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教案(精選12篇)
勞動教育教案 篇1
一、活動名稱:
語言活動:生活經驗講述——我的好媽媽
二、設計思想:
本節活動是大班的語言活動,在本節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媽媽的職業 及習慣,使幼兒了解3月8日是婦女節,開始部分,教師采用由歌曲引導幼兒進入主題,激發幼兒熱愛媽媽的情感。
三、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媽媽的情感。
2、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繼續學習講述人物的方法。
重點:引導幼兒圍繞主題有感情的講述。
難點:引導幼兒講述媽媽外形特征,做什么工作以及經常和自己一起做得有趣的事情。
解決方法:請幼兒攜帶媽媽的照片,根據圖片進行講述。
四、活動準備:
1、歌曲《我的好媽媽》錄音帶
2、玩具電話一部
3、有關自己與媽媽的`合照
4、事先請幼兒的媽媽向子女介紹自己的工作
五、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請幼兒共同欣賞并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 。
2、開始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說出三月八日是什么節日。
(2)教師先出示講述范例,通過分析是幼兒進一步掌握講述的內容和順序。
(3)教師請幼兒分組講述自己媽媽的外形特征,做什么工作以及和自己一起做的有趣的事情。
(4)教師通過幼兒的講述引導幼兒理解馬么辛苦,加深幼兒熱愛媽媽的情感。
(5)教師引導幼兒做“我給媽媽電話”的游戲,讓煤為誘餌跟媽媽說一句最想
說的話,來表達自己對媽媽情感。
3、結束部分:教師與幼兒共同有感情的驗鈔《我的好媽媽》
六、活動延伸:教師請幼兒的媽媽與幼兒共同寫一篇以起初有的文章,是幼兒在語言區中進行自由的
勞動教育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當好小小采購員
教學目標:
1、制定購物計劃、合理開支,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2、學習選購所需蔬菜、食品,學會看食品商標和辨別食品質量。
3、培養與人交往的辦事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實物投影儀、相關電教設備或購物掛圖,印制好購物計劃表。
2、學生準備:每人收集一個食品包裝袋,上網查找相關信息資料,隨父母去超市或菜場先體驗、經歷一次買菜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一定去過超市購物或者去過菜場買菜,你能向同學們介紹一下自己曾購買過什么東西,并說說你的經歷和體會嗎?
二、購物要有計劃
1、出示問題“小蘇科去超市買東西”
問:小蘇科帶上30元錢就去超市,你們說他能很好地完成媽媽交給的采購任務嗎?
2、小組討論,完成填表(書上P6)
三、購買的食品要新鮮
繼續看交流
勞動教育教案 篇3
一、指導思想
勞動和勞動技術教育是中小學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總體素質的基本途徑。為深入做好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項教育活動安排
1、愛綠護綠活動教育。
(1)學校在國旗下講話中向全體老師和學生發出號召:人人參與植樹節護綠、養綠系列活動,為美化、凈化環境盡一份力。
(2)中高年級可開展“愛護環境動起來”活動。各班組織開展在校內植樹、除草、松土、澆水、修枝等活動。
2、自理勞動、家務勞動教育:
(1)各班將勞動教育納入“班級主題教育活動”,并和”家校一體“教育評價工作結合起來,利用“家長學校”向家長和學生宣傳勞動教育的重要性,用“家校聯系卡”形式建立“學生家庭自理勞動、家務勞動基地”。
(2)根據不同年級學生能力,通過“星級評比”等形式開展:不要大人喂飯,自己疊被整理房間,“認菜名”,揀菜洗菜,打掃衛生等家務勞動實踐活動。
3、班級勞動。
(1)做好班級值日等日常勞動指導,確保每位學生參與班級勞動,勞動到位。
(2)開展每月一次的學校大掃除活動,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對學生進行勞動技巧的指導。
4、課堂教學。
三~六年級綜合與實踐教師認真落實《勞動與技術》教育目標,開展必要的綜合實踐活動,積累活動材料并上交德育處。
5、節日教育。
各班在五一勞動節期間,開展“誰是最可愛的人”主題班隊會,學唱《勞動最光榮》,誦讀《粒粒皆辛苦》等活動。
三、家庭、學校教育做到“八不要”
1、不要把勞動作為一種懲罰手段,如“不按時交作業,罰做清潔”。
2、不要用“免勞”來獎勵孩子,如“今天作業全對,掃地任務免了”。
3、不要再孩子面前蔑視勞動,如“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就要撿垃圾”。
4、不要因為干不好就“不用”,如“你洗不干凈,不用你洗”。
5、不要因為一次失誤而訓斥,如“怎么把碗打破了,真夠笨的”。
6、不要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如“10分鐘了,一件還沒做完,我都做3件了”。
7、不要否定孩子的勞動成果,如“看你洗的襪子,跟沒洗有啥兩樣”。
8、不要在孩子面前說一些“厭惡勞動”的話,如“居委會讓大家掃雪,我才不去呢”。
各班簡要總結教育活動,期末交德育處。根據總結情況,德育處評選“勞動好少年”。
勞動教育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學做家常菜(什錦菜)
教學準備:
1、原料:芹菜、藕、胡蘿卜、花菜、香干、面筋、蘑菇等
2、調料:鹽、白糖、味精、麻油、食油
3、廚房用品
4、教師課前制作好一盤什錦菜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菜請同學品嘗。
提問:好吃嗎?你知道這菜名嗎?
出示課題:學做什錦菜
二、看看學學
1、介紹做什錦菜的原料、調料。(同時出示,幫助學生認識)
2、介紹制作方法。
3、將有關的蔬菜出示。
4、讓學生說說這些菜要切成什么形狀?(學生說教師提示并操作)
5、把這些蔬菜分別放在開水里燙一遍,撈出瀝干。
6、在炒菜鍋里倒入適量的食油,燒熱,把以上加工好的原料放入,翻炒一會。
7、加入適量的食鹽、白糖、味精等。
8、讓學生說說制作的.過程。
三、學生做做試試。
學生分小組合作制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評品
同學間相互評品,得獎小組談體會。
五、課外延伸
勞動教育教案 篇5
一、指導思想
通過這門課的教學和勞動實際,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逐步培養并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適應現代化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向小學生實施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勞動課,勞動課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寓教于樂,做到知識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
二、基本情況分析:
新學期開始,我擔任一年級的勞動教學工作,班里學習氣氛比較濃,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善于思考,喜歡上勞動課,愿意上勞動課,勞動課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寓教于樂,做到知識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但也有個別學生思想意識落后,重視語文和數學的學習,認為勞動是小學科,而輕視它,不注重對這門課的學習,為了總結經驗更好的完成下學期的教學任務,本學期,我嚴格按照學期初制定的教學計劃,認真備課、上課、在課堂上總是以學生為主體,把自己放在導游人的位置。而且注意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學生的素質。本學期我特別注重對差生的轉化和輔導,三、教學分析
小學勞動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以實際為主。小學勞動課的教學內容包括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等多方面的內容,通過這門課的教學和勞動實際,提高學生對勞動意義的認識逐步培養并掌握一些簡單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素質,適應現代化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向小學生實施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勞動課,勞動課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寓教于樂,做到知識性,教育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起來。
要樹立小學生中具有良好勞動習慣的`典型,宣傳他們的事跡,熱情地予以表彰,讓榜樣帶動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二是教師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教師的行為對學生實際上是一種無聲的影響,其力量比有聲的說教不知要大多少倍。因此,就要求教師自身首先要有良好的勞動習慣,以收到讓學生耳濡目染,近朱者赤的效果。
四、教學措施
通過教師示范操作和學生模仿練習,從中學會技能、技巧,是勞動教學的一種主要方法,這種方法雖然是一種古老的教學方法,但是非常使用于小學勞動課的多數勞動項目,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但運用示范操作應注意以下幾點:
1、課前要準備好所需要的全部工具材料,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以便指導學生。
2、操作過程的動作必須正確、規范,以便讓學生觀察模仿,學會獨立操作。
3、示范操作動作要慢,步驟要清楚,以便學生理解記憶和模仿。
教師準備得充分才能上好課,如教學制作儲蓄盒,講制作的幾個步驟,教師要先示范制作過程和講清每一步的要領,學生進行操作,同時教師巡回指導,在課堂上凡是自己能會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培養學生制作能力。
五、教學重難點
1、評價勞動態度,重點看學生在勞動過程中認真細致程度,是否嚴格按要求操作和勞動質量。
2、評價勞動成果,注重勞動成果的評價
六、教學進度安排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系鞋帶
在校園里經常看到有些同學甚至是中高年級同學鞋帶松了,但孩子不會系鞋帶,要么拖著往前走,要么請別人幫忙。面對這一現象,我覺得在一年級教會孩子系鞋帶不僅是教給他們一種勞動技能,更是讓他們掌握了一種生活技能。
1.學習,看視頻,聽兒歌
小鞋帶,手中拿,一左一右先交叉。
一根彎腰鉆過門,兩手拉住系緊它,折成兩只小耳朵,再交叉,鉆下門,開出一朵蝴蝶花。
2.實操,邊讀兒歌邊操作
3.檢測
①放學回到家后,用學會的方法幫家人系鞋帶,并拍照片發班級群。
②月底會組織全班同學系鞋帶大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誰系得又快又緊。并評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勞動小能手”。
二、校內的事情積極做——擦課桌
我們教育學生要愛護桌椅,那愛護桌椅最基本要求就是保持桌椅干凈,整潔。所以教會學生擦課桌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步:洗抹布
工作前,洗個澡,按摩揉搓好舒服。拎起角,折一折,握緊兩頭反向擰,水滴聽話不亂流。
第二步:擦桌子
一折二,二折四,巴掌大,剛合適。擦桌子,有順序,擦臟一面,翻一面。第三步:清洗抹布
監測:同學們每天都要洗臉,洗干凈啦才會舒服漂亮。桌椅每天
也需要洗臉,每天下午自由活動時間,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桌子擦干凈。
三、家里的事情主動做——洗碗
洗碗,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也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勞動的不易,更讓大家體會到父母為家庭的付出。
第一步:收拾碗筷,放進洗碗池。
第二步:在洗碗布上擠上洗潔精,把每一個碗的里里外外都擦一遍。
第三步:用清水把泡沫沖洗干凈。
第四步:把碗放回原位。
監測:每天晚飯后主動洗碗,并將視頻發在班級群內。
第四項:校外的事情熱心做——垃圾分類投放
垃圾分類是處理垃圾公害的最佳解決方法和最佳的出路。進行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然路徑。垃圾分類能夠使得民眾學會節約資源、利用資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個人最終的素質素養。一個人能夠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那么他也就會關注環境保護問題,在生活中注意資源的珍貴性,養成節約資源的習慣。
1.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
2.認識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圖標。
3.知道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并能按類投放。
我們不僅要教學生學會勞動,還要教會他們把勞動當成一種習慣,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喜歡上勞動。主動參與到勞動中來,這樣他們才會獲得勞動帶給他們的快樂。
總之,勞動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手段,一切知識起源于勞動。讓我們從小重視對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讓我們的學生在勞動中健康快樂成長吧!
勞動教育教案 篇6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明白勤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勞動,人類就無法生存,社會就不能發展的道理,幫忙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的觀念。使學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是一種美德,從小培養愛勞動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本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3、使學生體會到爸爸媽媽勞動的辛苦,做到尊敬長輩,熱愛長輩,減輕父母的負擔,增強勞動觀念。
二、活動過程
(一)導言
師:同學們,這節主題班會課,我們共同探討如何做爸爸媽媽的的小助手。
(二)質疑
1、你們在家里做家務嗎?經常做嗎?
2、能夠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請舉例說明。
(三)講故事
故事一:
星期天,小華在家里幫忙媽媽擦玻璃,費了很大的勁,才把整個房間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異常高興,可是媽媽看見了,卻責怪她說:“玻璃擦得不干凈,不讓你做的事,就別做,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了”。
討論:
1、小華和媽媽的做法對嗎?
2、不對的地方應怎樣做?
故事二:
奶奶正在打掃衛生,小剛放學回來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給我拿飲料。”奶奶趕緊說:“好好好,我立刻給你拿去”。
討論:
小剛的做法對嗎?他錯在哪里,他該怎樣做?
(四)確定
1、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讓她去打醬油,她不去。
2、媽媽不在家,小紅自我做飯。
3、劉麗高興時,就幫媽媽做家務,不高興時,就不做。
4、宋佳在班級愛勞動,在家就不干了。
經過剛才的學習,你有什么感受?
(五)學生齊讀關于愛勞動的名言警句與童謠(附件)
(六)班長要求全班同學要做到:
1、會穿衣服和系鞋帶;
2、自我會系紅領巾和洗紅領巾;
3、會自我整理床鋪和書包;
4、會自我洗腳、梳頭;
5、會疊衣服和摘菜;
6、堅持每一天做一件家務。
(七)競賽
整理書包比賽
三句半《我們愛勞動》
獨生子女是個寶,勞動觀點最重要,培養勞動好習慣,不能嬌!
我在家里學做飯,烙餅煎魚炒雞蛋,炒肉不咸也不淡,能干!
自我鍛煉洗衣服,洗衣機一開嗚嗚嗚,干凈衣服穿身上,舒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團體勞動不怕多,家長教師都高興,不錯!
愛勞動《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熱愛勞動莫忘記。
你拍二,我拍二,自我的事兒自我做。
你拍三,我拍三,不會的事學著它。
你拍四,我拍四,服務他人牢牢記。
你拍五,我拍五,團結友愛講互助。
你拍六,我拍六,我們勞動最美麗。
勞動教育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人物在勞動中的動態美,激發熱愛勞動的情感。
2.了解勞動時的動態規律,初步學習畫人物動態的方法。3.在創作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表現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人物動態的畫法。
難點:勞動場景的美感表現。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記號筆、油畫棒、水粉畫顏料等(教師)有關勞動場景的課件資料等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
(1)教師用課件播放《勞動最光榮》的音樂,展示各行各業人們辛勤工作的畫面。啟發學生:你們平時都參加過哪些勞動?需要使用哪些工具?當時的心情怎樣?
(2)學生回憶并交流。
2.欣賞感受。
(1)教師用課件出示作品《夯歌》,請學生欣賞討論: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他們的勞動動作有什么特點?
(2)教師小結:人在勞動時產生了有規律、有節奏的優美動態。
(3)小組活動:在小組內欣賞其他繪畫作品,分析交流作品中各種勞動動態及特點。
3.研究體驗。
(1)設問:人在勞動時身體各部位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2)體驗:同桌互相模擬動態并觀察分析身體各部位的變化,尋找規律。
(3)展示:教師用課件演示人體勞動時的'動作變化和身體各部位的協調、平衡關系。
(4)小結:任何動態都有他的動態特點,頭、軀干和四肢之間相互配合,發生位置關系。人在活動時都有身體的活動趨向,從而身體產生了不同趨向的線,這就是動態線。繪畫時抓住表現出動態趨向的動態線,就很容易表達動態。
4.嘗試練習。
(1)作業要求:用記號筆嘗試描繪各種勞動的動態。
(2)提出建議:人體活動時肩胛線和骨盆線傾斜呈相反狀,可以參考書中的動態線范例。
5.作品交流。
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價。評價建議:作品是否表現了勞動時的動態?線條是否流暢、肯定?
6.課外拓展。
觀察各種勞動的場景,用速寫的形式記錄各種勞動動態。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記號筆、油畫棒、水粉畫顏料等(教師)有關勞動場景的課件資料等教學過程
1.欣賞體會。
(1)欣賞作品《拾穗》,分析作品中人物和背景之間的關系。
(2)教師小結:選擇勞動中最典型的動作和周圍的環境可以使畫面達到傳神的效果。
2.討論研究。
(1)小組活動:欣賞學生作品,分析作品是抓住勞動中哪些最典型的動作和環境來表現主題的?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現方法?你認為這些作品哪些地方處理得特別好?
(2)匯報交流,教師小結。
3.創作表現。
(1)提出要求:畫一畫自己從事過的某種勞動。
(2)教師建議:除畫出自己勞動時最典型的動態外,還要畫出當時使用的工具以及周圍的環境等。色彩的使用也應突出主題。
4.展示評價。
(1)學生展示作品,交流介紹自己的創作思路。
(2)同學互評,教師小結。
勞動教育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做生活的小主人,能運用學到的操作要領學習拖地板,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2、注意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3、注意安全,不損壞家具。
教學重難點:
能運用學到的操作要領學習拖地板,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教學準備:
課前觀察父母是怎樣拖地板的。去商場觀察改進后的拖把樣式,了解其先進性。
教學過程:
一、觀察圖片,了解拖地板的一般過程。
組織學生看拖地板的正確方法圖片,辨別哪種是正確的,哪種錯誤的。
二、討論。
平時看到父母拖地板時是怎樣做的?然后進行交流。交流一些先進的`,便捷的,有創新意識的好方法。還可以放手讓學生回家進行勞動實踐,在勞動中獲得情感體驗,在勞動中培養合作探究精神,早勞動中求知。從而能夠正確地掌握拖地板的操作要領。明確地板清潔是家庭衛生的重要標志,懂得只有家人共同努力,才能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三、教學評價。
介紹勞動過程,展示家長評價記錄,從認真實踐,掌握要領,拖地實效,拖地要領、拖地效果,綜合評價等方面完成評價表。
勞動教育教案 篇9
一、指導思想:
教育幼兒從小熱愛勞動,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同時能為他人、為集體服務,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孩子們在“勞動真快樂”主題中親身體驗到“勞動的快樂、勞動的光榮”,從而萌發熱愛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二、具體安排:
1、時間:20xx年4月26日~30日
2、地點:本園、各班
3、參加對象:全體教師和幼兒
4、活動負責人:各年級組長、各班班主任教師
5、活動內容:各班結合“五一”勞動節主題活動,進一步挖掘潛在教育資源,開展“勞動真快樂”的主題活動。同時對幼兒進行假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并請家長協助進行安全教育。
活動:
1、幫爸爸媽媽做一件事情,如:收拾玩具物品,拿拖鞋,倒垃圾等。
2、為班級做一件事情,如:整理圖書玩具,抹桌椅,澆花等。
3、為幼兒園做一件事情,如:幼兒園公共場所撿垃圾,擦洗墻壁瓷磚、樓梯扶手、門、窗臺等(安全的場所)。
三、注意事項:
1、各班活動要進行備課并在周計劃中予以具體安排落實。
2、做好各班活動內容、場地的協調。
3、活動期間組織有序,注意幼兒的安全。
勞動教育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洗衣物的主要步驟,知道不同質地的衣物要用不同的洗滌方法,還要用不同的洗滌用品。
2.認識幾種常見衣物的洗滌標識。
3.通過實踐,初步掌握正確的洗滌方法。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種常見衣物的.洗滌標識。通過實踐,初步掌握正確的洗滌方法。
教學準備:
衣物質地標識,衣物洗滌說明標識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你平時在家要洗衣服嗎?事怎么洗滌的?看到家長又是怎樣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幾個步驟?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浸泡——擦肥皂——搓洗——沖洗——晾干
二、學習新知。
1.出示幾件質地不同的衣物,提問:這幾件衣物可以一起洗嗎?為什么?
2.認識衣物質地標識和洗滌說明標識。
(出示)讓學生自己認自己記,然后逐個出示各種標識,讓學生說說代表的意思。
把剛才幾件衣物拿出來,讓學生說說各是什么質地,該怎么洗?要注意些什么?
三、動手實踐時的注意事項。
1.看書學習正確的洗滌方法。
2.查閱技術信息,獲得怎樣使衣物洗得更干凈的小知識。
3.根據自己所帶要洗的衣物,說說應該用什么洗滌用品?(讓學生自己在技術信息中查閱確定)
四、評價。
勞動教育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學做家常菜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了解烹調的基本方法及基本要求,了解常用的烹調原料,及洗滌炊具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兩節課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家常菜的基本方法,回家也讓大家向父母討教了,誰來說說你掌握了些什么方法?
二、探討烹調方法及基本要求
1、學生討論
2、看書本第15頁烹調及其操作的基本要求
3、指導學習第15——16頁常用烹調作料。
三、網絡學習
上網瀏覽飲食類網站,老師可以提供幾個網站地址
四、學生談體會
看了這么多美食文化,有什么想和同學交流的?
五、課后拓展,堅持學習做家常菜。
勞動教育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父親節,理解爸爸的辛苦和工作。
2、讓幼兒學會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體諒關心父母,與父母和諧相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以實際的行動來回報父母。
3、通過游戲活動增進幼兒與父親間的感情,讓爸爸明白自己在孩子們心目中的位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留點時間陪伴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4、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5、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時間:
上午八點準時開始(場地有限,每位幼兒僅限一名家長參與,無特殊情況盡量由爸爸參與)
活動流程:
8:00-8:30晨間鍛煉、早操比賽觀摩活動。
9:00-10:20班級教學活動觀摩。
10:20-11:00戶外活動:親子水戰
1.集體合唱《我有一個好爸爸》
2.體能熱身
3.堡壘戰
4.野人舞
5.親子自由戰
溫馨提示
1.水戰需要家長朋友為寶貝們準備水一把,如若家里有泳衣、潛水鏡、太陽鏡或帽子的都可以帶來幼兒園以便于孩子們更好的開展游戲活動。
2.活動當天請爸爸們穿上便于活動的休閑裝與涼鞋,并請參與活動的爸爸們帶一套衣物以便戰后更換。
3.活動當天請給孩子們穿上整齊的園服、考慮到后期游戲環節建議鞋子穿涼鞋。
4.幼兒書包內請家長給孩子們準備好更換的衣物。孩子帶入園的眼鏡、帽子等物品請寫上名字、班級以免混淆。
教學反思:
六月,父親節翩然而至。人生中很多東西,不可能永遠地存在但是您給我的愛卻是永恒......
父親用厚實的臂膀支撐著整個家庭;父親用親情溫暖著孩子的心靈;憶昨日仿佛自己還是個孩子,現如今自己卻已為人父,在這個屬于您的節日里xx幼兒園的老師和孩子們誠邀您加入到我們父親節專題活動中來,咱們一起來重溫兒時的記憶、一起來與孩子學習、一起與孩子們游戲,一起來做孩子們最好的伙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