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教案《司馬光》(精選17篇)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1
學習目標:
1.借助比讀,體會文言文語言特點;(文白對比、文言文之間對比)
2.學習查注釋、看插圖、組詞語等方法理解文言文中關鍵詞語的意思,并在此基礎上嘗試講故事,通過古今對話、百家小講臺等活動反饋學習效果;
3.借助與《破甕救友》及《孔融讓梨》《道邊李苦》的比較體會古時候孩子的聰明、禮貌、機智。
一、整體比讀,感悟特點
1.整體回顧,揭示本課是小學階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板書)。朗讀過程中做到注意詞句間的停頓和節奏。
2.與“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進行比較,初步感受文言文最大的特點——簡單!簡潔。明確本節課目標,學習一些小方法,幫助理解故事內容。
二、問題探究,互動點撥
1.嘗試理解第一句:
、僦该x。
、谕澜涣,有什么好方法能幫助我們理解。如書中有注釋的是“庭”,“甕”兩個字。
、壑该f。
、芙處熜〗Y:組詞語 查注釋 看插圖 都是幫助我們了解的好方法。
、萃暾恼f一說主要講了什么,即把關鍵詞語連起來說一說就行了。
、藁顒1: “古今對話”同桌一名同學讀文言文,另一名同學說一說它的意思。古今對話,雙方互評。
、咄勒故尽
、嘟處熞龑熒鷮υ。
2.嘗試理解第二句:
、偾闆r十分危急,接下來群兒表現如何?一起來看第二句。
、趯W生理解眾皆棄去。眾人(組詞語)、皆:都(看注釋)棄去(放棄、逃走)
、酃獬质瘬舢Y破之。
、苷乙徽宜抉R光是怎么救人的?用Δ勾出描寫他動作的詞語。(持、擊)
、菀龑W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讀。
⑥最后結果怎樣?水迸,兒得活。(迸:涌出)從中我們看出司馬光是一個沉著、冷靜、聰明!急中生智的孩子。
⑦我們再完整地讀一讀、講一講故事。
、嘁龑W生比讀完整版《破甕救友》體會司馬光從小好學聰明。
三、同題拓展、比讀提升
1.引導學生比讀《孔融讓梨》、《道邊李苦》兩篇文言文,體會古時候同樣聰明懂事孩子的故事,同時再次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2.合作學習,“百家小講臺”.
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小組合作:選擇其中的一首,小組做好分工,進行展示。
、傥視x:根據停頓符號,朗讀故事,注意詞句間的停頓。
、谖視v:古今對話——運用所學的方法,嘗試理解故事大意,并在小組內講一講。
、畚視嫞汗串嫵鲎钅鼙憩F他們聰明懂事的語句。
、芪視u:分別對組內同學和文中小朋友的表現,進行星級評價 。
3.小組合作,教師巡視。
4.分組匯報,交流展示。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2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常見文言文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正確斷句。
3、引導學生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通譯全文,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4、在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的方法,感悟文章的內涵,體會文言學習的樂趣。
2、通過改寫的方法,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古典氣質。
教學重點
理解文言文詞語的意思,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通譯全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古典氣質。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宋朝,一個小孩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時,其中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了水缸里,這個小孩就急中生智,拿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了落水的小朋友,這個小孩就是司馬光,這個故事就是《司馬光砸缸》。這是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錄在古代史書中。由于古代書面語與我們現代的語言有一些不同,所以,我們看到的故事都是翻譯成現代語的。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用古代的書面語講述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他與我們現代漢語有什么不同呢?讓我們一起去課文中體會一下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將不認識的字詞圈畫出來。
2、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一邊聽老師讀課文,一邊給不認識的字詞注音。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根據注音拼讀,將讀不通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4、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庭、眾”可以采用猜字謎的方法;學習“司、持”可以與形近字進行對比識記;學習“庭、跌、眾”可以用漢字加減法。
謎語示例:
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陽,南陽有雅士,斜帽站船上。(庭)
三人疊羅漢。(眾)
形近字示例:
司(司機)——同(相同)
持(堅持)——詩(古詩)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司:內部的“口”要扁而方正。
登:“豆”的上橫短,下橫長。
跌:左窄右寬,右部撇捺伸展。
眾:上邊“人”居中,下邊“從”左小右大。
持:左窄右寬,右上“土”的第二橫長。
易錯提示:
司:里面有一橫,不要少寫。
庭:里面是“廴”,不要多寫一點。
登:上面右邊是兩個短撇,不要多寫。
跌:右邊是“失”,不要寫成“夫”
。3)歸類識字。
同音字歸類示例:
持(主持)——池(水池)——遲(遲到)
部首歸類示例:
廣:庭(家庭)——應(應該)——座(座位)——床(木床)
足:跌(跌倒)——跑(跑步)——跳(跳高)——路(小路)
(4)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示范朗讀,讓學生一邊聽,一邊畫出課文的朗讀節奏。
明確: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2、指名學生朗讀,相機指導,要求讀準字音和節奏。
3、分組朗讀,其他組評價讀得是否標準。
4、全班齊讀,要求注意節奏,要語速適中,停頓恰當。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這節課,我們對這篇文言文進行了反復的誦讀,但是這篇文章具體講的是什么呢?同學們課后可以結合課下的注釋,與你的同桌、好朋友或者父母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篇課文的意思。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司馬光家庭登山跌倒眾多放棄堅持
2、導入新課
。1)檢查預習,隨機指名學生大致翻譯一下課文的意思,并請其他持不同意見的學生起來翻譯和發言,將理解有不同的地方板書出來。
。2)對學生預習的行為進行肯定,然后對不同的地方進行總結,導入:究竟哪一位同學的理解更好呢?在今天的學習中,也請同學們一定要注意這幾個地方,進行判斷。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全班齊讀課文,從節奏、停頓是否恰當等方面進行指導。
2、通譯全文,采用逐字逐句理解的方法來翻譯并理解句子意思。
。1)學習并理解“群兒戲于庭”的意思。
明確:群,一群。兒,兒童。戲,嬉戲、玩耍。于,在。庭,庭院。
句意:一群兒童在庭院里玩耍。
。2)學習并理解“一兒登甕”的意思。
明確:一,一個。兒,小孩。登,爬。甕,大缸。
句意:一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耍)。
教師點撥:
文言文在翻譯的時候,一般是把每個詞語的意思翻譯出來,然后將這些詞語的意思組成一個完整的句子。這句話按照一般方法進行翻譯,句意應該為“一個小孩爬大缸”,但是按照我們現在的表達方式來說,這個意思并不完整,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聯想對這個句子的意思進行合理地補充,即想一想小孩爬到大缸上是干什么,結合前一句和我們生活中的積累,可以知道是玩耍。
。3)學習并理解“足跌沒水中”的意思。
明確:足:失足。跌:身體失去重心而摔下去。沒,讀mò,淹沒。
句意:一失足就掉到缸里了。
。4)學習并理解“眾皆棄去”的意思。
明確:眾,眾人,指其他小。;皆,都。棄,放棄、拋棄。去,離開。
句意:其他小孩都拋棄(他)離開了。
。5)引導學生回憶在平時學習中“去”的意思,與這里的“去”的意思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白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的一些詞語的意思存在不同,這種詞叫做“古今異義詞”,這是文言文學習中比較常見的現象,提醒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對這些詞語進行積累。
(6)學習并理解“光持石擊甕破之”的意思。
明確:光,指司馬光。持,拿。擊,敲打。破,使……破碎。之,代詞,指大缸。
句意:司馬光拿著石頭敲打,使大缸破碎。
(7)抓住“破”的意思,指導學生初步認識文言文中的使動用法,并點明這是與古今異義詞一樣比較常見的文言現象,提醒學生有意識地積累。抓住“之”字的意思,說明在文言文中“之”的意思會有多種,提醒學生可以將“之”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抄寫下來,有時間可以多讀一讀,從而培養語感。
。8)學習并理解“水迸,兒得活”的意思。
明確:迸,流出來。得活,得以活下來。
句意:水流出來,這個小孩就得救了。
。9)在對句子意思的疏通上,理解全文的意思。
3、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礎上,說一說你認為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明確:聰明、勇敢,臨危不亂。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了解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識,如文言文中有些詞語的意思與我們現代詞語的意思不同,這個叫“古今異義詞”,如“去”字。文言文中還有一種詞語是使動用法,翻譯時一般為“使……”,如本文中的“破”。這些都是文言文的常見現象,我們可以抄寫下來進行積累。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3
《司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過講述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贊頌了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
文言文離我們生活的年代較遠,三年級的學生從未接觸過文言文,學起課文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個故事他們都聽說過,有助于他們借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課文簡短,一旦讀熟,理解、背誦起來就很容易了。
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古人有“讀書百遍,而義自見”“熟讀成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因此本課教學以朗讀為主。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小組賽讀、指名讀、“開火車”讀的過程中理解課文,熟讀背誦。
【知識與技能】
1.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朗讀課文,注意詞句間的停頓。背誦課文。
3.借助注釋,能自己講一講這個故事。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簡單說出文言文與現代文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注釋和工具書等多種途徑來理解詞句的意思,生生、師生互動交流,理解課文,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2.在反復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古代傳統文化形式的精美和內容的豐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肯動腦筋的品質。
重點
1.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字。
2.學會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能用自己的話復述全文。
難點
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在反復誦讀中品味古文獨具魅力的語言。
教師:課件。
學生:課前搜集文言文的有關知識,預習課文。
1課時
一、圖片導入
1.課件出示文中插圖。
師:看到大屏幕上的這幅圖,大家會想起哪個故事呢?(學生交流)
師:這個故事最早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記錄在我國元代的一本歷史書——《宋史》里面。
2.板書:司馬光。
師:請大家齊讀課題。(教師相機提示學生,司馬是姓,光是名)
師:同學們在課前進行了預習,應該通過多種途徑搜集到了不少資料吧!那么你們了解到了我們即將學習的這篇課文的哪些知識?知道它有什么特點嗎?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介紹文言文的相關知識。
二、初讀課文
1.同學們的預習完成得非常棒,F在,請打開課本,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讀這篇課文,教師先用較慢的速度范讀課文,學生跟讀。
2.教師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讀課文,讀出停頓,學生跟讀,讀流利。
3.看大屏幕,把本課生字讀一讀,每個生字讀兩遍。
4.生字解決了,誰能把這篇古文給大家讀一讀?(抽讀)
師:請其他同學注意聽,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讀得不夠好,等會兒提提意見。(學生點評)
5.現在讀的感覺和剛開始讀的感覺不一樣了吧,古文就是要慢慢讀,反復讀,才能讀出味道來!再試試……(齊讀)
三、理解課文
1.學習“群兒戲于庭”。
(課件出示:群兒戲于庭)
(1)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司馬光小時候)大家是怎么知道的?(“兒”是“小孩子”的意思)
(2)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什么?(教師引導翻譯詞句,并點擊出示單字解釋)
生:事情發生的地點(院子里)。
師: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庭)大家找到這個字了嗎?我們把它勾出來,還可以做上筆記,我們再來寫一寫這個字。(教師范寫“庭“字。)
師:這群孩子在做什么?哪個字能說明?(戲)“戲于庭”就是……(抽學生翻譯)“于”是“在”的意思。
(3)誰能把我們剛才理解到的信息連起來,給大家說一說。(翻譯全句)
(4)齊讀這一句。
2.學習“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師:可是,就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
(課件出示: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1)指名讀。
師:老師注意到,有的同學在閱讀本句時停頓還掌握得不是特別好。(指導:范讀、齊讀)
(2)認識“甕”。
師:最開始,我們看了一張圖片,里面有個大家伙,那是什么?(甕)“甕”是什么意思呢?(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大家是從哪里了解到這個字的意思的?(文下的注釋)
師:沒錯,借助注釋理解相關內容,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
(3)那在本句中,還有哪些字是你們在閱讀中沒弄明白的?
生:“足”“跌”“沒”……
(4)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字并指導書寫生字:登、跌。
(5)現在誰能夠看著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給同學們說一說?(翻譯本句)
(6)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這一句。
3.學習“眾皆棄去”。
師:在這危急的關頭,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課件出示:眾皆棄去)
(1)抽讀。
(2)師范讀。
(3)自讀。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方法再讀讀,多讀幾遍,而義自見,試一試。
(4)通過閱讀,大家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生自由回答,教師相機點撥。)
(5)指導書寫:眾、棄。
(6)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眾皆棄去”,想象一下孩子們當時的表情、心理、動作,進一步理解體會。
翻譯:其他的孩子都放棄而離開。
4.學習“光持石擊甕破之”。
(課件出示:光持石擊甕破之)
師:在這危急關頭,只有司馬光沒有離開,在想辦法救人。
板書:光持石擊甕
(1)指導書寫“持”,理解“持、擊、破”的意思。
(2)抽生完整翻譯全句。
(3)司馬光與其他孩子一比較,就讓人覺得司馬光真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他……(評價,談品質)
5.學習“水迸,兒得活”。
(課件出示:水迸,兒得活)
(1)齊讀。
(2)“水迸”是什么意思?(水向外濺出或噴射)
(3)結果怎樣?(兒得活)
(4)板書:兒得活
師:孩子得救了,真是讓人松了一口氣,讓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令人欣慰的結局吧!(齊讀)
6.比較異同,復述全文。
師:《司馬光》這篇課文我們學完了,你發現這篇課文的語言和其他課文的不同了嗎?
(1)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
文言文不同于課文,它篇幅極短,語言簡練,需要借助注釋理解意思。
(3)師:現在請你們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講。
四、指導背誦
1.教師領讀。
師:“好文不厭百回讀,熟讀成誦有收獲。”這節課我們通過反復朗讀,初步領略到了文言文的魅力,F在,就請大家熟讀成誦,把它放進自己的知識寶庫里吧!
2.指導背誦方法。
師:老師剛才看了一下,同學們都背得很認真,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掌握到了合適的方法。老師背類似的古文,一般會先想想故事內容,再背,想一句,背一句,就容易許多。不信,我們來試試。
3.教師說句意,學生背對應句子。
4.同桌互背。
5.教師抽背。
五、布置作業
1.推薦讀《掩耳盜鈴》。
2.書寫本課生字。
司馬光
這篇文言文的內容和道理比較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選編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教學時,我把“讀通”文章作為一大任務,先范讀,然后讓學生自讀,互讀,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及韻律,再讓學生結合注釋理解詞句的大概意思,引導學生逐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學到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4
一、導入
這篇課文是個很有趣的小故事,很多小朋友都聽過。所以課開始我出示三張圖片,讓學生猜”誰是司馬光“。一張為司馬光本人圖,一張為現代人的圖,一張為將軍圖。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根據書上第一句”古時候,有個小朋友叫司馬光。“找出線索。但學生似乎還不能領悟,直到我提醒才排除了”現代人圖“。這里也讓我感受到學生平時的生活體驗太少,或者說根據文本判斷的能力還欠缺。
二、教學過程
1、識字
這次生字我采用給生字標序號,根據序號讀生字的方法,同桌互讀,學生的興趣還算高漲。接著我請同學上來校對,這樣的`方法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但今天因為第一次這樣做,還是有些地方做的不夠細致。到后面,還是有些小朋友不熟悉”慌,使勁“等字。
2、寫字
這節課的六個生字有兩個”口子旁“,兩個”利刀旁“,兩個”右耳旁“。所以我也是兩個兩個教,讓學生發現左右結構注意”左窄右寬“。但在教學中還是發現有些小朋友急于完成作業,不好好寫字的情況。
3、讀
這節課的讀還是做得不夠,就初讀了一次。中間讓學生根據詞語大概說說故事內容,也就叫了三個小朋友,我應該叫更多的同學起來嘗試。再同桌互相講一講,這樣能將內容更加鞏固一些。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5
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故事的每一個自然段都配有一幅插圖。插圖生動、形象,這些都有利于激發學生讀書興趣,有助于學生了解故事情節,體會詞句的意思。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懂得遇到難題,要開動腦筋,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但是考慮城鄉學生會存在差別,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第二課時制定了以下目標。
說目標
1、“古、他、幾、朋”等13個生字,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的品質。
2、圖文結合,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想象能力。
3、 理解課文,學習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4、會寫“幾、心、個、他、友、古”等6個生字,認識“臥鉤”、“單人旁”。
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時間短、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特點,加上課文故事性強的特點,我先利用掛圖,創設了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圖文對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增進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并突出了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6
康康
教材簡析:
本課講的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他和幾個小伙伴在花園里玩,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遇到這樣的突發情況,司馬光急中生智,舉起大石頭,砸破水缸,小伙伴得救了。本文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朗讀課文,我們能體會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會想出好辦法。
導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 個生字。
2、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能力素養點:
1、理解課文的內容,感悟到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背誦課文,體會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質。
導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2、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會觀察書中插圖中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
導學設計理念:
本文的學習重點是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學會觀察人物的動作、表情、神態,所以在設計本課的教案時,在關注到這方面。指導學生識字時,讓學生邊讀文,一邊記認生字,通過給黑板上的生字著色,加強色彩化,讓學生整體感知生字,再讓學生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找到漢字規律,然后采用問答和對唱的方式鞏固生字,效果會更好。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先示范,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試著朗讀,再在小組間進行評價,抓住司馬光不同表現的詞語進行感情朗讀。通過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司馬光的故事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了解。
導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了解人物
1、導言:同學們,在距今九百年前,也就是在我國北宋時期有一位歷史學家,他就是司馬光,這篇講述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事。
2、哪個同學對司馬光有了解呢?請你說一說。
二、借助圖畫,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請你輕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標畫出本課的生、新詞。
2、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請同學們認讀。
紅色卡片:(會認的字)
黃色卡片:(會寫的字)
3、指導學生看圖。
。1)通過初讀課文,看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圖上有個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知道哪個孩子是司馬光?
。2)學生簡述畫面的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指名讀文,說說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讀了這段,你讀懂了什么?
。2)“古時候”是指什么時候?
3、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深入地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再次看圖,假山和水缸在什么位置?請你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結合書上的內容和圖上的畫面,請你說說:這是一口什么樣的水缸?
(4)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
4、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這段,思考:正當孩子們玩得高興時,發生了什么事情呢?“不小心”是什么意思?
。2)展開想像:這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小伙伴們的心情怎樣?情你細想想,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個人物,說說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
。3)為什么著急呢?掉進缸里的小孩子面臨著什么危險呢?
(4)用著急的心情練讀。
。5)小組內練讀后,全班交流。
。6)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小司馬光是怎么做的?請你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5、學習課文第上自然段。
。1)思考:小朋友們為什么這么驚慌?
(2)練習朗讀,讀出驚慌,害怕的語氣。
(3)小組內練讀。
(4)個別學生展示讀。其他們學進行評價。
。5)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一個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來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嗎?小組討論。
(6)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6、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馬光的表現與其他人一們嗎?為什么?
。2)試著做司光砸自由缸的動作。說說:誰表演得好?為什么好?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3)討論司馬光的做法好在哪。
。4)小組討論: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
。5)再讀這一段,思考“花園里為什么要一口大缸呢?有什么用?]
。6)這口缸有它的自身價值,可是卻被司馬光砸碎了,聳不怕大人批評他嗎?
。7)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這一段。
7、學習課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讀讀這段。思考: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這段?
。2)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四、發散思維訓練。
還有別的方法救出小孩嗎?
五、總結全文。
讀完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如何去做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
1、練習背誦課文。
2、同學們相互評議。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練習書寫。
1、學習生字“我會認”
2、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記住本課的生字、新詞?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3、學生交流學習。
4、匯報學習體會。
5、學生反復認讀生字。做游戲。
3、學習“我會寫”,指導書寫本課的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學習“我會認”
。2)仔細觀察本課在寫的生字,說出規律:均為左右結構的字。
(3)指導書寫“別、到”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4)學生仿寫、描紅,教師相機指導。
。5)教師進行評價,并及時鼓勵。
三、課堂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救勁司
球徑同
2、擴詞。
司假
使別
四、課堂總結。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7
一、說教材。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寶庫中的一朵絢麗燦爛的奇葩。它文字簡約,卻理寓其中,意義深遠;它語言凝練,卻不失形象生動。三年級上冊第24課《司馬光》正是這樣一篇文言文。它以精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個機敏的七歲男孩的形象。"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實為文眼,突顯了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全篇內容簡單,言簡意賅,但故事情節完整。
本文是中年級學生接觸的簡單的文言文,它猶如在孩子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穿越時空隧道,走近歷史先賢,在閱讀與思考中汲取古代優秀文化的精髓,這將為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對于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為打好學習古文的基礎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他們進一步了解祖國文化做好鋪墊,并對其一生文化素養的積淀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簡約的特點。
3.緊扣重點詞句,感悟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三、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學生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參考課后注釋,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把沒寫出來的內容補充出來,應做為難點來突破。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也是本課重難點之一。
四、說教法。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讀,因此本課教學主要采取讀式教學法。談話導入--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美讀品味--提倡鑒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讀寫結合--激發想象性,意在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本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運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對文言文有個初步的認識;在流利朗讀的基礎上,能夠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感悟語言的藝術魅力,體會古文的韻味。運用啟發引導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五、說學法。
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經歷初讀-再讀-細讀-美讀-熟讀-誦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讀寫的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說教學過程。
第一版塊:名言導入,激發興趣。
以古代名言警句為話題導入新題,解題。讓學生讀,比較與平時所學課文有什么不同,發現文言文的基本特點,言簡意賅,使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產生興趣。然后導入課題,簡單介紹文中主要人物。
第二版塊:反復朗讀,讀好文本。
本板塊除讓學生過好生字關外,應重在讀上下功夫。學生剛接觸文言文,能否正確斷句、流利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首先引導學生斷句,讓他們明白應怎樣停頓,然后通過自讀,抽生讀檢查。在朗讀不盡人意時,老師再逐句進行指導,給學生以停頓、語氣、語調上的暗示。并通過表情和適當的肢體語言范讀,還原語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實實讓學生感受到讀書學習是一種樂趣。因為好的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能激情激趣。
第三版塊:根據注釋,疏通全文。
本板塊的教學,在學生依據注釋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采取尋找伙伴,自由結合的方式,理解內容。在匯報學習成果時,以簡驅繁,突破難點。
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文言文的橋梁。這個環節是教學的重點。在這個環節中,我抓住了一個大問題:你讀懂了什么?怎么讀懂的?"讓學生匯報交流,出示句子,一句一句的讓學生匯報理解,并有意地進行學法的引導。在學生匯報的同時引導學生看注釋聯系上下文,擴詞連句。理解之后大聲朗讀,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第四版塊:讀課文,初識文言文味道。
課件出示司馬光砸缸的動漫故事,激發興趣,學生自由讀課文、讀譯文。交流你覺得司馬光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感悟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并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哪個地方寫出了司馬光很聰明。在此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讀出對司馬光的贊賞。
讀書要讀出味道來,抓住關鍵詞,帶著問題讀書,才能讀出味兒來,才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學生初識古文,初步了解古文的學習方法,剛剛讀出古文的一點味道來,一定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這個時候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既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考查一下學生是否能夠體會到語言的精妙之處,一舉兩得。
第五板塊:熟讀成誦,豐富積累。
人常說:"熟讀成誦更要緊",學完課文,然后創設情境讓學生誦背,更有利于積累語言,豐富語言。
第六版塊:課外拓展,豐富閱讀。
隨著有效教學框架的不斷深入,課外拓展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真可謂一舉兩得。
八、說板書。
板書設計內容精當簡約,能讓學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課文內容,突出了文章重點,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之,整堂課始終以學生為主,以讀為主,讀中解,讀中品,最后熟讀成誦,既使學生讀懂了課文,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更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41
《司馬光》教學
課始,讓學生復習了生字詞語,初讀了課文,大致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讀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司馬光和小伙伴一起到花園里玩,結果一個小伙伴不小心掉進了水缸,其他小朋友們的反應是怎么樣的呢?司馬光的反應是怎么樣的呢?你知道了司馬光是個怎么樣的小朋友?
生:其他小朋友都慌了,只有司馬光沒有慌。
生:其他小朋友有的哭了,有的叫著喊著去找大人。
師:你來表演一下這些小朋友。
(生作哭狀)大人,大人……
師忙打斷:不會叫大人吧!
生:叔叔,叔叔……(笑嘻嘻)
生2:叔叔叔叔……(作哭狀)
師:這樣才像真的。不能笑嘻嘻的。那么,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拿起石頭砸破了水缸。救出了小朋友。
這樣做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學生學習興趣較高。
轉載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9
作者:白瑞 劉英 轉貼自:人教社 點擊數:87
《司馬光》教學設計一
作者:白瑞 劉英 文章出處:人教社
學習目標【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1.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司馬光的沉著、機智。
4.想出新辦法,發展創新思維。
課前準備
教師:教學掛圖或多媒體,生字卡片,小黑板。
學生:讀課文,標注生字、自然段;收集關于司馬光的資料。
第 一 課 時
談話引入,揭題激趣
1.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司馬光)
2.認讀生字“司”。齊讀課題。
3.簡介司馬光。
整體感知,認識生字
1.老師范讀,學生邊聽邊看插圖或多媒體課件,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生自由、輕聲地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3.小黑板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學生自由讀,抽讀檢查。
4.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司馬光在花園里遇到了什么事?
2.指導朗讀2、3自然段。
a.引導看圖(或用多媒體演示當時的情形)。
b.自由朗讀,體會課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讀第3自然段,感受情況的緊急。
3.小伙伴們是怎么做的?司馬光又是怎么做的?(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
4.大家試著做做司馬光的動作,體會“舉”“砸”。
指導朗讀。比較“別的小朋友”和“司馬光”的不同表現,邊讀邊體會。
老師引讀:有個小朋友……掉進了大水缸。別的小伙伴──司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課后思考,拓展思維
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
第 二 課 時【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討論交流
司馬光沉著機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別的辦法救出那個小朋友嗎?比一比,看誰的辦法最好。
1.學生自己想辦法。
2.分組交流,推選出好的辦法到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引導學生適時評議辦法的優點和不足。也可以與司馬光的辦法比一比,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了解在當時的情況下,什么辦法是最好的)
4.再次朗讀課文,并說說司馬光給你什么樣的印象。
識記生字,積累詞匯
1.復習生字讀音。(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2.鼓勵學生用生字組成詞語,(積累詞匯,鞏固識字)教師給予肯定或指正。
3.采取小組競賽、詞語接龍等形式,完成“讀讀說說”的練習。
朗讀背誦,積累鞏固
1.自由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2.根據故事發展的順序,教師引導背誦。
指導生字書寫
1.認讀“別”“到”等6個字。
2.引導觀察這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要注意口字旁、立刀旁、雙耳的書寫位置。
3.學生描紅,書寫生字。
4.展示學生作品,進行評議!靖兄x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10
佚名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de)。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花園的環境和司馬光的詞句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思路:
《司馬光》是本單元最后一篇看圖學文。課文中的圖是一幅單幅圖,學生不了解故事內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學時可先啟發學生看圖。在簡介故事內容后再提出幾個問題,如: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講圖畫上的故事的。
在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再帶領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課文。先學習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讓學生知道“古時候”是很久以前。這一部分重點講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借助圖畫和課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缸。然后啟發學生想想這個小朋友是怎么掉進缸里的?掉進缸里如不及時救出會出現什么情況?讓學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當時的危急情況。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認真讀課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動詞,想象當時玩耍的小朋友著急的心情,動作忙亂的情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后再仔細讀第五自然段課文,說說司馬光是如何砸缸的。讀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還可啟發學生想想除了砸缸外還可用什么辦法救那個小朋友?
朗讀應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重點句、段,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反復體會。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簡要介紹司馬光——姓司馬,名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在有900多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2.設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為什么要救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讀講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為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借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倌莻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②掉進缸里的小朋友會出現什么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后,教師略作小結,為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里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后,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容。
。5)小結:別的小朋友心里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怎么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的動作。
。2)出示卡片: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偎抉R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么?
、壑该寣W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堋皫紫伦印备嬖V了我們什么?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偎抉R光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
(5)小結:司馬光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
1.指名朗讀。
2.看圖復述故事。
3.讓學生說說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完成課后作業 第2題。
1.卡片出示兩組句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2)司馬光。司馬光用(石頭)砸缸。
2.要求學生找出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么地方玩,并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組的第2句寫清楚了司馬光用什么東西砸水缸。
三、指導學生識記字形并書寫。
1.讓學生自己說說如何識記本課的10個生字。
2.指導書寫。
“候”注意右上不要寫成“工”字。
“孩”右半邊的筆順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兩個“月”組成。
“跑”“足字旁”,右邊是書包的“包”。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11
作者:吳海磊 轉貼自:浙江省桐鄉市高橋鎮中心小學 點擊數:88
《司馬光》教學設計二
作者:吳海磊 文章出處:浙江省桐鄉市高橋鎮中心小學
學習目標:【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網!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網)網址是www.jcsycorp.com】
1.通過讀書,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積累一些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啟發學生遇到問題時,開動腦筋想辦法,養成積極動腦的良好品格。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并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揭題走近人物
1.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他是誰呢?(板書課題,讓學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產生親近感,并從中認識生字“司”)
2.司馬光自我介紹:我是古時候的宋朝人,姓司馬,名光,比你們早出生幾百年呢!
。1)聽了他的自我介紹,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指導了解復姓,理解“古時候”)
(2)把寫這個意思的句子讀讀。(出示第一自然段)
(3)對司馬光你還想知道些什么?(鼓勵質疑,梳理問題,板書:事?人?)
3.司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來和我們見面,如果我們想要認識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從讀懂課文開始。
二、初讀觀察人物
1.自讀課文:邊看插圖邊讀課文,要讀準字音。多讀幾遍,讀到自己滿意為止。
2.同桌交流會認的生字,挑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相互讀讀評評。
三、朗讀感悟人物
1.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應該逐漸開始認識司馬光小朋友了?磮D,這里誰是司馬光?你是怎樣認出他的?
2.說說在課文里司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聲交流,再全班交流)
△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機動)
△砸缸救人(重點):出示第五自然段
。1)自己讀讀,根據句子的意思你會做做動作嗎?
(2)討論:你學著司馬光做了什么動作?(師走到學生群中,詢問了解學情)
。3)情景感悟:請一學生上臺做做。
、倌阕鲞@樣的動作想說“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學生再作補充。
、谕ㄟ^朗讀體會,讓學生提建議怎樣把砸這個動作做得再好些。(如要舉雙手,要對準了,要用力等)
。4)司馬光這樣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
、僖雽W習第3自然段,得出結論:這時候不救人,一件危險的事就要發生了。
、谥笇ёx出擔心、焦急的語氣。
(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缸時,心里怎么樣?對照別的小朋友的表現,說說怎樣做是“慌”了?
、俳Y合學習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現。
②想象一下,他們慌張的時候會一邊哭一邊喊些什么?
、圩x出他們慌的樣子來。
(6)繼續探尋司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
。7)小結:原來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馬光的這口缸砸得好!
(8)了解結果,引讀第6自然段。
。9)學著司馬光的樣子,把他遇事不慌、奮力救人的心情和樣子讀出來。
3.假如當時你也在場,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引導動腦筋想辦法)
4.從他砸缸救人這件事上,你覺得他是怎樣一個小朋友?想對他說什么話?
。ò选皶朕k法”、“聰明”、“勇敢”等星送給他。)
四、延伸走進人物
由于司馬光從小愛動腦筋,會想辦法,所以后來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幾百年后我們也一直記得他。課后你們再去找一些有關司馬光的故事讀讀,你會更加了解司馬光。
板書設計:
沒有慌
司馬光────舉石頭砸缸救人
想辦法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12
一、教學目標
。ㄒ唬⿲W會本課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
。ǘ├首x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
。ㄒ唬⿲W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難點 理解司馬光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板書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寫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的文章,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解課題,司馬是姓,叫光。
。ǘ┱w感知課文內容。
1.先讓學生打開書,看本課的內容,除課文以外,有一幅插圖,課后有3個作業題。
2.范讀:邊聽邊想,這一課寫的是誰的一件什么事?
。1)范讀。
。2)看插圖上畫的都有什么?
。3)回答:這一課寫的是司馬光的一件什么事?
。ū菊n寫的是司馬光砸缸,救出掉進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ㄈ⿲W習生字、詞。
1.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生詞。
2.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3.小組內互相交流,互相讀著,聽對方讀得對不對?不對請給以糾正。
4.匯報。指名讀字音,如有不對的及時糾正。
玩:音 w2n 但是讀課文時一般帶有兒化音。
讀詞語卡片:
古時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叫 有一回
5.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1)學生自己學習。
(2)同桌交流學習情況。
(3)指名匯報自學和同桌交流情況。
同學們,老師現在指名來匯報學習情況,老師叫到的同學,你不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為剛才是你們兩人討論的,一個說完后,同桌還可以補充。
利用熟字記字形的有以下幾個:
古:上邊“十”,下面“口”,
時:左邊“日”,右邊“寸”,
回:大口套小口,筆順: 回。
朋:左邊“月”,右邊“月”,
玩:左邊王字旁,右邊“元”。
跑:左邊足字旁,右邊書包的包字,筆順是 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記字:
候:左邊單人旁,中間一豎,右邊是: 。
孩:左邊“子”,右邊筆順:丶亠 。
友:一橫加一撇,帶上一個“又”。
讓學生理解詞語和一字組多詞幫助理解字義:
古時候:很早很早以前稱古時候,昨天,前天叫古時候嗎?不叫。
古(古代)(仿古)(蒙古)
時(時代)(時間)(小時)
候(氣候)(等候)。
朋友:關系不錯的人稱朋友,本課小朋友,指關系好的小孩。
友(友誼)(友好)(親朋好友)
玩(玩耍)(玩藝兒)(貪玩)
跑(跑步)(跑來跑去)
。ㄋ模┰趯W習生字、生詞的同時,把課文讀通順。
1.指導學生讀準多音字“得”的音。
請同學讀詞語:長得又大又圓。
這里的“得”讀 de 輕聲;本課“得救”了,這里的“得”讀二聲d6,是得到的意思。比如:我得到媽媽的寵愛。我得到同學們的幫助。
2.讓學生自己借助拼音小聲讀課文,一是注意生字詞在句中的讀音和字義,二是把課文讀通順。
。ㄎ澹┲笇鴮懮郑
1.讓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包括每一筆的位置。
2.重點指導下列字:候、孩、跑。
3.學生在本上描一遍田格中的生字。
。┳鳂I。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進行句子訓練,體會詞的作用。
(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ㄒ唬├斫庹n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使學生受到遇事不慌,動腦筋想辦法,在緊急情況下,做事果斷的教育。
。ǘ┱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個聰明勇敢的孩子,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暽衷~。指名讀。
古時候 小孩 朋友 跑 回去
。ǘ┱l能告訴老師,司馬光姓什么?叫什么?
。ㄈ┬÷曌x課文,邊讀邊標出共有幾個自然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
2.讓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帶著這些問題繼續學習課文。
。ㄋ模┲鸲螌W習課文。
1.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這一段,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2)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古時候”是指很早很早以前,從圖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全是古代人的著裝。
2.學習第2自然段。
。1)小聲讀這一段,數一數共有幾句話,再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讀每一句話,并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的。找重點詞理解。
、俚谝痪湓捴小八敝傅氖钦l?(司馬光)
②學習第二句話時,讓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插圖,思考:
a.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有幾個孩子,哪個是司馬光?
b.從圖上假山和水缸的位置,再看這口水缸怎么樣?從句子中哪兒看出來的?
“假山”是用石頭人工堆砌成的,大樹下面有假山,假山腳下有口大水缸。
讓學生觀察水缸到底有多大,和幾個小孩子的個頭比。里面裝滿了水。
(3)指導學生朗讀。
第一句要突出“他”的音,第二句話要突出“大”,“裝滿”,讓大家能夠通過你的讀聽出來這口水缸怎么樣,里面裝的水是怎么樣。
通過看圖,指名朗讀,理解句子的意思,也為理解后面的課文打下基礎。最后說一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4)總結學法。
剛才我們學習課文的時候,是先讀課文看共有幾句話;接著找重點詞,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然后,說一說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3.學習第3自然段。
小朋友們和司馬光在花園里玩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我們按剛才的學習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1)邊讀課文,邊看插圖,想象小朋友是怎樣掉進大水缸里的。
司馬光和小朋友玩得很高興,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的。
。2)用“誰,在什么地方,怎么樣”的句式說一說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3)再讀這段,想一想,缸這么大,里面又裝滿了水,掉進水缸里的小朋友面臨著什么樣的危險?一方面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習慣,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為理解下段課文奠定基礎。
4.學習第四段課文,小組學習。
(1)小聲讀課文,自己想一想掉進水缸里小朋友的處境,再想一想別的小朋友的心情會怎樣,他們都是怎么做的?
。2)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3)指名談自己的理解:
從“別的小朋友”看出是除司馬光之外的小朋友!岸蓟帕恕焙秃竺婢渥又械摹坝械摹械摹保敖小、“喊”、“跑”、“找”是相對應的。掉進水缸里的小朋友,面臨著被水淹死的危險,小朋友們心里著急,動作忙亂,“叫喊”目的是叫大人們聽到呼救的聲音,來救小朋友;“跑去找大人”,也是這樣。再讓同學們想象,時間就是生命,這樣做能來得及嗎?為理解司馬光的聰明、果斷打下基礎。
。4)指名朗讀:要讀出小朋友們那種心里焦急的緊張氣氛。讀“有的”“有的”時和逗號前面的句子接得緊一點。
5.學習第五自然段。自己學習。
同學們,小朋友們都慌了,因為他們知道,時間長了,那個小朋友有生命危險。想通過叫喊,跑去找大人來救小朋友。這時司馬光是怎么做的呢?
(1)按前面的學習方法自學這一段。
、偬嵝淹瑢W們自學時,抓表示司馬光動作的詞語,去理解句子。
②看圖,哪個是司馬光,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司馬光沒有慌,從表情上看出來的,其他小朋友驚慌地咧著嘴,而司馬光的神情表現很鎮靜,不慌張。
、壑该x自己理解。
“舉”、“使勁砸”、“幾下子”說明什么?遇事不慌,認真動腦筋,想辦法,聰明、果斷。缸破了,水從破洞里流出來,落水的小朋友就不會被水淹死了。
、苡谩罢l,干什么,怎么樣”的句式說一說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6.學習最后一段。
同學們,司馬光遇事不慌,他機智勇敢地舉石頭砸破了缸,救出小朋友,這時大家的心情如何?帶著輕松自豪的語氣讀最后一段。“得救”重讀。
總結,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ㄎ澹┚渥佑柧。課后作業第2題。
1.投影出示句子。
2.讓學生自己填空。
3.填空后,自己讀一讀每一組的兩個句子,第二個句子比第一個句子好在哪里。
4.指名說一說。
第二個句子比第一個句子意思更具體,更明白!霸诨▓@里玩”限制了玩的地點!笆^”說明司馬光用“石頭”砸缸,不是用別的,意思比第一句更明確,更完整。
。┳鳂I。
1.鞏固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鞏固字詞。
(二)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借助課文內容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并且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ǘ┯懈星榈乩首x課文。
三、教學難點
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鞏固字詞。
1.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邊讀課文邊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組成的詞的寫法。
2.聽寫。老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且同桌聽寫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確。這也是進一步強化記憶的一種好方法。
有一回,古時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ǘ┬÷曌x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能用最簡單的語言告訴大家。提醒按上節課告訴同學們的句式來說。段意:
1.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
2.司馬光和小朋友們在花園里玩,花園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有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哭著,喊著,去叫大人。
5.司馬光舉起石頭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幫助學生組織語言,以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和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ㄈ┰僮x課文,能看著插圖,把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1.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練習講故事。
2.同桌互相講一講,強調不是背課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課文內容講故事! 3.出示投影插圖,指名讓同學講故事。
(四)有感情朗讀課文,邊讀邊想,司馬光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向他學習什么?
(五)你學習了這一課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談學習這一課的收獲。
1.字詞方面:學會了哪些字詞,或者是在識記生字過程中,學會了哪種識字方法。
2.本課語文知識方面:比如按句式說話,學習課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這是最重要的,要學會做人。
教師根據學生談的,進行總結、深化,表揚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啟發。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13
廣東省高州市鎮江中心小學 何永紅
教學主題:閱讀課
所屬學科:語文
適于年級:一年級上冊
教材版本: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出版社S版)
建議學時數:2學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
1.認識十個生字,會寫“幾、個、古、友、他”五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果斷的品質,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4.教育學生遇事要沉著冷靜、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二、內容分析:
本課講的是一篇歷史故事。司馬光小時候和幾個小朋友在公園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司馬光舉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難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司馬光那種沉著冷靜、機智的品質,從中得到啟發。
三、學生分析: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曲折,反映的是司馬光小時侯的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閱讀這類課文有濃厚的興趣。
四、設計思路:
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進行積極的評價,及時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輕松的氣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嘗試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新課
1.你們聽過司馬光的故事嗎?
2.簡介司馬光
3.現在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4.揭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教師范讀,學生聽準生字新詞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讀生字詞。
4.分組讀、個人讀生字詞,檢查讀音。
5.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注意讀通、讀順。
6.檢查朗讀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
7.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誰干什么事。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再次自由認讀生字詞。
2.不看拼音,直接認讀生字詞。教師檢查:開火車讀。
3.看到課后字表里的字,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你記住了嗎?你是怎樣記的?你已經記住了哪些生字?
4.指導書寫“幾、個”兩個生字。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
1.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人?除了認識這個人,你還有什么收獲?
2.課后認真朗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找出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誰的一件什么事。
二、細讀感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時候?人物是誰?
生:古時候,司馬光。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他”指的是誰?
生:司馬光。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紹了司馬光。
師:你真聰明!能聯系上下文回答問題。
師:司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園里。
師:花園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師,有個小朋友在假山上玩,為什么會掉到大水缸里呢?
師:你問得好,那么有誰可以幫這個同學回答這個問題呢?
生:我可以,因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這個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師: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學習。
3.借助插圖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這是怎樣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啟發想象:掉進缸里的孩子會怎么樣?別的孩子又會怎樣呢?
4.齊讀第三自然段。
借助圖了解別的孩子的表現。板書:哭、喊、叫、找。小組討論:這些孩子當時是怎么想的?從圖中你看出哪個是司馬光嗎?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一個學生:老師?這個小朋友掉進缸里會不會死?
另一學生:不會。
師:你怎會知道的?
生:下文講到司馬光救他呢。
5.指組讀第4自然段。
、僬页鏊抉R光動作的詞。
、诳磼靾D,司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
有個學生站起來雙手舉起來模仿了他的動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勁砸”的意思。
又叫同學表演司馬光的動作,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個個同學都能把司馬光表現得活靈活現了。
、茏詈竽莻小朋友怎樣了?(得救了)
師:當這個小朋友掉進缸里為什么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的表現不同?從這里可以體現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學習他什么?(學生討論)
總結:我們應該學習司馬光沉著冷靜、愛動腦筋的品質。
、莅l散學生思維。
司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還有什么辦法救小朋友呢?
學生踴躍講出自己的辦法。
三、布置作業 。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1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司、假”等13個生字,會寫“別、到”等6個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指導學生能從課文插圖中仔細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認識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學習司馬光在危急時刻能冷靜分析、動腦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課前我們搜集了關于“司馬光”的資料,誰能用簡單的一兩句話來說一說。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材料說一說。)
2.(出示司馬光人物頭像)師介紹:司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學問的人,他姓司馬,名光,司馬是復姓。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板書課題:司馬光)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什么事情?
2、指名(1-2人)說說文章內容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課文讀的很賣力、很認真,昨晚布置了預習,下面老師要檢查一下你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有沒有信心?
3.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1)出示帶拼音詞語,指名認讀。
。2)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學生交流識記方法,“開火車”認讀。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引讀第一自然段。
。2)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3)“古時候”是什么時候?從圖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時候?
。ǔ鍪菊n文插圖,學生看圖回答。)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自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他是誰?
(2)出示句子,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幾個小朋友玩。
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3)讀這一段第二句話,把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讀清楚。(學生自由讀。)
。ù谁h節設計旨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5)花園里有什么?(自由讀)
。6)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看圖,缸里的水多不多?你從哪看出來的?你能把缸大水多讀出來嗎?(學生練讀、評讀。)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這時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學生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小朋友是怎樣掉進大水缸的?什么叫“一不小心”?(就是不留神、不注意)
。3)小朋友掉進水缸里了,著急嗎?用著急的語氣讀讀。
(學生練讀、評讀。)
4.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讀讀本段,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里了,看到這種場景別的小朋友有什么變化?
找出表示動作的詞語。
(2)引讀,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教師板書:慌、叫、喊、跑、找。
。3)從這幾個詞看出小朋友比較慌張、忙亂(你能帶著這種慌張、忙亂讀讀這一段嗎?)
(4)你能用“有的……有的……”來說話嗎?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15
課題
《司馬光》
姓名
序號
預習內容
完成
困難
一、生字
1、圈字:在文中圈出本課生字,讀準字音。
2、注音:給課后生字注音(包括田字格里要寫的生字)。
3、挖陷阱:在生字中,找到“字音陷阱”(平翹舌音、前后鼻音、n和l),紅筆標注。
4、給課后生字組詞。(通過查看字卡的方法解決)
5、記生字:想想用什么方法記住課后的生字。
二、課文
1、讀第一遍課文,不加字、減字,把字音讀準。
2、讀第二遍課文,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3、讀第三遍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什么?(主要內容)
三、思考
1、觀察插圖中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2、一個小朋友掉進水里后,別的小朋友和司馬光都是怎么做的?分別用橫線和波浪線劃下來。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16
佚名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救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能認識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看圖展開合理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思維。
課時劃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一、 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司馬”是個復姓,“光”是名。
簡介司馬光。
二、 范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范讀課文。
2、思考討論:主要寫了司馬光小時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 看圖回答,出示生字詞
1、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時候)
2、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花園是個什么樣兒的?(出示:一口水缸)
3、圖上畫了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這時候發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 教學生字詞
1、自學生字詞。要求:看出示的詞卡,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想想詞義。
2、檢查乍學情況。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評析:字音是否主導準,句子是否讀通。
五、指導寫字
1、鞏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記住了這些生字?
3、指導書寫。
4、師范寫,生描紅、仿寫。
第一課時作業 設計
一、比一比、組詞。
找候司園
劃后絲圓
掉流使爬
桌留是爪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看圖,學習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馬光和小朋友來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讀第1節。用自己的話說說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關鍵人物。
3、再指名說說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導朗讀。
二、學習2~3自然段
1、這時發生了什么事?自讀第2節。
2、出示句子。有個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里。
。1)這時情況怎么樣?誰來讀?
(2)語匯議:是否讀出了危險的語氣。
。3)指導詩詞:“一不小心”。
。4)指讀,個別讀,章讀。
3、在這危險緊急關頭,小朋友和司馬光他們的表現和做法一樣嗎?用“—”畫出有關句子。自讀2~3節。
4、反饋、交流、討論。
(1)出示句子: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導讀詞。
②引讀,別的小朋友都慌了,他們有的,有的還有的。
、壅l來學他們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鼙硌葑x這句話。
⑤且擴“有的……有的……還有的……”來說話嗎?
(2)誰畫了司馬光怎么做的句子?
、 指導讀詞:“沒有慌”、“使勁”。指導讀句子,表演朗讀。
② 司馬光為什么會這樣做?他當時是怎么想的?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孩子?
、 結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興嗎?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
、 如果這時大人趕來了,會對司馬光說些什么?
5、小結。
6、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表演課文:
板書設計 : 21·司馬光
沒有慌 使勁砸缸
遇事沉著 有主張
第二課時作業 設計
一、看拼音寫詞語。
Shi jian shi hou men kou shi jin
( ) ( ) ( ) ( )
hua yuan diao xia pa shan liu shui
( ) ( ) ( ) ( )
二、搭配詞語。
一座 水缸 找 石頭
一口 石頭 砸 大人
一塊 假山 搬 水缸
三年級教案《司馬光》 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十個生字,會寫“幾、個、古、友、他”五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果斷的品質,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4.教育學生遇事要沉著冷靜、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內容分析:
本課講的是一篇歷史故事。司馬光小時候和幾個小朋友在公園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大水缸里,司馬光舉石砸破缸救出小朋友。重難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司馬光那種沉著冷靜、機智的品質,從中得到啟發。
學生分析:
這篇課文故事生動曲折,反映的是司馬光小時侯的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閱讀這類課文有濃厚的興趣。
設計思路:
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進行積極的評價,及時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輕松的氣氛和自由的想象空間。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嘗試解決而不能解決的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你們聽過司馬光的故事嗎?
2.簡介司馬光
3.現在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
4.揭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畫出生字新詞。
2.教師范讀,學生聽準生字新詞的字音。
3.同桌互相拼讀生字詞。
4.分組讀、個人讀生字詞,檢查讀音。
5.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注意讀通、讀順。
6.檢查朗讀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
7.再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誰干什么事。
三、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再次自由認讀生字詞。
2.不看拼音,直接認讀生字詞。教師檢查:開火車讀。
3.看到課后字表里的字,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磕阌涀×藛幔磕闶窃鯓佑浀?你已經記住了哪些生字?
4.指導書寫“幾、個”兩個生字。
四、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今天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人?除了認識這個人,你還有什么收獲?
2.課后認真朗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找出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上節課同學們已經初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誰的一件什么事。
二、細讀感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時候?人物是誰?
生:古時候,司馬光。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師:“他”指的是誰?
生:司馬光。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自然段介紹了司馬光。
師:你真聰明!能聯系上下文回答問題。
師:司馬光和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
生:在花園里。
師:花園里有什么地方好玩的?
生:假山。
另一生:老師,有個小朋友在假山上玩,為什么會掉到大水缸里呢?
師:你問得好,那么有誰可以幫這個同學回答這個問題呢?
生:我可以,因為假山下有口大水缸,這個小朋友不小收掉到大水缸里了。
師:你真棒!大家要向他學習。
3.借助插圖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這是怎樣的一口缸。理解“不小心”的意思。啟發想象:掉進缸里的孩子會怎么樣?別的孩子又會怎樣呢?
4.齊讀第三自然段。
借助圖了解別的孩子的表現。板書:哭、喊、叫、找。小組討論:這些孩子當時是怎么想的?從圖中你看出哪個是司馬光嗎?他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一個學生:老師?這個小朋友掉進缸里會不會死?
另一學生:不會。
師:你怎會知道的?
生:下文講到司馬光救他呢。
5.指組讀第4自然段。
、僬页鏊抉R光動作的詞。
、诳磼靾D,司馬光在干什么?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
有個學生站起來雙手舉起來模仿了他的動作,但缺少力量。
③理解“使勁砸”的意思。
又叫同學表演司馬光的動作,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個個同學都能把司馬光表現得活靈活現了。
、茏詈竽莻小朋友怎樣了?(得救了)
師:當這個小朋友掉進缸里為什么司馬光和別的小朋友的表現不同?從這里可以體現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學習他什么?(學生討論)
總結:我們應該學習司馬光沉著冷靜、愛動腦筋的品質。
⑤發散學生思維。
司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還有什么辦法救小朋友呢?
學生踴躍講出自己的辦法。
三、布置作業。
把故事講給別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