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月餅圓圓》及教學反思(通用2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月餅圓圓》及教學反思 篇1
明天就是中秋了,按照預先安排的課程,我組織了活動《月餅圓圓》。活動導入中,我給孩子們講述了《嫦娥奔月》的民間故事,孩子們雖然不是都能聽懂,但還是聽的很入迷。看來神話故事的魅力還是不錯的。之后的活動重點是引導孩子們觀察月餅盒子和月餅上的花紋裝飾。大家說了很多:如:“像好看的花”,“有花紋”,“上面還寫了字”……
品嘗月餅是本次活動的重要環節,活動前我帶來了幾個月餅。活動時我讓孩子介紹自己見過的或吃過的月餅,包括形狀、顏色與口味等。再出示月餅,并切開,讓孩子們觀察里面的餡和顏色。切開的月餅散發出陣陣香味,勾得大家都想吃了。于是,我分發給每人一小塊月餅,并要求慢慢吃,吃完要說出自己吃的是什么口味的。大家笑瞇瞇地吃下那小塊的月餅,有的孩子吃得飛快,看見同伴還沒有吃完,就一幅懊惱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就再給他一塊,這下,更多的孩子要求再吃一塊,月餅很快一搶而光。
吃完了月餅就進入了活動的最后環節——做月餅。我出示橡皮泥,邊示范變講解做月餅的三個步驟:一把橡皮泥放在手心揉成小球狀。二把揉好的小球放在桌子上,用手心輕輕的按下去(小球不要按得太薄)變成餅狀。三用小工具(吸管、積木、印模等)給月餅添上漂亮的花紋。看到我很快做好了一個漂亮的月餅,孩子們都高興地笑了,紛紛躍躍欲試。于是大家一起積極動手,每人都制作了兩三個漂亮的月餅。我給做月餅的孩子們拍下很多照片,大家的興致更高了。
本次活動的內容豐富(有故事,有觀察、有品嘗、有操作),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掌握了技能,體驗勞動帶來的樂趣,活動的氣氛也是特別輕松愉快。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月餅圓圓》及教學反思 篇2
1.為了讓本次活動更加能吸引幼兒的興趣,我在活動的材料準備與過程設置都做了一定的修改。《指南》中明確指出:藝術教育中,要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并給與適當的指導。我考慮從材料的投入下手,給幼兒充分的材料準備,讓幼兒可以有機會體驗不同材料的性質、用途、方法,增加幼兒在后期操作中的多重體驗。以此拓寬他們對制作不同月餅的需求,滿足他們不同的表現和創作。
2.在第一環節中,我使用了謎語的方式導入,這樣的游戲式的語言進行導入,成功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也讓幼兒發現了許多月餅的特點,例如:月餅的形狀是圓圓的,顏色是黃黃的,有不一樣的花紋和文字等,為后面的創作做好準備。
3.依據《指南》的精神指引,應該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所以在制作月餅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嘗試利用不同的材料,發揮想象力、創作能力,大膽地鼓勵他們去體驗。在幼兒操作過程中,大部分幼兒能自主進行游戲,大膽嘗試制作月餅。個別幼兒有困難時,也是盡量讓他們自己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