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音樂教案(精選15篇)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
目標:
1、 了解杜鵑花與玫瑰花的顏色及形狀。
2、 通過肢體游戲感應歌曲中的快板、慢板。
3、 在創編花的造型中感受春天的美。
活動準備:
掛圖P3、各色杜鵑與玫瑰幻燈片、塑料花、風車花、呼啦圈、CD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引導
師:小草在陽光仙子和鳳姑娘的幫助下,慢慢的.長大了。這時候,春姑娘帶著她漂亮的彩帶來了,她把彩帶一揚,啊!!!不僅小草長大了,看,還有很多漂亮的花都開了。花的顏色可真多都有些什么花呢?
二、 認識花
師:小朋友,你們想去花園賞花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1、 杜鵑花
放映幻燈
幼兒觀察,教師介紹杜鵑花的別名、顏色,并告訴幼兒杜鵑花在每年的春天才會開。
2、 玫瑰花
師:花園里的杜鵑花真美,我們再看看,還有什么花呢?誰會認識這種花?
觀看幻燈,教師介紹玫瑰花的葉子、枝干,并知道玫瑰花有哪些顏色。
三、 花的游戲
1、 手腕花
師:春姑娘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花,你們喜歡花嗎?我們一起來和花玩游戲吧!
教師扮演春姑娘給幼兒送花。
教師清唱,快板部分幼兒依樂句在自己不同肢體部位開花,慢板部分變成花仙子依樂句左右搖擺。
2、 風車花
師:小花朵和小朋友在一起真開心,瞧!這是什么啊?哦,風車花也想和大家一起游戲,那我們先來看看老師是怎么和風車花玩游戲的,風車花會聽音樂哦!
播放音樂,教師示范。再次播放音樂,幼兒與風車花游戲。
3、 花朵與蝴蝶
師:風車花好玩嗎?蝴蝶仙子聞到了花香,也飛了過來,原來蝴蝶和花朵是好朋友,你們有沒有好朋友呢?
請兩名幼兒示范,一名幼兒扮演花朵,快板部分變不同花的造型。另外一名扮演蝴蝶,快板部分花朵蹲下,蝴蝶圍著花朵繞飛。
全體幼兒表演。
奧爾夫:賞花(第二課時)
活動目標:
1、 復習肢體律動,有節奏的模唱唱名旋律的。
2、 通過樂器演奏與肢體游戲感應斷奏與圓滑奏。
活動準備:
掛圖P3、手搖鈴、橡皮筋、CD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引導
師:花朵和春姑娘一起跳舞,他們展開了一場花兒的宴會,所有的小動物也來了,他們都想和春姑娘在一起,呼呼呼~~~~~~~寶寶正在吹泡泡呢?原來泡泡也想過來玩游戲。
二、 旋律模唱
師:你們還認識唱名泡泡嗎?
1、教師畫唱名,幼兒依老師所畫的順序,念出唱名。
師:泡泡飛呀飛,飛到了黃花的旁邊,唱m s l。
2、教師在唱名旁貼磁鐵,畫出旋律,引導幼兒再唱出其它幾個旋律。
3、教師帶領幼兒復習肢體律動,并唱出唱名。
三、 雙人肢體游戲
師:請小朋友找一位好朋友,帶著唱名泡泡來玩個好玩的游戲吧!
教師示范,斷奏依節拍兩人互點對方肢體,唱出唱名,圓滑奏兩人互推手掌。
配合鋼琴唱唱名,幼兒與好朋友游戲。
四、 樂器、道具演奏
1、 橡皮筋
師:春天到了,寶寶在家里正和唱名泡泡玩游戲,這時候,他們家里的物品聽到了好聽的音樂,也跑來一起唱歌跳舞,看看,是誰呢?
出示橡皮筋,教師清唱示范撥奏與拉奏。斷奏部分依拍子撥彈橡皮筋,圓滑奏隨樂句拉長橡皮筋。
播放CD,幼兒演奏。
2、 手搖鈴
師:今天,老師還請來了樂器和你們一起賞花。樂器寶寶怎么賞花呢?
斷奏敲奏拍子,圓滑奏搖奏樂句。
師:我們一起去給寶寶送手搖鈴花吧!
請幼兒聽音樂把樂器送回。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和即興舞蹈,體驗樂曲《庫乞乞》歡快跳躍的情緒。
2、透過故事和圖形譜,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3、讓幼兒懂得愛學習的好孩子人人愛。
【活動準備】
音樂《庫乞乞》、圖形譜、金色的魔盒、小紙條、書本。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
有個小朋友叫魯魯,他一點都不愛學習,一上課就睡大覺。他成天想:學習有什么用啊,我想去找寶物,有了寶物就什么都有了。一天晚上,一位神秘的老爺爺出現了,老爺爺說:“我明白寶物在哪里哦!那個寶物在離那里很遠很遠的個山洞里,要到那個山洞需要爬過好幾座山,還要爬好幾級臺階。”魯魯很想去找寶物,就謝過老爺爺出發了。你們說,他能找到寶物嗎?
二、感受音樂。
1、欣賞音樂一次。
答案等會兒再告訴大家。這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這段音樂跟剛才的這個故事有關哦。我們一齊來聽一聽。
提問一:你聽了這首音樂有什么感覺?聽音樂時你想到了什么?
提問二:覺得這首音樂有幾段?(幼兒思考)我們再來仔細聽聽。
2、欣賞音樂第二次。
師:我們再來聽一次,這一次要請你聽一聽,音樂里說魯魯翻過了幾座山?爬上了幾級臺階?
(教師邊做動作邊和孩子一齊聽音樂一次)
三、分段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教師:魯魯騎著馬翻過了幾座山?(教師先讓幼兒仔細聽再和幼兒一齊聽一齊畫出山的圖片,有四座山)
提問:魯魯是怎樣上山的?騎馬的動作怎樣樣?我們一齊來。做做。
提問:魯魯爬過四座山,到山洞了嗎?還要上幾級臺階樓梯?
(再聽一次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邊聽邊畫圖譜)
最后到山洞門口了,要想進入山洞務必要說一句咒語。這句咒語是什么呢?
一齊念幾次咒語。
我們此刻來完整地聽一次音樂,看看魯魯去尋找寶物的過程。
1、老師和孩子一齊走圖形譜,引導幼兒用手指在自己身上做動作。
2、提醒孩子每爬過一座上,馬兒要休息一下。
3、不明白魯魯最后找到這個寶物沒有,你們想不想去那個山洞看看?(想)但是去那里要爬過很多坐山,上很高的臺階,還要說一句咒語,你們行嗎?我們起立,來試試。
(聽著音樂在原地練習一次,兩到三遍音樂)
你們真厲害,看來到那個遙遠的山洞是沒問題了。我們的馬每爬過一座山都很累,怎樣辦啊?
每爬過一座山我們就讓馬休息一會兒,稍微停頓一下再繼續跑。
邀請聽課老師和孩子們一齊來玩游戲,做律動。
四、滲透德育教育。
提問:寶物最后找到了,它是長方形的,厚厚的,你們猜猜它是什么?(書本)老爺爺為什么要送書本給魯魯呢?還有一張小紙條,小紙條上寫著:書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物,書中有很多的知識,能讓我們學到很多的本領。
此刻,我們回教室去看這些寶貝吧。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律動感應回旋曲曲式:前-A-A-間-B-A-A-C-A、
2、能夠大膽地用肢體動作創編不同的化石造型。
3、積極參與角色扮演,體驗奧爾夫音樂活動的歡樂。
活動重點:
用肢體創編不同的化石造型。
活動難點:
感應回旋曲式。
活動準備:
化石圖片、鈴鼓、ppt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扣扣扣”從地底下傳來一陣敲打聲,大家又驚又喜地朝著聲響處探索,原來地下王國的化石們也興高采烈地來參加晚會。
二、音樂活動
1、化石介紹
通過圖片簡單介紹化石的由來。
2、音樂律動
(1)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肢體各部位,嘗試模仿化石舞蹈時的僵硬感。
(2)全體圍坐,教師帶領幼兒伴隨音樂感應A段節奏。
三、感應回旋曲式。
全體站立,教師帶領幼兒在A段音樂做出不同的化石造型。
四、角色扮演
教師將全體幼兒分組,伴隨音樂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
五、活動結束。
幼兒聽音樂做律動出活動室。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AB兩段不同的音樂,感應AB曲式。
2、嘗試樂器演奏,學會正確的演奏方式。
活動準備
1、道具準備:彩色沙巾若干、手搖鈴人手一個、配套音樂和掛圖。
2、情感經驗準備:有觀察云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播放音樂,同時講訴白云在天上一會一個樣,一會兒變成什么,一會兒變成什么和白云乘著風在天上飄動的故事,讓幼兒感知音樂。
二、音樂律動。
1、個別體驗:
A、教師帶著幼兒坐下或跳躍,空手抓白云的動作。
B、跟著音樂,前后、左右搖擺。
2、兩人一組牽手。
在聽到A段音樂是請幼兒到處逍遙的走動,當聽到B段音樂的時候就請幼兒面對面或背靠背坐著,左右搖晃
三、造型游戲,感知音樂。
配合音樂,教師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樂時伸出長長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處走;B段音樂時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搖擺。
四、利用樂器感知音樂。
1、教師介紹樂器,并激發多種演奏方式的創編。
2、A段敲奏手搖鈴,B段搖奏手搖鈴,原地搖晃。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學習數數目,用肢體動作表示各種樹的造型。
2、幼兒能認識落葉,并會用樂器敲出落葉數,并對唱名旋律進行練習。
活動準備:
落葉若干、CD、錄音機、樂器(小鈴)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樹、落葉
1、教師故事引導:秋天到了,有好多好多的樹,樹上的樹葉慢慢變黃了。樹葉隨著風兒一片一片落下來。瞧!
2、樹的造型:小樹、大樹、老樹、愛隨風搖擺的`樹。讓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示各種樹的造型。
3、認識樹葉:教師撒落葉,幼兒用手接,讓幼兒觀察落葉,并說出其形狀、觸感、質感。
(二)次數
1、變大樹,變小樹、雙手變樹葉。
2、配合音樂、風兒你帶什么來(側耳傾聽狀),問:幾聲?就用幾片樹葉表示?
3、教師示范丟撿葉子,直到四片落葉都以此方式丟撿。
4、幼兒練習丟撿葉子(配合音樂),直到四片落葉都以此方式丟撿。
(三)樂器
1、教師出示樂器(小鈴),示范敲出落葉的數目。
2、配合音樂
(1)歌曲:幼兒拿小鈴敲出落葉數目。
(2)間奏:放下小鈴做大樹、小樹隨風飄動的造型。
(四)游戲書
1、配合音樂唱次曲,請幼兒圈選正確數量的樹葉。
2、配合間奏的第二聲部,指出樹葉唱唱名,模仿老師以慢速指樹干上的唱名唱旋律。
奧爾夫音樂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律動游戲,感應AB曲式和高低問答句。
2.初步學習頑固伴奏
3.體驗營地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以及集體搭帳篷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一張、桌布、CD、呼啦圈
三、活動過程:
1、以《小松鼠進行曲》進場。
2、節奏問好。
3、故事導入:
寶寶跟著爸爸媽媽到郊外野營,第一次野營,寶寶覺得好新鮮……(音樂)
4、律動游戲——營地活動
1)寶寶的小手(小腳)會唱歌:()我們去野營,一起搭帳篷……
2)音樂律動——搭帳篷
A段:邊念語詞,邊做釘釘子狀。
B段:用肢體感應高低問答句。(嚕嚕嚕嚕放低低,啦啦啦啦舉高高)
3)聽音樂進行搭帳篷游戲
教師先配班教師給幼兒做示范
A段:用腳踏出頑固伴奏(可以根據情況走動)
B段:1321放低低,6653舉高高
幼兒分組進行游戲
4)最后請全體幼兒一起圍著桌布進行搭帳篷游戲。(游戲中注意幼兒安全)
5、結束游戲《小松鼠進行曲》
寶寶們可真是能干,搭了這么漂亮的帳篷,星星來的小天使知道寶寶很辛苦給寶寶們準備了好喝的白開水,我們踏著整齊的隊伍一起去喝水了。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6
活動資料:
身體樂器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區分對身體主要器官和部位的認識。
2、發現身體部位能夠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大膽地進行嘗試表現為音樂伴奏。
3、萌發喜歡打擊類音樂活動。
活動重點:
能區分身體的主要器官并能發現身體部位能夠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
大膽用身體部位為音樂伴奏。
活動準備:
1、樂器3件(圓舞板、響棒、鈴鼓)
2、嘴巴、手、腳圖片各一張及音樂伴奏。
活動過程:
一、律動,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這天鈴鼓樂器來跟你們做游戲,跟著鈴鼓走走吧!(當鈴鼓節奏快時,幼兒快些走,當鈴鼓節奏慢時,幼兒慢些走)
二、認識樂器,激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1、聽聲音猜樂器。
師:史老師還請來了其他的樂器寶寶,它們要跟小朋友玩個猜猜樂的游戲,一齊來猜猜它們是誰?(出示圓舞板、響棒、鈴鼓)
2、引導幼兒傾聽樂器發出的聲音,并讓幼兒說說。(依次講講三種樂器發出的聲音)
三、引導幼兒發現身體能發出聲音的部位,逐步認識身體樂器。
師:小朋友,不光我們的樂器你發出好聽的聲音,我們身上一些地方也能發出好聽的聲音呢?你試試看,能不能讓它發出聲音來。
幼兒嘗試后并讓幼兒說說自己身上哪個部位能發出聲音,是怎樣發出的如:嘴巴,當幼兒說出嘴巴的時候,教師出示圖片,并讓幼兒明白這是嘴巴樂器幼兒說說嘴巴除了小朋友說的一種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彈舌頭、用力抿嘴)。幼兒群眾練習幼兒想到的方法。手:能夠拍手,也能夠拍其他的身體部位。腳:碰腳、跺腳等。
四、利用身體樂器給音樂伴奏。
1、分部位給音樂伴奏(嘴、手、腳)2、游戲:看指令選身體樂器演奏師:小朋友,此刻老師和你們來玩個游戲,老師那里的三張圖做標記,等一下,音樂響起的時候,大家要邊聽邊看我的指揮,我指到哪種身體樂器,你們就用哪種身體樂器演奏。
3、演奏2―3邊結束。
五、結束活動。
師:身體原先能發出這么多好聽的聲音,讓我們一齊去告訴其他班的小朋友吧!(開火車離開教室)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7
教學年齡:(聽力訓練3-4歲)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的聽覺能力。
2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3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想象味道和聲音之間的聯系。
教學準備:秀豆糖、苦瓜、奶糖、辣味牛肉干、百寶盒
沙錘、串鈴、三角鐵、手鼓、多音桶、鈸、括葫
教學過程:
1老師引導幼兒:“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神奇的寶盒,里邊有好多的寶貝。”老師很認真的聞一聞,“好香呀,里頭好象有很特別的好東西……”
2老師請幼兒圍圈坐好。老師:“老師的這個百寶盒里有好多的味道,小朋友也肯定吃過很多不同味道的東西吧,老師請每位小朋友到老師這里來,嘗一種味道,但是請大家悄悄的不要說話,記住自己的味道。”
3老師請每位幼兒不說話,用表情來表達自己嘗的是什么味道。其他小朋友來猜,這位小朋友嘗的是什么味道。
4老師:“剛才老師讓大用表情來表現味道。現在請大家每人到老師這里來再嘗一種味道,然后在老師面前的一堆樂器里選一件來演奏,以表達你嘗的味道的感覺。其他小朋友來猜他嘗的是什么味道。”
5老師可以請每位幼兒到老師那自選一種樂器,在老師那嘗完味道后,坐回原位,老師請每位幼兒站起來演奏自己的味道。
6老師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味道所對應的樂器的聲音,老師說那種味道,那種樂器發出聲音。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8
一、教材剖析:
這是一首ABCA的樂句曲式,音樂一共有三段,其中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唱詞,第二段則是念詞。
二、教學目的:
1、感受詩詞的意境美,學習有情緒地朗讀古詩。
2、初步引導幼兒感受ABCA的樂句曲式,學唱唱名旋律。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感受詩詞的意境美,學習有情緒地朗讀古詩。
難點:初步引導幼兒感受ABCA的樂句曲式,學唱唱名旋律。
四、活動籌備:
古詩VCD碟和音樂CD碟各一張、錄音機、水袖若干、寫有唱名旋律(每句唱名旋律都用色紙遮蓋住)的大白紙一張、3種顏色的水彩筆各一支。
五、活動過程:
1、故事引導:
一天早上,寶寶從甜美的夢中醒來,他把小手從被窩里伸了出來,咦,氣象變得好暖和呀!怎么啦?原來是春天已經來到了,寶寶從床上站起來伸了個大懶腰,他開心腸念起詩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之多少。”
2、情境拼圖。
(1)觀看古詩VCD碟,引導幼兒從中感受詩詞的意境美。
——春天來了,春天的景象是怎么樣的呢?
引導幼兒說出春天里常見的景象,如:很多花開了、小鳥飛來了、會下細細的小雨等等。同時請幼兒用動作把述說到的事物表現出來。
——詩人給我們朗誦了一首古詩,這首古詩的名稱是什么?
(2)請幼兒依照詞意用手舞出“春眠、鳥啼、風雨、落花”的動作。
3、完全欣賞音樂一遍。
(1)幼兒完全欣賞音樂一遍后,教師接著再朗讀一遍古詩,提問:古詩中有幾句話?
(2)聽音樂(音樂播放兩遍)做動作。唱詞時用水袖扮演古人穿的衣襟隨樂句起舞;念詞時用水袖做毛筆隨樂句畫出線條。
4、旋律曲式。
教師:“剛才我們唱的古詩,它們還有另外一種好聽的唱法,我們來聽一聽,它們是怎么唱的。
(1)出示寫有唱名旋律的大白紙,教師邊唱唱名旋律邊掀開遮住唱名旋律的色紙,引導幼兒學唱唱名旋律。
(2)請幼兒察看唱名旋律,并說說這四句唱名旋律有什么異同。
(3)畫出旋律線條。
教師在寫有唱名旋律的大白紙上,邊唱旋律邊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畫出樂句,同時引導幼兒知道這是ABCA的樂句曲式。
5、停滯:帶領幼兒邊聽音樂邊做“春眠、鳥啼、風雨、落花”的舞蹈動作走出活動室。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讓寶寶再次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在音樂中掌握一拍一動的勻速節拍。
2、手鼓的低沉聲可以形象的表現出小烏龜的行走,這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讓寶寶可以感受強弱次強弱的節拍。
3、讓寶寶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樂器,在娛樂中來感受一拍一動的穩定節奏.教學準備:手鼓、音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位新朋友,(讓寶寶猜一猜),這個新朋友呀背著硬硬的殼,走起路來慢吞吞,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寶寶:小烏龜。
教師:這只小烏龜每天都在自己的家門口玩,爬爬這爬爬那,可是它覺得特別沒有意思。有一天,它接到了好朋友小金魚的電話,原來小金魚搬新家了,它邀請小烏龜去做客。(教師要演繹小金魚和小烏龜打電話的對話內容)可是小金魚的家太遠了,小烏龜走路又那么慢,于是烏龜媽媽幫它想了一個好辦法,媽媽說:“小烏龜,你可以帶上吃的,這樣你就不會餓了,”于是小烏龜就背上面包和糖果,開始遠足了。(什么叫“遠足”呀?就是不行去很遠的地方玩)在路上,小烏龜要是餓了,它就把媽媽給帶的面包和糖果拿出來吃了,可是路太遠了,小烏龜可真累呀,于是它想了一個好辦法,它要一邊說兒歌一邊鼓勵自己:“小小烏龜上山坡,嘿嘿呦,嘿嘿呦,帶著面包和糖果,遠足樂悠悠。”一邊說兒歌一邊走,小烏龜很快就到了小金魚家,兩個朋友見了面可真高興呀。
二、聽音樂、學歌曲
兩個好朋友見了面之后啊,小烏龜說我要交我的好朋友一首歌曲,讓他跟我一起唱歌,
小朋友們,你也來學一學吧。孩子們,我們也來學一學吧。請小朋友們先聽一遍小烏龜是這樣練的。
第一遍:閉眼睛聽;
第二遍:小烏龜練完了,請我們小朋友一起來說一遍。
第三遍:請你的小手和你的小嘴巴一起來練兒歌吧。
(強調間奏的時候幼兒不要發出聲音。)
三、樂器伴奏
先跟下朋友們回顧一下之前學的樂器(響棒、三角鐵、木魚、雙向筒、單響筒)今天
我們來認識一個新樂器:手鼓。我們現在先來給小烏龜伴奏。
(1)聽一遍音樂,使用手鼓時,請寶寶拍打一拍一動的勻速節拍。再來一遍哦,
(2)聽第二遍音樂使用手鼓時,請寶寶自己單獨使用。
四、律動(邊放音樂邊進行)
現在啊,小烏龜要來跟我們小朋友們做朋友了,你準備好了嘛?
(1)教寶寶學小烏龜爬的動作;
(2)寶寶趴在地上和教師一起學小烏龜行走;
(3)手腳要跟隨音樂打出重拍。
五、結束。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和即興舞蹈,體驗樂曲《葡萄牙舞》歡快跳躍的情緒。
2、通過故事和圖形譜,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3、讓幼兒感受樂于助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圖片、黑板、圖形譜
活動過程:
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聲勢律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感受音樂。(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1、欣賞音樂。
提問:你聽了這首音樂有什么感覺?聽音樂時你想到了什么?
2、即興舞蹈。(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師;請你邊聽音樂邊把你想到的東西跳出來。
三、聽故事。
有個小朋友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圖片)她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叫哈哈,丫丫和哈哈這兩個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飯,還一起睡覺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著急的時候,來了一個老婆婆,她告訴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來丫丫到一個國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來的路,回不來啦!丫丫跟老婆婆說:“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個國家去。”婆婆說:“這個國家很遠,只能走路去,還要鉆山洞。還有那個國家的是房子都很奇怪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說:“再遠我也要去。”婆婆就告訴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出發了。
四、分段了解音樂結構和創編舞蹈動作。
1、 出示兩段紙做的道路的圖片。
教師提問:丫丫出發了,丫丫走了多遠,請小朋友把手指伸出來一起幫她數數?
教師拿著丫丫的圖片在圖形譜上走八下,教師告訴小朋友:丫丫走了800里,還要繼續走,又接著走了800里。
2、 拉拉是怎樣走路的?請小朋友創編丫丫走路的動作。
聽音樂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一部分音樂)
3、出示兩座山的圖片。
教師提問:丫丫前面有幾座山?(兩座山,過一座山還要走一 段
路。) 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鉆山洞了。
3、啟發小朋友創編丫丫鉆山洞的動作和走路的動作。
請小朋友到前面來表演動作(鉆山洞——走路——鉆山洞——走路),教師示范動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
4、聽音樂小朋友和教師一起做丫丫鉆山洞和從山洞出來走路的動作。(放主旋律音樂的第二部分音樂)
5、丫丫終于到了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人都歡迎丫丫到他們家里去做客,他們一起說了句話歡迎丫丫,你們猜說的什么呢?
這句話就是: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歡迎你。節奏為(歡迎 你—︳歡迎 你——︳歡迎 你—︳歡迎 你——)這個國家的人很熱情,還做了動作表示歡迎,按節奏拍手。
教師帶小朋友根據節奏拍手并說歡迎詞。
6、丫丫進了這個國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發現這個國家的房子很奇怪,房子的門很矮,要鉆進去,鉆進去之后又發現房子里面很大,很高。
(出示房屋的圖片)
7、請小朋友創編丫丫鉆進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動作。
教師示范動作(鉆門——走路——鉆門——走路),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動作。
五、聽音樂完整地走圖形譜、做律動和舞蹈。
1、 請小朋友聽音樂看老師走圖形譜,老師拿著丫丫的圖片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2、 小朋友跟著老師一起走圖形譜。(放主旋律音樂兩次)
3、 老師帶小朋友站在原地做律動。(加上丫丫走路的動作和鉆山洞、鉆 門的動作)(放第主旋律音樂兩次)
4、課室內放有用積木搭成的山洞和門,孩子在教師的帶領下聽音樂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動感。(放完整音樂)
5、滲透德育教育。
最后在一個門里終于找到了哈哈,大家一起叫“哈哈!”教師提問:丫丫很艱難才找到哈哈,哈哈應該說什么?我們應該向丫丫學習什么?教育小朋友們要團結友愛,樂于助人。
《葡萄牙舞》全曲是由一個旋律回旋重復了8次組成。旋律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兩句相同的樂句組成,沉穩而又歡快,象士兵在行走,每一個樂句的旋律走向成直線形,兩句旋律線象兩條寬寬的道路。第二部分也是由兩句基本相同的樂句組成,急促而歡快,每個樂句感覺前兩拍象人蹲著在鉆山洞,后兩拍象人站起來昂首挺胸走路。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1
活動來源:
這個年齡的孩子都很喜歡汽車,特別是男孩子。家里的汽車玩具都能搜出1、2量來,還有些孩子把汽車帶到幼兒園來,時常都把汽車拿出來玩。這些現象都顯示出孩子對汽車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汽車的造型、汽車的顏色、汽車的聲音等等,都是孩子愿意關注的內容,因此,我選擇生活中常見又能吸引孩子們的主題活動——汽車開來了。在這個活動中,我將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手段,使孩子從中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汽車,并了解它們的用途及各種汽車相關的'事物。
活動名稱:
汽車開來了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集體活動的興趣
2、表現開汽車的歡樂情緒,能初步邊唱邊表演
3、學唱歌曲《開車歌》
活動準備:
1、紅綠燈的圖片,音樂
2、每人一輛小汽車玩具
3、小汽車方向盤若干
活動重點與難點:
分清紅、綠燈的作用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故事導入
小朋友們,在一座大森林里,住著一位老奶奶,她自己一個人非常的寂寞,就舉辦了一所
“幼兒園”,幼兒園里有好多的小朋友,也有好多的玩具,這位老奶奶想請我們去玩,可是這所幼兒園在大森林里,離我們這里很遠,請小朋友想想,我們該怎么去呢?
幼兒自由的說,自由討論。
二、集體活動
——教師和幼兒經過商議決定聽取某個小朋友的意見——坐汽車去,老師問幼兒,有了小汽車,可是要誰來幫忙汽車才能開起來啊!
——哦,是司機,有了司機車子就能開了,小汽車開呀開,開到一個路口停了下來,為什么又停下來呀?(幼兒自由講述)
——老師問幼兒:小汽車遇到了什么呀?
——紅燈、綠燈(讓幼兒對交通安全的意識)
紅燈:看見紅燈不能走
【讓幼兒認識交通信號燈】
綠燈:看見綠燈快快走
——欣賞音樂,學唱歌曲
——那我們用耳朵聽聽這位小司機是怎樣開車的?(完整聽歌曲一遍)
提問:
——這位小司機是怎樣開車的呀?
——看見紅燈怎么走?
——看見綠燈怎么走?
——汽車司機按了幾下喇叭?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是不是三下。
三、音樂游戲
——聽了這么多好聽的歌曲,秦老師也想做個司機去開車,你們想不想和我一樣做個司機啊?
——出示小汽車的方向盤,分發給幼兒,引導幼兒紅燈時不能走,綠燈時快快走。
——那我們準備上車了,小手握住方向盤,老師和幼兒做開車的動作。
——喇叭的聲音好輕呀,路邊的老奶奶,老爺爺都聽不清楚了,小司機在按喇叭的時候用點力氣,而且按喇叭時,一個小手不能離開方向盤哦,離開的話不小心會撞車的,來,我們這次按的響一些。
——幼兒和老師開起小汽車,聽著音樂一起出發吧,當唱到紅燈和綠燈的時候,幼兒就做相應動作。
——小汽車還能開到哪里呀?哎呀,剛才小汽車開了那么遠的路,剩下的油不夠開回家了,那怎么辦呀?那我們去加油,讓汽車吃得飽飽的再上路
【幼兒蹲下做加油狀】。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2
活動目的:
1、通過歌曲律動讓幼兒做出各種心情表情。
2、聽辨音色,查找出樂器。
活動預備:
掛圖圣誕帽一個手搖鈴沙球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圣誕節快到了,大家都很興奮,只有圣誕老公公愁眉苦臉,原來…
二、歌曲律動
情感表達:練習各種表情的'變化。難過、生氣、歡樂、擔憂……
聽語詞律動:慢板:聽到慢的語詞時,幼兒坐著左右搖擺,做出難過、難過、無奈的表情。
快板:聽到快的.歌曲節奏時,幼兒站立快樂的拍手、轉圈
三、樂器聽辨,交換語詞
道具:手搖鈴
〔1〕手搖鈴:教師將手搖鈴藏于衣服里,讓同學聽辨
猜一猜是什么樂器的聲音?
慢板:教師將手搖鈴藏在口袋里,讓幼兒查找音源
快板:教師拿出手搖鈴跟著音樂搖動,幼兒跟著拍手交換語詞唱歌
〔2〕沙球
沙球:教師將沙球藏于袋中,讓幼兒聽辨
猜猜是什么聲音?
慢板:教師將沙球藏在袋中,讓幼兒查找音源
快板:教師拿出沙球跟隨音樂搖擺,幼兒跟著拍手交換語詞唱歌
四、聽找嬉戲
道具:觸摸袋手搖鈴沙球
觸摸袋嬉戲
〔1〕教師:將手搖鈴與沙球放觸摸袋里,教師敲奏其中一樣樂器。
同學:請幼兒聽辨音色并著出袋子內的樂器。
〔2〕圣誕老公公送禮物
教師戴上圣誕帽扮演圣誕老公公,請幼兒閉上眼睛,將樂器分給幼兒人手一份
慢板:背著袋子漸漸走,結尾時將其中一樣樂器放在幼兒邊上
快板:請幼兒真開眼拿起樂器敲奏,并跟隨音樂唱歌。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感應樂曲特定節奏:ta ta titi ta
2.嘗試和老師一起學做小馬的動作。
活動準備:
紗巾、圖譜、鈴鼓。
活動過程:
一、暖身
師生拍肢體問好
二、故事導入
從前,在一個很遠的地方有個很大的`果園,在果園里種著好多果樹,有橘子樹、蘋果樹、香蕉樹等等。這天,果園里的果子都成熟了,有一個叫企企的男孩知道了,好想吃果園里的水果。你們聽,他騎著小馬踏上了去果園的路。
三、肢體律動
1.你們知道小馬怎么走路的嗎?還可以怎么走呢?
2.討論走累了可以怎么休息。走累了,我們休息一下,我們休息可以怎么做呢?
a:學小馬散步
b:擦汗、喝水
coda:數1 2 34 5
四、道具律動
1.引導幼兒用紗巾做騎馬裝。
你們看,知道我手上拿著是什么嗎?這是馬身上的繩子,拉著這繩子我們就可以騎馬了。
2.用紗巾擦汗或用紗巾做水壺。
累了,我們用紗巾擦擦汗吧;
口渴了,還可以把它變成水壺喝水嘍。
3.聽音樂用道具律動
a:紗巾做騎馬裝
b:紗巾擦汗、紗巾水壺。
coda:數1 2 34 5
五、樂器表演:鈴鼓
玩鈴鼓,教師引導幼兒演奏鈴鼓。
a:按拍上下搖奏
b:鈴鼓戴頭上(遮陽帽)。
coda:敲出ta ta titi ta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4
一、設計意圖: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以森林中多種動物鳴叫以及動物們發出聲音合成的音樂,旋律清幽抒情,潺潺流水,輕快鳥鳴,讓人身臨其境,感受自然,這首音樂很適合奧爾夫音樂的教學,于是我選擇以打擊樂的形式表現此樂曲,我們班的幼兒接受能力強,經過我一段時間的培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有一定的基礎。所以我選用了沙錘,木魚,雙鈴鐺三種樂器讓孩子們表現出各種動物的聲音以及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初步讓幼兒熟悉音樂,掌握音樂節奏。
2.根據圖譜能進行簡單的樂器分配,學會能跟著指揮,看著圖譜進行樂器演奏,并能試著用多種樂器進行合奏。 3.享受打擊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三、活動重點:
讓幼兒能初步掌握音樂的`節奏。
四、活動難點:
讓幼兒用樂器表現不同的角色進行合奏。
五、活動準備:
碰鈴,沙錘,木魚,音樂(森林狂想曲),圖譜,ppt
六、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新年到了,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咱們幼兒園上個星期也舉行了元旦匯演,小朋友你們開不開心呀?那你們知道嗎。森林里的小動物們也想要舉行一個音樂會,小動物們想邀請你們一起去參加音樂會,你們愿意嗎?那好,我們一起去聽聽小動物們的音樂吧。
⑴師幼共同欣賞音樂一遍,提問:孩子們,你們聽出了有哪些小動物來了嗎?二出示圖譜到底今天有哪些小動物會來參加我們的音樂會呢?請看我們的節目單。第一個為我們表演節目的是誰?(青蛙),對,是大嘴青蛙,那青蛙是怎么叫的?他要表演的節目是唱歌,他唱歌的節奏是怎么樣的?
X |X |X |X
第二個表演的是誰?(小黃雞),對,小黃雞的腳尖尖的最喜歡跳芭蕾舞了。他今天為我們表演的就是他最擅長的芭蕾舞,那他又是怎么跳的?
X X|X X| |
第三個表演的是誰?(小孔雀),那小孔雀最漂亮的動作是什么?
X ―|~~~|X X|X X
1.看著圖譜,聽著音樂用拍手的方法進行演奏。
2.引導幼兒用身體其他部位跟著音樂拍打節奏。三幼兒學習初步按圖譜進行樂器分配。四讓幼兒與老師合作將樂器與動物進行配對,并對其進行演奏練習。(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老師在旁幫助)五嘗試用多種樂器進行合奏。
①集體嘗試演奏一遍(事先說清楚演奏規則)
②交換樂器嘗試演奏一遍。
六請小朋友邀請客人老師一起加入我們的森林音樂會。
七、活動結束
今天的森林音樂會非常成功,今天的演奏會到此結束,請小演奏家們謝幕(鞠躬),和咱們的客人老師們再見。
奧爾夫音樂教案 篇15
目標:
1、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學習語詞替換。
2、認知唱名do、re、me、fa、sol。
3、學會懂得與別人分享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道具準備:故事掛圖2。
樂器準備:手搖鈴、木魚。
隊形及樂器的擺放:
幼兒以半圓形式坐好,將樂器擺放在椅子底下。
教學重點:
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學習語詞替換
教學難點:
認知唱名do、re、me、fa、sol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掛圖2)
師:小熊說:“我想送頂草帽給媽媽,因為我的媽媽每天都要接送我上幼兒園,太陽會曬黑媽媽的,我想送定草帽給媽媽遮太陽”。小貓咪說:“我的媽媽是個舞蹈家,在跳舞時要穿漂亮的舞鞋,所以我決定送一雙芭蕾舞蹈鞋給媽媽”。小狗說:“我的媽媽是電影明星,我想送一只染發膏給媽媽,希望媽媽越來越漂亮”。寶寶也想到了送給媽媽的禮物,我們一起來聽聽寶寶送了什么禮物給媽媽?
二、語詞游戲,語詞替換及感應休止。
1、練習A段的語詞替換及休止
師:在歌曲里面寶寶想到送什么禮物給媽媽呢?除了送禮物給媽媽,請你們猜猜他還想送禮物給誰?(幼兒說出新語詞,老師用鋼琴伴奏A段旋律。如:“我愛爸爸”、“我愛爺爺”等。)
2、用肢體感受B段的8個樂句
師:寶寶很愛爺爺,他會幫助爺爺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兒說,老師用語言提示帶動做律動。如:幫爺爺捶捶背,扶爺爺下樓梯等。)
3、結合A段的語詞替換和B段的肢體律動,分配角色感受整首歌曲
師: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給送禮物吧!(兩人先分配好角色再聽音樂送禮物)
三、肢體樂器,聽音樂做肢體律動。
師:我們都懂得了關心別人,現在請兩個好朋友一起來跳舞吧。
A段:旋律節奏拍手、拍膝;
休止兩人對拍手。
B段:兩人肢體互粘共舞。
A段:旋律節奏兩人親手走出節奏;休止自拍兩下或原地跳兩下。
四、樂器演奏,手搖鈴和木魚。
師:有一些樂器也來為這首好聽的歌曲伴奏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來了?(手搖鈴、木魚)他們也想來和我們一起玩游戲。請小樂手們拿好樂器,我們要開始在舞臺上演奏了。(在拿放樂器或演奏時注意常規的培養)
A段:旋律輪手拍膝敲手搖鈴。休止符拍手敲木魚。
B段:探索手搖鈴音色,或以木魚槌于空中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