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分合》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精選3篇)
《6的分合》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夠自己獨立完成折紙蛇的創作。
2.能夠初步看懂蛇的折紙步驟圖,并且嘗試自己探索折疊。
3.在蛇的折紙探索和折疊中體驗折紙的樂趣。
4.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彩色紙。
2.步驟圖,范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我們來猜一個謎語“細細長長一根繩,繩上長著兩眼睛,大人小孩都害怕,時常出現草叢中!笔鞘裁?你見過蛇嗎?他是長什么樣子的?(師總結)今天呀,我們就來折一折蛇。
二、展開
1.幼兒自由探索:
。1)出示圖譜:你在圖譜上看到了什么,哪些步驟你能看懂?
(2)請幼兒來進行示范。
。3)幼兒自行操作。
。4)集體講解:
你在哪里遇到了困難?誰能來幫助他?還有哪些地方你覺得比較難呀?
2.老師示范
。1)出示師地范圖,這是我這好的蛇,你想知道我是怎么折疊的嗎?
。2)看圖譜進行講解:
①將正方形紙角對角折成三角形并打開有折橫。
、趯蛇呎巯驅蔷變成“冰激凌”。
、蹆蛇吚^續向對角線折變成更小的冰激凌。
、芰硪活^也折向對角線變成菱形。
、莅蚜庑螌φ圩兂扇切。
、薨讶切坞S意曲折變成蛇的身體。
⑦把一端向下折變成蛇的頭。
。3)在講解的時候在次將幼兒探索出來的問題進行重點解決。
3.幼兒再次嘗試獨立折疊
三、作品展示講評
1.小組進行自己講評。有組長符合評選出最佳作品和獎項。
2.師總體獎評。
活動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的蛇對于幼兒來說其實第有一定難度的,幼兒賣肉女五積極探索的欲望還是很高的。但在本次活動我還尊在這許多的`問題,經過評課活動,我也明白了原來折紙活動并不好上,首先在目標上應該再把目標定的細化一點,把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定在目標里,在指定一個有意義的感情目標,比如說讓幼兒目標蛇是一種有益的動物,我們要去保護它!在活動過程中,我可以設計一個情景,比如說蛇吃老鼠,來激起幼兒的興趣,在教案的設計過程中前面幼兒會步驟只需稍微提一下,但是重難點的部分需要在細化一點,讓幼兒明白蛇的形狀,是彎彎曲曲的,讓幼兒學會往上折往下折,在步驟圖上,我應該把簡單的步驟畫在一張紙上,難的步驟要畫的大一些,讓幼兒一眼就看明白!這樣在重難點的突破上就會容易很多了。
小百科: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的總稱,屬于爬行綱蛇目。正如所有爬行類一樣,蛇類全身布滿鱗片。
《6的分合》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大班孩子的肢體發展,高于小班,又低于大班。比小班的孩子會玩但沒有大班孩子那種肢體發展協調能力,所以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規則游戲是一種最好的教育手段。寓教于樂,寓教于游戲之中,通過情景游戲讓幼兒既達到了鍛煉的目的,又能快樂的游戲,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雙腳并攏朝一定方向做立定跳,發展幼兒的腿部的力量,提高幼兒的跳躍和平衡能力。
2、能遵守游戲規則,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
3、體驗模仿小蟋蟀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蟋蟀頭飾,指定一地方為“家”。
2、活動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情境引入)
1、教師向幼兒出示蟋蟀頭飾,讓幼兒進行角色定位。師:“我是誰呀?”幼:“蟋蟀媽媽”。為幼兒分發頭飾。
2、“今天天氣真不錯,小蟋蟀們,讓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吧!”。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音樂進行隊形隊列練習,由大圓走成小圓等。
二、基礎部分
1、“真舒服呀,以后媽媽要經常帶你們去鍛煉身體。咱們蟋蟀可是昆蟲里的跳躍
能手哦!小蟋蟀們,你們長大了,現在你們也來學一學、練一練跳躍吧!苯處煄ьI幼兒自由練習跳躍。
2、請個別幼兒示范自己的跳躍方法。“哇!我發現這只蟋蟀寶寶跳的可能好,你來當當小老師,為大家做個示范好嗎?”
3、教師總結幼兒的跳躍方法,強調并示范雙腳并攏跳的規范動作!霸蹅凅疤臅r候是向前跳的。我們只有跳得遠遠的,連續跳得快快的,這樣才能當最棒的蟋蟀哦。”(動作要領:雙腳并攏,腳稍弓,腳后跟抬起,腳掌用力蹬地,然后向前連續跳,注意腳落地時要輕)。
4、鼓勵幼兒嘗試按照蟋蟀媽媽的方法學一學立定跳。教師巡視,并糾正幼兒不規范的地方。
5、“我的小蟋蟀們真能干,大家都學會了跳躍的本領,現在來跟媽媽一起跳起來吧!”幼兒跟著老師練習正確的連續跳。
三、結束部分
1、游戲:蟋蟀找家。
教師講解游戲規則,開展游戲:能夠朝一定的方向跳得遠遠的、快快的。“現在媽媽分房子啦,房子在場地的各個方向,當我發出口令說“出發”的時候,你們就找準一個“家”,然后用剛才所學到的方法跳過去,好嗎?”比一比誰跳的又快又好。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繼續糾正幼兒的錯誤動作。
2、整理放松部分。“蟋蟀們今天真能干,表現得都很棒,大家現在一定都累了吧,來,都到媽媽這兒,我們來抖抖大腿,拍拍臂,放松一下!
《6的分合》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田字格是小學生學寫漢字的作業本,了解它的基本結構和用途。
2、樂意參加田字格的游戲活動,會區分上下左右的方位,體驗小學生學習的樂趣。
3、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4、學習游戲的玩法及規則。
重點難點:
了解熟悉田字格,嘗試自己在田字格中書寫自己的姓名。
活動準備:
1、田字格20份、田字格的文字、小水果若干、小學生作業本;小狗、小貓、小企鵝圖片
2、幼兒前期已經參觀過小學,看過小學生的作業本。
活動過程:
1、欣賞感知
師:這是什么呀?看看小學生的本是怎么樣的?一個個字寶寶都寫在田字格里。
(出示作業本和文字,讓幼兒欣賞。)師:為什么小學生上了一年級要用這樣的本子呢?大人寫字為什么不用這樣的本子呢?
小結:田字格能幫助剛學寫字的小朋友把字寫好寫端正。
2、認識田字格
師:田字格是怎么樣的?(線條、形狀和小格子)
3、游戲一:住在哪里
師:小狗住在田字格的哪里?小貓呢?請你把小企鵝搬進右下格,還有一個的名字叫什么?
知道田字格分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4、游戲二:跳格子
師:我們這里的四塊板正好變成了田字格里的四個小屋子,我們一起來玩一玩。五個小朋友一組,一個先作裁判,還有的排隊跳格子,跳進去后要說出你挑在什么格子里,裁判要糾正跳錯的小朋友。
幼兒分組游戲,教師觀察幼兒的位置感。
5、游戲三:送水果
幼兒沒人一個田字格,聽老師的口令把水果送進相應的格子里。
6、游戲四:試試寫寫
幼兒嘗試把自己的姓名寫進田字格,知道不能超出田字格。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讓孩子熟悉小學生的作業本,知道文字的書寫格式,通過游戲的形式讓他們體驗學習的快樂。"田字格游戲"是一個比較老的教材,以前讓孩子熟悉了解田字格總線的比較枯燥,因此,設計了四個不同的游戲,讓幼兒通過游戲來了解熟悉田字格。通過欣賞觀察的環節讓幼兒了解了田字格的構造;以送動物回家游戲,知道了它的四個小房間的空間方位;在親自跳格子的游戲中,進一步深入了解了田字格的方位,而且還能互相觀察指正,時方位感比較差的孩子也快樂的參加的游戲。最后的試寫活動,孩子們能很快的把自己的姓名寫入田字格,體驗了小學生的學習。
小百科:田字格是一種用于規范漢字書寫格式的模板,包括四邊框和橫中線、豎中線。是小學初學寫字規范。習字時需在田字格中逐漸將漢字寫規范,能給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