,如果你和其他小朋友都想玩一個玩具的話,你會象霸道的老貓這樣嘛?你會怎么做?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意境。
2、能富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3、創編詩歌,體驗創編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
小圖書人手一冊,小字卡。
2、老師準備
大圖書,錄音帶。大字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猜一猜:老師做蕩秋千的動作,請幼兒猜一猜這是在干什么。
2、老師播放音樂,幼兒有序取書,圍坐在老師身邊。
3、老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一遍。
二、閱讀理解
1、幼兒自主閱讀。
幼兒翻閱圖書,與同伴輕聲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師個別指導。
2、大圖書閱讀。
a、幼兒用自己的理解說出詩歌內容,詩歌中小姑娘蕩秋千摘下什么云?當成什么了?
b、認讀大字卡“摘”,“裙子”和“披肩”。
c、說說自己還看見過什么樣的云?可以用來做什么?
d、天上除了云,還有什么也可以用來打扮自己和朋友?
3、學習詩歌。幼兒跟老師念。
幼兒念詩歌,老師在黑板上畫出簡筆畫。播放錄音,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三、仿編詩歌。
1、幼兒分小組創編詩歌。
老師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大膽想像,創編詩歌。
如:小姑娘,蕩秋千,一蕩蕩到小溪邊。摘片小草當帽子,摘根花藤當項鏈,摘滴水珠做什么?做成珍珠美上天。
2、請幼兒將本組創編的詩歌與其他組的小伙伴分享。
3、每組幼兒輪流朗誦創編的詩歌。
四、結束活動。
老師音樂,幼兒有序放書,整理物品。
延伸活動:
1、園內延伸
2、家庭延伸。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建立平面位置對應的概念。
2.依照圖上的線索提示找出下圖中相應的空間位置。
3.培養探索和操作的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紅、黃、綠三種不同卡紙各一張,四種小動物卡片各一張。
2.形狀不相同的枳木四塊,教師和幼兒每人一份。
3.小兔、青蛙、小貓、小熊的頭飾,幼兒每人一個。
4.在教室的地上并排用彩色紙條圈出紅、黃、藍、綠四個圓圈。
5.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導入:
1.各位小魔術師你們準備好了嗎?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師一起來變一個魔術吧。
2.兒歌“一只手指變變變,變成一只毛毛蟲,上爬爬、下爬爬、左爬爬、右爬爬。兩個手指手變變變,變成一把大剪刀,上剪剪、下剪剪、左剪剪、右剪剪……”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說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二、集體練習,幫助幼兒建立平面位置對應的概念。
1.操作游戲:“分枳木”。
(1)在黑板上貼出上下兩張圖片,上邊的圖片上有三個相同的盤子,里邊分別放有紅色、黃色、綠色的枳木,下邊的圖片上也有三個相同的盤子,盤子里沒有枳木。
(2)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看一看上邊這幅圖,找一找我手中的這三個枳木應該放在下邊哪一個盤子里?(出示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枳木,引導幼兒自由發言,并請三位幼兒分別上前將這三個枳木放在相應的盤子里。)
2.拼圖游戲:“搭枳木”。
(1)看,老師擺出了企么造型?用了哪些形狀的圖形呢?
(2)想一想、擺一擺,讓你的枳木也變成這種造型吧。(引導幼兒在桌面上擺出相同的造型。)
3.動作游戲:“跳圈”。
(1)在黑板上貼出一張圖片,圖片上有紅、黃、藍、綠,四個圓圈并排排列;老師估地上并排用彩色紙圈出紅、黃、藍、綠四個圓圈,但顏色的順序與圖片上不同;幼兒分別帶著頭飾,教師手中拿著這四種小動物的卡片。
(2)小動物們來玩跳圈游戲,(教師把四個小動物的卡片分別貼入四個圓圈里),看一看你們應該跳入哪個顏色的圈中呢?試一試,跳一跳吧!(引導幼兒根據小動物中圓圈的顏色提示,跳進相應的圓圈內。)
4.引導幼兒操作幼兒用書,完成上面的練習。
活動反思:
準備這節課時,就有很多想法。音樂唱歌教學課究竟該怎么上?怎樣上好?教學設計改了多次,變了多次。我一直在不斷嘗試中探究與反思。我就以《蕩秋千》為例,把我想法歸納如下:
本課內容《蕩秋千》是小學四年級下冊的一首演唱歌曲。因為四年級涉及的音樂元素已很多,那么就決不應該以游戲化的方式來組織教學了。我們音樂老師就有必要遵照《綱要》精神,讓學生從音樂的本體(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開始,通過音樂本體的積累,更理性的來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非常注重對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與優化。主要體現為在節奏的練習中鞏固了前后十六分音符和附點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拍法;在歌曲學唱的過程中,是以“字—樂句—樂段—歌曲”的方式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用漂亮的音色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想一堂有效的音樂唱歌課應是學生在學了這首歌曲后能以作品的形式呈現出來。這也正是我本堂課的終目標。
讓學生在音樂唱歌課中“唱”起來,那是上好課的關鍵所在。在學唱曲子時,要給學生創造一切“唱”的機會。在初次聆聽時的輕輕哼唱,在對難點樂句時的反復吟唱,在對整首歌曲時的有感情演唱,讓他們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在《蕩秋千》這堂課的歌曲教學環節中,我用“四唱”來解決唱的重難點,以達到預期效果。首先,我讓學生從圓滑線中得到啟發,單獨并重復演唱幾個一字多音的字,如“呀”、“響”、“歡”,唱得圓潤,唱得舒暢。從而引申到句子“秋千蕩得嘎嘎吱響哎呀”,把休止符在這個地方的作用唱出來,把句子唱得輕盈活潑。繼而到唱準句子“上下來回蕩呀蕩呀”的七度跨音,同時要唱出蕩秋千的感覺來。接著從第一樂段的教師范唱入手,進行歌曲的藝術處理,讓學生由此及彼地處理第二樂段的演唱,達到能用漂亮的音色來有感情地演唱。以歌聲為載體抒發自己內心的喜悅情感。學生在完成了這三“唱”之后,對歌曲就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后一“唱”——“完整的唱”時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音樂唱歌課不單單只是唱唱。在有了一定基礎之上要把“唱”的教學空間拓展到“創”的空間上。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那就要動腦想一想,動手做一做。
《蕩秋千》這堂課從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各項教學目標都已達成,學生學習也頗有興趣。但是我們的教育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課堂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還有一些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以后教學中還需繼續努力。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兒歌《蕩秋千》。
2、復習已經學過的歌曲。
3、認識漢字“秋千”、“像”。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鼓勵幼兒大膽仿編兒歌,根據兒歌內容用恰當的動作表現。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學會兒歌。
難點:流利地朗讀,同時認識漢字。
教學準備
兒歌漢字卡:《蕩秋千》及已經學過的部分字卡。
教學過程
(一)欣賞畫面并提出問題
觀察問題:
(1)圖中有什么?
(2)兩個小娃娃在做什么?
(3)小朋友們有沒有玩過秋千?在哪里玩過?收書。出示字卡:聽音樂收書。
。4)聽讀:我們一起來聽聽叔叔阿姨給我讀的這首詩歌吧。(聽錄音磁帶)
(二)出示大范例,幼兒跟讀。
老師呀把小朋友書上的字寶寶變大了,把他們請到黑板上來了,請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一起讀吧,要讀的和錄音機里的叔叔阿姨一樣好聽哦!
(三)游戲
小朋友剛才聽了叔叔阿姨給我們讀的詩歌好聽嗎?現在字寶寶要和我們玩游戲了。請看黑板。
游戲一:什么字寶寶不見了?(在熟悉詩歌的基礎上,將大范例中所學到的新字蓋住,讓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漢字不見了?)
游戲二:什么字寶寶變大了?(用大字卡蓋在大范例中相應的字上面)
游戲三:我的字寶寶在哪里?(教師出示字媽媽,即大字卡,幼兒找出字寶寶-----小字卡)
這節課,在圖上小朋友們愉快的蕩秋千的場景中展開,教學中,孩子們因為很向往去蕩秋千,故對兒歌的學習很順利,對字寶寶的認識也掌握得好。只是如果能在教學中有真的秋千讓孩子們玩一玩就更好了。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通過自主閱讀,了解故事內容。
2、在看看、講講中知道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
二、活動準備:
1、幻燈課件
2、自制小圖書15本
三、活動過程:
。ㄒ唬⿲耄
今天,老師發現了一本很好看的書,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分享一下。你們看,這是書的什么?(封面)在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介紹書名、作者、畫面內容)這個有趣的故事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一起來看。
。ǘ⿴熒餐喿x
1、P1:圖片上有誰?(小鳥)它在干什么?你們看這個秋千是用什么做的呀?
。渲Γ⿻钦l幫小鳥做的呢?(鳥爸爸、鳥媽媽)師:小鳥一邊幸福地蕩秋千,一邊說"爸爸媽媽給我做的秋千!"
P2:看,誰來了?(大象)大象先生看見小鳥在蕩秋千,它會對小鳥說些什么?(個別"我也要蕩秋千"。┬▲B會讓大象先生蕩秋千嗎?為什么?(它太重了)小鳥會怎么對大象先生說呢?(個別"大象先生,你太重了,蕩不了。")
P3:接著出場的會是誰呢,小朋友們,開動你的小腦筋,想一想、猜一猜。(個別)我們一起來看,到底誰猜對了呢(出示第三頁),哦,是誰?(獅子先生)獅子先生會對小鳥說什么?("我也要蕩秋千!")獅子和大象誰重?哪小鳥會讓獅子先生蕩秋千嗎?為什么?小鳥會怎么說?("獅子先生,你也太重了,蕩不了!")
P4:看,誰來了?(豬先生)豬先生會對小鳥說什么?("我也要蕩秋千!")比一比,豬先生和獅子先生誰重?那小鳥會讓豬先生蕩秋千嗎?為什么?小鳥會對豬先生說什么?("豬先生,你也太重了,蕩不了。")
P5:猜猜看,還有誰會來?(個別)我們一起來看,室誰來了呀?(鼠小弟)鼠小弟會對小鳥說什么?小鳥會答應嗎?為什么?(鼠小弟很輕)小鳥會怎么說呢?("鼠小弟,你很輕,也許能行。")它們能蕩起來嗎?我們來看。
P6:哦,蕩起來了,看看它們的表情怎么樣?(很開心)
P7:正當鼠小弟它們玩得很開心的時候,來了一個霸道的家伙,你們知道是誰嗎?(幼兒猜)不,都不是,想想鼠小弟最害怕的是誰呀?(貓)(翻開P7)老貓看上去怎么樣?(很兇)鼠小弟它們呢?(很害怕)老貓它會怎么說?("喂!我也要蕩秋千!")小鳥和鼠小弟會答應嗎?它們和老貓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這個故事就在我們小朋友的書里,請小朋友從第18頁開始往后看。今天我們小朋友兩個人一起合作看一本書,一邊看一邊輕輕地講一講。
2、幼兒自由閱讀
3、續看提問:
A:老貓蕩到秋千了嘛?它是怎么玩到的?(把小鳥和鼠小弟推到地上)老貓的表情怎么樣?(很開心、很得意)B:老貓在開心的蕩秋千的時候發現了什么事?(秋千越來越高)為什么呀?(是小鳥的爸爸媽媽拽著繩子)這時候的老貓心里怎么樣?(很害怕)老貓受到了懲罰,越飛越高,后來它怎么樣啊?(哭了)它邊哭邊說了什么:讓我下去!我再也不欺負別人了!小鳥的爸爸媽媽原諒它了嗎?
P32:老貓終于被放下來了,這時候鼠小弟對它說了什么?("我不是告訴過你嘛。")對啊,剛開始鼠小弟對老貓說過"小鳥的爸爸會怎么樣:生氣的,"可老貓聽它的勸嘛?(沒有)所以它受到了懲罰。老貓除了因為不聽鼠小弟的話而受到了懲罰,還因為什么?(提示:老貓剛開始是怎么對小鳥的:把它們推下去、搶秋千)
四、小結:
我們小朋友在平時,如果你和其他小朋友都想玩一個玩具的話,你會象霸道的老貓這樣嘛?你會怎么做?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應曲式,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
2、會根據樂曲節奏使用道具。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CD。
2、道具:碰鈴、三角鐵、呼啦圈。
活動過程:
歌曲:乘著白云蕩秋千。
曲式:A——感應樂句
B——感應兩大拍
1、全體個別
A段:坐下或跳躍,空手抓白云。
B段:前/后、左/右搖擺狀。
2、兩人一組牽手
A段:到處逍遙走,依樂句換方向。
B段:面對面或背對背,左右搖。
手搖鈴
A段:敲奏手搖鈴,每樂句拍換方向。
B段:搖奏手搖鈴,原地左右搖擺。
A段:兩人面對面,各拍奏一個樂句。
B段:兩人共握手搖鈴,原地左右搖奏。
呼啦圈蕩秋千
1、兩人共持呼啦圈。
A段:繞圈走。
B段:左右搖擺。
2、兩人對站呼啦圈前。
A段:以腳跟,左右輪替點圈內。
B段:左右搖擺。
活動反思:
活動實施下來,發現幼兒對A段歌曲學習比較困難,而且不樂意跟著表現歌曲,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會跟著拍子做上下、左右搖擺的動作;B段的爵士樂比較活潑,加上讓幼兒共同配合表演蕩秋千這一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幼兒情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中來,而且氣氛非;钴S,看到孩子們生動有趣的表演,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所以,這節活動總體來說很適合我們的孩子。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能畫出人物在蕩秋千時的基本動態特征。
2.嘗試合理安排、布置畫面,處理主要形象與次要形象的關系。
教學準備:
1.幼兒有過蕩秋千的愉快經驗,并觀察人們在蕩秋千時的動作、神態。
2.油畫棒、水彩筆等繪畫工具,幼兒用書:《我在蕩秋千》。
教學過程:
1.師幼一起回憶并講述蕩秋千時的情景,觀察幼兒用書《我在蕩秋千》中的畫面。
教師:你蕩過秋千嗎?秋千是什么樣的?你是怎么蕩的?蕩秋千時心情怎樣?從哪里表現出來的?正在蕩秋千的小朋友的頭發和衣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秋千越蕩越高,小朋友會有什么動作和表情?
2.師幼共同討論畫面的構圖方法,合理安排畫面。
(1)這幅畫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蕩秋千的人畫在紙的什么位置比較合適?秋千朝前飛還是朝后飛?怎樣畫才能表現出蕩秋千時的動感?
。2)教師:在一旁觀看的小朋友是怎樣的表情和動作?可以怎樣畫?畫在哪里?
(3)教師可以邊提問邊根據幼兒的回答在紙上畫出大概圖形,和幼兒一起討論人物位置的擺放和空間感是否合適。
3.幼兒繪畫,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1)強調重點:表現蕩秋千的人的表情和衣服的狀態。
。2)注意難點:合理安排畫面,出來蕩秋千的人和在一旁觀看的人的主次關系。
4.展示幼兒作品,進行欣賞、評價。
引導幼兒重點欣賞能表現出人物情緒變化的作品。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建立平面位置對應的概念。
2、依照圖上的線索提示找出下圖中相應的空間位置。
3、培養探索和操作的興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紅、黃、綠三種不同卡紙各一張,四種小動物卡片各一張。
2、形狀不相同的枳木四塊,教師和幼兒每人一份。
3、小兔、青蛙、小貓、小熊的頭飾,幼兒每人一個。
4、在教室的地上并排用彩色紙條圈出紅、黃、藍、綠四個圓圈。
5、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
一、手指游戲導入:
1、 各位小魔術師你們準備好了嗎?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師一起來變一個魔術吧。
2、 兒歌“一只手指變變變,變成一只毛毛蟲,上爬爬、下爬爬、左爬爬、右爬爬。兩個手指手變變變,變成一把大剪刀,上剪剪、下剪剪、左剪剪、右剪剪……”幼兒和教師一起邊說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二、集體練習,幫助幼兒建立平面位置對應的概念。
1、 操作游戲:“分枳木”。
。1) 在黑板上貼出上下兩張圖片,上邊的圖片上有三個相同的盤子,里邊分別放有紅色、黃色、綠色的枳木,下邊的圖片上也有三個相同的盤子,盤子里沒有枳木。
。2) 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看一看上邊這幅圖,找一找我手中的這三個枳木應該放在下邊哪一個盤子里?(出示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枳木,引導幼兒自由發言,并請三位幼兒分別上前將這三個枳木放在相應的盤子里。)
2、 拼圖游戲:“搭枳木”。
。1) 看,老師擺出了企么造型?用了哪些形狀的圖形呢?
。2) 想一想、擺一擺,讓你的枳木也變成這種造型吧。(引導幼兒在桌面上擺出相同的造型。)
3、 動作游戲:“跳圈”。
。1) 在黑板上貼出一張圖片,圖片上有紅、黃、藍、綠,四個圓圈并排排列;老師估地上并排用彩色紙圈出紅、黃、藍、綠四個圓圈,但顏色的順序與圖片上不同;幼兒分別帶著頭飾,教師手中拿著這四種小動物的卡片。
。2) 小動物們來玩跳圈游戲,(教師把四個小動物的卡片分別貼入四個圓圈里),看一看你們應該跳入哪個顏色的圈中呢?試一試,跳一跳吧!(引導幼兒根據小動物中圓圈的顏色提示,跳進相應的圓圈內。)
4、引導幼兒操作幼兒用書,完成上面的練習。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感應曲式,感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
2、會根據樂曲節奏使用道具。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教學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教學,體驗音樂教學中的快樂。
教學準備:
1、音樂CD。
2、道具:碰鈴、三角鐵、呼啦圈。
教學過程:
歌曲:乘著白云蕩秋千。
曲式:
A——感應樂句
B——感應兩大拍
1、全體個別
A段:坐下或跳躍,空手抓白云。
B段:前/后、左/右搖擺狀。
2、兩人一組牽手
A段:到處逍遙走,依樂句換方向。
B段:面對面或背對背,左右搖。
手搖鈴
A段:敲奏手搖鈴,每樂句拍換方向。
B段:搖奏手搖鈴,原地左右搖擺。
A段:兩人面對面,各拍奏一個樂句。
B段:兩人共握手搖鈴,原地左右搖奏。
呼啦圈蕩秋千
1、兩人共持呼啦圈。
A段:繞圈走。
B段:左右搖擺。
2、兩人對站呼啦圈前。
A段:以腳跟,左右輪替點圈內。
B段:左右搖擺。
教學反思:
教學實施下來,發現幼兒對A段歌曲學習比較困難,而且不樂意跟著表現歌曲,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會跟著拍子做上下、左右搖擺的動作;B段的爵士樂比較活潑,加上讓幼兒共同配合表演蕩秋千這一幼兒感興趣的游戲,幼兒情緒愉快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氣氛非;钴S,看到孩子們生動有趣的表演,真是讓人忍俊不禁。所以,這節教學總體來說很適合我們的孩子。
幼兒園大班《蕩秋千》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知道蕩秋千的注意事項,從中積累安全生活經驗。
2、能正確判斷多種行為,逐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培養幼兒動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教學準備:
電視機,電腦,視頻《蕩秋千要小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師:
(出示秋千圖片)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你們平時喜歡蕩秋千嗎?你們知道在蕩秋千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嗎?
二、觀看視頻,交流討論1。播放視頻2。提問:
1)為什么智慧樹是森林里最受歡迎的樹?
2)為什么小老虎會摔在地上?
3)皮皮猴為什么和小老虎一樣摔了下來?
4)大象老師對小動物們說了什么?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師幼小結:
1)蕩秋千時應坐在秋千中蕩,而不是站著或跪著。
2)雙手要緊緊抓住秋千繩索,不可張開手。
3)一次只能一個人玩,不能合著玩。
4)不要在秋千周圍玩耍,更不要下來后在原地說笑打鬧,以免被秋千碰倒。
5)秋千不能蕩的太高。蕩完后,等秋千完全停下來再下來。
三、出示各種蕩秋千姿勢,讓幼兒判斷對錯。
四、學念兒歌《蕩秋千》
小結:今天我們小朋友學到了很多蕩秋千的知識,下次蕩秋千時一定要記住哦。
教學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將繼續探討和努力,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斷增強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每位幼兒撐起一把安全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