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學手段較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勢
前些天我在兩個班級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上了兩堂完全一樣的課。我在(3)班用了掛圖與簡單的板書,十幾張掛圖厚厚的一疊,一堂課下來換的有點亂糟糟的。在(4)班有了(3)班的經歷后,我選擇了用課件上課。一堂課下來,果然輕松了很多,離下課還有一些時間,正好解決一些練習。當然課件的好處還遠遠不止于節省時間,更好的是直觀、動態的演示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有更深刻的了解。如:天安門、飛機、獎杯的簡畫圖是軸對稱圖形,對折后有一條折痕,這條折痕就是軸對稱的對稱軸,課件上可以很明顯地表示出這條對稱軸,而學生自己折只能看出一條不明顯的折痕。又如習題中:要判斷某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在學生作出判斷后,再用課件演示一個動態的對折過程,既可以對學生的判斷作出正確的評價,又能使學生對此加深印象,特別是對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同學,更可以給他們的判斷提供方向。
通過這兩節課的比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畫出下面每個圖形的另一半,使它成為一個軸對稱”,在(3)班我只是用口述的方法告訴學生怎么畫,第二天批回家作業的時候,這類練習的錯誤率相當高。而在(4)班,我一邊口述方法一邊用課件演示,相當清晰直觀,回家作業也做的很好。可見課件的好處。
當然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并不沖突重點內容還是需要用粉筆在黑板上板書出來。就像本課需要板書的內容有:課題——軸對稱圖形、何謂對稱軸、何謂軸對稱圖形;還有一些關鍵性的詞語:對稱、對折、完全重合等。而課件只能一閃而過,它不像板書能作長時間的停留,隨時提醒學生。
但是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手段并不沖突,如果能結合得很好,應該是相當理想的教學模式。黑板和粉筆依然是最經典的教學手段,就像女人的衣服,神秘的黑色永遠走在時尚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