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奧爾夫音樂活動中打擊樂活動對幼兒音樂發展的作用
打擊樂活動是幼奧爾夫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德國音樂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認為:打擊樂是最為人類所掌握的樂器種類之一,也是現代社會幼兒最容易掌握的樂器。由于打擊樂器的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的動作,因此,幼兒容易掌握演奏方法。打擊樂器是深受孩子喜愛的一種樂器。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具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很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
下面我將從以下兩方面淺談淺談奧爾夫音樂活動中打擊樂活動對幼兒音樂發展的作用。
一、幼兒打擊樂活動的基本方法
幼兒打擊樂活動在幼兒音樂興趣的培養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要是它能真正地發揮出作用,就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不同階段幼兒音樂能力發展的狀況來組織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打擊樂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總目標的真正落實與完成。
(一)、小班階段:讓幼兒在游戲中掌握樂器的演奏方法,了解不同樂器的音色。小班階段的幼兒對于打擊樂活動的喜愛更多時取決于對小樂器的喜愛。所以,在小班階段我們更多的是讓幼兒盡情的擺弄樂器,以滿足幼兒心理上的需要。在擺弄和游戲中,通過幼兒自己的感受,逐步了解區分不同小樂器的音色,并逐步掌握最常見小樂器(碰鈴、響扳、鈴鼓)的正確演奏方法。例如:小班第一個節奏樂活動是認識小樂器。讓幼兒在敲敲、聽聽比比中了解碰鈴、響板、鈴鼓的不同音色,并用形象有趣的語言讓幼兒記住小樂器的名稱和它唱歌的聲音。我們對小朋友說:一碰就響的鈴叫碰鈴,會響的板叫響板等等。在掌握樂器的演奏過程中,一定要力求方法正確,讓幼兒自己在“玩”的過程中體會不同的演奏方法與不同的音響效果之間的關系。隨著幼兒對小樂器的認識,他們也開始對節奏有體驗和感知了。打擊樂活動對幼兒的節奏感是有要求的。作為教師一定要有計劃地在游戲中幫助幼兒逐步積累節奏型,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否則節奏樂活動是無法正常進行的。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具體地體驗、感知節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模仿動作、語言節奏,用幼兒熟悉、擅長的經驗去學習新的內容。例如:游戲《請你照我這樣做》是大家非常熟悉、也是孩子們喜愛的游戲。我們把原來的請你 照我 /這樣 做 / 我就 照你 / 這樣 做 / 機械的對話調整一下,這樣語言節奏就豐富了:請你 照我 / 洗洗 臉 / ,我就 照你 / 洗洗臉 / ,請你 照我 / 魚 游 / ,請你 照我 / 洗洗 小手 / 等等。然后用拍手代替說話。也可以讓孩子們在生活中找到音符節奏的原形,這樣節奏就不是抽象的教學關系,而是能具體感知了。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利用語言、圖形,幫助幼兒了解掌握不同的節奏,由此產生了幼兒園獨特的語音譜和圖形譜。
(二)、中班階段:讓幼兒在理解作品中的音樂形象、音樂內容中進一步鞏固對個種樂器音色的了解。并在獨奏、輪奏、簡單的合奏等演奏形式中初步感知節奏樂的整體音響效果。
在打擊樂活動中,我們力求擺脫過去機械訓練的痕跡以及脫離音樂的現象。讓幼兒在聽賞的基礎上,在理解作品中的音樂形象、音樂內容的基礎上,將樂器的選擇、節奏型的選擇與音樂的主題緊密聯系起來,通過節奏樂的演奏而更好地反映作品內容。因此,在中班階段,我們都選擇歌曲為演奏對象。例如:節奏樂《小星星》,小朋友在熟悉歌曲內容后決定用碰鈴和串鈴來表現歌曲中的大星星和小星星。大星星用二分音符的節奏,小星星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表現小星星的活潑可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