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精選15篇)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20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精選15篇)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1

  課題:練習十三第3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特點,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特征。

  2.在練習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

  3.在練習過程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加深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特點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通過學習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對三角形的分類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復習和整理。

  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完成下面的板書:

  銳角三角形:3個角都是銳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1個角是直角

  (按角分)鈍角三角形:1個角是鈍角

  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兩底角相等。

  等邊三角形:三條邊相等,三個角都是60。

  2.揭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運用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86~87頁“練習十三”。

  1.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組織交流。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解法:

  解法一:180-90-45=45

  解法二:90-45=45

  教師引導學生對兩種解法進行比較和優化,最后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個三角形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第5題。

  這道題旨在讓學生認識到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懂得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在對稱軸上,并掌握對稱軸的畫法。

  先讓學生獨立操作,交流時教師強調對稱軸的畫法。

  3.第8題。

  課件出示習題中被遮住一部分的三個三角形。

  先讓學生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個角各是什么角。

  提問:你能根據露在外面的角判斷它是什么三角形嗎?

  小組交流討論。

  組織匯報交流得出:第一個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第二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個三角形有可能是銳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

  三、綜合練習

  1.第9題。

  這道題是將一個直角三角形分成兩個三角形,通過操作和交流找出規律,分成的兩個三角形有兩種情況:一是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二是分成一個銳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

  2.第11題。

  這道題是感受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四邊形的內角和。當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三角形時,內角和是180,當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四邊形時,內角和是360。

  3.第13題。

  由于題目中沒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體有多長,因此需要根據“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來判斷,得出只能用20米作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園的三條邊長就是:10米、20米、20米。

  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進行解答。

  4.第14題。

  (1)讓學生取出小棒擺一擺。

  (2)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擺法。

  (3)全班交流。

  師提醒學生注意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要大于第三邊,所以“3、3、8”這種情況不能擺成三角形。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2

  詳細介紹:

  教案示例

  課題:十幾減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脫離直觀,直接用想加算減的方法計算十幾減6.

  2.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十幾減6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十幾減6的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用加法算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演示課件十幾減6】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6+4=6+5=6+6=6+7=

  6+8=6+9=6+10=

  2.里應填幾(出示投影)?

  6+=106+=116+=12

  6+=136+=146+=15

  6+=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提問:我們已經學過減9、減8和減7的題,都是想加算減,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

  學生說出得數后再指名一學生說說想的過程.

  教師出示13-6=□.【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提問:計算13-6怎樣想?

  讓學生翻開書,在例1中的括號和□中填上適當的數,再指名中下生說一遍想的過程.

  2.教學例2.

  教師出示例2.【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提問:請同學們看這三道題(手指三道例題),想一想,每道題得數是多少?

  教師逐個訂正完以后,可以引導學生說一說十幾減6的題怎樣算.算十幾減6的題目,先想6加幾得到這個被減數(可手指例題示范),那么想出來的這個數(用例題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數.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十幾減6的口算.

  隨堂練習【繼續演示課件十幾減6】

  1.做一做第1題,出示投影.

  (1)引導學生看圖說意,列式計算.

  (2)學生填書.

  2.做一做第2題,加減法對比練習.分組進行.

  6+5=6+8=6+6=

  11-6=14-6=12-6=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獨立填寫,訂正時說一說怎樣的.

  6+□=136+□=156+□=16

  13-6=□15-6=□16-6=□

  布置作業

  練習四第3~5題.

  3.11-6=17-8=18-9=

  14-7=15-6=16-7=

  4.9+4=12-6=7+5=

  11-7=6+8=16-9=

  5.學校的胡琴和提琴一共有13把,胡琴有8把,提琴有多少把?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游戲:找朋友

  游戲目的

  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復習20以內的減法.

  游戲準備

  教師制作如下的數字卡和算式卡:

  游戲過程

  1.教師發下數字卡和算式卡.

  十幾減6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整理1-5的乘法口訣,并能應用口訣進行相關的計算。

  2,進行乘加,乘減式題計算,形成相應的乘法計算技能。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熟練口訣,并進行相應的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乘法意義,正確計算乘加乘減。

  教學過程:

  一、鞏固練習背誦1---5的乘法口訣。

  1、同桌合作練習

  2、全班交流

  3、板演寫口訣

  二、練習應用口訣進行計算

  1、了解題意:

  (1)教師指導:每朵花中間的數要分別與花瓣上每個數相乘。

  (2)學生各自試練習。

  (3)指名分別說出每朵花的每個乘式的得數。

  三、練習第三題

  1、指名讀要求,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說說是怎樣填的?

  四、運用口訣進行計算

  1、要求:看算式說得數,并說是用了哪句口訣。

  2、指名開火車口答。

  3、各自完成余下的練習

  五、練習第五題

  1、指導:讀算式,說說分成哪兩部分?每部分是什么意思,整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如33+3,33表示3個3 ,+3再加上一個3,3個3再加上1個3表示一共是4個3相加得12。

  2、同桌討論每個算式含義。

  3、全班交流。

  4、學生獨立完成

  六、總結談話

  本節課我們練習了哪些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二三得六 ( )

  =6 45=20

  =6 54=20

  作業設計:

  34 53-5

  45 24-8

  練習二

  第二課時

  主備教師:董洪偉 使用教師:

  備課時間:20xx.9.4 上課時間:

  教學內容:教材15 ---16頁,6---11題目

  教學目的:

  1、綜合練習,應用乘法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訓練學生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正確地看圖列出算式。

  教學難點:通過看圖,歸納出是幾個幾相加。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檢查乘法口訣。

  2、板演:

  111 111 11 11 11 11

  ?個?個

  乘法算式是( ) 乘法算式是( )

  3、計算

  42-2 35+5 44-8

  二、綜合練習6---11題

  1、練習:6題

  a、指名說圖意 b、各自列算式 c、集體交流 d、學生獨立完成 e、指名說算式說出為什么

  小結:解決實際問題,要先弄清楚求什么,如果是求一共有多少?就要弄清楚是幾個幾相加,再列乘法算式。

  2、練習7、8、9題

  第七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明列式理由。

  第八、九題方法同上。

  3、練習第十題

  (1)指導看圖,弄清題意。

  教師問:一輛汽車幾個輪子?2輛汽車幾個輪子?想想5輛汽車有多少個輪子就是求個4是多少,怎么列乘法算式?

  (2)學生看圖,思考后回答問題。

  (3)各自列式、交流

  4、練習11題

  (1)指導觀察情境圖

  圖中有哪些景物?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2)學生觀察圖意,指名說圖意,指出問題。

  (3)學生各自列式,并解答。

  (4)集體交流

  三、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1、弄清求什么

  2、弄清是求幾個幾

  3、列出乘法算式。

  作業設計:

  寫乘法算式:

  3+3+3+3=( )( )

  5+5+5=( )( )

  6 個2 相加( )

  1乘5 ( )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之間互化的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練運用.

  教學難點

  1.在學生掌握百分數與小數基本轉化規律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概括,掌握它們互化的簡便方法.

  2.把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化成百分數.

  教學設計

  一、復習準備

  (一)復習

  1.讀出下列的百分數.

  20% 120% 100.5% 12.3%

  2.說出下列小數所表示的意義.

  0.8 1.2 0.125 1.75

  3.把下面小數化成分數.

  0.2 1.5 0.375 1.25

  4.把下面分數化成小數.

  5.把下面各數寫成百分數.

  (二)引入

  在生產、工業和生活中進行統計和分析時,為了便于比較和計算,有時要把小數或分數化成百分數,有時要把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

  教師板書課題: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

  二、新授教學

  (一)百分數和小數互化.

  1.教學例1

  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數.

  (1)小組討論轉化的方法

  (2)教師提問:小數化成百分數分幾步進行?0.25怎樣化成百分數?

  教師板書:

  (3)學生獨立將1.4、0.123化成百分數.

  教師板書:

  (4)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數化成百分數.

  0.38、1.05、0.055、3

  (5)總結把小數化成百分數的規律.

  小結: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

  板書:

  (6)口答:把下列各數化成百分數.

  0.35 0.07 1.3 2.24 5

  我們已經學會了小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那么,百分數怎樣化成小數呢?

  2.教學例2

  把2.7% 124% 0.4%化成小數.

  (1)小組討論轉化的方法

  (2)學生試做,老師巡視指導.

  (3)集體訂正.

  教師板書:

  (4)做一做:把15% 80% 3.5%化成小數

  (5)總結把百分數化成小數的規律.

  小結: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板書:小數 百分數

  (6)口答:把下面百分數化成分數:60% 12.5% 120%

  (7)小結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二)百分數和分數的互化.

  1.教學例3

  把 、 、 化成百分數

  (1)思考回答:

  ① 、 、 能直接化成百分數嗎?

  ②把百分數變成什么樣的'數就可以化成百分數?

  (2)學生試做并訂正.

  教師說明:分子除以分母,如遇到除不盡時,通常商算到小數第四位,再用四舍五入法

  取三位小數.同時要注意等號和約等號的使用.

  教師強調:因為0.167是近似值,所以 ,而16.7%是從0.167改寫成的,沒有再取近似值,所以 ,如果把 直接寫成百分數,就要寫成

  (3)做一做:把下面分數化成百分數.

  2.教學例4

  把17%、40%、12.5%化成分數.

  (1)學生試做

  (2)集體訂正

  板書:

  (3)做一做:把下面各百分數化成分數.

  14% 2.5% 120%

  (4)歸納總結百分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能說一說百分數與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嗎?

  五、布置作業

  (一)把下面各數化成百分數.

  0.25 0.07 0.9 0.415 1.3 1.041 1

  (二)把下面的百分數化成小數或整數.

  72% 17.6% 106% 2% 0.8% 7.5% 100

  (三)把下面的分數化成百分數.

  (四)把下面的百分數化成分數.

  20% 25% 33% 180% 0.6% 3%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P94~96。

  【教材分析】

  《栽蒜苗(一)》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首先,教材創設了“栽蒜苗”的實踐活動,學生在15天的觀察與記錄中經歷著數據收集的全過程,體驗著數據收集的方法,感受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其次,教材提供了學習活動的一些基本要求,即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數據描述的方法與過程,感受學習統計的必要性,感悟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最后,教材通過“試一試”與“練一練”的學習情景,促進學生學會讀條形統計圖,提高讀圖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學情分析】

  在第一學段,學生經歷過統計的全過程,感受過“用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統計方法,對象形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有了初步的感受與體驗。在第二學段,當學生面對一個新的實踐情境(如:“栽蒜苗”)時,他們自然會運用已學的知識去觀察、記錄蒜苗的生長情況,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當學生發現“格子不夠畫”的時候,自然會產生認知沖突,并嘗試著去解決問題。課堂上,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學生能比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記錄的活動,體會到統計圖表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必要性和靈活性。

  2、理解條形統計圖上的數據所表示的意義。

  3、會將實驗中所得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

  4、經歷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活動過程,體會條形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體會和理解條形統計圖中一格表示多個單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

  課件,方格紙,彩筆。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節課來學習有關的統計知識。[板書:栽蒜苗(一)]

  二、探索新知

  1、學習數據收集的方法。

  師:同學們,怎樣觀察與記錄呢?我們來看看天才小學的小朋友們是怎樣做的。

  2、討論數據描述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看第一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表。(學生匯報,集體交流)師:通過統計表同學們都知道了誰的蒜苗長得高,誰的蒜苗長得矮。為了形象地反映這些蒜苗生長的情況,還有其他的方法嗎?(畫條形統計圖)

  3、制作條形統計圖

  師:好,我們來在方格紙上涂蒜苗生長的條形。(教師給每個小組發兩張15×9的方格紙。)

  生:老師,這張方格紙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數不夠涂怎么辦?

  師:這個問題提的好,有沒有辦法解決格子數不夠涂的問題呢?(再補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

  師:請同學們看第二小組蒜苗第十五天生長情況統計圖。(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

  師:剛才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個單位的好辦法,它能解決格子不夠用的問題。那么每張圖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幾個單位,還與所畫條形的數據有關。如果數據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單位就多,數據小,那么所表示的單位就小。

  4、討論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師:觀察這些條形統計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

  指名口答,通過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條形統計圖表示有關數量的關系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使人一目了然。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P91頁“試一試”及P92頁“練一練”

  1、試一試

  這兩道題目的練習主要是鞏固對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學生能結合現實的背景,說出條形統計圖中數據的實際意義。

  先讓學生說一說,在說得過程中體會從一小格表示的幾個單位中理解條形所代表的實際數據。鼓勵學生從條形統計圖中盡可能多地獲取信息。

  2、練一練

  先讓學生在已確定每小格表示幾個單位的方格紙上獨立畫條形統計圖,再進行展示交流,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樣畫條形統計圖的,你能從圖上獲取哪些信息?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認識的條形統計圖與以前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不同?今天認識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優點?(讓學生自由回答)

  五、實踐活動。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數據來反應?請每個小組的同學自己選擇一個主題,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的數據在附頁2中制成條形統計圖。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在具體的情境中,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

  進位,不退位)的計算,能正確進行計算,并在計算中初步體會加法的交換律。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看圖講故事)

  二、 探究新知

  1、 學生看圖,結合老師講的小故事,自已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么解決自已提出的問題?

  算式的結果是多少?

  2、 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討論:你是怎么算的?

  你是怎么想的?

  誰能用小棒代替松果擺一擺?

  (讓學生用自已的語言說出是怎么想的,并引導學生用小棒代替松果邊擺邊說,說一說是怎么樣算出得數的。)

  3、 擺小棒,學生根據擺的過程說出相應的算式及結果。

  (1) 教師擺小棒,學生根據擺的過程說出相應的.算式及結果。

  (2) 同桌一人擺小棒,另一人根據擺的過程說出相應的算式及結果。

  4、 游戲:看誰算得快。

  師:同學生喜歡做游戲嗎?誰想和老師一塊做游戲?

  老師和學生做游戲。

  老師舉卡片,學生搶答得數。如:

  師:45+3=。

  生:得48。

  師:67-4=。

  生:得63。

  ······

  5、 練習

  6、 課本第23頁第4題,初步體會加法交換律。

  學生做完后,討論交流。

  你發現了什么?

  你能寫出一組這樣的算式嗎?

  三、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什么?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7

  設計說明

  教學設計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遵循運算概念的自主建構規律,讓學生充分體驗運算順序的生成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悅。

  1.重視情境的創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學習新課前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并進行相互交流,對自己或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從而讓學生正確地選擇計算方法,按照一定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列出分步和綜合算式,這個過程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2.重視用畫圖策略呈現數量關系的作用。

  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題意畫圓片圖、線段圖,使題中的數量關系形象地體現出來,這樣符合從低到高的抽象程度,便于學生清楚題中的數量關系,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發展數學抽象能力,從而為找到解題方法打開方便之門。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引入新知

  72×25÷40    (502+28)÷5

  3.6÷0.9×100560-70+1024

  2.5-2.5×0.41.2+8-0.04

  1.觀察上面這些題分別屬于我們以前學的什么知識?

  (整數和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知識)

  2.整數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要從左到右依次計算;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在有括號的算式里,要先括號里的,后算括號外的)

  3.說出下面各題的數量關系并列式。

  (1)小明的體重是爸爸的。

  (2)我們班戴眼鏡的同學占。

  (3)我國大約有的城市供水不足。

  4.引入:剛才我們復習了整數和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有關分數乘除法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將學習有關分數的知識。[板書:分數混合運算(一)]

  設計意圖:通過對整數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復習,引導學生對四則混合運算知識進行回顧,讓學生自然“遷移”過渡到本節課來,打牢學習的基礎,以便順利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教學中切實地復習學生知識結構中有利于學習新知識的舊知識,以舊引新,可以促進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從而使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

  ⊙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呈現情境圖,提出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21頁情境圖。

  師:這是六(1)班本學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的情況,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①氣象小組有12人;②攝影小組的人數是氣象小組的;③航模小組的人數是攝影小組的。

  提問:航模小組有多少人?說說你是如何思考的。

  2.生獨立完成,解決問題。教師重復問題后,要求學生:

  (1)獨立思考,找出單位“1”,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2)列出解決問題的算式。

  (3)與同桌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并列式計算。

  3.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反饋解答情況。

  (1)根據問題分析數學信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求航模小組有多少人)

  ①請同學們找到與求航模小組人數有關的數學信息,把它讀出來。

  ②將與求攝影小組人數有關的數學信息讀出來。

  師:也就是說,要求航模小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先求攝影小組的人數)

  師:通過讀題我們已經知道了氣象小組有12人。也就是說攝影小組的人數是多少人的幾分之幾呢?(12人)

  (2)引導提問。

  ①攝影小組的人數是氣象小組的,這里表示什么?(表示把氣象小組的人數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

  ②在這里是把什么作為分的對象?(氣象小組的人數)

  ③這里的單位“1”是誰?(氣象小組的人數)

  (3)用線段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

  ①怎樣畫線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系呢?

  ②航模小組的人數是攝影小組的,這里的單位“1”是誰?(攝影小組的人數)

  ③你能畫線段圖來表示這樣的數量關系嗎?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8

  設計說明

  1.通過創設情境引入問題,促進學習方式的生成。

  創設問題情境在數學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自我探究、主動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本設計充分利用情境圖,通過課件先出示“云夢森林公園”的情境圖,讓學生欣賞、觀察,并引導學生“三言兩語”說“環保”,使他們知道環保要從小事做起。接著出示地貌情況對比表,讓學生自己主動發現一些數學信息并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受運算順序的自然生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成功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生成。

  2.遷移探究,掌握規律。

  奧蘇伯爾認為,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影響就是遷移。因此運用遷移策略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本設計在探究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以前學習過的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先自己獨立探究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然后得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即按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充分利用了學生豐富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多角度思考,實現知識的遷移和自我建構。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云夢森林公園風景優美,那里有高大的喬木林、低矮的灌木林,還有大片的草地。下面是云夢森林公園地貌情況的統計表,從這張統計表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出示統計表)

  生:喬木林占,灌木林占,草地占。

  師: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園面積的幾分之幾?你會列式嗎?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1)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又是什么?

  (2)這道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這三個分數的分母都不相同,怎樣算比較簡便?(通分后再計算)

  (4)嘗試計算。

  方法一+-

  =+-

  =-

  =-

  =

  方法二+-

  =+-

  =

  =

  提問:不帶括號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5)上面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種?說明理由。

  (6)書寫格式及注意事項:用遞等形式計算,等號對齊;分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注意最后的結果要化成最簡分數。

  (7)小結計算方法: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進行計算。計算時,可以根據題目的特點和自己的情況靈活選擇方法。

  2.學習帶括號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師:下面是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轉化情況的對比表格。

  地貌類型

  儲存為地下水

  地表水

  其他

  森林

  裸露地面

  (1)學生看懂表格內容后提問:森林里儲存為地下水、地表水和其他形式儲存的水分別是多少?把誰看作單位“1”?以哪種形式儲存的水多一些?

  (2)提出問題。

  裸露地面降水量的轉化情況:地表水,其他,那么裸露地面儲存為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幾分之幾?

  (3)小組討論后嘗試解決。

  方法一1--

  =--

  =-

  =

  方法二1-

  =1-

  =1-

  =

  提問: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帶有小括號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該怎樣計算?小組討論后匯報。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丈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丈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體會厘米、分米、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用具:幻燈,小黑板,每組一個信封,信封里有三張正方形,邊長分別是9厘米、4.5厘米和1厘米,還有三張面積大約是4厘米,形狀分別是三角形、長方形和圓的紙片。

  公開課教案: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借具體實例,來學習面積單位。

  二、引導探索

  1、每組發給一個信封。

  2、今天我們要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有多大。請同學們動手摸一摸數學書封面的面積,感覺一下它有多大?

  3、小組長取出信封里的紙片,這些紙片是干什么的?

  4、動手丈量前,先小組討論:要選擇什么樣的圖形作為丈量單位(每組只能選兩種),說明理由,再用它來丈量。

  5、互相說一說丈量的結果,由小組長把這些結果記錄下來。

  6、現在我們做格統計。在統計前可以猜猜什么圖形可能被多數小組選為丈量單位,最后再看統計結果。(由各組組長報告被本組選擇作為丈量單位的圖形,教師再黑板上做統計,完成統計表。)

  7、小組議一議,這張統計表傳達給我們哪些由意義的信息?或者根據它能提出哪下數學問題?然后向全班匯報、交流。

  8、(小結)看來選正方形作為丈量單位主要由兩點原因:(1)正方形能密鋪;(2)操作簡單方便。

  9、現在請用正方形作為丈量單位的小組,再報告一下丈量記過。大家一起來看看,對這些丈量結果,能提出什么問題?

  10、丈量同一個圖形,要量出一致的數值結果,惟有統一丈量單位。(拿起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 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厘米。它是今天我們認識的第一個世界通用的面積單位。

  11、每人都剪一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并說出身邊一個面積大約是1厘米的東西,在小組內交流。

  12、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再量一量數學書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13、用面積是1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厘米。

  14、度量稍微大圖形的面積,一般以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做面積單位。用面積是1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課桌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分米。

  15、小組討論實際操作:1米有多大?

  三、拓展應用。

  1、用適當的面積單位(cm,dm或m)填空。

  (1)一間房屋地面的面積約50。

  (2)一張郵票的面積約6。

  (3)練習本的面積約212。

  (4)單人床的面積約2。

  (5)游泳池的面積約1250。

  2、寫出下面各圖形的面積。(每格1cm)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10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35-37頁。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小數乘法》的第二課時。主要幫助學生掌握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創設情境,借助小數點搬家的規律來解決相關的問題,拓展學生的思路,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觸過小數,已經對小數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在這個基礎上學習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沒有太大的難度。基于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設置“小數點搬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設疑引趣到創設情境、激發探索、歸納發現、形成知識、實踐應用。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歸納出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應用這個規律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親歷小數點向左、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過程,體驗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借助多媒體,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提高學生數學的綜合素養。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預習卡,數字卡片,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小數點搬家”。

  師:在美麗的大森林里,螞蟻開了一家快餐店。你看,它的快餐一份賣0.01元。開張之后,生意非常火爆。可是過幾天螞蟻一算賬就郁悶了:不但沒有賺錢,反而是虧了很多錢。小數點也很不高興,心想:我辦搬搬家吧!于是,它向右輕輕一跳,快餐一份就變成了0.10元。

  客人雖然少了很多,可是螞蟻一算賬很開心,因為賺了一些錢。小數點也很高興,心想:這肯定是我搬家的功勞,我再搬搬家吧,讓你發大財。于是,它又向右輕輕跳了一下,這時候快餐的價格就變成了0.01元。這下可糟糕了,一個客人也沒有了。

  【設計意圖:借助教材中“螞蟻快餐店”的情境講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強烈的求知欲。】

  一、講授新課

  (一)小數點向右移動:

  1.師:同學們,在這個故事中,為什么客人會越來越少呢?

  生:因為快餐價格越來越貴。

  師:為什么價格會越來越貴?

  生:因為小數點在向右搬家。

  師:小數點向右搬家,在數學上我們就叫做“小數點向右移動”。

  2.(ppt出示快餐的三個價格:0.01元→0.10元→1.00元)

  師:這是快餐的三個價格。同學們觀察這三個數,小數點的位置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0.01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得到0.10,0.10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得到1.00,從0.01到1.00小數點一共向右移動了兩位。

  【設計意圖:由“快餐價格”的變化的觀察來理清圖意,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師:小數點移動一位、兩位,數的大小就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有什么規律呢?昨天已經讓同學們預習了,通過預習,你得到什么結論?

  生:從0.01到0.10,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得到的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從0.01到1.00,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得到的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驗證的呢?請你拿出預習卡,把你的方法與小組同學交流分享。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3.小組匯報驗證結論的方法

  預設:

  (1)改寫為以元角分為單位

  因為0.01元=1分,0.10元=1角=10分,1.00元=10角=100分,所以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驗證了結論。

  (2)利用數位順序表。

  0.01、0.10、1.00,這三個數的計數單位都是0.01,所以0.10中有10,個0.01,1.00中有100個0.01,所以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

  (3)利用面積模型進行說明

  0.01是把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1是0.01的100倍;0.1是把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

  (4)其他方法(如有學生改寫為以米、分米、厘米為單位進行說明)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去發現、體驗、創造,最終獲取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學習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4.師:同學們,我們剛才用這么多的方法,說明了0.10是0.01的10倍,1.00是0.01的100倍,其實就是說明了這兩個規律。

  (ppt出示: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得到的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得到的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

  學生讀一讀這兩個規律。

  師:要是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呢?

  生:得到的數就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ppt出示:......)

  師:同學們,老師這里用了省略號,我省略了什么?

  生:按照這個規律往下推導還有很多。

  師:同學們,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得到的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要是我想把一個數擴大到原數的10倍,這時候要怎么辦?

  生: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

  師:比如0.01×10,這時候,只要把0.01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得到的數0.1就是0.01×10的積。

  類似方法教學0.01×100=,0.01×1000=(強調數位不夠,添0補位)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歸納,學生對知識更加清晰;舉一反三讓學生學會按照規律類推出新知識。】

  5.及時練習:

  口答:

  (1)把0.04的小數點向右移動1位,得到的數擴大到原數的( )倍。

  (2)把1.045的小數點向( )移動( )位,得到104.5,擴大到原數的( )倍。

  你會算嗎?

  0.78×1 0 = 0 .35×100 = 0.82×1000=

  【設計意圖:及時練習讓學生所學即刻得到鞏固。】

  (二)小數點向左移動:

  1.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得到的數是比原數擴大了;要是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到的數可能是?

  生:縮小了。

  2.師:同學們來看,這是1,1的小數點在哪里?

  生:1的右下角。

  (ppt出示:《小數點搬家》教學設計(李莉))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數,1是怎么得到0.1和0.01的。

  生:1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到0.1,1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得到0.01。

  師: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我們得到重要的規律,那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你又發現了什么規律呢?把你發現的規律和同桌說一說。

  3.生說說發現的規律:

  預設1: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到的數縮小到原數的1/10;

  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得到的數縮小到原數的1/100。

  預設2: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到的數縮小到原數的10倍;

  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到的數縮小到原數的100倍;

  (此時師糾正:縮小10倍、100倍的說法缺乏科學性,我們應該說縮小到1/10,1/100)

  4.小老師上臺解釋:為什么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到的數縮小到原數的1/10。

  結合面積模型大致做如下解釋:

  《小數點搬家》教學設計(李莉)

  師補充:把1平均分成10份列式應該是:1÷10。縮小到原數的1/10,其實就是1÷10.

  師:如果想把一個數縮小到原數的1/10,比如1÷10=,應該怎樣才能得到商?

  生:把1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

  師:(結合ppt演示講解)把1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整數部分空著怎么辦?

  生:添0補齊數位。

  5.類似講解: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得到的數縮小到原數的1/100。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建立正確的表象,并利用數學中最重要的方法——比較法,探索、歸納出小數點向左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從而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的目的。】

  6.及時練習:

  口答:

  (1)把54.2的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得到( ),這個數縮小到原數的( )

  (2)把54.2縮小到原來的1/1000是( )

  你會算嗎?

  12.6÷1 0 = 40.1÷100 = 70.5÷1000 =

  【設計意圖:及時練習讓學生所學即刻得到鞏固。】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11

  一、復習引入.

  1、填空.

  (1)長方體有個面,每個面都是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形.長方體有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有條棱,可分組,的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長方體的.

  2、口答:說出每個圖形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說出下面圖形的長、寬、高以及每個面都是什么圖形.

  教師設疑:這個圖形的長、寬、高都相等,它的每個面是什么形呢?這樣的長方體又叫什么形體?這節課要研究它的有關知識.

  教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1、觀察、操作,認識特征.

  (1)讓學生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正方體.

  (2)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的紙盒,分組觀察并討論.

  ①正方體有幾個面?各個面有什么特點?

  ②正方體有幾條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小結: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有12條棱,它們的長度都相等.正方體有8個頂點.由于正方體的棱長都相等,所以它的長、寬、高都叫做棱長.

  (3)操作:按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正方體,再量一量它的每條棱的棱長是多少厘米.

  2、觀察比較,找到關系.

  (1)長正方體異同點:

  (2)長正方體的關系.

  三、反饋練習.

  1、下面圖中哪個是正方體?棱長是多少?正方體有幾個完全相同的面?

  2、下圖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由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的,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練習.

  (1)用24個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形狀不同的長方體,可以擺幾種?(6種)

  副標題#e#

  每種長方體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①寬1厘米,長24厘米,高1厘米;

  ②長12厘米,寬2厘米,高1厘米;

  ③長8厘米,寬3厘米,高1厘米;

  ④長6厘米,寬4厘米,高1厘米;

  ⑤長6厘米,寬2厘米,高2厘米;

  ⑥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擺成稍大一些的正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體?動手擺一擺看.(8個)

  (3)有一塊形狀如圖的硬紙,把它按照虛線折疊,能不能圍成一個正方體?按照圖中的形狀,剪一塊硬紙折折看.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正方體的特征是什么?正方體與長方體有什么關系?

  五、課后作業 .

  1、說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說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分米.

  2、分別計算出下面每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向上的面的面積.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12

  教材分析:

  學生在四年級之前已經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圖形,這些知識在學生頭腦里是零散的。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這些學過的圖形進行整理歸納,把這些圖形練習在一起,建構初步的圖形知識體系,培養學生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發現三角形的穩定性與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并利用生活實例,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穩定性和四邊形不穩定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具體的分類活動,整理圖形,認識不同類別圖形的特征。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到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及三角形穩定性,認識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目標:在圖形的認識的活動中,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探索的過程,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技能目標:能根據圖形的特征,將圖形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教學重點:

  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圖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體會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和三角形的穩定性。

  教學準備:

  由硬紙片做成的各種平面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引入新課。

  展示課件,提問:我們以前已經學過哪些圖形?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畫出或找出相應的圖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據各圖形的特征進行分類呢?教師板書課題:圖形分類

  (一)分一分:讓學生獨立嘗試分類,采用標號的方式進行。(也可以畫出圖形來分類)。并與同桌交流分類的方法。

  匯報與交流:分小組匯報分幾類及分的理由。

  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

  (1)立體圖形;

  (2)平面圖形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線段圍成的)。

  師:剛才我們分出的平面圖形還能再分類嗎?試一試。

  1.平面圖形(根據是否線段圍成)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五邊形…) 圓形

  2.平面圖形(根據角的數量或根據邊的數量)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三角形

  3.平面圖形(根據是否有直角組成)

  長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

  師生共同小結分類的方法。

  二、實踐活動:(探究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活動四邊形和三角形。

  師:拉一拉,你發現了什么?同桌交流。

  2.匯報與板書。

  小結:平行四邊形易變形,不具有穩定性。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3.展示課件。觀賞這些圖形的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鞏固與應用。

  斷一斷

  1.梯形和平行四邊形都是四邊形。( )

  2.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都具有穩定性。( )

  3.由四條邊構成的圖形是四邊形。( )

  畫一畫

  1.請你用一根線段把一個正方形分成兩個相同的三角形。

  2.請你將下面圖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

  可抽生回答。或采用集體回答的方式。

  五、作業

  1.用你自己的方式,畫出圖形分類表。

  2.完成校園作業本13頁。

  板書設計:

  圖形分類

  立體圖形

  圖形: 曲線圍成的圖形

  平面圖形

  線段圍成的圖形

  我們發現: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13

  教學案例:“認識平面圖形”

  [背景分析]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的結構、圖形、布局和形式無不體現數學中美的因素。我們有些學生不能把數學與美聯系在一起,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數學美育教學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很多地方體現了數學的美,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教學的美育功能,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可以獲取知識,開發智力。

  認識平面圖形這一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引出的數學內容,都是來自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物體,學生已有了一些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繪畫圖形,能夠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直觀地認識、辨認、區分這些圖形的同時獲得對簡單圖形的美的體驗,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畫一畫各種圖形,直觀而充分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與創新意識,以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系,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分不同的形狀。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上課一開始,播放優美、輕快的音樂)

  師:小朋友們,今天早上的空氣多新鮮呀。可愛的小雞們也跟小朋友們一樣早早地起床,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尋找食物,瞧!他們找得多高興啊!(多媒體動態演示)你們看,這幅圖漂亮嗎?

  生:漂亮。

  師:漂亮在哪里呢?為什么覺得它漂亮啊?

  生:因為它有很多種顏色:有綠色、紅色……

  生:因為它畫了大樹、房子、太陽……

  生:它有很多種形狀,有圓圈、有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很會欣賞畫,老師也覺得漂亮,這些圖畫里頭有我們的數學朋友,你們想知道它們的樣子和名字嗎?

  生:想。

  二、動手操作,誘導美。

  師:其實,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創造出這些美的圖形,先請大家從學具袋里任意拿出一個正方體,把它按在紙上沿著底面畫一個圖形,看看在你的筆下可以變什么樣的圖形?(邊示范邊說明)

  (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現在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從長方體的底面畫出來的圖形是什么樣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師: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什么樣子的圖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師:沒錯,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還有一點這個小朋友沒有說,正方形的四條邊也都相等。我們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我們就叫正方形。老師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們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大家再拿出任意一個長方體和圓柱,也沿著底面畫畫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說圓柱底面畫出了圖形?

  生:圓柱可以畫出一個圓圈。

  師:圓柱畫出了一個圓圈,你們同意嗎?(同意)在數學課堂上我們不把這種圖形叫做圓圈,我們有更好聽的叫法,有誰知道嗎?

  生:圓形。

  師:對了,像這樣子很圓滑,沒有角的圖形我們叫它圓形,你們記住了嗎?(全班齊讀:圓形)那長方體又畫出了什么圖形呢?

  生1:我畫出了一個長長的,方方的圖形。

  生2:我畫出了正方形。

  師:我們請這兩位小朋友上來展示一下他們畫出來的圖形好嗎?(好)你們看,他們畫出的圖形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長長方方的,一個是四四方方的。

  師:為什么同樣是長方體,他們畫出的圖形不一樣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樣的長方體畫出來的好嗎?(請學生把運用的長方體拿上講臺展示)哦,小朋友們都看一下,原來這個長方體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的兩頭都是正方形的。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這個我們把它取名叫“長方形”,這就是它的照片,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圓形和正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接下來輪到球了,它能畫出什么圖形呢,小朋友們想試試看嗎?(想)

  (第三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得時候,你們發現什么困難沒有?

  生:球很難畫,我畫不出來。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小朋友們用球來畫圖形很難畫出來,所以現在暫時球沒有辦法畫出什么樣的圖形,但是等到高年級的時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辦法畫出來。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好嗎?

  生:(根據教師指定的名稱找對應的圖形)

  師:小朋友們表現都很棒,用掌聲給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鏡),沿著它的底面也可畫出一個新的圖形。(教師畫)它就是你們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師總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四個新朋友,他們是誰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這四個好朋友和我們昨天認識的立體圖形不一樣,他們住在平面圖形的王國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尋找美。

  師:認識了這四個朋友,它們還委托老師另外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要把這些智慧星送給認真動筆表現出色的孩子,你們商量商量要獎給誰?

  生(興奮地討論著,給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師: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師的第一個任務已完成了,第二個任務就是幫它們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圖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訴你身邊的同學。(教師巡視指導)

  誰來幫老師來完成這個任務?

  生:(爭著搶著說,教師指導補充)課本的封面是長方形,飲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師圓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師:我們重新再來看這幅圖。(電腦逐一顯示各種圖形,學生說它們各自的名稱。)

  四、游戲鞏固,創造美。

  (1)找一找,練習一第3題。

  (2)拼一拼,練習五第4題。

  (3)引導學生用這四種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或其他的,拼好的進行全班展示,并給矛獎勵。

  (4)畫一畫,用學過的這些圖形設計一幅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得漂亮得,老師給他簽名,并送給一朵小紅花。

  五、課堂小結,表達美。

  師:今天,你覺得我們的課堂美嗎?美在哪里?

  生:美,因為我們可以拼很多畫也可以畫出很多畫。

  師: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畫,畫出的畫很漂亮,很有創意,回家的作業就把你們的作品帶給爸爸媽媽看,說給他們聽,美在哪里。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以美激趣。

  鮮艷美觀的圖案,簡潔大方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活潑有趣的故事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妙方”,因此,本節課教學,我就創設了如下情境:以“陽光明媚的早晨”畫面導入,通過學生邊觀察邊欣賞,“說說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識與美結合起來,觸動學生的心靈,接著讓學生通過動手描一描,拼一拼,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知識并從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歸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圖形”這部分知識源于現實生活,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讓學生合作、尋找交流生活中物體的圖形這一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生活積累,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積極評價——以美育德。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學生記憶猶新,激情高潮。為了迎合低年級學生的好表揚心理,我承讀了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如掌聲、小紅花、智慧星等,以無聲、有聲的方式對學生及時評價,營造舒心、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14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這是我們天天在學校喝的圣澳特牌桶裝純凈水。仔細觀察和思考,你能從中知道哪些信息?

  生:裝純凈水的桶是一個近似圓柱體。

  生:從標簽中可以知道純凈水的廠址、送水電話。

  生:整桶水是18.9升。

  師:這桶純凈水已經喝了一部分,誰來猜猜看,還剩下整桶水的幾分之幾?

  生:1/4。

  生:1/5,也可能是1/6。

  二、歸納建構

  師:1/4、1/5和1/6這幾個數,你能化成小數和百分數嗎?現在請各小組分工完成,然后把自己的轉化方法告訴你的同桌。

  (生計算,并交流轉化方法。)

  師:通過計算知道:1/4等于0.25,也等于25%。那么這桶純凈水已經喝了一部分,還剩下整桶水的1/4這句話中的1/4能改成0.25或改成25%嗎?請同桌之間相互交流。

  師:剛才有的同學說剩下的純凈水是整桶的1/4,也就是25%,也有的同學說剩下的純凈水是整桶的1/5或1/6,你們有辦法證明自己猜對了嗎?

  生A:可以先量出原來整桶水和剩下的水的高度分別是多少,再計算還剩下幾分之幾。

  生B:可以先測出剩下的水的質量或體積,再計算出剩下的占整桶水的幾分之幾。

  師:那現在就請A同學去測量,然后再告訴大家。

  (生A 操作后得出:整桶純凈水的高度是35厘米,剩下水的高度是8厘米,剩下的占這桶水的8/35,大約是22%。)

  生B:因為桶口部分細一些,所以A同學測出的不是很精確,要想得出更精確的數據應該用我的方法。

  師:那就請你更精確地測量一下。

  (生B演示,測出剩下的是3.78升。)

  生B:還剩下3.7818.9=1/5=20%。

  師:你還能知道什么?

  生:知道喝了的是整桶水的百分之幾。

  師:怎樣計算?

  生:1-20%=80%。

  生:也可以用(18.9-3.78)18.9。

  師:通過剛才的解答,你認為解答這些問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是弄清誰與誰比,把誰看作單位1。)

  三、回歸生活

  1、提供材料:

  公司最近總共生產了20xx桶純凈水,有4桶不合格,純凈水去年每桶成本5元,現在比原來降低了20%,現以每桶6元的單價銷售了生產總量的95%。

  師:如果你是公司的生產銷售經理,你能知道什么?請你們四人小組進行討論。

  2、分析材料:

  師:哪一組愿意把你們組的學習成果匯報一下?

  生:我們小組認為可以知道最近生產的合格率是多少。

  師:說說你們的想法。

  生:是1-42000=1-0.2%=99.8%。

  生:我們小組知道了公司現在能節約成本多少元,(5-4)20xx=20xx(元)。

  生:我們小組求出公司現在賺了(6 - 4)200095%=3800(元)。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 篇15

  教學內容:

  條形統計圖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能用條形統計圖直觀、形象地表示數據。

  2、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實驗目標:

  1、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運用知識的遷移,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主動參與新知的探索與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本班學生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踢毽子比賽的一段錄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績統計表做例1。

  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統計。

  二、合作學習,探案求知

  課件出示例1的統計表。

  教師:從收集的統計表中,你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學生可能回答:小紅踢120個,小方踢100個,小紅比小方多踢20個

  教師:從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制成統計圖嗎?怎么制呢?學生可能回答:可用我們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畫3根就可以表示3個同學。

  教師:1格表示多少呢?(課件出示1格表示1個)如果1格表示1個,小紅踢的毽子個數要畫多少格?(課件動態展示畫出120格)學生產生沖突:畫120格好麻煩喲。教師質疑:那怎么辦?有什么好的辦法來表示呢?學生可能會想到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

  教師: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討論。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適呢?說說想法。②小組內繪制出條形統計圖。用投影儀展示小組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課件展示用1格表示2個,5個,10個,20個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教師:觀察比較這些統計圖,在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適呢?通過學生的觀察比較,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答案。

  學生1:用1格表示10個比較合適;120個就畫12格;100個就畫10格,90個就畫9格。

  學生2:用1格表示2個,5個也可以,只是畫的格子要多些。教師結合學生畫的統計圖的美觀方面進行適當評價。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精選15篇) 相關內容:
  •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幾個幾是多少,并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2、提高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3、經歷交流的過程,培養協作能力。重點、難點:會解決求幾個幾是多少的問題是重點。...

  •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并能正確計算圓周長。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概括和動手操作的能力。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學重點: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圓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范文(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 通過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底面的觀察,及摸一摸、畫一畫等體驗活動,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常見圖形的名稱,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了解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集錦(通用17篇)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50~51頁。教學目標1. 使同學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并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范文集錦(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感知100以內數的多少,會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2. 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估計意識和合情推理能力。...

  •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精選16篇)

    教學內容: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教學目的:1、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 小學數學優秀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掌握第二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簡便算法,并能正確合理地進行計算。2.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教學重點:掌握第二個因數是兩位數的乘法簡便算法。教學過程:一、提出問題,揭示課題。1.口算。...

  • 小學數學教案集錦(通用13篇)

    課題:商中間有零的除法教學目標1.鞏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并且掌握除數是兩位數、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計算方法.了解補0占位的意義.2.能正確地掌握除數是兩位數、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計算方法.3.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引導學生探索新舊...

  •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總(精選16篇)

    單元教才分析: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包括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

  •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精選12篇)

    教學要求:1.使學生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2.使學生在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以及...

  • 小學數學教案匯總(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計算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并能正確處理小數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或退位的問題。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體驗估算,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教學重點小數的加減法(有進位后退位)。...

  • 小學數學教案(通用13篇)

    學習內容:認識整時(教材84頁)學習目標:1、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2、結合生活經驗,學會認識整時。學習重難點:1、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2、結合生活經驗認識整時。...

  •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范文匯編(精選13篇)

    教學內容: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教學過程:一、復習1、圓錐有什么特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范文(精選14篇)

    【二年級】課內知識:368-199等于多少呢?課外趣題:按數字規律填出下圖中空缺的數:【三年級】課內知識:操場上的學生們進行隊列表演,他們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隊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請問要去掉多少人?還剩多少人?課外趣題:有7個...

  • 小學數學教案:用數學(精選3篇)

    課題:用一位數除三位數商二位數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9—40頁的例3、例4和“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十中的第1—3題。教學目的: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張物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法則,會計算一位數除三位數商兩位書的筆算除法。...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女人真曰批视频播放全过程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在线萌芽 | 国产精品porn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 五月色丁香综缴合 | 狠狠狠狠狠干 | av在线视 |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免费 |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二佰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强乱中文字幕av一区乱码 |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观看 | 宝贝腿开大点我添添公视频免费 | 亚洲美女一二三区 |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网址 | 欧日韩无套内射变态 | 亚洲第一欧美 | 日本不卡一二三区 | 国产传煤欧美日韩成人动漫视频绯纹α | 欧美性生活在线观看 | 日韩精选 | 视频国产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 | 毛毛毛毛毛毛毛片123 | 999国产高清 | 中文字幕7|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网 | 亚洲男人天堂一区 |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蜜 |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作者 | 日本精品网| 麻豆激情视频在线 | 国产女人的高潮国语对白 | 国语对白爽死我了 | 韩国三级爽野战 | 国产激情久久久久影院小草 | 免费精品在线视频 | HEYZO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精品97久久久babes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日韩6页 看久久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