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畫像》教案(通用5篇)
《自畫像》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初步了解自己頭部的外形特點,能抓住自己的頭部特征,仔細觀察人物特點和畫出人物形象。
2、過程和方法:能仔細觀察,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如:油畫棒、彩色水筆等等)來表現人物形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作畫的興趣,讓孩子熱愛作畫,在大膽作畫中樹立自我信心。
教學重點:能準確抓住人物特征。
教學難點:能夠大膽用不同方式把人物特征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1、教具:范畫、面具、多媒體
2、學具:畫畫材料、鏡子
教學過程
一、游戲“抓小偷”。
1、出示小偷圖片觀察
師:同學們,今天呢老師想請你們幫幫忙。好嗎?
生:(齊聲)好
師:在一個夜黑風高的晚上,人們都進入了夢鄉,一個小偷偷了一大袋的錢向我們走來,同學們趕快記住他的樣子,他的臉型是什么樣的?發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是什么樣子的?不一會兒這個
小偷就消失在黑暗之中了,就在這時一個警察正焦急的四處尋找小偷,可是警察并不知道小偷長的什么樣子,所以想請同學們幫幫忙。 那么誰能用說一說這個小偷是什么樣子的? 生:
觀察下面圖片,那張是,那張不是,為什么?(分別出示) 根據小朋友們提供的線索,警察抓住了小偷并把他關進了監獄。
2、教師小結:通過抓住了(小偷),同學們學會了觀察人物的形象特征。
二、觀察分析(鋪路)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鏡子觀察自己的臉部特征。(發型、五官、臉型)
2、說一說:請同桌同學互相說說自己的臉部特征。(喜、怒、哀、樂時的五官變化) 3,演一演:請幾位特征明顯的學生上臺表演喜怒哀樂的表情。
通過看、說、演進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點及人物表情的無窮變化。
1、我們小朋友對自己的特征是否了解?拿出鏡子照一照。 討論:⑴你是哪種臉型? ⑵你是哪種發型? ⑶你的五官有哪些特征?⑷你覺得自己臉部最生動最有特點的地方在哪兒?
2、指生:你來說一說自己臉型、發型、五官的基本特征?
3、出示臉型圖 總結:臉型有方形、尖形、上小、橢圓形。 出示五官圖:五官有各種不同的特征。
三、教師示范(引路)
師:同學們請看看老師畫的是誰?是怎樣畫的?(畫)
這就是我畫的自畫像,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出示課題板書:自畫像
2、講述、總結教師自畫像的步驟。
誰來告訴我,剛才我畫同學的方法和步驟?(指生答,教師評價:這位同學的思路真清晰。) 總結(出示課件):畫頭像時先畫臉型、發型,再畫五官。另外在畫時還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四、欣賞作品
1、看,這是19世紀荷蘭藝術大師梵高的照片。這是他的自畫像,由于他是外國人,特征特別明顯,鼻子挺挺的,眼睛深深凹下去,下巴尖尖的,梵高的畫價值連城,但是在他生前,人們把他的畫當做垃圾,他一幅畫也賣不出去,非?蓱z,經常餓著肚子去畫畫。所以從他的眼神看出他非常的痛苦、憂傷。比起他來我們的小朋友可幸福多了。
2、欣賞學生的優秀繪畫作品。
師:這是小畫家王達哥哥的照片,他非常的大膽,將自己的臉涂得五顏六色。
師:這是女孩的及女孩的畫像。這是小朋友們的自畫像。
說一說你喜歡那一幅?(指生答)他那個地方畫的最有趣,為什么?
五、作業(上路)
這些小朋友畫自己畫的非常有趣,那么我想信我們班的小朋友比他們畫得更好。
1、出示課件
作業要求: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大膽地畫一幅自畫像或半身像。(音樂停止的時候就要放下手中的筆)
2、教師巡回指導。提示學生構圖要大些。
3、展示學生作業。(教師將部分學生作品貼到黑板上)
4、玩一個“猜猜看”的游戲,由此完成作業評價與交流。 教師收上部分作業,貼到黑板上展示。
音樂停,師:小朋友們都放下手中的畫筆,來看一看黑板上這些小畫家的作品。
誰來告訴我,你最喜歡那一幅?為什么?你知道他是誰嗎?(指兩名學生到前面評價)
六、總結
通過畫自己的頭像,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相信自己。我們的長相是父母給的,但是未來美好的生活卻要靠我們自己去創造。
《自畫像》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向同伴介紹自己五官中特別的地方。
2、通過欣賞大師的自畫像,嘗試用繪畫、粘貼等方式表現出自己五官的主要特征。
活動準備:
大師自畫像圖片、鏡子、各色彩紙、油畫棒、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圖片里是誰,你認識嗎?
師:這是繪畫大師的自畫像,說一說你認為大師的自畫像中哪里最有特色。
(幼兒同伴討論,教師請個別幼兒發言后小結)
梵高:深邃的眼睛、濃密的胡子,用色大膽。胡子和頭發橙色的運用,和背景的藍色形成對比,突出濃密的胡子。
畢加索:大眼睛、大鼻子、富有特色的鼻子,線條有力。
二、觀察、發現自己的“不一樣”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觀察自己的五官特征
師:剛才欣賞了大師的自畫像,現在來看看我們自己吧。
教師引導幼兒依序觀察自己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牙齒等部位。
2、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長相中最有特點的地方
師:現在請小朋友給大家說一說,自己認為長得最有特點的地方。
三、創作自畫像“特別的我”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大師的自畫像,也認真的觀察了自己,現在將自己畫下來吧。
1、教師介紹材料、工具及作畫要求。
2、幼兒自選材料開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引導幼兒創作時突出自己明顯的五官特征。
四、幼兒作品展示
1、幼兒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
2、教師引導幼兒將自己的作品粘貼在展示欄上進行展示。
《自畫像》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抓住主要特點寫出自己的“自畫像”。
2、能夠選擇突出特點的具體事例來突出人物形象。
3、寫完后,與同伴和家人分享習作,再根據他們的建議修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明確目標。
1、聊聊“自畫像”:同學們,什么是“自畫像”?就是自己畫自己。你有給自己畫過像嗎?自畫像能畫什么呢?外貌、衣著、神態、動作,最主要的是體現出自己最突出的特點。
2、假如我們班新來了一位老師,他想盡快熟悉班里的同學,那就需要我們來介紹自己,前面的口語交際我們學著做了自我介紹,那這節課我們便來試著以“我的‘自畫像’”為題寫一篇習作。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在介紹自己時,都要注意什么呢?外貌特點,性格特點,愛好和特長……
二、認識不一樣的自己。
我們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要選獨特的人物特點來寫。
1、外貌特點。
出示優秀片段,啟發引領。
說說自己的外貌。一位同學上臺描述,其他同學點評、提意見。身材、長相、衣著,抓住其中最突出的特點介紹,不要面面俱到,典型特點的描寫要生動。
2、性格特點。
想讓自己的介紹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便離不開具體生動的事例,以此來突出性格特點。
通過具體事例,抓住自己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把自己的特點寫具體。
學生寫片段,教師巡視指導。
寫后,交流片段,師生共同點評修改。
3、愛好特長,優點缺點。
介紹自己時,為了讓別人更好地了解自己,還可以介紹哪些情況呢?
可以介紹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說說自己的優點與不足。
同桌間交流。
三、明確要求,指導習作。
出示要求:介紹時,抓住人物的長相、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寫;運用最典型的事例表現特點,注意把事例寫具體;寫好后和同伴交流,根據同伴提出的建議進行修改。
交流課前積累的相關的優秀詞句。
動筆完成自己的“自畫像”。寫好后可以和同伴互相讀一讀并提意見,進行修改。
四、點評習作。
我們來對照習作要求,看看同學們的作文能得幾顆星呢?自評。
小組內互相交換閱讀,互評。
全班交流,投影出示學生的優秀習作。
評價:文章寫出了自己的哪些特點?運用什么事例來表現這些特點?你覺得這里舉的事例怎么樣?哪里寫得好?好在哪兒?
出示病句較多的習作,共同討論如何修改。全班講評,提出修改理由和建議。
五、課堂小結。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交流,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像,哪些地方寫得不像,再根據他們的建議改一改。
《自畫像》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畢加索的作品《朵拉、瑪爾的畫像》,感受作品抽象、變形的繪畫風格。
2、嘗試用變形、裝飾的手法表現自畫像,感受其中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欣賞畢加索的作品《朵拉、瑪爾的畫像》,感受作品抽象、變形的繪畫風格。
活動難點:
嘗試用變形、裝飾的手法表現自畫像,感受其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畫紙、水粉顏料、畫筆、水、抹布等。
2、幼兒用書第1冊第15—16頁。
3、掛圖《朵拉、瑪爾的畫像》(畢加索)。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談話,引起幼兒對作品的興趣。
1、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經驗談談對人物畫像的認識
提問:什么是畫像?小朋友平?吹竭^的畫像是什么樣的?今天讓我們來欣賞一副特別的畫像。
二、欣賞作品。
1、出示畢加索的《朵拉、瑪爾的畫像》,初步感受作品夸張、變形的表現風格:這幅畫和你平時看到的畫有什么不同?人物臉部的五官是怎樣的?你的感覺是怎樣的?
2、進一步引導幼兒從作品的線條、色彩等方面進行分析,感受作品的主題:你感覺這幅畫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3、重點引導幼兒感受畫面,尤其是人物臉部線條的裝飾特點:畫家是怎樣表現它們的呢?
4、感受畫面大片暖色和柔和線條所表現的整體愉悅感:畫中人物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從哪些地方感覺到的?
5、簡要介紹作品名稱和畫家情況。
6、繼續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盧梭和米羅的自畫像(見幼兒用書)
三、創作自畫像。
1、鼓勵幼兒用夸張、變形的方法為自己畫一幅肖像:你想怎樣為自己畫一幅畫像呢?你會用什么顏色呢?你認為自己臉上什么地方最有特點?你想怎樣表現它們呢?
2、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誰的作品。
活動反思:
成功之處:
1、從全體幼兒的繪畫作品上看,今天參加活動的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都能夠盡力的通過繪畫來表現自己的外部特征,說明活動過程的設計對于目標的實現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2、另外從孩子們作品的構圖、背景的表現形式也較以往有了進步,這說明欣賞環節對于幼兒來說起到了開拓視野、提升繪畫技能的作用。
不足之處:
1、活動開始的談話時間過長,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欣賞環節有些不太適宜。這個環節對于幼兒來說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我考慮這個環節可以放在活動之前,開展一個欣賞活動,來達到提升幼兒繪畫表現經驗、理解自畫像的作用。
2、由于欣賞時間的拖拉,因此我感覺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五官特點、幫助幼兒梳理自己外貌特點的環節有些不充分,因此在繪畫過程中有的孩子還需要老師的提醒才會留意自己的特點,也有的孩子有偏離主題的想象。
《自畫像》教案 篇5
目標:
1、初步欣賞、探討梵高的自畫像,仔細觀察、感受作品中線條和色彩的特點。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畫作的見解,提高審美情趣,萌發美術創作的欲望。
準備:梵高作品《自畫像》、顏料、黑板、筆、教師自畫像
過程:
一、出示教師自畫像
提問:
你們看,猜猜他是誰。
那我是用什么筆畫的呢?(記號筆、蠟筆)
你覺得我畫的好看嗎?
引導幼兒大膽表述,形成印象。
二、出示梵高作品
1、提問:請你看這幅畫,和老師的畫有什么不一樣嗎?
2、引導幼兒先從顏色觀察:這幅畫上什么顏色最多?
還有別的什么顏色呢?
3、教師根據幼兒的表述將顏色畫在紙上。
4、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線條:
提問:你發現這幅畫上有什么特別的線條嗎?
5、教師根據幼兒表述畫線條———短弧線。
6、提問:你覺得這個人心情怎么樣?
你從哪里知道他是不開心的?
教師小結幼兒的表述并進行小結:皺著的眉頭、蒼白的臉、冷色調的背景、錯亂的線條背景
三、啟發幼兒思考
師:你想畫一個你自己嗎?
你會怎么畫呢?
你想要一個什么樣的表情?
老師會將許多材料放在區域里,你們可以在美術區嘗試一下畫一畫自己或者小伙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