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教案排隊教案(精選2篇)
小班數學教案排隊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給物體排隊,知道從標記處(紅旗右邊)開始一個接一個擺放物品。
2、培養幼兒收拾操作用具的良好習慣。
3、引導幼兒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標記圖一張,貼絨小熊,小猴圖片若干。
2、幼兒每人一張標記圖,1個分類盒(內張正方形、圓形紙片各4張)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標記圖。
1、教師出示大標記圖,提問:黑板上有什么?(紅旗、線)。
師:紅旗和線放在一起就變成好朋友了,變成了排隊標記。
2、告訴幼兒:這是給物體排隊用的標記圖。提問:紅旗、線有什么作用?讓幼兒明確排隊要從紅旗處開始(從左至右),先來的排在紅線上面,后來的排在紅線下面。
二、給物體排隊。
1、教師出示幾只小熊圖片,提問:誰來了?(小熊)。應該怎樣給它們排隊?教師先進行示范,從紅旗處開始,一邊拍一邊說:1只小熊排在紅旗后面,又1只小熊跟在后面……..排完后請幼兒觀察:第1只小熊排在哪里?小熊排在紅線的什么地方?讓幼兒明白擺放物體要從紅旗處開始,先來的排在上面。
2、教師又出示小猴圖片,提問:誰來了?它們應該排在什么地方?教師告訴幼兒,它們應該排在紅線后面,請1名幼兒到前面來操作,排完后,請幼兒觀察:小熊、小猴是怎樣排隊的?
3、引導幼兒總結:擺放物體應從紅旗處開始,先來的擺放在紅線上面,后來的擺放在紅線下面。
4、教師介紹紅線的“上面”“下面”時,要用手勢幫助幼兒理解,知道自上而下地擺放物體。
三、幼兒操作活動。
1、介紹操作的材料。
2、請幼兒拿出標記圖和分類盒,要求幼兒先給圓形排隊,想想看應該排在哪里?再給正方形排隊。教師巡回個別指導。
3、操作完后,提醒幼兒收拾好操作材料。
小班數學教案排隊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觀察體驗和活動。
2、形成序列經驗。
3、能按abab規律排列物品。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對規律排序有一定的經驗。
活動難點:
能按abab的規律的排序。
活動準備:
小紅花若干、動物卡片若干、生活物品、待貼卡紙、固體膠。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新課:排排站。
老師叫出一些小朋友在前面排隊,按著性別站好。
1、讓小朋友猜一猜,下一個會是男生還是女生。
2、你發現了什么?
二、游戲:貓與花。
1、在黑板上貼出小紅花與小貓按照abab的規律的四個圖片,讓小朋友貼第五個、第六個……
2、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貼?
3、改變貓與花的位置順序,再讓他們貼一貼前面會是誰,后面會是誰?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三、小兔小猴做游戲。
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abab規律排列出來。
四、操作活動。
1、翻看活動手冊,讓幼兒尋找和發現規律。
2、老師講解要求和注意事項。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檢查幼兒的掌握規律的情況。
五、組長負責收拾課桌。
六、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2、如何按規律找到下一個?
3、請小朋友舉例說明一下。
活動延伸:
生活中也有許多abab規律排列的。如我們的毛巾和杯子、排排站的時候我們的做教育右腳。還有很多,我們要認真觀察才能發現。
活動反思:
整節課的內容絕大部分幼兒都已掌握,但還是有兩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少部分小朋友動手操作能力差,涂固體膠的速度慢。另一方面,今年新進的王鴻陽小朋友反應速度慢,沒能掌握本課知識,整理評價時間得再給他機會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