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狼教案合集(精選15篇)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1
活動目標:
1、 在感受音樂性質和初步會玩游戲的基礎上,邊玩邊感受兔和狼的節奏。初步會用 小樂器表現音樂。
2、 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教案出自:屈老師教案網)創造性用動作表現兔和狼的音樂形象。
3、 享受集體游戲的快樂,遵守游戲規則。
活動準備:
1、 感知過不同兔和狼的律動。
2、 小朋友會敲舞和小鈴。
活動過程:
一、 律動:游戲:小兔采蘑菇
在兔跳的音樂伴奏下,邊跳邊入室。
①聽到低音區兔跳音樂,小兔蹲下采蘑菇(要求不同方位)
②聽到高音區兔跳音樂,小兔雙手舉在頭上學兔跳。
二、發聲練習: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 兔 怎 樣 跳, 跳 跳 跳 跳 跳,
1 2 | 3 4 | 5 — | 5 4 | 3 2 | 1 — |
老 狼 怎 樣 走, 兇 狠 狠 地 走,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請 你 學 老 狼, 兇 狠 狠 地 走。
三、復習歌曲:《小貓你別吵》
①幼兒唱一遍。②邊唱邊做動作。
四、新授:
(一)、在玩中進一步感受音樂性質:
1、 聽音樂,啟發幼兒用動作表現,并引導幼兒說出音樂的性質。
問:小白兔的音樂是怎么樣的?(
高興、歡快)那你們剛才跳得怎么樣?(高高興興、蹦蹦跳跳)
2、 邊聽音樂邊啟發幼兒創造性地表現角色的音樂形象。
①啟發幼兒做出兔跳,歡快的不同動作。(幼兒聽音樂再練習)
②啟發幼兒創造性地做出狼的動作。
☆ 掌握狼的動作發節奏。╳ —
游戲:拍出狼走的節奏。(教師做狼的動作)
A、教師引導幼兒拍出動作發節奏。
B、用舞板拍出動作的節奏。
C、跺腳,跺出動作的節奏。(為走做準備)
☆ 學做狼的動作。
A、狼是怎么樣走路的?動作是輕的還是重的?
(引導幼兒用 ╳ — 的節奏重重地學習狼走)
B、怎么樣才能表現出狼兇狠的樣子?
l 手是怎么樣的?(五指張開勾指成爪形)
l 眼是怎么樣的?(瞪得大大的,眼睛東張西望找尋小動物)
l 來回怎么找?(東看看、西看看)邊說幼兒邊學做
l 臉上還有哪些地方表現狼很兇?(舌頭伸得長長的)
l 舌頭為什么要伸得長長的?(想吃小動物)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文言詞語,理清故事的情節結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2.分析文中狼和屠戶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重點)
3.學習屠戶勇敢機智地與邪惡勢力進行斗爭的精神。(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導入
請同學將自己準備的“奇異”的故事(事先布置學生課前準備的),講給大家聽,然后教師講《狼》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綴行(zhuì)大窘(jiǒng)苫蔽(shàn)
尻尾(kāo)假寐(mèi)黠(xiá)
2.詞類活用
①恐前后受其敵(名詞作動詞,攻擊)
②其一犬坐于前(名詞作狀語,像狗似的)
③一狼洞其中(名詞作動詞,挖洞,打洞)
④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詞作狀語,從通道)
3.一詞多義
意暇甚(名詞,神情、態度)
①意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動詞,打算,想要)
其一犬坐于前(名詞,前面)
②前狼不敢前(動詞,上前)
恐前后受其敵(動詞,攻擊)
③敵蓋以誘敵(名詞,敵方)
止有剩骨(僅,只)
④止一狼得骨止(停止)
投以骨(介詞,把)
⑤以以刀劈狼首(介詞,用)
蓋以誘敵(連詞,用來)
恐前后受其敵(代詞,指兩只狼)
場主積薪其中(代詞,指麥場)
⑥其屠乃奔倚其下(代詞,指積薪)
其一犬坐于前(代詞,指另一只狼)
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代詞,指屠戶)
4.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淄川(今屬山東淄博)人,清代文學家,著有文言小說集《聊齋志異》等。
5.背景鏈接
蒲松齡自幼勤學、聰敏,但一生考場不利,自學成才,在家鄉設館教書,創作了許多鬼怪故事,后來匯編成書,就是《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是我國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通過談狐說鬼,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科舉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藝術成就很高,具有現實意義。故事曲折離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很多篇目已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為大家所熟悉。
整體感知
(一)初讀課文,完成兩項自學內容:
1.作者、作品及課文出處的識記。
2.借助課文注釋,梳理文句,讀懂課文,把握大意。
(二)疏通文意并理解內容。
1.指導學生借助注釋梳理文句,并且質疑。
2.教師答疑并點撥:
①“綴”,這里引申為緊跟。
②“投以骨”,把骨頭扔給狼。(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
③“骨已盡矣”,也可說成“骨盡矣”。
④“顧”,看,視。
⑤“苫蔽”,由兩個近義詞組成的雙音詞,是覆蓋、遮蓋的意思。
⑥“奔倚”,表示兩個動作:跑過去,把背靠著。
⑦“弛”,最早指把弓上的弦放松,這里引申為“解除,卸下”。
⑧“犬坐”,比喻坐的姿勢像狗似的。
⑨“隧入”,從通道進入。
⑩“意暇甚”“意將隧入”中的兩個“意”字,含義不同,讓學生作比較(前者指神情,后者指內心盤算)。
3.講解詞性活用。
①洞:名詞作動詞,挖洞。一狼洞其中。
②隧:名詞作狀語,從通道。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③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似的。其一犬坐于前。
(三)學生自己試著疏通課文,有不明白的提出來,由學生和老師共同解決。
(四)指導學生朗讀并熟讀成誦。
1.注意朗讀節奏:
(1)讀出輕重。
(2)讀出快慢。
(3)讀出抑揚。即讀出情景,讀出語氣。
2.朗讀:自由朗讀——分組朗讀——指名朗讀——師生評價
3.誦讀:
(1)教師指導學生誦讀方法:分層誦讀法。所謂“分層誦讀法”就是用語音停頓來表現段中句子所表達的一層層的意思,從而清晰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和脈絡,進而能夠流暢地背誦。《狼》這篇課文的特點之一就是寫狼寫人相互交織,構成段內層次。(指導學生找出段內層次,畫出停頓的地方)
(2)教師示范
(3)學生誦讀
(4)教師巡視指導
三、板書設計
1.識記積累詞語。
綴、投以骨、顧、苫蔽、奔倚、弛、犬坐、隧入、意暇甚、意將隧入
2.詞類活用。
(1)洞(2)隧(3)犬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接下來,我們一起對本課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
二、學習指導
(一)指導學生從屠戶的角度對課文進行評價性的閱讀,讀一段,評一段。
教師示范:第一段,寫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學生討論,對第二、三、四段進行評價。
【點撥】第二段:寫屠戶懼狼,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是故事的發展。第三段:寫屠戶御狼,表現屠戶的果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和轉折。第四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陰險狡詐,這是故事的高潮與結局。
(二)把握本文的故事情節。
本文整體上可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敘述故事(第一、二、三、四段);第二部分議論(最后一段),點明主旨。
(三)討論探究。
1.課文寫了兩只狼和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從課文中找出較量雙方各自擁有的不同的客觀條件,并加以分析。
【點撥】從時間、地點、力量懸殊以及物資等幾個方面加以考慮、分析。
2.雙方在主觀態度上采用了什么方式進行較量?(從課文中找出,加以分析)
【點撥】(1)屠戶投以骨,再投骨,直至骨盡;兩狼并驅如故,綴行甚遠。
(2)屠戶奔倚積薪下,弛擔持刀;狼前后夾擊,欲置屠戶于死地。
3.雙方的較量可謂斗智斗勇,看看屠戶和狼的“智”分別表現在什么地方,說說理由。
【點撥】屠戶懂得借助外在條件,變被動為主動以及化整為零,用一一擊破的方式克敵制勝;狼懂得用分散注意力、前后夾擊等方式戰勝對方。
4.狼很狡猾,也善用心計,較量的結果卻是雙雙斃命于屠戶刀下,你認為狼被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請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發。
【點撥】從“狼”得骨后仍綴行不止進行思考,抓住其貪婪、兇狠的本性加以分析即可。
三、板書設計
遇狼狼:綴行——狡
↓
懼狼屠:投骨——懼
↓狼:并驅如故——貪
狼第一部分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擔持刀——智
殺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徑去、洞其中——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第二部分——議論:點明故事的主題
四、拓展延伸
蒲松齡的故事
為了收集更多的故事材料,蒲松齡經常在村外的路口旁邊,擺個茶水攤,自己坐在席子上,招呼過往的行人:
“歇歇腳吧,喝口水,抽袋煙。”
“謝謝啦。您這茶水多少錢一碗?”客人問。
“水隨便喝,煙隨便抽,不要錢。”
“噢?有這么好的事?”
“不過,您要是有什么新鮮的故事,就請講給我聽聽。”蒲松齡誠懇地說。
客人奇怪地問:
“您這么愛聽故事嗎?喜歡聽什么樣的呢?”
“講什么都行。”蒲松齡爽快地說,“當然越奇怪越好,神啊鬼呀的,更歡迎。我最愛聽奇聞。宋朝的蘇東坡,不就喜歡聽別人講鬼的故事嗎?我跟他一樣。”
客人們見他這么有趣,也就天南海北地聊起來。他們中間有外出干活的漢子,有做買賣的商人,還有云游四方的文人,見多識廣,講的故事五花八門。不管什么故事,蒲松齡都聽得十分認真,回到家里,還把聽到的記下來,等有了時間,再編成完整的故事。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3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并展開合理想象,大膽猜測,講述故事情節。
2、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時可以將壞蛋變成好人。
3、引導學生把觀察、想象與閱讀經驗相結合,指導學生根據故事情境想象練說,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重點難點
1、重點:在情境中讓學生展開想象,根據畫面創編故事。
2、難點:在閱讀交流中,感受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時可以將壞蛋變成好人。
活動準備
課件PPT(在原課件的基礎上針對教學目標有目的性的進行選擇)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導入:
1師:你聽過關于狼的故事嗎?它給你的印象是什么樣子的?
2、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本書,小朋友請看封面:這頭狼像什么?頭上戴的是什么?封面上還有一只母雞,猜一猜,可能會發生什么故事?(幼兒大膽地猜測)
3、揭示書名《狼大叔的紅燜雞》你們知道什么是紅燜雞?
(二)老師講述故事。
1、從前,有一只狼,他喜歡各種各樣的美食。除了吃,他再沒有其他的愛好了。他總是吃完了這頓飯,馬上開始想,下一頓吃什么呢?
2、有一天,狼大叔突然很想吃紅燜雞。一整天,他都在森林里走來走去,想找一只肥嫩的母雞。最后,他終于發現了一只雞。“啊,這只雞紅燒正合適。”他想。狼大叔躡手躡腳地跟在母雞后面,越靠越近。
師:什么是躡手躡腳?學一學。當他正要伸手去抓他的獵物的時候……大家猜猜,發生了什么事?
3、那是不是如我們所料呢?你們自己繼續往下看。
(三)、幼兒自己觀察圖片
1、師:狼大叔抓到雞了嗎?咦?他在干什么?他在打什么主意?
2、狼大叔做了什么啊?為什么做這些呢?(幼兒想象)
3、老師告訴你們狼大叔的想法。
(四)、老師和小朋友一起邊看邊講述故事內容
1、師:“那只雞現在一定胖得像個氣球了,”他想,于是,狼大叔在干嘛?(偷看)后來發生什么事了
2、幼兒討論,老師指導。
3、師:看到母雞,狼大叔的表情是怎么樣的?為什么狼大叔會有這樣的表情呢?
3、狼大叔最后吃掉母雞和小雞了嗎?狼大叔為什么沒有吃掉他們呢?(親了他),哦,原來親還可以表示感謝。
4、狼大叔哪兒去了?(回家了)狼大叔的表情是怎么樣的,心里在想什么?好心眼的狼大叔還會給小雞們送小餅干嗎?
師:狼本來是想吃掉母雞的,是什么讓狼大叔改變了想法,反給小雞們送吃的呢?(幸福、溫暖、快樂……)回家后給爸爸媽媽說一說!
活動總結
一、激發興趣
想讓孩子由繪本愛上閱讀,興趣是至關重要的。這也是繪本教學中的首要目標。許多書,封面很能吸引眼球。封面插圖往往生動、形象、有趣,能喚起學生的觀察、聯想,有些書的書名也非常有趣。這本書也不例外:一只狼拿著一本《烹飪大全》躲在大樹的后面看著一只母雞,故事一定會很精彩。在切入話題時,我從封面入手,引導學生讀書名,看畫面,猜猜可能會發生什么故事,孩子們興致盎然,猜想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激發了他們繼續閱讀的興趣。
二、以讀為本
兒童是閱讀的主體,不同孩子閱讀相同的文本也會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課堂上,我采取不同的形式,師生共讀、教師引讀、學生自主閱讀等,讓學生走進故事中。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會寫6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故事內容,知道兔子在狼的威脅下,勤練功夫,最后越來越強壯;狼為貪欲蒙蔽,最后只有死路一條。
4.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故事情節,感悟文中所蘊涵的道理。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悟文中所蘊涵的道理。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錄音機、磁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師述:我們平時讀過不少寓言故事,你能把你讀過的寓言故事的題目告訴大家嗎?在大家的印象中,兔子和狼是兩種怎樣的動物?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兔子和狼》。板書課題。
3.讀了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兔子和狼之間發生了什么事?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第一要讀正確,不丟字,不加字。第二要讀通順,讀連貫,不破詞句,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讀書匯報。
(1)讀完課文后,說說哪些問題自己已經得到了解答。
(2)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北山的狼想吃南山的兔子。兔子為了防備老狼,天天練功,最后練得結結實實,又高又壯。狼不但沒吃到兔子,還被摔死了。)
3.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同桌聽。
三、學習生字新詞。
1.找出會認字,自由識記。
2.認讀,交流識記方法。
3.指導學習會寫字:狼 拳 威 拼 餓 實
(1)采用加部首的方法記憶:良—狼 并—拼 我—餓
(2)重點指導識記、書寫“拳、威”。
4.你從本課中積累了哪些新詞?將它們添加到“我的詞語庫”中。
四、再讀課文。
要求:
教案《語文A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兔子和狼》教案》,來自網!
讀正確、流利、有感情。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2.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二、細讀課文,感悟道理。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2.討論以下問題。
(1)當兔子聽到狼要吃它后,它是怎樣做的?
(2)狼見到兔子練功后,說了些什么?
(3)相機理解以下詞語。
大汗淋漓:形容汗流滿面,汗珠往下滴。淋漓:形容濕淋淋往下滴。
氣喘吁吁:形容大聲喘氣。吁吁:形容出氣的聲音。
絞盡腦汁:形容處心積慮,費盡腦筋。絞:扭轉,擠壓。
動作演示理解“蹲、蹬、彈、跳、出拳、搗眼、踹腰”。
3.故事的結局怎樣?(兔子長得結結實實,又高又壯。狼瘦得皮包骨頭,被老鷹丟到南山摔死了。)
討論:(1)為什么兔子后來會越來越強壯,而狼卻死了?
(2)如果你遇到同樣的問題,你會怎樣做?
4.小結:通過學習這個故事,我們知道了,北山的狼一心想吃掉南山的兔子,但是它只想不做,最終不但沒吃到兔子,反而被摔死了,兔子面對狼的威脅,為了防備老狼,天天練功,最后練得結結實實,又高又壯。
5.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1.想象:
(1)當兔子看到狼死后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2)如果狼改變了想法,又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
2.續編故事。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作業。
1.把這個寓言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鼓勵學生續寫《兔子和狼》。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5
一、創新角度
意在創新一種文言文教學的“說讀課”。
二、教學內容
1.落實字詞;2.朗讀課文;3.品讀課文。
三、預習要求
1.理解注釋,理解課文,熟讀課文。
2.就課文內容,每人用“……寫出了……”“……表現了……”這樣的句式準備說一句話。
四、教學結構
三讀:讀準、讀順、讀美。
三說:說譯文、說描敘文、說評析文。
五、教學環節
(一)教學鋪墊。(3分鐘左右)
1.導入。
2.搶答(檢查預習):作者,體裁,形象,層次……
(二)讀——讀準;說——說譯文。(15分鐘左右)
1.請同學們齊讀課文,老師聽音。
2.請同學們注意如下字詞的讀音:綴 苫 倚薪 暇 黠
3.同學們讀課文、讀注釋。
4.同學們向老師自由提問,看還有哪些字詞不認識,哪些字詞的意思弄不懂。
5.教師強調如下字詞。(重點在第四段)
①指出用法:止( ) 犬( ) 洞( ) 隧( )
②理解詞意:去( ) 股( ) 蓋( ) 耳( )
③理解詞意:少時( ) 頃刻( ) 變詐 ( ) 幾何( )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記敘了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最終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通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干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借助對話與寫狼三次找碴兒和小羊兩次據理申辯,來推動情節的發展,揭示寓言的寓意。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課文,讀好狼和小羊的對話。
2、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讓學生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是找借口做壞事 ,他們是不講道理的,應該勇敢、機智地作斗爭。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重點是狼三次找碴兒的經過。
教學過程:
一、播放歌曲,激趣導入。(課前播放歌曲《喜羊羊和灰太郎》)
1、小朋友們,剛剛我們欣賞的是什么歌呀?(《喜羊羊和灰太郎》)。
2、 你們喜歡這部動畫片嗎?那誰來說說,片中的小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狼呢?
誰來說說“狼”字怎么寫?(學寫生字“狼”)
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再一次走進《狼和小羊》這個故事,細細地品讀課文,看看本文中狼和羊又給我們留下什么印象。齊讀課題。
二、梳理文章脈絡,整體了解課文。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來告訴大家,這篇課文講了狼和小羊之間
的一件什么事呢?
2、誰來讀讀這個詞?(出示:找碴兒)(注意讀好兒化音)
“找碴兒”是什么意思?
3、那么狼為了想吃小羊,一共找了幾次碴兒?(三次)
那又是哪三次碴兒呢,請小朋友打開書,快速讀課文,并用橫線劃出來,并且認真地讀一讀。(學生讀、劃)
4、交流。(逐個出示三次碴兒)
你們劃得一樣嗎?你們真棒,找得又快又準。
三、精讀感悟
(一)學習課文二、三小節(第一次找碴兒)
1、投影出示:第一次找碴兒的句子。(指名讀一讀)。
2、師誘導,讓學生為羊辯一辯:哎,對呀,小羊怎么可以把狼喝的水弄臟呢?這明明是小羊做得不對呀!怎么說是狼在故意找碴兒呢?
3、出示第三小節,誰來讀一讀小羊的話?
(1 )請小朋友們看,這是一條小溪。誰能來把狼和羊的位置指給大家看?
師生交流后小結:
一般來說,河流的高處叫做上游,低處叫做下游,水是從上游流向下游的,也就是從狼那兒流到小羊這兒的,是不會從下游流向上游的,也就是說水是不會倒流的。小羊是不可能弄臟狼喝的水的。
(2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小羊說的這句話呢?
出示“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
指名讀,小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據生答出示“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臟。”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小羊為什么不這樣說(手指下句),
而這樣說呢?(手指上句)
你自己輕輕地讀一讀這兩句話,感覺到什么沒有?
對呀,我們再來把小羊的委屈讀出來。(指名讀)
(3 )小羊說的這句話,誰能用上“因為 ,所以 。”來說說看。
(4 )小結:這樣看來,小羊確實不可能把狼喝的水弄臟,而狼卻偏偏這么說,這就是在——故意找碴兒
(5 )分角色朗讀。
誰來讀狼的話?小羊呢?男女生分角色朗讀,帶上動作、表情把狼和小羊說話的語氣讀出來。
過渡:狼第一次故意找的碴兒,有沒有成功?但是狼有沒有放棄,那狼第二次又是怎樣找碴兒的呢?小羊又是怎么反駁的?
(二)學習四、五小節(第二次找碴兒)
1、同桌之間分角色讀 4 、 5 自然段。
(1 )哪桌同學愿意為我們朗讀這兩段?
(2 )你們說 小朋友演的狼怎么樣,為什么?
書上有一個寫狼心情的詞,是——(氣沖沖)是什么意思?(很生氣,發火了)全班一起氣沖沖地讀——(齊讀狼的第二次對話)“背地里”是什么意思?(背后、狼不在面前時講它的壞話)。我們小朋友可不能在背地里罵人。(德育教育)
(3 )我相信你們不僅能把狼氣沖沖的樣兒讀在嘴上,還能把狼氣沖沖的樣兒讀在臉上。來,帶著你們的表情,再讀!
(4 )真是深情并茂呀!那么,小羊會在背后說狼的壞話嗎?為什么?
這一次,小羊還是溫和地跟狼說理的嗎?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從“喊”字你們體會到小羊怎樣的心情?
我們試著讀讀!
可憐的小羊害怕地喊道:(生齊讀)
可憐的小羊吃驚地喊道:(生齊讀)
可憐的小羊著急地喊道:(生齊讀)
2、小結:你看,小羊去年還沒有出生,所以是不可能在背地里罵狼的,可狼卻硬要這么說,顯然,這又是狼在——故意找碴兒
(三)學習第六小節(第三次找碴兒)
1、狼故意找的兩次碴兒都被小羊反駁了,你猜猜狼接下來會怎么做?
2、為什么狼不想再爭辯了?
3、(出示第六段)
于是狼大聲喊道—— 生讀(狼第三次找碴兒的句子。)
引導:狼說去年罵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真是蠻不講理,狼為了吃小羊而在——故意找碴兒。(指名讀,男生讀、齊聲讀)
評:狼現出本來面目了,開始動手了說著,就往小羊身上—— 生:撲去……
四、總結并揭示寓意。
1、師:課文讀到這兒,你們看,狼故意找了這三次碴兒,一次比一次兇,一次比一次不講道理,目的就是為了想吃掉小羊,你們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狼?
2、師導并揭示寓意:那么對待向像狼這樣的壞家伙,應該怎么做呢?
(跟它講道理是沒有用的,我們只有像有的小朋友所講的小羊一樣,運用自己的智慧去戰勝它們……)
3、讀一讀:伊索的名言(存心要干兇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4、最后,讓我們再次走進故事,有聲有色地表演一下這個故事。
(師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課后作業。
課文寫到“狼向小羊撲去”就沒有了,結果到底怎樣呢?請小朋友們展開自己的想象,將這個故事繼續講下去。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和猜測閱讀理解故事內容,嘗試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初步體會故事里蘊含的道理,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出示圖)。這本書是一位日本的慶子阿姨寫的。你們猜,這會是關于誰的故事?對,小狗,書的名字是《像狼一樣嚎叫》。為什么要像狼一樣嚎叫?
二、逐頁閱讀、猜測故事內容。
1.圖,介紹小主人和莫卡。
師:這只小狗叫莫卡,它的小主人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叫米雪兒。莫卡是一只很好的狗,它和米雪兒相親相愛,你離不開我,我離不你,日子過得很美滿。直到有一天,米雪兒讀一本書,看,他們正在看一本關于誰的書?講狼的書。
猜測:米雪兒正在對莫卡說什么呢?
“你瞧!莫卡,你真有點像狼!”
討論: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生活、牙齒、捕食)小結:狼是一種生活在野外非常兇殘、可怕的食肉動物。
2.圖,感受狼自由、快樂的生活。
莫卡聽到米雪兒說自己像狼,就認真地看了起來:哇!我是有點像狼。可是瞧狼多神氣啊!他們跑來跑去自由自在,它們捉野獸,它們可以待到半夜,對著月亮嗷嗷叫。
可瞧我過的什么日子?
3.圖,感受莫卡不自由、不開心的生活。
誰不讓莫卡做這些事情?
米雪兒和莫卡那么相親相愛,米雪兒為什么還要限制莫卡做這些事情?
是米雪兒不愛莫卡了嗎?那,為什么?(是為了莫卡的健康和安全。)
4.圖,感受莫卡離家出走后的快樂心情。
猜測:看,莫卡的心情怎么樣?
莫卡離開家以后,會做些什么事情?
它還會回來嗎?
5.圖,介紹莫卡出走后遇到的麻煩,感受它不開心的心情。
很快它餓了。“沒事”它叫道,“我自己捉東西吃,就像狼那樣。”于是它就這么干了。
莫卡看到了什么?它能捉到嗎?為什么?
6.圖1——13,感受莫卡實現愿望及遇到危險時的心情。
你們猜,接下來,莫卡會是回家還是繼續往前走?對,莫卡說:“我不能認輸,有一件事我還得試試看。”
(1)你知道是什么嗎?它會成功嗎?
(2)你們想不想也學一學?
(3)猜猜莫卡叫完以后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4)聽到狼的叫聲以后,莫卡會怎么樣呢?
(5)猜猜看,莫卡會怎么做?
(情景表演:一名幼兒當莫卡,老師當米雪兒,大家當狼群。)
7.圖14—16,感受主人對小狗莫卡的愛。
你們猜,米雪兒發現莫卡離家出走了嗎?
莫卡回到米雪兒的懷抱以后,它會后悔自己離家出走嗎?
它會對米雪兒說什么?
三、結合生活,引導幼兒討論并理解莫卡的遭遇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爸爸媽媽的愛。
生活中,爸爸媽媽、老師不讓你們做哪些事情?那是她們不愛你嗎?為什么?小結:生活中,我們的自由和快樂是要受到約束和限制的,不能影響別人的生活,也不是自己隨便想做什么都能做的。大人們說的有些不允許,是對我們的愛和保護。當你有了新想法的時候,可以勇敢的告訴老師和爸爸媽媽,在大人們的同意和保護下,我們就可以去試一試。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8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狼》教學設計10。
(2)積累文言詞匯:止、敵、顧、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節結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4)揣摩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學習在敘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中進入課文。
(2)通過討論探究,自己解決生難字詞,自己感悟課文,教師適時點撥。
(3)通過學生表演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屠戶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
(2)學會勇敢機智地與邪惡勢力作斗爭。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詞匯,理解文意,體會道理。
難點:怎樣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課型及課時:閱讀探究型 一課時,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狼》教學設計10》。
四、教學準備
布置學生做好充分預習:讀準字音,讀順句讀,發現疑難問題,回憶鞏固作者及作品。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由學生說帶“狼”字的成語。然后談起狼的本性順勢導入。
(二)回憶鞏固作者。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代表作《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 異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1、檢查朗讀情況: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句讀)
2、檢查字詞句疏通情況:(以考查的形式進行)
3、讓學生口譯進一步發現疑難問題。(小組解決或向老師提出)
(四)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敘述怎樣的一個故事,并能說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矛盾雙方、故事的開端。(準備搶答)
2、理清情節
(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五)變換角度,讀評故事。
1、揣摩屠夫當時的心理和狼當時的心態。
屠夫天晚回家,從遇狼到最后把狼殺掉,他當時心理是如何變化的,而狼當時的心態又是如何?請同學們展開豐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選角色(四人小組,其中一人用客觀敘述的語氣旁白屠夫的行動)作形象表演。
【老師提示】要扣住幾個主要情節:
屠夫:遇狼——懼狼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9
狼教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通譯全文。
2.分析屠戶和狼展開搏斗的情節和過程。
3.掌握小說主題。
(二)能力讕練點
指導學生認清狼陰險狡詐的本質,體會屠戶內心世界的變化過程,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結合小說主題,讓學生了解到社會中確實存在假、惡、丑等陰暗面,教育學生要同它們作斗爭,以凈化我們的社會,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四)美育滲透點
這個故事結構精巧、情節曲折、引導學生從生動形象的描寫中體會屠夫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美。
二、學法引導
1.本文故事性很強,教學時,可采用講故事的方法,教師或基礎較好的學生先講故事,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如領讀、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以達到銘記于心的目的。
2.查閱工具書,結合課文注釋,掃除文字障礙,準確理解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含義。要注意分辨。課文中有些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的不同用法,如“故、前、敵、顧、洞、隧、止、幾何、股”等。
3.反復誦讀,理解課文的意思,領悟小說的生動描繪及作品的中心思想。
4.把握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理清層次線索,分析小說是怎樣通過動作和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表現各自的性格特點。體會一波三折、富于變化的情節特點,文中狼和屠戶雙方矛盾的白熱化的轉變過程是“顧野有麥場”的描寫,精彩細膩,值得回味。
5.在把握作品中心意思的基礎上,對作品做拓展性思考:這僅僅是在寫狼嗎?
通過思考作品給人們的啟示,認真體味議論性文字的深刻含義,更深刻地理解小說的意義。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對情節和主題的把握上。要通過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在充分了解屠戶與狼之間攻防轉換和最終結局的基礎上加以解決。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課文朗讀錄音磁帶及錄音機。
2.學生制作文言實詞以及“眈眈相向”、議論性句子的卡片,進行知識積累。
3.投影儀。
4.有條件的可制作多媒體課件,效果會更好。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熟讀課文,根據注釋嘗試翻譯,了解故事梗概。
2.分析屠戶和狼展開搏斗的情節和過程。
3.思考、歸納小說的主題。
4.背誦全文。
七、教學步驟
導入 新課
一提起狼這種動物,同學們馬上就會意識到它是我們人類最狡猾、兇殘的敵人之一。當然.對于狼的本質的認識,也是經歷了一段過程的,東郭先生不是就險些被狼吃掉嗎?今天,我們再來講述一個發生在屠戶和狼之間的故事。(教師板書課題。)本文節選自《聊齋志異·狼三則》,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現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為其書房——聊齋所題的對聯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給予他極高的評價。
(一)明確目標
1.掌握重點詞句的翻譯,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
3.分析、歸納文章的主題。
4.熟讀、背誦課文。
(二)整體感知
學生參考文下注釋,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通譯全文,了解大意,思考、分析小說的情節和主題。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翻譯重點詞句,疏通文義。教師出示小黑板,要求學生參考文下注釋或依據自己的理解用現代漢語翻譯詞句,教師講評。
兩狼之并驅如故——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恐前后受其敵——(屠戶)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擊。苫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犬坐——像狗似的坐。洞其中——在其中打洞。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會兒功夫兩只狼先后斃命,禽獸的欺騙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2.分析小說的情節。
首先,引導學生明確,全文分為兩大部分,前4自然段為第一部分,敘述故事情節;
第5自然段為第二部分,作者發表評論。然后要求學生分析第一部分,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概括每一層次的大意,討論后明確
第一自然段 寫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和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
第二自然段 寫屠戶懼狼,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這是故事的發展。
第三自然段 寫屠戶御狼,表現屠戶的果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進一步發展。
第四自然段 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局。
分析完情節后,要求學生復述,加以鞏固。
3.歸納小說的主題。
狼很狡猾,可終于自取滅亡,這是為什么?這個故事給了你哪些啟示?
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教師明確,問題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題所在——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對像狼一樣陰險狡詐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協退讓,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能取得勝利。
(四)總結、擴展
這篇故事揭露了狼貪婪、兇狠和狡詐的本性,贊揚了屠戶的機智勇敢。故事的語言簡潔生動,主要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刻畫屠戶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展開雙方的矛盾和斗爭。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大家要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必須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五)布置作業
1.背誦、翻譯全文
2.解決課后練習二、三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積極參與戰勝大灰狼的繪畫活動,充分享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2.初步學習用粉水彩筆畫密密、長長的直線條。
3.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活動準備:
1.聽故事《戰勝大灰狼》,理解“籬笆”的含義。
2.小雞頭飾若干(數目和幼兒人數相等),雞媽媽頭飾一只,請一名老師配合扮演“大灰狼”。
3.錄音機一臺,錄有歡快、沉悶的音樂磁帶一盒。
4.幼兒作畫紙、水彩筆等。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
2、提問:故事中有誰?大灰狼來干什么?
雞媽媽和小雞是用什么辦法戰勝大灰狼的?
3、豐富詞:籬笆、密密的、長長的
二、結合情景,開展繪畫活動。
1.老師扮雞媽媽,幼兒扮作小雞,一起隨音樂做起床、做操、吃米等模仿動作。
2.插“籬笆”,學習用水彩筆畫密密、長長的直線條。
(1)“大灰狼”第一次襲擊,激起幼兒插"籬笆"的興趣。
“大灰狼”隨著沉悶、緩慢的音樂,走到小雞的家,嘴里不停地說:“我的肚子餓極了,小雞的肉好香啊!”老師囑咐幼兒別害怕,并不時地對“大灰狼”作出反擊。“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狽地逃回了家。
(2)插“籬笆”,初步學習用水彩筆在紙上畫直線。
師:“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實在太危險了,我們怎么辦呢?
師:孩子們真勇敢,想了這么多辦法,媽媽喜歡你們!這樣吧,我們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圍都插上籬笆,大灰狼就進不來了!好嗎?"
(3)老師先讓幼兒觀察插“籬笆”的過程,老師邊插邊講:“我們在家的周圍插上籬笆,要從上到下直直地插下來,插得長一些,多一些,不讓“大灰狼”鉆進來。”然后幼兒練習插“籬笆”。
(4)“大灰狼”第二次襲擊,補插“籬笆”,部分幼兒繼續用水彩筆在地上畫直線。“大灰狼”第二次惡狠狠地出現了,邊走邊說:“哇,插上了這么多籬笆,看看有沒有地方可以鉆進去。”幼兒跟隨著老師觀察“大灰狼”的行跡,當“大灰狼”發現籬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鉆進來的時候,老師鼓勵幼兒勇敢些,馬上補插上籬笆。過了一會兒,“大灰狼”看了看,說:“今天實在太累了,下次來一定吃個飽!”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5)繼續插“籬笆”,用水彩筆在紙上畫密密、長長的直線。
師:看來大灰狼還會來,我們的家還不夠牢固,我們怎么辦呢?
師:孩子們的辦法真好,我們一起再插上些籬笆,插得直一點、插得多一點、插得長一點,好嗎?幼兒自由選擇地方,補插“籬笆”。最后老師和幼兒一起檢查。
3.隨著沉悶、緩慢的音樂聲響起,“大灰狼”第三次出現,圍著小雞的家走來走去,不時地用肩膀擠擠“籬笆”,還氣呼呼地說:“這里的籬笆太多了,怎么進不去!……”然后灰溜溜地走掉了。老師和幼兒一起隨著歡快的音樂慶祝勝利。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為什么狼叫笨狼的情節,并能用語言表述。
2,感受故事內容的有趣,體驗小馬,裁縫,小羊,肉片這幾個事情的態度,做法和結果。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狼為什么變成了笨狼。
活動準備
小馬,裁縫,小羊,頭飾各一個。圖片大樹一棵,肉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講述一只笨狼的故事
二,啟發和引導幼兒對故事情節的理解和感受。
三,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幾個幼兒在活動中分別裝扮故事中的動物和圖片。
四,讓幼兒找出故事中的有幾個動物,有幾張圖片。
五,給幼兒歸納總結狼為什么變成了笨狼
六,教育孩子們今后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動腦筋想辦法。不要被壞人所騙,不要上了壞人的當。要機智勇敢的面對所發生的事情,不要膽小怕事。要有膽有識,有勇有謀,要像故事中的小馬,裁縫,小羊用他們的機智勇敢把笨狼打敗了。
通過本次活動 幼兒還沒有清楚掌握笨狼先后遇到那些動物。為了加深對他們理解和興趣,再次讓一些幼兒前來裝扮活動中的動物和圖片。提高活動興趣、增強活動目的。
小百科:狼外形似家犬。吻較尖,兩耳直立,裸露無毛。尾毛蓬松但不卷曲。無拇指和蝩墊。爪粗鈍,不能彎縮。額部和頭頂灰白有黑色,上下唇黑色。體色多灰黃,但個體變異較大,有棕灰黃、棕灰或淡棕黃色等。體背及提側長毛尖多為黑色,額部耳廓及背中央毛色較暗。腹部及四肢內側灰白色。尾色與體色相同。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地朗讀。
2、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詞的不同含義和多種用法。
3、揣摩語言,領悟作者語言運用的精妙,體會狼與屠戶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延伸:學會多角度客觀地分析問題。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詞語,體會語言的精妙。
逐步培養學生客觀認識社會,對美好自然的關注。
【教學難點】
逐步培養學生客觀認識社會,對美好自然的關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出示狼的圖片,并開展成語接龍(帶狼的成語)
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總不夠光彩──反面的形象。引出課文《狼》。
二、朗讀并熟悉課文
1、聽范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把握閱讀節奏。初步解決閱讀障礙。
2、引導學生再自讀課文。(仿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3、關鍵字詞句考察。
三、整體感知
本文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逐步引導疏通文意,明確故事情節
(遇狼──懼狼──御狼──殺狼。)
四、討論賞析
1、本文是人與狼之間的較量,人與狼誰更聰明呢?
請用:我認為,更聰明,是因為。的句式來回答。
2、小組活動:文中有兩個形象,請選擇并扮演其中的一個形象,表演一段情節。(注意行動和心理)
3、根據同學的表演,分別概括出兩個形象的性格特征。
4、面對課文,(從作者的角度來看)作者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五、思維拓展
1、從課文中,我們感受到狼的貪婪、兇狠和狡詐,它還是反面形象,是壞人的象征,殺狼理所當然,順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惡嗎?拋開課文,聯系社會,我們對狼還有別的認識嗎?現在閱讀我們共同查找的相關資料,看看其他作者眼中的狼。
2、通過閱讀材料以及課外的知識積累,說說現在你眼中的狼。
六、作業布置
1、以狼的角度用白話文改寫本文。
2、字詞句鞏固練習。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13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寫一位善良的大娘從同情憐憫狼到認識狼兇殘的本性,最后施以巧計懲罰了狼的故事。課文以良為母體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組成4個子體字及其它6個常用字。這是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習由母體字良派生出的4個子體字,隨文認識6個常用字,要求在能讀會寫的基礎上,基本會用。
2、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狼吃人的本性是不能改變的,對象狼一樣的人不能同情、遷就。
3、理解浪費并練習讀寫。
教學重點:
本課10個生字的讀寫。
教學難點:
生字的運用。
本課所使用的教學模式:
字族文識字主體教學模式。即:激趣感知研討學習鞏固反饋。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幻燈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教學程序:
一、激趣感知。
1、出示幻燈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說說:狼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從圖上看,大娘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那么,大娘和狼之間發生了什么事?
2、范讀課文。
3、回答問題,初步感知。
4、學生連詞讀生字。
二、研討學習。
(一)學習子體字。
1、出示子體字。
2、有小老師領學子體字,基本步驟如下:
(1)、指名講解生字的音、形、義。
(2)、其余同學自由補充。
(3)、再理解字義的基礎上練習組詞、造句。
3、浪費是什么意思?與它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你會用浪費造句嗎?
4出示小黑板,選字填空。
狼 娘 釀 浪 良
( )費 大( ) ( )酒 ( )群
姑( ) ( )狗 ( )食 波( )
(二)、學習常用字死、肯、改、費、拾、扁。
⒈、根據要求自學生字。
①讀準字音。
②運用對比、聯想記憶法等辨析字形。
③據旁解義或結合課文理解字義。
④在理解的基礎上組詞造句。
2、檢測。
3、重點指導死、改的寫法。
4、對一對。
死對扁對浪費對
三、鞏固反饋。
1、配樂回想。
2、用生字卡片開火車。
3、口頭說話大獎賽。
(用本課10個生字隨意聯想,編成一段與課文內容不同的話,
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的不同,要求可有所不同。)
4、作業: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鞏固字族。
教學程序:
一、復習字族。
二、研討學習。
1、出示自學提綱。
2、按要求分組自學。
3、各組匯報自學情況。
4、根據反饋信息,重點講解。
三、鞏固強化。
1、小結。
2、完成課后習題2。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14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狼山雞,說出它的名稱、外形和特征。
2、培養幼兒細致觀察的能力,豐富詞匯:尖尖的、橢圓形、軟軟的等。
3、培養幼兒愛護動物及愛家鄉的感情。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認識狼山雞,了解狼山雞的特征。
2、活動難點:能用豐富的詞匯表達狼山雞的特征。
三、活動準備:
1、參觀狼山雞場視頻一段。
2、狼山雞圖片一張,雞鳴錄音一段。
3、小狼山雞頭飾若干。
四、活動過程:
(一)、播放狼山養雞場視頻
1、教師播放狼山雞場視頻,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你看到的狼山雞是什么樣子的?
(二)、出示狼山雞圖片,帶領幼兒全面認識狼山雞
1、整體認識
了解狼山雞的形狀、顏色、吃的食物。
2、局部認識
觀察了解狼山雞的雞冠、雞嘴、雞頭、頸、身、羽毛、腳等等。
豐富詞匯:紅紅的、軟軟的、尖尖的.等等。
3、聽雞鳴的錄音。
播放狼山雞的鳴叫聲,學會發音:嘰嘰嘰、咕咕噠。
4、觀察雞蛋
出示狼山雞蛋圖片,與普通雞蛋對比,看看它們有什么區別。
認識詞匯:橢圓形
(三)、游戲:扮演狼山雞
請幼兒在音樂聲中帶上狼山雞頭飾,教師扮演雞媽媽,一起模仿狼山雞走路、打鳴、啄食等動作。
五、活動延伸
請家長收集狼山雞的歷史由來與營養價值的相關資料,并讓孩子帶到幼兒園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有關狼教案合集 篇15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認識狼狡猾、兇殘的本性,讀懂狼找的第一次借口。
3.初步懂得壞人總是找借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1.才識記本課生字、詞語,能規范書寫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 懂得壞人總是找借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小羊、狼圖片等。
預習設計
1、讀準生字的音,書空生字的筆順。
2、給課文標上小節號,正確地朗讀課文。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板塊一:
1、看動畫,說說聽到了什么?想想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
2、出示課題,齊讀。
板塊二:檢查預習作業
板塊三:
1、聽錄音,初感知。
2、學習單
(1)出示學習單,自學課文。
(2)朗讀畫出的句子。
3、朗讀三次借口
多種形式朗讀。
板塊四:精讀課文
1、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想想看到,想到,聽到了什么?
2、 指導朗讀
3、 學習第一個借口
(1)指導貼圖。
理解“上游”,“下游”。
(2)文中找句子,說說小羊會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呢?
(3)句式訓練。
(4)小結。
板塊五:
1、 出示生字詞
2、 交流識記方法
3、 組詞,描紅,臨寫。
板塊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
1、播放flash《森林音樂會》,你聽到了什么?小鳥在唱歌,小羊在奔跑……)
是啊,小動物們在這座美麗的大森林里過著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小羊正在小溪邊喝水的時候,一只兇惡的大灰狼走來了,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事情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有趣的寓言故事。(出示課題,齊讀)
板塊二:檢查預習
1、課前我們預習了本課生字詞,現在老師檢查一下。2、(出示生字詞)
狼先生 弄臟 吃了一驚 溫和
倒流 經過 爭辯 撲去
親愛 罵 可憐 笨蛋
3、指名學生讀生字詞。
(多種形式朗讀)
板塊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聽課文錄音,說說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狼故意找借口要吃小羊。)
2、出示學習單
說說狼故意找了什么借口?找了幾次借口?請小朋友們再輕輕地讀讀課文,畫出描寫狼找借口的句子。
(1)(教師巡視提示)
(2)都畫完了嗎?誰愿意來說說你畫出的句子?
可提示學生,你畫出了這一自然段——
教師相機出示描寫狼的三個段落——
3、感情朗讀三次借口。
小朋友們真聰明,一下子把狼找的三次借口都畫出來了,老師相信你們讀起來也一定很棒
1)請同學們合上書看大屏幕上狼說的三次話,先自己讀讀。
(2)指名三人讀,評一評。再指名三人讀。
(3)師引讀。說說從狼找的三次借口中你有什么發現?(一次比一次蠻橫無理,一次比一次兇狠。……)
(4)同桌對讀,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與同學交流一下。
板塊四:精讀課文1—3自然段
1、感受危險
(1)引導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體會讀這段話的時候好像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組織自由練讀,個別讀
重點在讀出當時緊張,危險的氣氛。
(3)齊讀
2、狼為了吃小羊,找了三個借口1)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借口。
指名回答 (板:水弄臟了)
(2)指名貼圖。 理解“上游”,“下游”。
。(3)小羊會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呢?文中找句子,讀一讀。
(4)句式訓練
狼站在 ,小羊站在 。水是從 流到 ,所以 。
(5)小結:小羊是絕對不會弄臟狼喝的水的,狼是在故意找借口,是無中生有。
3、狼的這次借口給小羊反駁掉了,那小羊到底有沒有被狼吃掉呢?我們下一節課再學習。
板塊五:生字書寫指導
1、出示生詞
狼 弄 臟 驚 溫
2、認讀生詞
3、觀察字形,交流識記方法。
4、口頭組詞,書空描紅。
5、臨寫。
作業
設計
1、《繪本》中的“我會仿”和“漢語林”
2、《補充習題》第二、三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