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精選16篇)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發布時間:2023-07-13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精選16篇)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1

  教材分析:

  《傳統節日》以長短句的形式,介紹我國一些傳統節日。本文講解的祖國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跟西方的節日不一樣,它是流傳了很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的節日。

  我會寫:

  貼tiē(貼畫)(張貼)(補貼)(貼心)

  街jiē(街道)(沿街)(街上)(街燈)

  舟zhōu(龍舟)(漁舟)(輕舟)(泛舟)

  艾ài(艾草)(艾子)(艾灸)(艾香)

  敬jìnɡ(敬愛)(敬禮)(敬酒)(敬意)

  轉zhuǎn(轉眼)(轉身)(轉頭)(轉讓)

  團tuán(團員)(團圓)(團結)(面團)

  熱rè(熱愛)(熱水)(冷熱)(炎熱)

  鬧nào(熱鬧)(打鬧)(鬧鐘)(鬧事)

  我會認:

  傳chuán(傳統、傳說、傳話)

  統tǒng(統一、總統、統考)

  宵xiāo(元宵、宵夜、今宵)

  巷xiàng(小巷、巷子、巷口)

  祭jì(祭拜、公祭、祭文)

  堂táng(課堂、禮堂、堂弟)

  乞qǐ(乞討、乞求、乞巧)

  巧qiǎo(靈巧、巧干、巧手)

  郎láng(新郎、郎中、令郎)

  餅bǐng(餅干、畫餅、豆餅)

  賞shǎng(玩賞、觀賞、賞金)

  菊jú(菊花、黃菊、墨菊)

  書寫指導:

  艾:撇捺都要寫得舒展,上面橫畫一定要寫長點,撇捺交角稍微大點,這樣字就寫得美觀。

  熱:四點底排列要注意方向,第一點向左,二、三點向下,第四點向右。

  舟:第一撇是斜撇,第二個撇要寫成“豎撇”。

  轉:寫的時候要注意“車”的下面橫畫變成提。

  多音字:

  傳chuán(傳說)zhuàn(傳記)

  重zhòng(重量)chóng(重復)

  近義詞

  轉眼—轉瞬團圓—團聚熱鬧—喧鬧

  反義詞

  歡笑—痛苦熱鬧—冷清團圓—分離

  理解詞語:

  轉眼:形容時間極短。

  團圓:(夫妻、父子等)散而復聚。

  熱鬧:(景象)繁盛活躍。

  積累:

  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

  問題歸納:

  1、本文介紹了哪些傳統節日?

  本文介紹了7個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

  2、本文介紹了春節的哪些典型習俗?你知道春節的習俗,除了這些習俗外還有什么?

  本文介紹了春節的習俗有“貼窗花,放鞭炮”。春節習俗還有:包餃子、拜年、給壓歲錢,還有貼春聯。

  課文主題:

  本文以兒歌的形式介紹了我國的幾個傳統節日,每個節日的風俗民情,表達了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課后習題答案:

  二、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下面的節日,再選一兩個說說你是怎樣過節的。

  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春節重陽節中秋節

  參考答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

  元宵節:我們這里又叫“小年”,非常熱鬧。這一天,人們都要吃元宵,大街小巷都有賣元宵的,現做現賣。晚上人們要在公園里看花燈,放煙花。小朋友們挑著燈籠,滿街逛,放鞭炮。

  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爸爸媽媽帶我回了農村老家。這一天晚上,奶奶在院子里擺一張飯桌,上面放著各式各樣的月餅和瓜果,全家圍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說說工作、學習的事,其樂融融。供完月神以后,媽媽就把最大的一個月餅切成五份,分給大家吃。月餅吃到嘴里酥酥的、甜甜的,令人回味無窮……

  三、選做:我國很多民族有自己的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

  我國一共有55個少數民族和一個多數民族(漢族),各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著名的有: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桿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燈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拉祜族的月亮節、苗族的花山節等等。比如:彝(yí)族的火把節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火把節,這天清晨,彝族男女老少都穿起民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白天殺牲祭祖,進行斗牛、摔跤、賽馬等活動。晚上舉大行篝(gōu)火晚會,高舉火把游行。

  有關節日的古詩詞:

  元宵節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清明節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端午詩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中秋節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作者: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故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采桑子

  (現代)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2

  主題:

  端午節即將來臨,為了讓同學更好的了解我們的歷史,了解屈原,學校開展了一次紀念屈原的主題班會。

  目的要求:

  通過本次主題班會,能夠使同學們對屈原有更好的了解。

  召開時間:

  x月12日下午

  主持開場白:

  我們大家都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在大家品嘗著荷葉撲香的粽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賽著龍舟時,我們的心里不禁想起當年那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今天就讓我們大家來懷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吧。吊屈原,迎端午,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主持過程中主要預定串詞:

  許:首先請看屈原的生平簡介(幻燈片1)

  戴:緊接著讓我們繼續看一下屈原的作品以及屈原與端午節。(幻燈片2,3)

  許:想必大家都有所說過屈原是跳河自殺的吧,那其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大家有請許詩旸同學為我們大家講一個關于屈原的故事。

  戴:聽過許詩旸同學講的故事,我們是時候該放松一下了,接下來我們大家來玩個游戲,游戲的名稱是“接歌比賽”,總共分成四組,每一組中的成員站起來要唱兩句,其中歌詞或歌名中要有一個“愛”字,如果超過10秒未能唱出則要接受懲罰。

  穿插節目名稱:接歌比賽

  班主任小結:

  今天,我們高二(5)班聚在一起,認真學習了屈原的一些歷史,對他的生平和品格有了更多的`了解。每個人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交換了各種意見,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此次班會讓我發現了我們班的同學對屈原的掌握挺深入的,并不屬于那種“一問三不知”的類型。此次班會的目的能夠讓同學對屈原有更好的了解,我相信我們已經達到了這個目的。

  主持人結束語:

  時間不知不覺的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就這樣度過了,相信大家對屈原多少都有所了解了吧。希望大家在今后端午節時,都能想起我們這位偉大的詩人!今天的主題班會到此結束。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3

  【元宵節簡介】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始于20xx多年前的秦朝。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活動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節的民風民俗。

  2、欣賞花燈,感受花燈的`美。

  3、愿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請家長幫助幼兒豐富元宵節的相關知識。

  物質準備:

  有關元宵節的由來及只要活動的課件,謎語若干。

  環境準備:收集各種花燈,布置燈展。

  【活動過程】

  1、結合課件講解元宵節的由來和只要活動。

  2、引導幼兒參觀燈展,說一說:最喜歡那盞花燈?為什么?花燈美在哪兒?

  3、欣賞兒歌《做彩燈,鬧元宵》

  4、猜燈謎。

  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謎面貼在花燈上,教師讀謎面,幼兒來猜。

  【小結】

  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不僅要欣賞花燈、猜燈謎,還要品一種美食———————元宵。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4

  一、課文簡析。

  這首兒歌按照中國傳統節日的時間順序,介紹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習俗和人們的活動,充分展示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中國傳統節日,表達了人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喜愛與敬重之情。

  二、生字及筆畫

  (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

  (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詞語解釋。

  大街小巷:意思是城鎮里的街道,形容都市里的各處地方。

  先人:祖先(常指祖父輩以上的)。

  祭掃:到墓前祭奠亡靈,并打掃墳墓。

  乞巧: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著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稱為"乞巧"。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民間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織女是天帝的孫女,與牛郎結合后,不再給天帝織云錦,天帝用天河將他們隔開,只準每年農歷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會時喜鵲在銀河上給他們搭橋,稱為鵲橋。現多比喻長期分居兩地的夫妻。

  重陽節: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

  登高:重陽節登山的習俗。

  團圓:團圓指的是一家人全部在一起。

  五、近義詞。

  大街小巷——街頭巷尾,先人——祖先、團圓——團聚、轉眼——瞬間。

  六、反義詞。

  先人——后人、熱鬧——冷清、歡笑——痛哭、團圓——分離。

  七、多音字。

  重:

  [zhòng]重要、體重。

  [chóng]重復、重陽。

  傳:

  [chuán]傳統、傳說。

  [zhuàn]左傳、自傳。

  八、練習。

  1、給下列詞語注音。

  2、節日、春節、花燈、清明節、先人、龍舟、中秋、轉眼、團圓、熱鬧。

  3、課內閱讀。(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春節到,人歡笑,

  貼,放鞭炮。

  元宵節,看花燈,

  大街小巷人如潮。

  過端午,賽,

  粽香艾滿堂飄。

  七七,來乞巧,

  牛郎會鵲橋,

  過,吃月餅,

  十五圓月。

  1、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人們通過等方式來歡度中國年。

  2、端午節人們,傳說為了。

  3、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下面的節日,再選一兩個說說你是怎樣過節的。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春節、重陽節、中秋節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

  4、選做:我國很多民族有自己的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

  (1)火把節: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2)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節日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5

  一、設計意圖

  在植樹節到來之際,為使孩子們能夠積極與環境“對話”,主動參與植樹節的相關活動,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美化環境的意義,增強每幼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小、中、大年級擬開展植樹節—“我是菜地小衛士”的活動。讓孩子們親手播種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長的農作物的種子,從而令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加對瓜果蔬菜生長的了解,增強環保意識,生態意識。

  二、活動方案

  (一)活動時間

  20.3.12

  (二)活動目標

  1.認識、理解瓜果蔬菜與身體成長與健康之間的關系。

  2.激發幼兒參與菜園種植活動及愛護保衛菜園的'意識。

  3.培養幼兒勞動技能,了解種植蔬菜才瓜果和保護菜園的益處,在集體勞動中學習與人配合、協作,增強團隊意識。

  4.給予幼兒親近自然的機會。

  (三)活動準備

  輪胎、剪好的雪碧瓶,鏟子,各種蔬菜種子、爬山虎枝條、菜。

  (四)活動地點

  幼兒園四周輪胎及陽臺綠化。

  (五)活動具體內容

  1.向幼兒講解活動意圖,了解活動意義。

  2.觀察分辨菜苗與雜草的區別。

  3.帶領幼兒到種植園,各班劃分包干區域。

  4.播種春天易生長的蔬果種子、埋上爬山虎的枝條。

  5.貼上菜。

  (六)活動注意事項

  1.各班按時到達指定地點。

  2.區分菜苗與雜草的區別。

  3.注意安全,認真負責地完成這項活動。

  三、活動反思

  在植樹節到來之際,我園各班組開展了植樹節—“我是菜地小衛士”的活動。旨在使孩子們能夠積極與環境“對話”,主動參與植樹節的相關活動,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美化環境的意義,增強孩子對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

  在班級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認認真真的將種植園地中的雜草一一拔除,并親手播種一些在春季容易生長的農作物的種子和爬山虎。在活動中,孩子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播種時,促進了孩子們對瓜果蔬菜生長的了解,逐步形成綠化的概念,增強了孩子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6

  一、活動主題的確定

  在國務院新修定的法定假日中,五一長假被取消,而分別增設了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四個假日。孩子們對其背后的文化傳統知之甚少,認為端午節不就是吃幾個粽子嗎?一點都不好玩,也值得放假?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同學們崇尚過洋節,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已經越來越淡化。如果再不弘揚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必將導致我們民族無形文化的急劇消亡和流變。激烈的討論過后,孩子們迫切地想知道端午節背后的文化內涵。我們決定開展以“走進端午節”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來解開這些謎團系列綜合實踐活動,這次活動是對即將到來的端午節進行探源。

  二、學情分析

  我們四年級孩子,懂事、好學,喜歡閱讀,但家庭條件一般,家長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其學習,家里有電腦的只在極少數,知識的來源主要是學校網絡、老師和課外書。他們對于的端午的認識也僅僅是吃幾個粽子和雞蛋,帶彩線辟邪之類,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對屈原的了解也甚少。

  資源分析:

  電腦網絡的普及,學校圖書館的開設,課外活動的豐富多彩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搭建了亮麗的舞臺;為孩子們提供了的實踐的空間和取之資源;走訪經驗豐富、不忘傳統的家長,也是實踐中重要的社會資源。

  三、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來源及歷史文化,用不同形式感受并展示。

  情感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中國傳統節日對每一個中國人的意義,進而培養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操,并通過分組合作,感受與他人合作交往的樂趣。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和與人交往的實

  踐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活動時間安排

  1.確立主題,成立小組,制定小組活動方案(一課時)

  2.各小組實踐活動(四課時

  3.成果展示(一課時)

  4.活動延伸(一課時)

  四、活動實施過程

  (一)活動準備

  1.提出課題。師引導:“家長、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了解有多少?你們想通過什么方式得知?”

  生活動:四人小組討論后,少數服從多數,決定設計一個中國傳統節日調查表,對初

  一至初三各一個班級的學生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

  師指導幫助學生完成問卷的制作與整理。師進一步引導:“通過調查結果,你最想說什么?最想知道什么?”

  生的興趣被激發,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生活動結果:對即將到來的端午節進行探源,就以部分同學比較熟悉的端午習俗粽子艾葉命名———粽艾香里話端午。

  2.劃分小組,推選小組長。

  師:你們想從哪些方面探源呢?生活動,同學四人一小組討論,教師適當提醒引導,決定從五方面探源:

  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探源組

  端午節的習俗——習俗組

  端午的詩詞故事——文化組

  采訪本地的老人及搜集本地的習俗畫面——攝制組

  國外端午節習俗——涉外組

  師:子課題已經確立,根據興趣自愿分成五組。

  生自由組合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時機,對同學進行興趣選擇與合作交往的輔導和鼓勵,使他們堅定信心,積極參與適合自己的活動。

  老師提議:各組民主推選出有責任心的同學為小組長。學生活動,各組或口頭推選或投票選舉。

  3.制定活動方案。在小組長帶領下,各組同學集思廣益,根據自己的任務內容確定活動方式。師建議每個組長根據組員特長

  分配任務,合理安排,鼓勵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各組長上臺交流活動方案,師生提出建議。師巡回指導組長分工明細,根據興趣負責到人。各小組草擬活動計劃,小組成員通過后制定完整的活動方案。

  活動方案計劃表

  4.階段性評價。從參與的積極程度、選擇的活動內容及紀律等方面進行評價。

  (二)實踐活動

  1.各小組預先充分利用網絡,圖書館,閱覽室等校內資源查找所需的資料,教師協調各組查資料的時間和地點,保證活動進度。

  2.學生自愿報名當主持,在不影響小組進度的情況下準備臺詞。

  3.探源組活動,交流整和所有材料后,決定編排小品以紀念屈原,教師適當指導動作、表情等。

  4.習俗組三位同學整理搜集各地端午習俗的資料,兩位搜集圖片,兩位美術愛好者畫習俗畫,并聯系攝制組拍照片。

  5.文化組分工搜集端午詩詞與故事,三位同學一組,爭取脫稿復述。

  6.攝制組采訪當地的老人,配合其他各組活動,教師首先對照像機的使用提出要求,由李娜同學專管,對與人交往的禮貌以及怎樣設計采訪問題等提出意見,然后與習俗組合作學習包粽子。

  7.涉外組主要通過網絡、書籍等搜集外國端午風俗,交流感想,暢談體會。

  另外,教師經常詢問小組長,了解學生的活動進展情況,對遇到的困難及時指導幫助,來統一協調各組員意見。

  (三)成果展示

  主持人楊煥、王群帶領同學慷慨激昂的高歌《中國人》引入成果展示。

  1.探源組匯報。

  (1)講端午節的六種起源:

  ①源于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

  ②源于伍子胥的忌辰。

  ③源于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④源于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⑤源于古越民族圖騰祭。

  ⑥源于田文。

  (2)幾個同學表演了小品“屈原頌”。

  (3)講端午節名字的來源及別稱。

  (4)通過對端午起源的探究,大家有什么感想?學生討論后自主回答。

  2.習俗組匯報。學生各代表發言:

  (1)介紹各地端午習俗,河北省、山東省、山西省、陜西省、甘肅省等都有相同和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的核心內容是辟邪除瘟保持健康,是真正的衛生防疫節。

  (2)展示搜集的端午香包、粽子和賽龍舟圖片以及自畫農村端午風俗畫。

  (3)講端午節戴五彩線的講究。

  端午節戴五彩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彩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制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征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制成的五彩線佩戴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腳脖上。不過,我們這兒的大人為了祈求孩子平安、幸福,小孩子的雙手雙腳上都帶五彩線。

  (4)搜集了許多關于四川地震災區的新聞和災區小朋友快樂過端午的照片。

  (5)談本次活動的感受。

  3.文化組匯報。學生代表交流:

  (1)關于端午節詩詞。

  (2)門楣上掛菖蒲和艾葉的傳說。

  (3)黃巢與艾葉的故事。

  (4)組員互評活動表現。

  4.涉外組匯報。

  (1)外國也有端午節。

  (2)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然而,在國外也有不同的吃粽子習俗。

  (3)還搜集到20__年11月24日,韓國申報“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全班同學紛紛發表自己意見,形成一場小型辯論賽:

  甲方:端午節仍是中國人的節日。

  乙方:端午節是漢文區的共同節日。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7

  設計意圖

  植樹節快到了,借此契機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活動設計擬在讓幼兒認識自然物,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頌揚人類改造自然、保護自然。通過本次植樹節的活動,把幼兒認知、情感、行為貫穿于各種活動中,讓幼兒采用不同的認知思路、多層次去認識周圍世界,運用觀察、談話、游戲、行動等多種方法,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了解樹木與人類的關系。

  2、了解植樹節的來歷和意義,樹木對環境的作用。

  3、在活動中激發幼兒愛護樹木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請幼兒搜集樹的資料或圖片。

  2.關于我國林木資源缺乏或森林火災的新聞片斷。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視頻短片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請幼兒觀看風沙的危害及林木資源缺乏的新聞片斷。

  2.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討論:如何來避免風沙帶來的災難?

  二、我知道的樹木

  1.分組討論:你喜歡樹嗎?為什么喜歡樹?喜歡什么樹?

  2.幼兒可以用搜集到的樹木圖片資料介紹自己喜歡的樹木。

  3.運用多媒體課件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們認識了解常見樹木的名稱及種類,進一步激發幼兒了解樹木的欲望。

  三、我喜歡樹木

  1.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樹的作用及好處。(凈化空氣、調節氣溫、防風降噪、防止火災……)

  2.教師介紹植樹節的由來及意義,認識植樹節節徽。

  3.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保護樹木的辦法。

  四、我保護樹木

  請幼兒把討論保護樹木的辦法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創造性的.設計宣傳植樹節、植樹造林的宣傳畫報等。

  延伸活動

  帶領幼兒去園內的種植角觀察春天的樹木或參與到種植樹木的活動中,感受植樹的樂趣。

  教學目標:

  1、了解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

  2、明確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習俗以及過節時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不同節日中蘊涵的豐富的文化內涵。

  3、培養學生珍視和熱愛傳統節日的情感,使學生認識和領會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起源、風俗等,感受我國傳統節日深厚的文化底蘊。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聽詞猜節日,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嗎?

  2、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個有關節日的關鍵詞,就請大家來猜猜是什么節日,在哪一天過節?

  放鞭炮,拿紅包(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祭祖、掃墓(清明節,公歷4月3日—5日)

  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吃月餅,賞圓月(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3、師小結:像這些風俗習慣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土地上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并成為中華民族象征的節日,我們把它們叫做中國的傳統節日。

  4、板書課題:傳統節日

  師:上課前,老師請大家去收集中國的傳統節日,除了屏幕上的四個傳統節日,你還知道哪些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們分別在哪一天過?

  師:在學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幾個傳統節日,問:從日期上看看,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對呀,中國的傳統節日多數都是按農歷來過的,只有清明是按公歷來過的,它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早在唐朝就有詩人寫下了《清明》這一首詩(引:清明時節……)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自讀課文,自讀要求: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將生字讀熟。

  (2)圈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3)把課文讀熟,不重讀,不漏字。

  (4)用橫線畫出文中提到的節日。

  2、學生自讀課文。

  3、匯報自學情況。

  (1)同桌互讀生字,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2)交流不認識的生字,重點指導。

  (3)指導識字:

  翹舌音:傳、舟、賞

  后鼻韻:統、巷、堂、郎、餅、賞

  乞:它與哪個字相似,它可以組哪些詞?

  4、開火車讀生字。

  三、送生字進課文,初讀課文。

  1、學生齊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的字音。

  2、師生對讀課文,看誰讀得更流利。

  3、分小組對讀課文。

  4、男女生對讀課文。

  5、找出文中所講到的節日。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

  6、勾出各種節日的主要活動。

  四、暢談春節,導入課文內容。

  1、在眾多傳統節日中,最隆重最喜慶的是哪一個節日?(春節)

  2、春節的濃濃年味至今還讓我們回味無窮,文中介紹了春節的哪些習俗呢?

  3、你還能說說春節有哪些習俗活動嗎?

  (貼窗花、放鞭炮、貼春聯、貼倒福、吃年夜飯、守歲、給壓歲錢、看春節聯歡晚會、走親戚等)

  4、闖年關活動

  第一關:年的故事誰來闖關?

  第二關:背一幅春聯或一首春節的詩。

  第三關:說出一首和春節有關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關:設計一句春節的祝福語

  五、品讀課文,了解其余幾個傳統節日

  1、了解元宵節時間習俗(時間在農歷的正月十五。)

  (1)元宵節:吃湯圓(元宵)、看花燈

  (2)賞花燈的熱鬧場面。

  (3)體會“大街小巷人如潮”。(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說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導朗讀。

  2、了解清明節。(時間在公歷的4月3—5日)

  (1)清明節:祭祀、掃墓。

  (2)介紹掃墓這個習俗,是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學們參加過掃墓嗎?主要準備些什么?怎么做?

  3、了解端午節。(時間在農歷的五月初五。)

  (1)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2)觀看賽龍舟的熱鬧場面。

  (3)指導朗讀課文中的語句,讀出喜慶的語氣。

  4、了解乞巧節。(時間在農歷的七月初七,又叫七夕節。)

  (1)講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2)指導朗讀課文中的語句。

  5、了解中秋節。(時間在農歷的八月十五。)

  (1)吃月餅、賞月亮,歡度中秋佳節。

  (2)請學生試著說出有關中秋節的古詩詞。(北宋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3)說說你家里的中秋節是怎么過的?

  6、了解重陽節。(時間在農歷的九月初九。)

  (1)講解重陽節的習俗:登高望遠、插茱萸、賞菊、喝菊花酒。

  (2)請學生試著說出有關重陽節的古詩詞。(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教育學生學會孝敬親人、尊敬長輩。

  六、再讀課文,感受傳統節日。

  1、學生齊讀。

  2、師生對讀。

  3、男女生對讀。

  八、拓展延伸。

  1、說說還知道哪些傳統節日?

  2、這些節日都有哪些主要的慶祝活動?

  九、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認識了許多的傳統節日,這是我們的歷史財富,希望同學們能珍視我們的財富,熱愛我們的傳統節日,能夠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十、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抄寫你喜歡的句子。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形式讓孩子們來認識、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的象征意義。

  2、知道過了新年又長一歲了,自己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組織談話、觀看大人們的'慶祝活動、學習歌曲和兒歌來了解認識元旦。

  活動準備

  新日歷一份,以及大人們通過各種形式迎接新年的CD片。

  活動過程

  活動一:了解新年

  (1)出示日歷討論:

  一月一日是什么節日?有什么象征意義?

  (2)觀察碟片:大人們怎樣迎接新年的到來?

  (3)我又長大一歲了,應該自己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活動二;學習《新年好》歌曲

  (1)看CD討論:人們是怎樣過新年的?新的一年你最想說什么?(鍛煉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2)欣賞歌曲《新年好》。

  (3)學唱歌曲。

  (4)為歌曲配上動作,隨音樂載歌載舞。

  活動三:試一試

  試著學習用英文唱《新年好》

  教學反思

  看著CD上熱鬧的場面,孩子們興趣很濃,感到非常新奇、有趣,歌曲

  學的也非常的快。對用英文唱《新年好》也很有激情。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9

  活動目的:

  1、了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在古人的觀念里,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于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凈,也緣于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于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也是清新的陽氣。

  二、講述英雄

  (1)教師講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許多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為了后人永遠記住、永遠懷念這些革命英雄,在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門廣場樹立了《人民英雄紀念碑》。

  (2)現代英雄:抗洪救災、搶險救火、保衛國家生命財產等等許多現代英雄也獻出了生命。

  三、與幼兒交談:清明節有那些習俗?

  運動習俗: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放風箏、蹴鞠、插柳等。

  飲食習俗:吃冷食、吃雞蛋等。

  共育活動:

  1、家長和孩子一起背誦古詩《清明》。

  2、請家長再為幼兒講述清明節的來歷。

  3、家長帶領幼兒踏青,并為去世的親人掃墓。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10

  活動前言:

  在一年之中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節日之一,但是小朋友們對于清明節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讓我們以清明節為主題探討下有關四季中的節日,及了解清明節的由來!

  活動目標:

  1、理解四季輪換,感知清明是春天的`節日,產生進一步探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趣。

  2、喜歡古詩、古畫等一些表達方式,在欣賞與體驗中加深對我國節日文化的了解與喜愛。

  活動準備:

  清明上河圖、有關清明照片。

  活動過程:

  一、猜猜講講,理解四季輪換。

  1、演示畫面一,看到這個圖形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新的一年又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

  2、演示畫面二,現在,你們又想到了什么?

  小結: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們從春天開始,然后經過夏天和秋天,緊接著是冬天,這之后又是春天。一年又一年,季節就是這樣在不停的交替著。

  3、演示畫面三,前些時候我們在日歷上發現了一些節氣,想一想,她們可能會在什么季節?

  4、小結:一年從春天開始,過了立春,是驚蟄,過了春分,過了大寒,又是立春,節氣能告訴我們季節的變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現在我們處在什么季節?

  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驚蟄、春分這些節氣,還有哪些節氣?

  3、從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

  4、今天王老師準備了許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一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游園不值、清明時節等古詩)。

  5、小結:清明不僅是春天的節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春天溫和的氣候和萬物蘇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祖先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清明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僅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清明,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你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清明節的熱鬧場面?

  2、幼兒欣賞《清明上河圖》。

  3、提問:有什么感覺或?

  4、教師朗誦古詩進行

  小結: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珠楊柳屬柳鶯。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11

  名稱:

  又是清明

  前言:

  清明節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節幼兒園都會組織小朋友們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悼念我們那些未曾謀面的英雄前輩,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沒有他們的珍貴付出,不會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通過本次幼兒園教案讓孩子們了解清明節的重大意義,讓孩子們記住清明節的具體時間。

  教標:

  1.讓他們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幼兒對古詩吟誦的興趣,讓他們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一幅,VCD教材。

  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講述。

  1.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么事啊?請幼兒討論。

  2.現在老師要請幼兒看一副圖片,你在圖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個小孩,一個老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在問路,在說話…)天上怎么了?

  (二).幼兒觀看VCD教材,引起興趣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對,春天到了,小鳥們都飛回來了,花兒也都開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節,你們說清明節人們都要干什么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總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古時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詩人啊,就在這天寫了一首詩,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教師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 教師朗誦并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一遍,請幼兒欣賞。

  2.教師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么?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可以慢慢的跟讀。

  4.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給下面的'幼兒表演,可以邊念邊對照圖片。教師在一旁進行知道提醒,可以輪流請幾批幼兒。

  5.請幼兒再一起朗誦1-2遍。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家朗誦給爸爸媽媽聽。或者在幼兒之間進行交流。

  教師參考資料: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總結:

  清明節,我們帶著小百花,在幼兒園老師的帶領下來到革命烈士陵園,悼念我們的前輩。老師媽媽講述了很多革命前輩的英雄事跡,讓我們內心無比感動,我們將眼淚收起,用我們的茁壯成長,造福祖國來紀念這些前輩。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12

  設計意圖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之際,我們組織幼兒開展了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畫菊花》,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去掃墓、踏青等活動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通過本活動,讓幼兒了解傳統的風俗習慣。

  活動名稱

  美術活動:《菊花》

  活動目標

  1、了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風俗習俗,樂于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在觀賞、討論的基礎上,能通過繪畫表現菊花的基本形象和主要特征。

  活動過程

  1、用古詩導入活動內容: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小朋友你們知道幾月幾日清明節嗎?(4月5日清明節)

  2、教師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3、課件:邊放課件教師邊講述,讓幼兒了解老革命烈士的先進光榮事跡。

  4、出示事物菊花,引導幼兒觀賞菊花,了解菊花的'主要特征。

  教師:清明節,去拜祭祖先或革命烈士人們都會帶上菊花、水果、雞蛋等去,就代表我們對祖先和烈士的懷念和尊重。你看見的菊花是什么樣子的。

  5、欣賞范畫《美麗的菊花》

  提問:畫畫上有什么?你知道他是什么方法一步一步完成的?

  6、師生共同探索怎樣去表現菊花的形態。

  7、幼兒創作活動。

  教師提醒幼兒盡量將菊花畫得大一些。鼓勵幼兒用淺色和鮮艷的顏色表現菊花,且涂色要有力,顏色要深一些。

  8、展覽幼兒的作品

  幼兒互相欣賞,并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13

  [教學目標]

  1.會認“傳、統”等x個生字,會寫“貼、街”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感情。

  [教學重點]

  1.識記生字詞,背誦課文。

  2.準備掌握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相關習俗。

  [教學課時]

  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1.出示課件:春節、端午、中秋三個節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學們,你們從圖片看到了什么?能知道圖上畫的是什么節日嗎?(學生自由討論)這些節日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哪些?哪位同學來說一說?

  3.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4.學習“傳統”二字的讀音。(“傳”:三拼音節,翹舌音;統:后鼻音。)

  二、讀兒歌,隨文識字

  1.請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兒歌。

  要求:在拼音的幫助下把字音讀正確,難讀的詞多讀幾遍。

  重陽節(九月初九)

  重點提示:這些節日里面除了清明節,其他節日的時間都是在農歷的日期,大家記住了嗎?

  四、學習傳統節日中的風俗習慣及中國的傳統文化

  出示:春節到,人歡笑,貼窗花,放鞭炮。

  1.畫出句子中春節的活動。(貼窗花放鞭炮)

  2.春節里還會有哪些活動?(守歲、貼對聯、拜年……)

  出示:元宵節,看花燈,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節的風俗有: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展示圖片,結合圖片理解詞語意思)

  出示:清明節,雨紛紛,先人墓前去祭掃。

  1.講述清明節的習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掃”所表示的含義。

  2.補充古詩《清明》來理解這一句內容。

  出示:過端午,賽龍舟,粽子艾香滿堂飄。

  1.請同學講述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滿堂飄”,從這句話你看出了什么?(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總結:端午的習俗有賽龍舟,吃咸鴨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黃酒……

  出示:七月七,來乞巧,牛郎織女會鵲橋。

  1.播放牛郎織女的動畫片,講述七夕的來歷,以及七夕節為什么又叫乞巧節。2.理解“會鵲橋”的意思。

  3.拓展:牛郎星和織女星的`知識。

  出示:過中秋,吃月餅,十五圓月當空照。

  1.中秋節的風俗:吃月餅,賞月。

  2.為什么中秋節的時候我們要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合家團圓)

  3.拓展:中秋節的時候月亮為什么是圓的?

  出示:重陽節,要敬老,踏秋賞菊去登高。

  1.為什么叫做“重陽”節?

  2.重陽節有習俗有哪些?(踏秋、賞菊、登高)

  3.“要敬老”這句話怎么理解?

  出示:轉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團圓真熱鬧。

  1.春節是全家團圓的節日,今天學習的這么多傳統節日還有哪一個節日也是全家團圓的節日?(中秋節)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的傳統節日,我們接下來開展節日故事分享會,有沒有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講講你是怎樣過節的(任選一個節日來講)?

  2.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課后同學去搜集資料,看看每個民族自己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六、指導寫字

  1.看圖識字學詞,認讀詞語,理解字義。

  貼對聯掃墓大街小巷龍舟團圓艾草轉眼熱鬧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結構,發現書寫規律。

  3.教師重點指導難寫字。

  街:“行”字中音加兩個“土”,注意不要寫成四橫一豎,下面的“土”最后一筆改為提。

  舟:最后三筆的順序是點、橫、點。

  轉:“車”字做部首時,最后兩筆的順序是豎、提;“專”字的筆順是橫、橫、豎折折、點。

  4.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14

  教學內容

  教材P12-1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考察探究的方式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和風俗。了解我國傳統節日在穿戴、吃、住、行方面有哪些風俗

  能力目標:

  走進我們的傳統節日,親近多姿多彩的民俗,體驗綿延珍貴的節日情懷。情感目標: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各方面的風俗。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我國傳統節日在穿戴、吃、住、行方面有哪些風俗

  教學難點

  走進我們的傳統節日,親近多姿多彩的民俗,體驗綿延珍貴的節日情懷。

  教學策略

  考查探究法、操作法、討論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一、情境導入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讓我們一起走進我們的'傳統節日,親近多姿多彩的民俗,體驗綿延珍貴的節日情懷,傳承充滿魅力的中華傳統文化.....

  任務單:

  1.通過考察探究的方式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來歷和風俗,搜集相關的民俗故事、民謠、詩詞、圖片和實物等。

  2.時值中秋佳節,請和家人-起度過這美好的節日,-?起聊聊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一起賞月,?-起品嘗月餅、吟誦詩詞.....

  二、我們來交流1.說一說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如同花兒朵朵,具有各自獨特的魅力。大家嘗試用各種方法搜集資料,然后說說各種傳統節日的來歷。傳統節日有:春節、重陽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等。小貼士:民俗采風的方法很多,看書、上網、看電視、聽廣播、采訪等,無論哪種方式,都要用心、用腦,必要時還需用筆及時記錄并整理。2.講一講民謠真有趣,讓我們一輪-輪接下去......朗朗上口的民謠,道出了民風民俗,讓我們分別從衣、?食、住、行幾個方面來分組講講傳統節日的風俗吧!大家可用實物、圖片或視頻助講。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第一組:我們講講“穿戴”方面的風俗。春節時,大家都要穿新衣服,還喜歡挑大紅色,一是要在新年辭舊迎新,二是表示喜慶。

  端午節,我們喜歡掛香囊、戴五彩繩,據說這些還可以驅蟲、辟邪保平安呢!

  全班同學信息共享:你還知道哪些節日在穿著上的風俗?第二組:我們講講“吃”方面的風俗元宵節吃湯圓(或元宵)。中秋節吃月餅。傳統軟糯可口,風味多樣,有團圓美食,品種豐富,也寓團圓和睦之意。

  全班同學信息共享:你還知道哪些節日在“吃”上的風俗?

  第三組:我們講講“住”方面的風俗。

  春節時,屋里屋外貼上福字,不僅吉祥喜慶,更是祝福無限:福泰安康、福星高照、福滿人間.....“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懸掛艾草和菖蒲能驅逐蚊蠅,清潔空氣,起到辟邪、防病的作用。

  全班同學信息共享:你還知道哪些節日在“住”上的風俗?第四組:我們講講“行”方面的風俗。

  跟我學學拱手禮:雙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雙手互握合于胸前。男子應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女子則正好相反。春節走親訪友拜年時會用到拱手禮。

  重陽節,和朋友相邀,登高、賞菊,愜意至極;去敬老院幫助老人更是傳承敬老美德!

  全班同學信息共享:你還知道哪些節日在“行”?上的風俗?

  三、我們來實踐金風送爽、桂子飄香,中秋佳節如約而至!讓我們一起過個中秋節吧!1.說一說人們在賞月時都會品嘗哪些美味?有什么寓意?中秋節,吃月餅,團團圓圓;吃菱角,聰明伶俐……2.讀一讀嫦娥奔月、吳剛折桂、朱元璋與“月餅起義”、玉兔搗藥

  請同學們讀一讀關于中秋節的經典傳說故事,并推選幾名代表上臺講一講。3.賞一賞讓我們一起來對月吟詩誦詞,體會中秋佳節給人們帶來的美好祝愿、美好情感吧!實踐不停步寫一寫多姿多彩的傳統節日,源遠流長的民風民俗,讓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地體驗、不斷地感悟。請把你知道的民風民俗的故事講給低年級的小朋友們聽,并把你講的故事記錄下來吧。

  我講的故事:?五、課堂小結師:這節課你們都學會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主題活動三

  我們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有:春節、重陽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元宵節等。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15

  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記憶,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精華,積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內涵,傳遞著我們中華民族感恩、愛國、愛老敬老等優良傳統。過節,對于每一位孩子來說都是一件高興的事,是個讓人感興趣的話題。但是,本課所涉及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和春節恰恰是孩子們需要了解的中國傳統節日,因此讓學生了解每個節日的內涵,感受節日的歡慶與幸福,并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的目標,這也正是教材選編此內容的目的。

  本節課我感到較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師發揮主導的作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地位。學生中通過查找資料、調查采訪、小組合作、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我們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學法指導。揭示課題后,讓學生說說,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這些節日,應從哪些方面入手,教師及時梳理學生所提出來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探究環節。令我沒想到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很強,三個節日的匯報分別采用了介紹資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學中,我積極探究教法和學法,努力做到"六讓":目標——讓學生明確;過程——讓學生參與;新知——讓學生發現;資料——讓學生收集;內容——讓學生自選;結論——讓學生歸納,而且在學法基礎上,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達到了質的飛躍。

  4、在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以及賽龍舟的視頻,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更加直觀、形象地表現節日的快樂氣氛,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處在于:

  二年級的孩子對于搜集到的資料應該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而不是念。我想這需要平日里扎扎實實地練習,今后我會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 篇16

  一、說教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說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說教法:

  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說學法: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五、說過程:

  活動一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么,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于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于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于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粽子香袋

  目標: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么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說很漂亮的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著大人參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說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動四長命縷

  目標:

  1、知道我國有在端午節給兒童戴長命縷的習俗,加深對端午節的了解。

  2、學習搓線的技巧。

  幼兒反映:

  顯然,孩子們非常的喜歡搓長命縷,每天我都要給孩子準備一批制作的毛線。區域活動或課間休息時,都愛到美工區去搓長命縷玩,有些孩子一連搓了好幾條戴在手上、腳上,有的甚至連脖子上也戴了一條。女孩子還戴著跳起了舞。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折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龍舟”以及家長們共同參加的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菖蒲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傳統節日》教案集錦(精選16篇) 相關內容:
  • 走進傳統節日班會教案(通用2篇)

    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歷和風俗習慣,同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清明節傳統節日教案(精選4篇)

    設計意圖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來到之際,我們組織幼兒開展了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畫菊花》,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去掃墓、踏青等活動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通過本活動,讓幼兒了...

  • 二年級語文《傳統節日》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本單元課文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編排的,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這是從學習表達的角度提出的,為學生的習作實踐提供方法上的指導。...

  • 部編版二年級下小學語文教案:《傳統節日》(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會認“傳、統、貼、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餅、賞”等15個生字,會寫“轉、貼”等9個生字。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重點】1、掌握生字詞的識記和書寫。2、流利朗誦并背誦課文。...

  • 幼兒園傳統節日植樹節教案(通用2篇)

    一、活動來源:3月12是中國的植樹節。綠化孕育了文明,人類要生存、要發展,必須不遺余力的進行生態建設,關系愛護綠色生命,保護身邊的綠化成果,廣泛開展“植綠、護綠、愛綠、興綠”文明活動,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不可推卸的責...

  • 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教案模板(精選2篇)

    一、活動時間:20xx年x月x日二、活動地點:莞城敬老院、東城敬老院、萬江敬老院;救助站;流浪點三、活動背景、目標和對象:每年農歷的十二月俗稱臘月,十二月初八(臘月初八)既是臘八節,習慣上稱作臘八;臘八節在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

  • 社會領域傳統節日春節教案(精選2篇)

    一、活動目的: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豐富的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個節日都有它的歷史淵源、美妙傳說、獨特情趣。作為幼兒園一直以來注重中國傳統節日的滲透。...

  • 祖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教案(通用2篇)

    活動目的1、通過活動使學生知道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及日期,了解人們慶祝傳統節日的民間傳統習俗。2、通過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中華民族,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 傳統節日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通用2篇)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燈節”。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

  • 2023中秋傳統節日主題班會教案(精選4篇)

    活動目標:1、能回憶我吃過的月餅,在月餅上畫出圖案。2、激發幼兒創作的欲望,引起對中秋節活動的興趣。3、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 小班語言傳統節日春節教案(通用2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對北京、對生活的熱愛。2、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并體會文章詳略得當的特點。...

  • 傳統到現代(精選2篇)

    教學目標:1、 解在長期的傳統農業生產中,人類發明了簡單的家具,這些農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體現了人類的智慧。2、 初步了解從傳統農業到現代機械化農業的變革過程,知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生產發生了飛速的變化。...

  • 《囚歌》傳統講讀教案設計及評析(通用16篇)

    【教學目的要求】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

  • 一句有悖傳統的翻譯——記《口技》教學片段(精選12篇)

    七個一工程·一篇案例一句有悖傳統的翻譯——記《口技》教學片段南川三中初一年級 堯彬《口技》一文,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地描寫,結構層次清晰、有條不紊,極好地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 迎中秋話傳統班會教案(精選5篇)

    活動目標與準備: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風俗,體驗節日的快樂。初步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性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精华液一区二区 | FUCK四川老女人HD |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日韩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 | 成人动态视频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 久操国产精品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免费 | 国产亚洲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高潮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a级黄毛片 | 一级毛片大全免费播放 | 113美女写真午夜一级观看 | 91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亚洲av熟妇高潮30p | 国产极品熟女沙发内射AV | 免费亚洲网站 | 人人澡人人透人人爽 | 精品福利一区 | 9a蜜桃久久久久久免费 | 国产一区福利在线 | 免费A级毛片无码久久版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 | 美国久久精品 | 无码做爰欢H肉动漫网站在线看 | 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九一| 99视频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 最近免费日本视频在线 | 五月网址 | 污污在线视频 | 一级黄色大毛片 | 日韩一日 | 911影院在线观看网站 | 日韩在线观看三区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