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駱駝祥子》教案(精選4篇)
名著《駱駝祥子》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應掌握的基礎知識:作者、作品的主要內容、作品的主題、人物形象、藝術特色。
2、應培養的能力: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作品的主要內容、人物形象的刻畫。
2、作品的主題。
三、教學理念:
1、傳授知識重精,不在多。
2、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3、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創新精神。
四、教學過程:
(一)前置性作業:
要求學生課外閱讀《駱駝祥子》一書,并且做好:
1、上網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在閱讀中用筆畫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在旁邊寫批注。批注可以從人物刻畫的方法、詞語的使用、修辭方法的使用、語言上的特點等方面去考慮,也可從自己在讀中產生的感想去寫。
3、全書共有十五章,每天讀一章,爭取兩個星期讀完。各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做好督促檢查工作。
(二)引入:
欣賞電影《駱駝祥子》片段,激趣。
(三)明確學習內容。
(四)進行新課:
1、了解作者:
學生根據自己完成“前置性作業1”的情況來談,教師進行必要的補充。
2、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駱駝祥子》的主要內容、所表現的主題、人物形象和藝術特色。
(1)小組成員交流。
(2)全班交流,互相補充。
(3)要求學生閱讀課本名著導讀p234——235的內容,再次加深《駱駝祥子》一書內容的了解。
3、交流完成“前置性作業2”的情況,交流中互相學習:
在班里找一個小讀者,重點推薦書中的其中一章內容,讓小讀者閱讀與欣賞自己做的批注,并聽聽小讀者給自己的評價。
4、全班一起欣賞《駱駝祥子》的其中一章內容,使學生對作品的人物形象、藝術特色有更深的感受:
(1)大家商量推薦欣賞書中其中的一章內容。
(2)全班一起交流閱讀體驗,結合“前置性作業2”進行,學生暢所欲言,互相補充,教師進行適時的點評。
5、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下列問題,從而把握《駱駝祥子》所要表現的主題:
祥子的命運如此悲慘,你認為是社會的原因,還是他個人的原因?為什么?
(五)小結。
(六)布置作業:
寫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來談你對祥子的認識,要結合作品中的具體內容或相關的語句來寫。
(提示:可以就書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命運、悲劇的社會根源以及祥子的愛情婚姻等方面談獨到的深刻的體會。)
五、教后反思:
1、學生的前置性準備工作做得非常充分,課前做足了功夫,所以為課堂上的交流閱讀體驗打好了基礎,使學生在堂上有備而來,有話有說。為了使學生能夠扎實完成前置性作業,我一方面充分利用好閱讀課的'時間,另一方面能夠發揮學生四人學習小組的積極作用,每天讓學習小組的組長督促小組成員做好閱讀與批注工作,每天去檢查閱讀與批注情況。若發現學生有不自覺的表現,我會去引導與跟進,使學生自覺去閱讀并做好批注。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學生的交流:
一是小讀者之間的交流。讓學生在班里找一個小讀者,重點推薦書中的其中一章內容,讓小讀者閱讀與欣賞自己做的批注,并聽聽小讀者給自己的評價。這個環節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互相學習,學習他人是怎樣去做批注,發現自己去閱讀中可能忽略的地方,比較對同一內容的理解自己與他人有何異同,在比較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個環節的設計,也使學生體會到了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的一種成就感,得到了心靈上的一種愉悅。
二是全班同學的交流。全班同學一起欣賞《駱駝祥子》的其中一章內容。由于“前置性作業2”學生做足了功夫,所以在課堂上學生能
名著《駱駝祥子》教案 篇2
一、導入新課:
《駱駝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優秀代表作,它標志著老舍小說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說的最高峰,是五四以來小說中頗受讀者喜愛的,具有世界影響的著名長篇之—。《駱駝祥子》是老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二、簡介作者及其作品(投影顯示)
三、回顧指導
作品整體感知(找同學復述故事梗概,投影顯示)
四、問題研討
1、作者塑造了一個不善言談的祥子的形象,用了什么方法?結合課文談談理解。
2、本文在敘述高媽和祥子的對話中,我們看出,幾乎是高媽一個人在喋喋不休,祥子似乎是在陪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結合全文分析。
3、關于祥子悲劇的原因有這樣一些觀點:其一、祥子個人的性格造成了祥子的悲劇;其二、萬惡的社會把祥子推向了悲劇的深淵。你對這些觀點有何意見?請談談自己的看法。
4、有人認為祥子最后的'欺騙他人等惡劣行為是自甘墮落的表現;也有人認為這是祥子對這個社會的消極反抗,你贊同或是否定這些看法嗎?請說說理由。
五、拓展延伸
雖然舊中國的北平與改革開放的今天不可同日而語,但就個人在市場經濟中的求生存發展這一問題上,還是有很多共性的。
假設在今天,有像祥子一樣的人物,從農村來到城市,夢想著靠自己個人的努力尋求安穩的生活——
1、我們會怎樣對待他的奮斗?
2、應當如何引導他們對社會生活產生更為深刻的認知?
3、對于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我們能從《駱駝祥子》中得到什么啟示?
六、教師總結并引導學生寫小論文
1、閱讀小說應注意的幾點:
(1)掌握情節,結合環境,分析人物,揭示社會意義;
(2)學習、品味語言,揣摩寫法;
(3)閱讀過程和方法的總結:讀作品,作筆記(摘抄、批注、后記、摘要、心得體會……),提問題,再讀作品,查資料,得觀點,出成果(指寫成小論文)。
2、明代于謙在其《觀書》中這樣寫道:“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好了,我們剛才通過分析祥子這個人物的形象及其關于祥子命運悲劇的探討,我想大家對這些問題一定有自己新的看法和見解。下面就請大家選取一個角度來對《駱駝祥子》這部小說進行一個簡單的評析,寫成500字左右的作文。
名著《駱駝祥子》教案 篇3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現實主義的筆法與悲天憫人的情懷,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難忘的藝術形象,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擁有重要地位。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駱駝祥子》閱讀答案,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駱駝祥子》閱讀原文( A )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車,他自己的車,祥子軟得顫悠顫悠的,連車把都微微的動彈;車箱是那么亮,墊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響;跑得不快怎能對得起自己呢,怎能對得起那輛車呢?這一點不是虛榮心,而似乎是一種責任,快跑,飛跑,不足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力量與車的優美。那輛車也真是可愛,拉過了半年來的,仿佛處處都有了知覺與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馬上應合著,給祥子以最順心的幫助,他與它之間沒有一點隔膜別扭的地方。趕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攏著把,微微輕響的車輪像陣利庵的小風似的催著他跑,飛快而平穩。拉到了目的地,祥子的衣褲都擰得出汗來,嘩嘩的,像剛從水盆里撈出來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驕傲的一種疲乏,如同騎著名馬跑了幾十里那樣。
( B )冬天又來到,從沙漠吹來的黃風一夜的工夫能凍死許多人。聽著風聲,祥子把頭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來。直到風停,止住那狼嚎鬼叫的響聲,他才無可奈何的起來,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還是歇一天。他懶得去拿那冰涼的車把,怕那噎得使人惡心的風。狂風怕日落,直到四點多鐘,風才完全靜止,昏黃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紅。他強打精神,把車拉出來。揣著手,用胸部頂著車把的頭,無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著半根煙卷。一會兒,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倆買賣,好早些收車。懶得去點燈,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們點上。
《駱駝祥子》閱讀題目(1)以上兩段文字選自中國現代著名作家 的小說《 》(2 分)
(2) A 段寫祥子意氣風發,B 段寫樣子萎靡不振。請根據小說的內容,說說哪些大事導致祥子“萎靡不振”。(列舉三件事)(3 分)
(3)請以選段中的語句為例,簡析作品語言的一個特點。(3 分)
《駱駝祥子》閱讀答案(1)老舍 駱駝祥子(每空1 分)(說明:有錯別字即該空不給分)
(2)參考示例:祥子自己辛苦攢錢買的車子,給兵搶了;好不容易結了婚,老婆又難產死了;大病幾場,原本強壯的身體也垮了(說明:情節大致能說出即可)
(3)參考示例:1:老舍善于運用口語化的語言,如“車廂是那么亮,墊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響”,親切自然,俗白易懂,活潑流暢,朗朗上口。
名著《駱駝祥子》教案 篇4
——語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大板塊。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第一范文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幫助。
初中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實例之駱駝祥子
如:說說《駱駝祥子》中祥子有哪些大事導致祥子“萎靡不振”。
參考答案(示例)A祥子自己辛苦攢錢買的車子,給兵搶了。B老婆難產死了。C大病幾場,原來強壯的身體也垮了。
這類題要求圍繞一個主要人物,弄清相關的主要情節,著重考查考生對名著的情節的把握能力和人物性格形成的主客觀原因的分析能力。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技巧輔導之發展性考題
發展性考題一般包括了:仿寫、談感受、續寫等。希望大家能全部掌握了。
發展性考題
(1)仿寫
此考點一般是給一個句子,讓考生仿寫一個或幾個。
答題要點:①要讀懂題旨要求,出題人讓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關鍵詞語是什么,要抓住關鍵詞語思考、答題;③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例如:關鍵詞語是天空,你可以考慮大地、高山、海洋等,聯想要豐富,思維開闊。
例句的基本思維模式是: 對象在X條件下,怎么樣。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云的悠閑”就是這個公式的疊加使用,我們可以考慮: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
(2)談感受
可分為:
①對描寫對象;②對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④對文章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a、能準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不能模棱兩可;c、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
(3)續寫
給一段話的前半部分,讓考生續寫后半部分,啟發考生答題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