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夫07堂《阿細跳月》教案
奧爾夫07堂 《阿細跳月》教案 由來:通過一段時間的奧爾夫學習,孩子們的固定節拍感有所增強,基本掌握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節奏特點。大部分幼兒能用樂器演奏樂曲的固定拍,但舞蹈動作的創編還是有些缺乏,動作的協調性和優美性也有所欠缺。目標:
1. 欣賞民族音樂,感受歌曲的歡快。
2. 通過集體舞蹈,感受五拍子曲風,并用肢體表現后兩拍。
3. 認識民族樂器葫蘆絲,并用道具進行模擬表演。
準備:鈴鼓、葫蘆絲圖片、沙錘
重點:掌握歌曲的五拍子曲風。
難點:后兩拍肢體創編與演奏。
過程:
一、故事導入:嫦娥在吳剛和玉兔的幫助下,終于拿到了解藥,準備回到地面上,這時地面上的人們為了歡迎嫦娥,準備了一場篝火晚會。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去看看篝火晚會的情景吧!
二、音樂活動
(一)音樂律動
1.全體圍坐,教師帶領幼兒拍腿感應固定拍,并于每小節最后兩拍拍手。
2. 提問:你覺得這首樂曲給你什么感覺?你發現它有什么特點嗎?
引導幼兒觀察拍了幾下腿,拍了幾下手?從而感受五拍子的組合模式(3+2)。
3.教師提問:除了拍腿之外,還可以在哪些肢體拍出后兩拍的節奏?(拍肩、拍頭等)
4. 請幼兒配合音樂試一試。
(二)集體舞
1. 教師帶領幼兒跳集體舞,感受五拍子曲風。
(1)教師示范彝族舞的基本動作,與后兩拍瞪腳。
(2)幼兒原地感受,學跳彝族舞。
(3)全體幼兒圍圈站立,一起學跳彝族舞。
2. 幼兒兩人一組表演。
(1)兩位老師示范動作:一人拿鈴鼓,另一人在后兩拍拍鈴鼓。
(2)幼兒自愿結組,嘗試跳雙人舞。
(三)模擬樂器演奏
1. 教師出示葫蘆絲的圖片,幼兒認識其外形,聆聽音樂中葫蘆絲的音色,并模擬吹奏。
2. 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持沙錘和打棒,伴隨音樂進行演奏。
沙錘模擬葫蘆絲吹奏,打棒演奏后兩拍。
反思:
今天的活動是嫦娥奔月這個單元的最后一首曲子,活動重點是讓孩子們了解并掌握五拍子樂曲的曲風特點。
通過近一階段在活動中的了解,我知道孩子們之前很少接觸過這種類型的音樂,穩定節奏感雖有所增強,但仍然有一小部分幼兒還是不能很準確的演奏出歌(樂)曲的固定拍,所以對于這次活動,我是有些顧慮和擔心的:感受五拍子樂曲,會不會對于我班的幼兒有點難?
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目標和重難點,在第一次欣賞音樂的時候,我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前三拍和后兩拍的不同,故意用了拍三下腿和拍兩下手的肢體動作,以為這樣孩子們就可以更清晰的區分出樂曲3+2的節奏特點,更準確的感受后兩拍。(北京老師來視導的時候曾經說過:孩子們第一次感受樂曲的時候,盡量不要用拍手的動作,因為這樣會影響孩子們對音樂的整體感受。)
在接下來的欣賞中,我也是擔心孩子們不能準確的感受,所以一邊聽音樂,我一邊數著1、2、3、4、5,讓孩子們知道數到4和5的時候,是要拍手做動作的。(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孩子們的動作和樂曲完全脫離了,孩子們雖然會數著數拍出后兩拍,但在之后聽音樂做動作的環節,又亂了。)
在舞蹈創編的環節,我一直是按照教案中的進度在帶著孩子們跳集體舞、雙人舞,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一方面孩子只要一起來活動,常規仍然會有點亂;另一方面是他們對五拍子樂曲的曲風根本就沒有掌握,所以做起動作來也就無法準確的表現音樂了。
改進措施:
1.在第一次欣賞音樂的時候,盡量不用拍手的動作,而是讓孩子們更完整的感受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