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月亮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月亮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饒有趣味的作品內容,很吸引幼兒。“夠月亮”的畫面和內容讓幼兒充滿好奇,產生了游戲的沖動。因此這是一個可以“玩”、可以“游戲”的作品,適宜在大班進行集體教學。
疊高是各年齡段幼兒都喜歡的活動,大班幼兒已積累了一些操作經驗,但對疊高中蘊含的“奧秘”卻不甚清楚。于是,我們借助文學作品,設計了“夠月亮”活動,讓大班幼兒在與同伴的共同游戲中探究疊高的“奧秘”,初步體驗合作的樂趣和重要性,引發幼兒積極主動的操作、探究和發現。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動物“吃月亮”的畫面中,討論并發現疊高時保持平衡的方法。
2.與同伴一起探究疊高的“奧秘”,從中體驗探索的樂趣。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樂于與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發兩人合作表演的興趣。
活動準備
作品的動畫片、幼兒建構作品的照片、PPT(人體疊高):疊高用的多種用具、紙制隔板、可移動的“月亮”。
活動過程
一、交代名稱,引發好奇
(通過“開門見山”式的問題引出作品,引起幼兒無限的遐想和學習的積極性。)
1.這是什么(月亮)這里有一個關于月亮的有趣的故事,一起看看這個故事的名字——《月亮的味道》。
2.你認為月亮是什么味道的
3.過渡:有一群動物也在想: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它們想去摘月亮,動物們有沒有摘到月亮動物們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二、聽講故事,理解作品
(借助重點問題和插問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內容,討論并發現疊高的一些方法,促進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1.播放PPT:看看講講(講述中適當進行一些插問)。
(1)大象這么大,海龜這么小,我們一起幫忙想個好辦法,讓上面的大象站穩、下面的海龜不受傷,可以怎么做(引導幼兒大膽推測)
(2)現在誰來幫忙了獅子站在斑馬身上,它的頭往哪邊比較合適呢為什么這樣站比較好
(3)現在幾個動物在摘月亮(7個)你認為猴子會請哪個動物爬上去比較合適(推進)為什么小老鼠爬上去比較合適
(4)小老鼠為什么能成功這是朋友們互相合作、努力配合的結果嗎
(5)誰能說說動物們是用什么辦法站穩、夠到月亮的
2.小結:動物們互相配合,慢慢地往上疊,它們都找到了保持平衡的方法。它們不怕失敗,最終成功地夠到了月亮,嘗到了月亮的味道。大家都覺得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很值。
3.過渡:動物們齊心協力用疊高的方法夠到了月亮,品嘗到了“它們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你們想不想也和朋友一起“夠月亮”
三、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借助操作體驗和問題討論,引導幼兒在共同游戲中探究疊高的“奧秘”,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1.第一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個桌上有一個可移動的“月亮”。一個塑料筐,筐里有一些小紙板、罐頭、積木、木板等。每組材料的種類和數量相同。
(1)交代操作要求:
這些材料像什么呢(動物的腿)這些小紙板可以代替什么(動物的身體)
有的動物是兩條腿的,也有的動物是四條腿的。你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材料代替動物的腿。
材料只有4份,而我們有16個人,可以怎么玩游戲呢(4人合作游戲)
(2)幼兒4人一組探索活動。
[觀察要點]:怎樣的材料適合放在下(上)面怎樣放置材料才會穩穩當當的
(3)交流各自用什么辦法“夠月亮”
2.第二次探索。
提供材料:每個小組增添相同數量的藥盒、酸奶罐、圓柱體積木。
(1)交代操作要求:
這次每個小組增加了材料,你們可以用和動物不一樣的方法試試疊高“夠月亮”。
提醒幼兒可移動的“月亮”可移至中間處或最高處。
(2)幼兒4人一組探索活動。
[觀察要點]:幼兒是否有意識地挑選材料幼兒是否能分工合作進行疊高疊高時是否細心
(3)交流各自用什么辦法“夠月亮”。
(重點介紹與眾不同的方法,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
3.小結激趣。
“夠月亮”的辦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組成功了,有的小組失敗了……以后,我們可以試試各種辦法,相信你們肯定可以夠到月亮。
延伸活動
1.請幼兒欣賞圖片或PPT,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有關人體疊高等畫面,進一步感知其中蘊含著的有關疊高——平衡的“奧秘”。
2.在區域活動中,提供疊高用的多種材料,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繼續玩游戲,并記錄游戲的操作情況,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活動反思:
一、目標定位偏難,幼兒基本掌握
針對三個目標來說,第一個目標偏難,但是在幼兒的掌握情況來說還算不錯,不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太過于去抓住目標進行教學,顯的有些死板,不夠靈活。第二個目標是感受夜晚大自然的美好意境,但是在活動中不太能體現出來,月亮本是夜空中的精靈,體現一種純凈寧靜的.美,但是在活動中沒有營造起這樣的氛圍,這是有點欠缺的。可以在活動開始的時候播放一點關于夜晚的輕音樂,讓幼兒仿佛置身于夜空中。
二、內容主體單板,幼兒興趣不大。
整個活動按照總分總的順序,比較老套,缺乏新意。導入部分過于著急的想去進入下一個環節,所以幼兒思考的比較少,幼兒的主體性體現的還不夠,可以讓幼兒來說一說會在哪里看到過月亮,看到的月亮是怎樣的。可能由于我教齡不長,我怕把問題拋出去之后會收不回來,還是要在以后的更多活動中自己獲取經驗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請幼兒第一次欣賞完詩歌的時候,我提問的問題可以在廣泛一點,不要把問題框死在詩歌中,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發揮想象力,讓他們想一想聽到了什么,他們的思維肯定還會更加廣闊。
在活動中應該肯定幼兒的每一個回答,不能去否定幼兒的想法,在活動結束后我才發現,我過分的去強調了詩歌的題目是《月亮》,而一直去否定幼兒提出的“月亮和我好”,這也是一大忌。
三、延伸環節倉促,主題沒有升華
過于倉促的去結束活動,忽略可以很精彩的主題升華部分,可以在結束部分讓幼兒在說說,可以給月亮找哪些好朋友,在活動中也要突出夜晚的情感,安靜純凈。突然的讓幼兒出去給月亮找朋友也顯得有點不切實際。可能我的教育手法比較稚嫩,在幼兒面前也不太能放開自己,顯的有些拘謹,情感的表現還不是很到位,不能以感情以聲音來吸引幼兒,這也是我在以后需要繼續發展的方向。
關于這次的活動,王老師給予的意見和評價也是我以后繼續前進的動力,我相信在這樣一片和諧的環境中,我也一定會繼續努力,不斷吸取成熟教師和有經驗的老師的良好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努力為八幼的持續發展添磚加瓦。
還有,在活動中,我的目標達成度不夠,沒有詩歌的意境美;教師教的痕跡也較多,幼兒理解不夠;對幼兒的表述細節,教師關注不夠,“飄”“盛”,沒有及時糾正。
幼兒園月亮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發展想象力,激發對大自然產生美好的情感。
2、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學會朗誦。
3、感受民間童謠的藝術魅力。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課件:《月亮下來吧》。
2、仿編兒歌紙條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入:回憶月亮形狀變化。
提問:月亮的形狀是怎樣變化的?(請個別幼兒發言)
播放PPT2,小結:每個月的初一,月亮又彎又小,然后慢慢變大變圓,到十五時月亮又大又圓,然后又慢變彎變小。
(二)師生談話:圓圓(彎彎)月亮像什么?
1、點擊進入PPT3提問:圓圓的月亮像什么?(幼兒自由發言)。繼續點擊PPT2,師生一起邊看邊說。然后教師小結:圓圓的月亮像皮球、西瓜、車輪……,還像我們生活當中的許多東西。
2、播PPT4提問: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幼兒自由發言)。繼續點擊PPT4,師生一起邊看邊說。然后教師小結:圓圓的月亮像香蕉、眉毛……,還像我們生活當中的許多東西。
(三)學習朗誦兒歌。
1、完整欣賞兒歌,感受兒歌的意境美。
(1)初次欣賞。
(點擊進入PPT5)介紹兒歌的名字《月亮下來吧》。(點擊兒歌名字啟動背景音樂,教師朗誦,點擊PPT5進入自動播放到PPT15,畫面切換可結合點擊控制)
提問:兒歌名字叫什么?聽起來感覺怎么樣?引導幼兒學習詞“優美”。
(2)帶著問題再次欣賞。
提出要求:請仔細聽,兒歌里講了什么?把月亮當成什么?誰想把它怎么樣?(點按鈕回到PPT5,點擊方法同上,教師再次朗誦)
2、逐段回憶兒歌內容,結合圖譜分段學習朗誦。
(點擊進入PPT16)教師提問:你在兒歌里最先(或接下來)聽到什么?把月亮當成什么?誰想把它怎么樣?(教師點擊PPT16,依次逐段出示圖譜后,引導幼兒逐段朗誦二遍。)
3、整首朗誦。(根據教學需要點播PPT16、17聲音“掌聲”,鼓勵幼兒,增加氣氛)
(1)結合PPT16的圖譜,提醒幼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將兒歌完整朗誦二遍。
(2)點擊進入PP17,引導幼兒脫離圖譜配樂朗誦若干遍。
(3)師生共同討論為兒歌配上合適的動作,視幼兒興趣引導幼兒朗誦兒歌若干遍。
(四)活動延伸:仿編兒歌。
點擊進入PPT18,教師示范仿編,請幼兒將小紙條帶回,與家人一起紡編。
點擊進入PPT19,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本活動以談話形式引入,運用形象的圖譜,通過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啟發、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兒歌的內容,感受兒歌的韻律美,教師精巧的課堂設計、熱烈有效的師幼互動、真實自然的教學風格,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
幼兒園月亮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萌發對月相變化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欣賞故事,能通過談話、觀看圖片了解月亮形狀變化的過程。
3、通過了解故事內容,知道“半個月”的時間概念。
活動準備:
1、兔媽媽、小兔子頭飾各1個。
2、紙制大餅1塊,單月日歷1張。
3、畫有月亮變化的圖案1套。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引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小兔子頭飾,引導幼兒與兔媽媽、小兔子相互問好。
(2)教師:兔公公家蓋房子,兔媽媽要去幫忙,小兔子只能在家等媽媽,它會怎么等媽媽呢?(鼓勵幼兒很據自己的想法大膽講述)
2、 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欣賞,初步了解“半個月”的時間概念。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并提問:兔媽媽要多久才會回家呢?你們知道半個月是多久嗎?
(2)教師出示日歷,引導幼兒數日歷,了解半個月時間有多長。
(3)教師提問:除了用數數的辦法,兔媽媽還告訴小兔一個什么好辦法呢?
3、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幼兒進一步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借助教具“大餅”,邊演示邊講述故事,幼兒認真欣賞。
(2)提問:兔媽媽走后頭幾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它是怎么吃大餅的呢?(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月亮圖片)
(3)教師提問:七八天過去了,月亮變成了什么樣子?小兔把圓圓的大餅吃掉了多少?(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月亮圖片)
(4)提問:又有幾天過去了,天空的月亮只剩下了什么?小兔手中的餅也變成了什么?(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月亮圖片)
(5)教師提問:最后一天晚上發生了什么事?小兔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4、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月亮變化的圖片,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幼兒觀察月亮變化的圖片,引導幼兒根據所出示的月相圖片順序進行講述。
(2)教師小結半個月時間里月亮變化的過程。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觀察每晚的月亮,并將自己看見的月亮形狀畫下來。
幼兒園月亮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情境感受歌曲的優美旋律,初步嘗試演唱附點節奏X.
2.結合圖片記憶理解歌詞內容,通過PPT“找月亮”游戲學習演唱歌曲。
在歌曲最后一句時“月亮”藏在“云朵”后面,“小狗”猜“月亮”是,躲在哪里,幼兒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圖示
2.PPT
兩個云朵道具。
活動過程
1.教師講述歌曲所表現的故事情境,并范唱1遍引起幼兒的興趣。
2.傾聽范唱第2遍,感知小狗吃月亮的動作和吃月亮的順序。
3.傾聽范唱第3遍,初步理解月亮的變化順序。
4.傾聽范唱第4遍嘗試跟唱,并且通過圖片排列游戲加深對月亮變化順序的理解
5.全體看圖譜完整歌唱2遍,著重唱清楚最后一句和相應動作,教師強調附點節奏
6.通過PPT“小狗吃月亮”游戲3遍,熟練掌握歌詞和動作并嘗試分角色歌唱。
7.利用云朵、月亮道具進行“找月亮”游戲3遍,享受歌唱的樂趣
(1)教師講述游戲規則,幼兒清楚自己的角色,并且明確站在云朵后面中只有一個是月亮。
(2)第一次玩游戲,再次明確只有“月亮”才能蹲下去躲好。
(3)第二次玩游戲,在人數增加、云朵增加的情況下猜測誰是月亮。
第三次玩游戲,嘗試挑戰升級即:“月亮”可以選擇不同的云躲起來。
幼兒園月亮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認識漢字:月亮、星星。
3、能積極大膽地參與活動。
4、欣賞并理解詩歌,能在集體前復述詩歌。
5、引導幼兒充分想像合理的詩歌經過,鍛煉自己口語的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月亮和星星》課件。
2、月亮、星星圖片及漢字卡片。
3、星星頭飾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出示星星,吸引幼兒注意力。
老師邊唱邊出示“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咦?你們看,這是什么呀?”師:“今天,星星也來做客了,我們和她打個招呼吧!”幼兒: “星星,你好!”師:“小朋友什么時候才能看到星星啊?”幼兒:“晚上”。師:“星星住在哪里?”“那晚上天上除了星星還有誰?”幼兒:“月亮”。
2、觀看課件,初步欣賞詩歌,感知詩歌內容。
老師:“晚上的天空中真漂亮,不僅有彎彎的月亮還有許多許多星星,老師這里還有一首好聽的詩歌《月亮和星星》,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第一遍傾聽后提問:
詩歌的名字是什么?詩歌里都有誰?
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月亮和星星。
第二遍傾聽:
師:“我們再來聽一遍,詩歌中的月亮和星星都扮演了誰?”
(1)、詩歌中的月亮是誰?幼兒學習詩句:月亮月亮是媽媽。(教師采用等待、留空的方法引導幼兒初步學念詩歌。)
(2)、星星是誰呢?幼兒學習詩句:星星星星是娃娃。
(3)、月亮的嘴巴會怎么樣?(笑一笑)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月亮是怎樣笑的。
(4)、星星的眼睛又會怎么樣呢?(眨一眨)
師:誰來學一學星星眨眼睛?
3、學習朗讀詩歌。
(1)、師:“這首詩歌真好聽,我們一起來看著屏幕跟著念一遍詩歌吧。”
幼兒看課件學習朗讀一遍。
(2)、師:“小朋友念的真好,老師想聽小朋友用好聽的聲音來念這首詩歌”。
4、認識漢字:月亮、星星。
(1)、附圖認識。
(2)、教師手持卡片,以開火車的形式讓幼兒邊讀邊拍漢字卡片。
(3)、看課件,點擊圖片跳出相應的漢字。
5、在音樂活動中結束活動。
師“星星看到小朋友們這么聰明可高興了,他說要來和小朋友們跳個舞,你們愿意嗎?”
放音樂《閃爍的星星》幼兒戴頭飾邊唱邊跳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兒歌,兒歌中的形象是幼兒熟悉喜愛的月亮和星星,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的把“月亮的嘴巴笑一笑”,“星星的眼睛眨一眨”展現了出來,加深了幼兒的印象,喚起了幼兒的真摯情感,它所營造的動態情境,激發了幼兒語言表達的積極性。活動結束后,感覺此次活動還可以增設一些師生互動的環節,這樣更有利于幼兒熟記詩歌。比如,老師戴頭飾扮演月亮,幼兒扮演星星,邊欣賞詩歌,邊表演。也可以師生一對一表演,利用眼神,動作表情的交流增進師幼之間的親切感,使活動氛圍更加溫馨,幼兒能更加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