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會新學期計劃教案(通用4篇)
中班社會新學期計劃教案 篇1
一、幼兒發展目標
1、了解班級新成員、新環境,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變化的快樂。
2、知道自己長大了,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3、能主動參與選組活動,認識自己的組別、標記和上課、吃飯的座位。
4、有與同伴合作的愿望,體驗合作的快樂。
5、知道自己是小主人,樂意為班級服務。
二、活動安排內容
九月份
1、《我們見面了》
2、《我們在一組》
3、《去菜場》
4、《蔬菜的家》
十月份
1、《蒲公英旅行記》
2、《金色的田野》
3、《涼快的秋天來了》
4、《秋天的色彩》
十一月份
1、《我們的鄰居》
2、《好鄰居》
3、《方便的超市》
4、《美麗變變變》
十二、元月份
1、《城市美容師》
2、《健康天使》
3、《陽光警察》
中班社會新學期計劃教案 篇2
一、情況分析
我班孩子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尊敬老師,愛惜同伴,能理解并遵守平常生活中基本規則,大部份孩子能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有一定的自信心。但是由于我班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合作意識不強,不能相互忍讓,相互分享,本學期將重點加強培養。
二、目標
1、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異同,初步學會同情和關心他人。
2、了解四周的的環境,并初步了解它們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引發幼兒最初步酷愛故鄉的感情。
3、了解四周成人的勞動,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養成愛勞動、愛勞動成果的習慣。
4、大膽表達自己想法,學會克服困難;初步學會評價自己與同伴,知道與他人合作,學會分享和忍讓。
5、了解祖國的一些傳統文化,初步了解奧運知識,初步培養對祖國的酷愛之情。
三、具體措施
1、幼兒在玩玩具中經常會發生爭吵或打鬧,我們將和孩子一起共同討論,讓孩子們知道解決矛盾的方法及一起游戲的規則和作用,學會交往,同時教育幼兒懂禮貌,并創造機會練習幼兒學習禮貌用語。
2、每月展開一次“大幫小”的活動,鼓勵幼兒幫助小班幼兒,體驗幫助他人的得到的快樂。
3、以講故事、看圖片等情勢引導學會幼兒相互合作、相互忍讓。
4、以輪番當小小升旗手的情勢,在每次升旗儀式后講講最近的國家大事,先容簡單的奧運知識,幫助幼兒尊重國旗,和培養幼兒愛國情感。
5、搜集有關環境保護的圖片、資料等,通過社會實踐、故事講述等加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中班社會新學期計劃教案 篇3
一、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社會課程的'學習,基本情況分析是:根據幼兒認知發展的特點,以他們身邊的社會生活為源泉,從幼兒自身出發,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認識自己到人際交往,從了解規則到形成規則意識,從愛家到愛國……。選取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有意義的活動內容為主題內容,把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的發展與品德教育、勞動教育等內容有機聯系在一起。通過感知體驗、觀察學習、實踐活動等途徑和方法,促使幼兒認識社會、學習生活、全面發展。
二、教學目的:
1、從幼兒的實際出發,讓幼兒動手動腦參與活動,是學前班社會課程的教學目的。
2、學前班幼兒的社會教育是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三、教材分析:
1、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應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引導幼兒的社會行為為基礎,并將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納入活動目標之中。
2、正面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點。正面教育就是要求教師以積極的方式對幼兒提出要求,用以身作則的行為作幼兒的表率,營造平等、寬容、接納的環境使幼兒得以發展。
3、“熏染“和”潛移默化“是社會性發展和教育的基本特征,社會性教育不能停留在課堂上而應該借助于日常生活,使課堂教學成為引導,使日常生活成為補充。
4、以幼兒的親身感受和體驗為基礎來逐漸展開教育活動。
5、注意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式,充分發揮幼兒各種感官的感知力,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四、具體教學措施:
在教學中,不受教學內容和《社會課本》畫面的限制,充分利用本地條件和資源,將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有機結合;在日常生活中,要使課堂教學內容得以延伸,使日常生活成為幼兒社會性發展的訓練場所和檢查場所。
中班社會新學期計劃教案 篇4
一、樹立明確的指導思想
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樂于交往"、"不怕困難"的幼兒。《綱要》再三強調讓幼兒主動活動,健康教育的第一條件就是尊重主體、積極、創造性地活動。幼兒健康教育既然將促進幼兒的健康作為最直接的目的,其教育過程就不應使幼兒感到壓抑或受到傷害,然而日常生活中與之背道而馳的現象卻司空見慣,值得我們反思。因此我們十分注意在幼兒的整日生活中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將幼兒的興趣與必要的規則相結合。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盡早建立起各種良好的健康行為。
二、設計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形式與途徑
幼兒園健康教育應與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結合,集體教育、小組活動與個別交談相結合。目前,幼兒健康教育實踐中存在著一些誤區,有人認為幼兒健康教育就僅僅是日常生活中的衛生習慣培養,對于這些片面的認識我們應該加以注意和防范。我們盡量多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同時我們還重視幼兒園課程的潛在影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因此我們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幼兒健康教育實施中,我們不僅重視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而且應重視幼兒園心理環境的創設,本著幼兒身理和心理的需求,我園于本學期購置了大量的幼兒可選擇的活動器材,以此來引導、鼓勵幼兒大膽、積極地參與活動,同時還培養了幼兒大方友善的交往能力。
三、實施適宜的教育方法
給幼兒自由選擇、討論、合作的空間,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活動中鍛煉身體,鍛煉意志。
愛心教育需要家園合作、共同完成,家長要在家庭生活中引導幼兒尊重、關愛長輩,教師通過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引發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
四、社會活動計劃
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
2、愿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于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具體措施:
(1)鼓勵幼兒多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感受節日活動的樂趣。
(2)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他人的愛,初步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回報親人和他人給予的關愛。
(3)采用先試后導的方法,尊重和肯定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接受他們的表現方式,再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引導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自我表達、人際交流的樂趣,獲得情感需要的滿足。積極鼓勵幼兒以愉快的心情參加各種活動,引導幼兒學會關心理解同伴的心情,并愿意給予幫助。
(4)在日常活動和游戲中,引導幼兒學習幫助他人,愿意為班集體做事,感受集體生活的愉快。
(5)引導幼兒了解紙與人類的密切關系,知道節約用紙的意義,在利用廢舊紙張制作物品的過程中感受創造的樂趣。
(6)尊重、關愛每個幼兒,了解每個幼兒的心理需要和情緒、情感的變化,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幼兒,同時了解幼兒的興趣和愛好,以此為突破口,與內向孤僻的幼兒進行交流,從而引導那些幼兒改變原有的性格,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7)引導幼兒愛護班級和幼兒園的各種物品,關注社區環境,愛護社區公共設施。
(8)引導幼兒了解我國幾個少數民族典型的民俗風情,教育幼兒熱愛并尊重少數民族。
(9)通過多種活動,了解家鄉的名勝古跡,關注家鄉的變化,知道家鄉的人文景觀和特產,激發幼兒熱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培養幼兒的主人翁意識。
(10)在集體和自由交往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和同伴分享食品、玩具、圖書及高興的事,幫助幼兒獲得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
(11)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學習用商量的辦法解決問題,知道相互謙讓會給大家帶來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