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過橋大班教案(通用6篇)
小熊過橋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單獨表演和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在歌表演中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 引導幼兒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
3、引導幼兒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二、活動準備:
課件、已學會兒歌《小熊過橋》、圖譜、音樂
三、活動過程:
1、 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2、以兒歌導入,完整欣賞歌曲。
3、 隨節奏說兒歌。
(1)教師示范隨節奏說兒歌的方法。
(2) 幼兒隨音樂節奏說兒歌。
(3)幼兒隨音樂學唱整首歌曲。
4、 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歌曲,體驗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1)出示圖譜,拍打節奏,引導幼兒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2)引導幼兒用動作和表情來表現每一句歌詞。
5、 幼兒學唱歌曲。
(1)請幼兒完整地唱一遍。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熊過橋的表情,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優良品德。
(3)隨音樂表演。
四、布置“小橋”的場景,幼兒分角色進行歌表演。
五、活動結束:集體舞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小熊過橋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有感情的朗誦童謠,理解童謠的內容,
2、根據童謠的內容創編動作,體驗角色扮演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根據童謠的內容創編動作,體驗角色扮演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熊、烏鴉、鯉魚、流水胸飾若干;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嘗試——我來過橋
1、引導幼兒有秩序的依次走過“小橋”進入活動室入座。
2、剛剛我們過小橋時有什么感覺?
3、有一只小熊他要過小竹橋,這只小熊可沒有小朋友勇敢,我們一起來聽聽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二、創編——小熊過橋
1、教師播放動畫,幼兒仔細觀看。
2、誰來過小竹橋?
3、小熊為什么不敢過小竹橋?
4、小熊不敢過橋時,誰在笑它?怎樣笑它?
5、小熊遇到困難是怎么想的?
6、誰來鼓勵小熊走過橋的?
7、小魚是怎樣鼓勵小熊的?
8、小熊是怎樣走過橋的?
9、幼兒學念童謠。
三、游戲——小熊過橋
1、幼兒自由選擇胸飾進行角色扮演。
2、播放童謠,幼兒根據童謠內容的發展進行角色表演。
3、根據童謠故事的發展順序幼兒有節奏的進行角色表演。
小熊過橋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我以小熊這一幽默、憨厚、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為線索,采取擬人化的手法,通過明快的節奏,通過畫面從而展現出小熊過橋的心理活動。有趣的情節畫面,能觸動幼兒的感情,扣住幼兒的心弦,使幼兒興奮。小熊不敢過橋的時候在想誰?烏鴉和流水是怎樣嘲笑小熊的?小熊最后能過橋嗎?這些問題都會引起幼兒的好奇,促使他們仔細觀察學習下去。淺顯的詩歌構思和富有情節形象的畫面,都非常適合幼兒的閱讀水平。
這是一個通過小熊從不敢過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敢于過橋,前后不同的心理活動對比,萌發幼兒堅強、勇敢的個性。結合幼兒在閱讀學習方面的實際情況,不但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為幼兒積累了一定聽故事和閱讀圖書的經驗,我在設計中并從技能,能力和態度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遵循感受理解,體驗遷移,想象創造的閱讀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視聽說等多種感官,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感情的朗讀。
2、讓幼兒感受小熊過橋的心情,懂得要勇敢、自信地克服困難。
3、知道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應該鼓勵幫助,而不譏笑。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走過獨木橋的經驗。
物質準備:課件《小熊過橋》、小熊一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走過獨木橋嗎?再走得時候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并交代兒歌的名稱)
2、欣賞兒歌,初步了解兒歌內容。
教師:(1)小熊走到橋上怎么樣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覺?
(2)頭上烏鴉在干什么?橋下流水怎么樣的?小熊怎么說的?
(3)小熊過橋后是怎么做的?鯉魚看了樂得怎么樣?
3、教師教幼兒學習兒歌《小熊過橋》
4、討論:你們喜歡兒歌中哪一個小動物,為什么?小熊后來為什么能過橋?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5、游戲:走獨木橋。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投放小熊、小鯉魚等動物頭飾,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兒歌內容。
活動反思:
《小熊過橋》這首兒歌雖然內容較長,但這首兒歌富有情趣。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在活動中運用了相應的課件,讓孩子進行理解。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讓孩子根據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進行講述,讓幼兒體會小熊過橋的心情來幫助幼兒學習,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通過啟發引導,觀察討論,體驗的過程來快樂學習。從而讓幼兒懂得自己遇到困難要克服,別人遇到困難應鼓勵幫助的道理。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小熊過橋的情感變化,學習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2.知道遇到困難要勇敢地面對,并想辦法解決。
活動準備: ppt課件:小熊過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交流:
小朋友你們見過橋嗎?是一座什么樣的橋?
(幼兒討論,發言)
二、展開
課件演示
1.了解小竹橋的特點
(1)小朋友看看這是一座什么樣的橋?
(小竹橋)
(2)你們知道走在小竹橋上會有一種什么感覺嗎?
(讓幼兒議一議)
2.理解詩歌內容,并引導幼兒思考和回答
(1)誰來過橋了?
(有只小熊來過橋)
(2)小熊為什么不敢過橋? (竹橋搖、熊的膽子小)
立不穩、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
(3)小熊不敢過橋時,誰在笑它?怎樣笑它?
頭上烏鴉哇哇叫,橋下流水嘩嘩笑。)
(4)小熊遇到困難是怎么想的?
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
(5)誰來鼓勵小熊走過橋的?
河里鯉魚跳出水,對著小熊大聲叫。
(6)小魚是怎樣鼓勵小熊的?
小熊小熊別害怕,眼睛向著前面瞧。
(7)小熊是怎樣走過橋的?
一二三、向前跑,小熊過橋回頭笑,鯉魚樂得尾巴搖。
3.教師朗誦詩歌
讓幼兒再完整地欣賞一遍詩歌,體會作品語言的優美、明快,加深對情節的印象。
4幼兒學習詩歌
小朋友,你們和老師一起朗誦詩歌好嗎?
讓幼兒有表情地跟讀詩歌。
三、結束
聯系生活實際,回憶生活中勇敢的事例。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到戶外走平衡木(獨木橋)。
小熊過橋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學習兒歌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但傳統的語言教學形式限制了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自由發揮和創造想象。因此,在這個活動設計里我們嘗試用啞劇引入,將語言教學和表演形式相結合,整合成一個能有機開展的活動,引導幼兒在創造想象的過程中學習兒歌,激發他們學習兒歌的積極性,發展其語言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同時配合表演動作,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
活動目標:
1、用普通話獨立、清晰的朗誦兒歌,理解兒歌的意義,學詞:瞧、鼓勵。
2、分角色有表情的朗讀兒歌并創編表演動作。
3、培養幼兒仔細觀察角色大膽表演動作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熊過橋》的投影片。
活動過程:
1、啞劇引入,激發幼兒興趣。教師表演根據兒歌第一段改編的啞劇。
(1)表演力求生動,著重刻畫小熊站在橋上左右搖晃,不敢過橋的樣子。
(2)請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述,要求幼兒與教師表演的不一樣。
2、學習兒歌。
(1)引入兒歌第一段。
①教師出示投影片并有表情的朗誦兒歌第一段。
師:“請小朋友聽聽老師剛才表演的是怎么一回事。”
②通過提問幫助幼兒掌握兒歌內容。
③學習第一段,鼓勵幼兒創編表演動作。
(2)學習兒歌第二段。
①提問:“小熊叫媽媽幫忙了,假如你是熊媽媽,你會怎么幫助它?”
②請幼兒開動腦筋,想辦法幫小熊過橋。
教師正面評價,鼓勵孩子大膽想象。
③教師出示投影片并以熊媽媽的口吻朗誦兒歌第二段。
師:“小朋友開動腦筋想出了許多辦法幫助小熊,你們的辦法都不錯。咱們來聽聽熊媽媽到底是怎么幫助小熊的。”
④學習第二段,認識并理解詞語“鼓勵”。
⑤引導幼兒創編動作。
⑥集體朗誦整首兒歌。
3、分角色朗誦并表演兒歌。
小熊過橋大班教案 篇5
實踐活動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小熊過橋
設計意圖: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多,家里比較嬌慣,孩子面對困境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都很差,有的時候長篇大論的說教也許不起作用,生動有趣又具有教育意義的童謠小孩子卻很樂于接受,本次活動《小熊過橋》內容比較生動有趣,念起來又很有節奏,朗朗上口,幼兒比較容易接受能在不知不覺中對幼兒進行勇敢教育,并讓幼兒學會關心幫助困境中的同伴,進行道德品質的培養。
活動目標:
1、理解童謠內容 ,學習有節奏的念童謠,感受童謠的節律美。
2、通過學念童謠,感受小熊在過橋過程情感變化過程,教育幼兒生活中要有樂于助人和勇敢獨立的性格。
活動準備:
1、 帶幼兒走平衡木。
2、 教學掛圖。幻燈片。
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走過獨木橋嗎?走得時候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小熊的外婆生病了,小熊要去看他,在去的路上要走過一座竹子做成的獨木橋,你們猜在過橋是小熊會遇到什么是呢?
基本部分;
1、出示掛圖,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1)小竹橋,搖搖搖,你們說小熊走到橋上怎么樣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覺?
(2)當小熊準備過橋時頭上的烏鴉在干什么?橋下的流水怎么樣了?小熊在聽到烏鴉和流水的嘲笑后心里感覺怎么樣了?他害怕的怎么說啊?
(3)小熊在喊媽媽的時候誰聽見了?他又是怎么說的?誰來學一學。
(4)那小熊過橋了嗎?小熊過橋后是怎么做的?鯉魚樂的怎么樣?
2、請幼兒跟教師一起完整觀看幻燈片畫面,感知小熊過河時的心情。
3、邊學習朗誦詩歌。
4、集體念童謠,并感知童謠的韻律美。
小朋友,你們覺得這首童謠好聽嗎?老師告訴你們這首童謠啊念起來很有節奏。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都是押韻的,所以非常的好聽,我們還可以配上身體的動作很有節奏的把它念出來呢,你們想試一試嗎?
5、你們喜歡詩歌中誰?,為什么小朋友都都喜歡烏鴉和流水啊?小熊后來為什么能過橋?如果你看見別人遇到困難,你會怎么辦?
小熊過橋是害怕的喊媽媽了,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么做啊?
小結:小熊在小鯉魚的幫助下,終于勇敢的過了橋。
結束部分;隨錄音機一起念兒歌。
活動延伸:小朋友,現在你們想到怎么過橋了,現在我們再一起去玩過橋的游戲吧。
附兒歌:
小竹橋,搖搖搖,有只小熊來過橋。立不穩,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頭上烏鴉哇哇叫,橋下流水嘩嘩笑。“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河里鯉魚跳出水,對著小熊大聲叫:“小熊,小熊,別害怕,眼睛向著前面瞧!”一二三,走過橋,小熊過橋回頭笑,鯉魚樂得尾巴搖。
小熊過橋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喜歡單獨表演和與同伴合作表演的興趣,體驗在歌表演中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 引導幼兒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
3、引導幼兒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二、活動準備:
課件、已學會兒歌《小熊過橋》
三、活動過程:
1、 談話導入,出示課件,引起幼兒興趣。
2、 說兒歌,完整欣賞歌曲。
教師范唱,幼兒拍手。
3、 隨節奏說兒歌。
(1)教師示范隨節奏說兒歌的方法。
(2) 幼兒隨音樂節奏說兒歌。
(3)幼兒隨音樂學唱整首歌曲。
4、 引導幼兒用兩種動作表現歌曲的強弱拍,體驗2/4拍和3/4拍的不同節拍感覺。
(1)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2/4拍和3/4拍的不同。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找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強弱規律。
5、 幼兒學唱歌曲。
(1)請幼兒完整地唱一遍。
(2)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熊過橋的表情,培養幼兒樂于助人的優良品德。
(3)隨音樂表演。
四、延伸活動:學習歌表演。
請幼兒戴上頭飾表演,也可交換頭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