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陽光課堂教案(精選5篇)
一年級語文陽光課堂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感受詩歌明朗、歡快的節奏。
2、理解詩歌的畫面,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3、理解并掌握詩歌中的動詞:爬、笑、跳、亮。
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背景圖一幅(畫有太陽、小溪、窗戶、花朵、媽媽)、錄音磁帶《陽光》
知識準備:知道陽光是什么。
重點:理解詩歌的畫面,學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難點:理解并掌握詩歌中的動詞:爬、笑、跳、亮。
教學過程:
(一)、觀察背景圖引入,激發幼兒學習詩歌的興趣1、出示背景圖,引出詩歌名稱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幅好看的圖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好嗎?圖上面有什么啊?
小結:"在藍藍的天空上有一輪金色的太陽,在金色的陽光照耀下有小溪流、有房子、有花兒,還有一個媽媽。其實這幅畫里藏著一首好聽的詩歌,詩歌的名字就叫《陽光》"(二)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聲音朗誦,讓幼兒感受詩歌明朗、歡快的節奏,并理解詩歌的畫面1、聽錄音磁帶,讓幼兒感受詩歌的節奏。
提問:"聽完這首詩歌,你們的感覺是什么樣?
2、借助教具,教師有感情朗誦詩歌第二遍,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畫面。
提問:"陽光先照在什么地方呢?""接著陽光又照在什么地方?""陽光再照到什么地方呢?""最后陽光照在什么地方?"小結:"陽光先照在了窗上,接著照在了花上,又照在了溪上,最后啊,照在了媽媽的眼里。"3、教師第三遍朗誦詩歌,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并掌握詩歌中的幾個動詞。
提問:"陽光,在什么上爬著?""陽光,在什么上笑著?""陽光,在小溪上怎么樣?""陽光在媽媽的眼里又是怎么樣?"(教師逐一提問個別幼兒,要求幼兒用詩歌的原句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幼兒回答后,請全班幼兒一起念一遍原詩句。)提問:"為什么說陽光在窗上爬著?在花上笑著?在溪上跳著?在媽媽的眼里閃著?"(三)幼兒學習朗誦詩歌1、借助掛圖,幼兒嘗試完整地朗讀詩歌。
2、幼兒第二遍完整地朗誦詩歌。
3、有感情地跟老師朗誦4、請個別幼兒朗誦詩歌。
(四)帶領幼兒到戶外感受陽光,找找陽光都照在了那里。
活動延伸幼兒把尋找到的"陽光"畫下來,至少要四樣,為下次活動的仿編"陽光" 的詩歌做準備。
一年級語文陽光課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棉鞋里的陽光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13個,會寫“奶、媽、午、合、放、收”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關心長輩、體貼長輩、幫助長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點、難點:
認識生字,注意讀正音:前、后鼻音;平、翹舌音。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語文插圖和全家福照片一張。
2、用小黑板寫好課文中人物的語言以及難讀的長句。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棉、照、曬、被、蓋、午、收、脫、躺、合、眼、睛、擺”。
2、能夠借助拼音正確、完整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有關心長輩的愿望。
二、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導入新課
1、出示一幅全家福照片,師問:小朋友,說說平時在家里誰最疼自己?
生:爸爸、奶奶或媽媽等不同的人物。
師:他(她)都是怎樣疼愛自己的?
生:買好吃的、好玩的或買漂亮的新衣服等。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中有位小朋友就非常愛自己的奶奶,你們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樣愛他的奶奶的呢?他會幫助奶奶做寫什么事呢?
生:想。
2、出示課文插圖
A、仔細看圖,根據圖中的內容想一想,說一說。
B、自己自由練說后,指名說故事。
C、我們能不能給這個故事取一個名字?
3、揭示課題板書:棉鞋里的陽光隨機認讀課題中的生字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難讀的字詞。
2、小組同學互讀互聽,并想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各小組挑選一名同學按自然段接讀課文。
4、其他同學邊聽邊畫:課文中有哪幾個人物?哪些字音讀時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認讀生字
1、小組交流:哪些字音讀時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學生指出讀音要注意的字詞,讓他領讀,其他同學跟讀,如:曬(shi),容易讀成曬(sh)等。
3、老師在卡片中相應出示學生所指出的字詞。
4、老師范讀,領讀,小老師范讀,領讀,多形式認讀。
一年級語文陽光課堂教案 篇3
一、備課悟讀
初讀《棉鞋里的陽光》,首先會被課題所吸引,帶著疑問讀下去,你會覺得文章不像涌動著骨肉親情的抒情散文那樣感人肺腑,不過就是一種生活中極普通的小事:一位母親給婆婆曬棉被,這舉動濡染了小峰幼小的心靈。文章卻也含而不露地給人以啟示,親情的溫馨撲面而來。教學前可布置學生留心體會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長輩是怎樣關心、照顧自己的,并試著去為自己的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目的為引發學生閱讀興趣作鋪墊。
二、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力求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課文,在朗讀中感悟真情,在生活中提高認識。
(二)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和自讀自悟課文內容。
(三)學習目標
1、認識棉、照等13個生字;會寫媽、奶等6個生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有關心長輩的愿望,學會體貼長輩。
(四)學習步驟
1、結合個人預習,提出自讀課文時不認識的字是哪幾個,是怎么解決或準備怎么解決產自讀課文時,有哪些問題,做了什么標記,怎么解決或準備怎么解決。(課文淺顯,更應放手讓學生自學,旨在培養他們自能讀書的好習慣;學會在讀中思考、圈、點、批、畫;學會質疑,并能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學會合作學習,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與師生共同探究,以促進學生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2、從以前學過的字中發現認字、寫字的規律,學會認讀寫新的生字。
學習方法:
(1)讀課文,先自剖生字條(卡),用彩筆寫字,以我會認的方式,把已經認識了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從一認,讀一讀。如,給生字找朋友的方法,和組內伙伴開火車認讀法,讀課文認讀法,形聲記憶法(身+尚=躺),加減換偏旁法(日+西=曬說脫許午),偏旁歸類法(眼睛),偏旁比較法(睛棉曬睛脫睛)等。使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游戲中學。
(2)再讀課文,遇有生字的句子多讀幾遍,結合語言環境,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同座位依自然段讀,邊讀邊思考:媽媽和小峰是怎樣照顧長輩的?互讀有關段落,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以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3、在朗讀中感悟兩代人關懷長輩的濃濃深情。
教學方式:
(l)學生自選適合自己閱讀的讀書方法,再讀課文,提出一兩個認為重要的問題。如,媽媽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么要給奶奶曬棉鞋?為什么說棉鞋里有好多陽光呢?然后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由組長組織,同組人合作回答。再由小組代表向大家匯報。(此方式旨在圍繞課文重點,人人都參與交流和討論,人人都有發表個人想法的機會;可以充分發揮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作用,用不著過多的講解和提問,只對學生的匯報給予點撥和鼓勵,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對媽媽的敬仰和對小峰贊賞之情得到升華。)
(2)教師引申:請同學們把寫有陽光一詞的句子畫一畫,讀一讀,并想一想,從這些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你們誰曾經給長輩做過類似的事情?(讓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詞句;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聯系生活觸發他們愛老敬老的美好心靈。)
(3)同座位有感情地互讀小峰母子給老人曬棉被、曬棉鞋等有關段落,進一步體會,是媽媽的行為影響了小峰,小峰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鉆進了棉被,鉆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母子倆的孝順,特別是小峰尊敬奶奶的孝心像陽光一樣溫暖著奶奶的心。接著再分角色朗讀有關內容,使學生把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課文情感緊密結合,融為一體。
(4)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利用制作好的媒體課件,(可以是課文插圖)配有文字:奶奶睡著了。小峰想:奶奶的鞋里也有棉花圖文并茂,讓學生想像省略的內容,把通過讀文的領悟和體會到的思想感情在這里得到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揮,使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在每一節課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當大多數學生都能做到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時候,說明學生已基本理解課文,這時應進行下一步指導。
4、字形分析和寫字指導。
此環節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是識字的一個重要步驟,因此,應安排足夠的時間進行。
主要方法:
讓學生自己書寫,自己分析字形,用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法記憶字形。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指導和鼓勵,包括寫字的姿勢。
5、按照事先布置的活動,聯系生活實際,夸夸家人或自己關心長輩的事。也可以將耳聞目睹敗壞尊老愛老好風尚的人或事說一說,通過對比,談談自己的想法。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棉鞋里的陽光》教學設計三,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年級語文陽光課堂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會寫6個生字:媽、奶、午、合、放、收。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
熟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著重理解“棉鞋里的陽光”,學會關心長輩、體貼他人。
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和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從媽媽幫奶奶曬棉被的行動感染小峰,小峰也自覺為奶奶曬棉鞋中,悟出尊老敬老的新風尚。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特地為你們帶來一個精彩的謎語,相信你們肯定會喜歡。
(課件出示謎語)
看得見,摸不著,白天有,晚上無,晴天有,陰天無,萬物生長全靠它。謎底是:
2、師:下面,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太陽有關的課文——棉鞋里的陽光,請你們伸出小手,跟老師一起來寫課題。板書課題:7、棉鞋里的陽光
二、檢查預習,了解情況。
通過預習,你們知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情嗎?(學生回答預設:課文主要講了媽媽為奶奶曬棉被,小峰為奶奶曬棉鞋的事。)
三、學習生字,加深體驗。
1、(課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媽 奶 午 合 放 收)
師:小老師帶讀生字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認識這些生字的?
(學生爭先恐后地說一說:如:“媽”字用加一加的方法記憶,女+馬=媽,
“合”字是人一口等)
2、口頭組詞、造句
3、書寫生字
A、師:同學們觀察一下,這些生字的結構是怎樣的?(學生觀察發言:
媽、奶、放、收是上下結構;合是上下結構。)
B、師:下面我們重點來學習“媽”、“合”字的寫法,請同學們看好這兩個字的筆畫順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好嗎?
(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觀察,跟著書空)
C、學生描紅、寫字,教師指導點撥。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識字、寫字,為熟讀課文,理解課文內涵打基礎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一年級語文陽光課堂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從題目上看是一篇論事的文章,學習論事的文章就要抓住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在事件的敘述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題目為一個動賓短語,謂語的詞“送”,賓語“陽光”,讀了這個題目我們也許會想:是誰送陽光呢?送陽光給誰呢?為什么要送陽光呢?陽光如何送呢?送的結果又怎樣呢?學生有了這些疑問,正是這個題目的表達效果。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通過閱讀,學習苗苗關心、幫助他人的品質,養成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感受文中散發的濃濃的親情,懂得關心長輩,學會體貼長輩。
教學過程:
1、設疑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陽光會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你給別人送過陽光嗎?有一個叫苗苗的小女孩就送陽光,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嗎?那就請同學們來閱讀課文。
2、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熟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正音,標出自然段。
(3)范讀課文,加深對課文感情的體會。
3、細讀課文,感悟內容。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重點指導:①苗苗沐浴在陽光中的情景。
②當苗苗看到裙子里充滿陽光時會怎么想?然后又是怎么做的?
(3)指導學生閱讀第三、四自然段。
在讀中體會:苗苗把陽光帶回家后發生了什么事?苗苗包得嚴嚴實實的陽光怎么沒有了呢?而奶奶為什么說沒有丟?讓學生邊讀邊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和合理的想象,體會苗苗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奶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①用“一就”說話(體會急切心情)
②聯系課后說的內容:奶奶后來說的話是什么意思,談談自己的理解。
4、升華主題。
(1)你學完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2)你以后也會給別人送“陽光”嗎?
5、讓學生表演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