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教案大和小(通用2篇)
小班數學教案大和小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通過游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于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機、大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游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后,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里。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游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游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游戲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師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里,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么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啟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
香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游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
(游泳圈、氣球、蹦蹦床、折疊床、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戶外玩氣球。
游戲五: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活動延伸】
1、繼續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游戲。如從“拔河”可了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教學反思】
這一節課完成后,總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對知識理解還是非常準確的。對整個知識的學習都是通過一個故事完成的,是知識的學習不感到乏味枯燥。對幼兒表現好的,教師給予及時的獎勵,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
這節課,我感到遺憾的是,有部分幼兒沒有機會來表見自己,因為擔心幼兒混亂,集體回答問題的機會多余幼兒的個別回答。整個課程讓幼兒意猶未盡。
本次活動設計是從基礎入手形成大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在教學上打破了過去數學課的傳統模式,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寓數學教育于語言、游戲之中。一系列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小班數學教案大和小 篇2
活動目標
1、能區分物體的大和小,懂得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
2、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3、尋找發現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重點難點
重點:能區分物體的大和小。
難點:幼兒能用“大”和“小”來表述。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
音樂《大巨人和小矮人》;視頻;大小不同的兩個盆;大小不同的蘋果、絲瓜、紙盒、球等。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
教師:“大巨人有多大,小矮人有多小呢?讓我們用身體來表現他們的大小吧。”播放音樂《大巨人和小矮人》引導幼兒在情境中感知大和小。
二、感知物品的大與小1、幼兒觀看視頻,教師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圖中的大和小。
2、教師逐一出示實物,如:蘋果、球等物品,請幼兒比較教師出示的物品并鼓勵幼兒說一說該物品的大和小。
3、小結:進行物品對比時要兩個以上的物品進行對比,不能一個物品來比較,分大小。三、游戲:“大”、“小”寶寶找家。
小朋友們今天的表現都很棒,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吧。游戲規則:幼兒選擇兩個物品進行比較,分出大和小后把它們送回相應的大家和小家。
四、延伸:戶外游戲《吹泡泡》組織幼兒戶外進行《吹泡泡》
活動總結
為孩子創設情景化、游戲化的教學環境,這是個從基礎入手形成大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感知大小后,掌握大和小概念。在教學上打破了過去數學課的傳統模式,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寓數學教育于游戲之中。
《綱要》指出“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探索的對象。”圍繞孩子剛入園的特點,讓幼兒在情境中感知大小,在比較中獲得概念,在玩游戲中,借著律動《小矮人和大巨人》和游戲《大小寶寶找家》中感知大小不同的變化這一特征的表象記憶,讓幼兒體驗大和小的不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注意到
了發展性原則,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從觀察、實踐、感知等方法入手,開展了一系列的與大小有關的活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調動幼兒己有的對生活環境的了解和生活經驗、情感體驗,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在整個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有所欠缺,使活動時間有所延長,同時有部分幼兒沒有機會來表現自己。總的效果還是非常好的,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對知識理解還是非常準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