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紋飾·民族風格
東區中學初中部精品課程研用美術教學
第六單元 讓生活插上翅膀
1、 傳統紋飾·民族風格 教 材:嶺南美術出版社《美術》15冊 課 題:傳統紋飾·民族風格 課 型:綜合探索課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材分析: 傳統紋飾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寶庫,由每個朝代的更替,每段歷史的積淀慢慢而形成,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底蘊。到今天,她還一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環境。這節課我們將帶給學生嶄新的視覺感受,讓傳統紋飾也可以很“潮”。通過本課的教學,我們力圖從別的角度帶領學生走進我國傳統紋飾的殿堂,體會傳統紋飾的人文寓意,認識傳統紋飾的基本種類和構成,讓學生了解到當今社會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很多都繼承了傳統紋飾的精髓,他們依然展示著藝術的芬芳,透露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一歷史課程中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所了解,比如彩陶、青銅藝術,但對其中的傳統紋飾風格、美感了解不多,加上學生生活在現代的膨脹社會,在生活中缺少對傳統文化的探討,不利于學習活動的開展。正因為了解不多,才有一種新鮮感和神秘感,教師可以加以引導,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 教學理念: 在“綜合· 探索”學習領域里,引導學生通過欣賞、繪制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內涵的傳統紋飾,了解各個時代不同的審美文化內涵和民族風格,借此深入探討傳統紋飾與現代生活的關系,并把傳統紋飾的元素和吉祥幸福的文化內涵應用到我們的現代生活中去。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古代紋飾的認識和解讀,使學生看到古代紋飾在現代社會的魅力和光芒。 2、通過收集和教學使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紋飾的特點、用途和種類。 3、能使學生大膽評價自己喜歡的紋飾,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 4、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動手創作能力。 教學方法: 1、以小組形式組織課堂,并以討論、展示、創作、評價等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 2、啟發學生用正確的態度、情感、價值觀去欣賞傳統紋飾。 3、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做到聲像結合,視聽感受。 教學重點: 1、 了解傳統紋飾的種類和構成的形式規律。 2、 掌握抽象紋飾與具象紋飾各自的特點。 3、 嘗試應用傳統紋飾裝飾現代用品。 教學難點:傳統紋飾的造型方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提前預習準備和傳統紋飾資料的收集。 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