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大班常規教案(通用14篇)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在生活中許多地方都要排隊,自覺排隊是對公平秩序的遵守與履行,也是文明禮儀的體現。幼兒園里也要排隊,當許多小朋友要去游戲、取放物品、上下樓梯、盥洗……時,排隊可以使活動有序,更能保證幼兒生活的安全。大班幼兒有了初步的秩序意識,知道要排隊,但往往因為人多、著急而沒有自覺排隊。針對幼兒的這種情況,為了使他們重視排隊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人多的時候要自覺排隊。
2、通過觀看、討論、游戲等活動,感受排隊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3、養成自覺排隊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電梯視頻、拿泥工板視頻、搬椅子的視頻,生活中人們排隊的情境圖,教師記錄單。
2、場地布置:擁擠的教室入口,集中擺放的椅子;情景表演所用的裝扮材料:眼鏡、小包、籃子等。
3、教師帶幼兒從較小的門口進教室,幼兒搬椅子,教師觀察幼兒行為。引導分析:剛才進教室和搬椅子的時候發生什么問題了?應該怎么做?這么做會有什么好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回顧進教室情況并小結:進教室和搬椅子的時候擠來擠去很容易發生危險,不安全。
二、基本部分:
1、觀看視頻,幼兒討論。
教師:他們在干什么?這樣做對嗎?你們能不能幫他們想想辦法呢?那我們就模擬一下,給他們做示范。
幼兒分兩組進行情景游戲:女孩子扮演出電梯的人,男孩子扮演進電梯的人。
教師:你們剛才是怎么進出電梯的?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ㄈ绻變旱谝淮斡螒蛑刃虿缓茫龑в變悍治鲈蚝蠼粨Q角色再次游戲)
小結:在乘坐電梯時,應站在門的兩側等待,電梯門開后,里面的人從中間出,外面的人再從兩邊進。大家自覺排隊,不僅安全還會讓我們更加快速。
2、結合生活經驗,分析排隊的重要性。
(1)教師:生活中我們還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排隊的?(請幼兒講述自己的經驗)排隊有什么好處?(教師記錄幼兒的回答)
(2)觀看圖片一:還有什么地方需要排隊?排隊有什么好處?
。3)觀看圖片二:圖片中的人們看起來怎么樣?他們是什么心情?有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互相擁擠,會使人心情不好,甚至因生氣而發生爭吵,這樣是不文明的行為)
。4)觀看圖片三:這些地方為什么沒排隊?
小結:在生活中人多的時候需要自覺排隊,排隊不僅可以節約自己的時間,還因為有序排隊會讓我們很安全,這也是一種講文明良好行為。
3、討論視頻中的現象,尋找解決方法。
教師:這些小朋友的干什么,這樣做有可能發生什么情況?爸爸媽媽看到會怎么樣?在幼兒園里也應該怎么做?
小結:幼兒園的許多活動我們也要自覺排隊,否則在擁擠混亂中容易出危險。
討論解決方法:如果你在這里看到這樣的情況你會對他們說什么?還可以有什么方法能提前提醒他們?
。ń鉀Q方法:勸說、標志提醒、宣傳)
三、結束部分
1、創設拿制作材料的情境,幼兒自主拿取,檢查自覺排隊意識的培養情況。
2、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自覺排隊,遵守秩序,爭做講文明的小公民。
活動延伸:
1、在區域活動中設計制作“自覺排隊”宣傳海報,排演宣傳兒歌或情景,向同伴在幼兒園進行宣傳。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相互提醒培養自覺排隊的好習慣。
3、爭做小小監督員,提醒自己的家人自覺排隊。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記住自己的學號,會按自己的學號排隊。
2、學會按教師的口令進行排隊,要安靜和速度快。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活動準備
每人一張學號卡
活動過程
一、數一數
1、幼兒和老師一起來數數。
2、按班級有多少幼兒,進行數數,如30個幼兒,從1數到我們的學號30。
二、認識學號
1、讓幼兒們來認識自己的學號。
2、自己說說學號是多少?
3、找自己的學號的座位。
三、分組排隊
1、按照老師的要求排隊,1號至10號為一組,依次類推。
2、醬30個幼兒分組,排成紅、黃、藍三隊。
四、比一比
1、紅、黃、藍三隊三組幼兒比賽。
2、看看哪對排組排得既快又準,還很安靜。
五、小結
1、教師對紅、黃、藍三隊進行點評。
2、讓幼兒說說本節課學會了什么。
活動反思
在開學的時候就讓幼兒們接觸過認識學號,在幼兒有初步的基本上都已經認識,也能說出自己的學號是多少了。對于幼兒來說用學號來排隊有點難度,一來對小伙伴們還不太熟悉,二來幼兒們都有一種拔尖,愛爭先的心態,幼兒們都喜歡排在前面。為了突破幼兒的這一難點,我用顏色先讓幼兒認識分組,也讓幼兒們練習了多次,再讓幼兒來慢慢的先記住自己前后面的幼兒,最后通過小競賽來激勵,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3
設計背景:
科學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他們對排隊的規律還處于探索狀態,為了使幼兒對物體按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形成初步的邏輯思維,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狀況,設計了一節科學活動,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促進他們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一組小動物排列上的變化規律,體驗發現的快樂。
2.能根據幼兒已有的條件分析判斷出某一空位上應是何種小動物,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重難點:
能根據已有的條件分析判斷出某一空位上應是何種小動物。
活動準備:
1.ppt圖片2套(9格長形圖和16格長形圖,及其小動物圖片)
2.男孩、女孩圖片一套,箭頭標志四個。
3.幼兒活動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排隊的游戲
1.出示"男孩、女孩"圖導入。
師:今天顧老師帶來了兩個小朋友,我們來認識一下吧(出示男孩、女孩圖片).他們想跟你們玩排排隊的游戲呢,你們愿意嗎?
2.幼兒按規律排隊。
師:孩子們,我們接著他們的隊伍往下排,老師鼓聲一響你們就規律移動位置,鼓聲一停就把隊伍排行,看誰排得又快又好。
二、引導幼兒在9格圖上幫小動物排隊。
1.提出操作要求,引導幼兒發現規律。
要求:每個橫排和豎行里都有三種小動物,而且不能重復,橫排和豎行里的小動物排隊的規律是一樣的,不能變。
2.在9格圖中幫小動物排隊。
引導幼兒觀察:誰的后面跟著誰,后面跟著誰。師幼共同幫小動物排隊。
3.幼兒自主確定規律,重新幫小動物排隊。
師:小動物們想重新排隊呢,你們又想讓誰排第一,誰想上來挑戰?
小結:幫小動物排隊并不難,只要把第一橫排或第一豎行里的三種小動物確定好,記住誰的后面跟著誰就好了。
三、引導幼兒在16格圖上幫小動物排隊。
根據幼兒已有的條件分析判斷出某一空位上應是何種小動物,挑戰自我。
四、引導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要求:出示操作材料,第一橫排的規律由小朋友自己定(四種小動物不一樣),可以跟白板上是一樣的,也可以不一樣,動物確定好了,記住誰的后面跟著誰.四人一組,幫小動物排排隊。
五、大家看一看:
1.展示個別幼兒的操作結果,總結快速檢查方法。
師:這是第一個小朋友做好的作業,我們一起來幫他查一查。老師發現了一個小秘密,請小朋友順著我的手指看斜排上的小動物,發現了什么?(斜排上的小動物是一樣的)
2.幼兒自查、互查。
師:我們發現斜排上的小動物是同一種小動物,我們就利用這個小秘密來檢查自己的作業。
3.請客人老師檢查,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到探索去里玩一玩排序的游戲,如:玩"給物品娃娃排隊"的游戲。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物體的高矮,能按高矮對物體進行排序。
2、在游戲演示、操作比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條件。
3、樂意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操作中的快樂。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已進行過3以內的大小、長短物體的排序;小鴨小雞、小貓圖片;操作排序卡、娃娃等。
活動過程:
(一)、拍球,引出高矮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球,誰想來拍怕這個球?拍的時候腳不能踮起來,也不能跳起來。
師:這兩個小朋友誰拍到了?誰沒有拍到?
師:為什么拍到了,而沒有拍到?
師:對,因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師:那老師和小朋友誰高誰矮呢?請一個小朋友和老師比一比。
師:老師和誰高誰矮呢?,請小朋友說完整。
。ǘ、了解比高矮的條件
師:我聽到了小動物的叫聲,原來是小鴨小雞(拿出籃子),小鴨和小雞也要來比高矮了,看看,小鴨和小雞誰高誰矮呀?
師:看看清楚(籃子拿掉),現在它們誰高誰矮呀?
師:原來小雞站在高高的積木上,而小鴨呀站在桌子上,這樣能比嗎?,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師:請小雞下來也站在桌上,現在小鴨小雞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嗎?那誰高誰矮呀?
師:原來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比。小鴨小雞說謝謝小朋友,我們回去了。
師:喵喵喵,誰來了?小貓來了,小貓是高還是矮呀?
師:原來小貓一個人,沒有誰跟它比,所以我們不知道它是高還是矮,原來比高矮要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才能比。小貓請你回去找個好朋友比一比吧。
(三)、與同伴比高矮
師:小朋友,我們知道了比高矮要兩個以上,而且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正確比較。那現在你們想不想跟好朋友比比高矮呀?
師:請你們找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高誰矮?
師:請你說說,剛才你跟誰比了?誰高誰矮?
。ㄋ模、給娃娃排隊
師:現在老師要請三個小朋友上來,比一比,并且根據高矮排排隊。
師: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誰最矮呀?看看他們是怎樣排的?(從矮到高)
師:這是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這么高興,瞧,娃娃也來了,他們也想來比比高矮、排排隊。我呢要從紅旗開始把娃娃排在排列卡上,而且排的時候要從矮到高排隊。
師故意錯空:這樣排隊對嗎?為什么?誰來幫老師改正?
師:原來排隊時要從矮到高來排。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四個娃娃、還有排列卡,請小朋友給娃娃從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從小紅旗開始排。
師:大家一起來看看你們是怎么排的?(針對出現的情況講評)
。ㄎ澹┭由旎顒樱
師:又來了兩個娃娃,他們也想排到隊伍里來,老師把娃娃放進籃子里,區域活動時你們去試一試,把這兩個娃娃也排進去。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鞏固幼兒對7以內數字的認識,理解數字能表示物體的數量。
2、引導幼兒按數量的多少進行排序。
3、引導幼兒比較7以內數量的多、少,正確感知7以內數與數之間的關系。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薄⒍嗝襟w課件
、病⒛g箱,小動物卡片1—7,帶有獎品的卡片若干,彩筆,記錄紙若干。
活動過程:
、、以幼兒感興趣的“魔術表演”導入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中,鞏固幼兒對7以內數字的認識,從而能正確理解數字與物體數量的關系。
“今天伊老師為大家帶來一段精彩的魔術表演,請欣賞。”
觀察每種動物的數量,提出問題:
①“小動物有幾只?”
、凇拔覀兛梢杂媚囊粋數字娃娃來表示”
③“讓我們一起拍x下手來歡迎到來。”
引導幼兒用多種表達方式來表現物體數量的多少。并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正確感知。
⒉、按順序給小動物排隊,讓幼兒參與其中,從而達到更好的師生互動。
“我們的運動會馬上就要開始了,可小動物還沒有排好隊呢”
穿插教師解說,幼兒參與操作,“請手中拿著小動物卡片的小朋友,來老師這里,排排隊”引導幼兒按小動物的多少進行排序,讓幼兒初步了解7以內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結合錄像,讓幼兒觀看運動會場景,引導幼兒依次說出小朋友的名次。
“精彩的比賽結束了,你知道誰得了第一名嗎?”,可讓幼兒參與其中,結合幼兒手中的卡片,為小朋友頒獎,“頒獎儀式進行第一項,請七名小選手上臺領獎”“請手中拿著蘋果卡片的小朋友,按老師的要求,為選手頒獎”,可根據幼兒手中的卡片,依次進行,以游戲的形式,在做做玩玩中讓
幼兒進一步理解7以內數的排列順序。初步感知7以內數的倒數。
、、活動延伸:
以游戲的形式,結束本次活動!昂⒆觽,讓我們到活動室里去,找一找你的朋友在哪里?”引導幼兒根據手中的數字卡片,7個小朋友一組,自由結合,在“找朋友”的旋律下,加深幼兒對1—7個數字的學習
反思:
1、教師能從生活中找尋教育的契機,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將教育回歸與生活,設計巧妙,感受深刻。
2、情景的再現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氛圍,使幼兒在真實的場景中獲得有益的經驗。
3、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能使幼兒在情景中感受,實踐中體驗。真正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的平臺。
4、教師可以結合行為練習法、觀察學習法、運用實踐法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規則,激發了幼兒的社會情感。
需要改進的:
1、究竟排隊的好處在哪?教師應深思后再給與幼兒一個正確的可以理解的詞語。使幼兒不但能在行為上內化,更會在語言上正確的表達。
2、模擬電梯可否在形象、逼真些,可以讓幼兒先感受擁擠,再感受有序會不會更好。
3、教師的語言欠缺指導性、到位性。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感知、操作來比較水果種類、顏色、大小等方面的差別。嘗試運用交替的規律給兩種不同特點的水果有規律地排序。
2、體驗交替排序的規律和方法。
3、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4、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樹葉隔簾。如有規律地按順序懸掛"一串紅樹葉、一串黃樹葉、一串紅樹葉、一串黃樹葉……"或一棵大樹、一棵小樹、一棵大樹、一棵小樹……"(也可用各種花表示)
(2)水果卡片、火車貼絨、小班幼兒用書11月分冊第5頁。
。3)各種秋天的水果卡片若干、操作紙(畫好火車頭或紅旗等標志)。
活動過程:
(1)初步感受排序的特點。
教師:"秋天真美呀!你看看這些樹葉排列得有什么有趣的地方?這些樹呢?"
(2)引導幼兒欣賞幼兒用書第5頁的內容,嘗試按規律排隊。
教師:"果園里的水果豐收了。你們瞧!都有什么水果?"
①教師:"可愛的水果寶寶排好隊準備出發旅行了。看看都有誰?它們是怎樣排隊的?"
、诮處煟"你能按照圖中的樣子擺放水果卡片嗎?請試一試。"
、劢處煟"你還可以幫水果寶寶怎樣排隊?"
(3)游戲:水果排隊。
出示不同難度的作業紙,由幼兒自選內容分組進行。
第一組:請幼兒按照前面水果排隊的規律,為兩種水果接龍排隊。
第二組:請幼兒將老師提供的兩種水果寶寶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在作業紙上。
第三組:請幼兒選擇兩種不同特征的水果寶寶有規律地排列在作業紙上。
。4)欣賞自己的水果隊伍,利用水果卡片自由游戲。
備注:此教材選自《甘肅省幼兒園快樂與發展課程》教師用書p206頁。
活動反思:
我在本班進行了科學教學活動,本次的活動名稱是《水果排排隊》目標是體驗物體從大到小的順序關系并能根據全范例,用重疊對應的方法,按大小給5個物體排序,操作完后能整理材料,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在活動一開始我用了情景導入,讓小朋友們幫妞妞給果園里的果子排排隊,小朋友們都非常有興趣。我特別強調要從小紅旗開始,可能是因為過于強調了,在說明操作規則時語言顯得有些啰嗦,用詞不夠嚴謹。作為一名新教師,這一點我一定要多加注意,盡量減少無效提問的出現。說明規則后小朋友開始動手操作材料,大家都很專心在操作材料,小朋友很快就做完了,但是在換組的時候還有小朋友忘了收材料就到另一組進行操作了。最后是講評,我顯得有些急于收尾,沒有等所有小朋友都收拾完我就開始講評了,我應該耐心的多等一等,等所有小朋友準備好了以后再進行講評。
通過這次觀摩活動,我發現了自己在教學當中的很多不足,也看到了其他教師的很多優點,我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改進,多向他人學習。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標記為種子分類,知道隊伍的長短和種子的大小有關。
2、活動中能自己探索尋找答案,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具:圖譜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看看,桌上有什么?
。2)小種子齊心協力造了間三層小樓,你猜猜第一層誰。孔最w?
。3)第二、三層呢?住了幾顆?
。4)教師小結
二、玩“分家家”的游戲
第一次操作:
看看從那里起排隊?
從紅旗處開始排,一個跟著一個,整整齊齊的排在線上。
你來講講有什么新發現?誰地隊伍長,誰的隊伍短?
討論:一樣長的隊伍,為什么出現這樣的情況?
教師:因為花生最大,所以隊伍最長: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隊伍不長也不短;紅豆最小,所以隊伍最短。
第二次操作:
房間太大了,變小一點。
請你猜猜如果在一樣大的房間里來隊,哪個種子用的多?哪個種子變的。
請你自己動作操作,尋找答案。
活動結束:
腳跟對腳尖,一起從起點走到終點,看看誰用的步子多?誰用的步子少?為什么?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8
教案目的:
1.學會不受物體排列的影響,正確感知7以內的數量。
2.學習按傘的顏色進行排序。
3.樂意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和操作過程。
教案準備:
教具: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傘若干、漿糊、自行設計的操作紙
教案流程:
一、集體活動
1.出示傘的圖片:
提問:有哪些顏色的傘?
找出圖上小傘排隊的規律
(按照紅、黃、藍的順序來排隊)
2.啟發幼兒思考
如果按照這樣的規律給剩下的這些雨傘來排隊,應該怎么排?
引出ABCABC的排序方法。
3.個別幼兒到黑板上進行操作。
4.增加難度,引出不同的排序規律,如AABB、ABBC、ABBA等排序規律。
二、幼兒操作活動:
1.介紹操作卡的要求:在紅、黃、藍的基礎上增添了綠色,要求幼兒將綠色也排進隊伍。
要求幼兒看清楚自己操作卡上的排序要求,再進行排序。
2.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完成操作卡。
3.師生共同講評幼兒的操作卡。
三、提升幼兒的經驗
如果再增加一種顏色,你會排隊嗎?如紅、綠、黃、藍、紫。按照這樣的顏色順序應該如何進行排隊呢?
師生共同操作,感知不同顏色排序的方法和樂趣.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種子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紅豆各十顆)。
2、紙板。
3、海洋球、乒乓球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看看桌上有什么?
幼:蠶豆、黃豆、紅豆。
師: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幼:種子。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師: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圖一)。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
幼: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
師:那第二、第三條線呢?
幼:黃豆、蠶豆。
師:排隊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個全排完了,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師:紅豆有幾顆?(幼:十顆),黃豆有幾顆?(幼:十顆),蠶豆呢?(幼:十顆)它們都是十顆?那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幼:不一樣)
(4)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
幼兒A: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
幼B:因為蠶豆大,所以排得最長。
幼C:因為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師: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師:看看紙板上有什么?
幼:種子標記,線。
師:這三條線怎么樣?
幼:一樣長。
。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師: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
(3)隊,想想,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
幼A:一樣,幼B:不一樣。
。4)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師: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
。5)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6)講述操作結果。
幼A:不一樣多。幼B:紅豆用得最多,
(7)蠶豆最少。
(8)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9)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師手拿海洋球、乒乓球。
提問a:如果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
幼: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提問b: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為什么?
幼:隊伍一樣長時,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戲:過小橋。師:老師和幼兒一起走獨木橋從起點處腳跟
(3)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數你用了幾步?(師生游戲)
師:為什么老師用的步子小,你們用的多呢?(老師腳大,用的步子少;幼兒腳小,用的步子多)
5、游戲結束
師:小朋友們今天學得都很認真,也很愛動腦筋,現在我們一起去完過小橋的游戲吧!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系幼兒和生活,利用幼兒平常接觸到的、熟悉的事物來設計數學活動,是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我們投放幼兒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種子材料,創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種子排隊、層層遞進的環節,感知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一種互逆關系。本次活動,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學習習慣。活動中,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說出自己的理解,讓每位幼兒都有自己的操作空間,讓幼兒對數學活動充滿興趣,并為入學前增添了興趣。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10
有益的學習經驗:
復習鞏固圓、正方形、三角形的知識。
準備:
塑料圓、三角形、正方形片各占1/3、作業卡。
活動與指導:
1、每3個幼兒一組,每組發圓、三角形、正方形塑料片各一片。3個幼兒玩錘子、剪刀、布的游戲,勝利者隨意挑一片塑料片拿在手里。
2、拿同一種塑料片的幼兒圍成一圈,大家同時舉起手中的塑料片,齊聲說:“我們都有X()形,我們都是好朋友!
3、指導幼兒做練習:
(1)將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分類計數,并在空格里畫上相應數量的圓點。
(2)讓幼兒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在缺口處畫一個圓。
教學反思:
為了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同時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我特別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三種圖形比作圖形寶寶與小朋友交朋友,還特別設計了一個故事情境作為導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11
設計意圖綜述: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是一個成熟的季節。秋天,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都成熟上市了,帶給幼兒鮮美的味道及斑斕的色彩和各異的形態。本次活動根據秋天幼兒日常生活中可看到成熟的蔬果而設計,使幼兒在自然感受中探索秋天豐收的蔬果。另外,在多彩的秋天這一主題展開的過程中自然滲透數學排序知識的學習。
活動目標:
按一定的規律排序。
進一步感知蔬果的外部特征。
重難點
重點:按ABAB、ABBABB的規律進行排序。
難點:鞏固、加深對蔬果外部特征的感知。
教具準備
水果排列圖;按顏色、數量、形狀準備相應的蔬果教具
活動流程:
一、教師出示水果排列圖,請幼兒找出排列規律。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水果朋友,他們分別是誰,請小朋友們看看。
教師出示圖一(ABAB排列),說說這些水果是怎樣排列的?(圖一任意畫上顏色、形狀不同的兩種水果按ABBABB規律排列。)
引導孩子觀察第一個是什么,第二個是什么,第三個是什么,接下來又是怎么排的?讓孩子自己發現這些水果ABAB的排列規律。
出示圖二(ABBABB排列),說說這些水果是怎樣排列的?(圖二任意畫上顏色、形狀不同的兩種水果按ABBABB規律排列。
引導孩子觀察第一個是什么,第二個是什么,第三個是什么,接下來又是怎么排的?讓孩子自己發現這些水果ABBABB的排列規律。
二、教師示范根據蔬菜的特征進行排序。
(用ABAB、ABBABB的排列規律)
師:看完水果們拍的隊伍,我們再來給看蔬菜們排的隊伍。(教師利用蔬菜卡片來根據蔬菜的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
(1)根據蔬菜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1個紅的(番茄),1個綠的(青菜)
(2)根據蔬菜的顏色形狀進行排隊:1個紅的(番茄),2綠的(青菜)
三、請幼兒嘗試按照ABAB或ABBABB規律排序。
。ń處熥灾瓢碅BBABB規律排列的操作圖,供幼兒按此規律畫形狀或圖顏色)教師將幼兒操作的水果蔬菜卡片分發給幼兒,幼兒按ABAB或ABBABB的規律排列。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形成在活動和玩耍時不推擠,要主動排隊,耐心等待的安全意識。
2.培養幼兒團結友愛、相互謙讓的良好品質。
3.激發幼兒參與集體活動的興趣。
4.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一套。
2.茶桶、滑滑梯實物各一。
活動過程:
一、看課件,激發排隊意識。
1.觀看課件,發現問題
圖片1:聽聲音猜動物
師:天氣真好,小動物們都來草地上做游戲,你們猜猜有哪些小動物呢?聽,是誰呀?分別點擊出現各種小動物。
(引導幼兒跟小動物打招呼,培養交往習慣。)
圖片2:小鴨、小雞、小狗、小貓、小羊等動物玩游戲
師:看,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
圖片3:雞媽媽招呼小動物們喝水
師:它們你追我跑地,玩的滿頭大汗,雞媽媽招呼小動物們喝水呢。
圖片3:小羊怎么了?
提問:它為什么會受傷呢?
(引導幼兒說出要排隊喝水,不推不擠,注意安全。)
2.幫助排隊,解決問題
師:你們愿意幫助它們排隊嗎?(教師根據幼兒的意見點拖動物排隊)
小結:小動物們很開心,說謝謝你們幫它們排好隊,不推不擠,可以很開心的喝水。
二、玩游戲,培養排隊能力。
師:小動物們安全的喝完水,又玩游戲去了。寶寶們,你們想玩游戲嗎?
1.組織幼兒玩滑梯,培養排隊能力
(1)出示滑滑梯,引導幼兒討論怎樣玩滑滑梯?(幼兒討論)
小結:玩滑梯時,要注意安全。先要用手扶著滑梯兩邊的扶手,從臺階爬上去,坐好后再往下滑。人多時要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不推不擠;聛硪院笠s緊離開滑梯,排到隊伍的后面去。
。2)幼兒排隊玩玩具,教師指導。(一名教師拍攝)
小結:寶寶們玩得開心嗎?我發現有些寶寶有點熱,那我們就休息會兒喝點水吧?
2.組織幼兒喝水,鞏固排隊意識
師:寶寶們,人多拿茶杯喝水時,我們應怎樣做才安全?(幼兒討論)
幼兒排隊接水,教師提醒幼兒喝水時不擁擠,喝多少水,接多少水。接完水后,雙手拿水杯回座位,防止水灑到地上。(教師拍攝)
3.觀看活動視頻,強化排隊意識
。ńM織師幼共同觀看視頻)
師:讓我們來看看剛才小朋友們玩玩具和喝水的時候哪些小朋友做到了排好隊,不推不擠。(及時表揚)
小結:當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只要大家排好隊、不推不擠,就會很快、很安全、很開心的把事情做好。
三、看圖片,拓展排隊意識
師:除了玩玩具、喝水的時候要排隊,其它什么時候也要排隊,注意完全?
。ㄓ懻,引導幼兒回憶哪些時候容易發生擠撞,如:進門出門時、上下樓梯時、蕩秋千時、喝水、,上廁所時都容易推擠,發生意外傷害。)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大班的哥哥姐姐是怎么做的。(看圖片)
小結:寶寶們集體出動、活動時都應排隊,不推不擠,懂得謙讓,反之,很容易發生危險,也是不禮貌的。
四、結束活動
讓我們排好隊一起下樓梯,到操場上去玩游戲吧!(組織幼兒排隊出教室)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13
活動背景: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系幼兒和生活,利用幼兒平常接觸到的、熟悉的事物來設計數學活動,是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我們投放幼兒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種子材料,創設問題情景,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種子排隊、球排隊、游戲“走鋼絲”,三個層層遞進的環節,感知物體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一種互逆關系。本次活動,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學習習慣。
一、活動目標:
1、 學習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2、 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赤豆各十顆)
2、紙板人手一張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蠶豆、黃豆、赤豆)“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種子)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圖一)
“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
“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
“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蠶豆呢?”(十顆)“它們都是十顆?那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為蠶豆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線)“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A:一樣,B、不一樣)
(3)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4)講述操作結果。
。ú灰粯佣,紅豆用得最多,蠶豆最少)
。5)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6)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問:
“如果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為什么?”(隊伍一樣長時,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戲:走鋼絲。
“請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做走鋼絲的游戲。自己找一段距離,從起點線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數你用了幾步?你的爸爸媽媽用了幾步?”
“想一想,為什么爸爸媽媽用的步子少,你們用的多呢?”
最后和家長們進行對孩子邏輯能力的總結。
《排隊》大班常規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2、學習將收集的種子分類,排列并做記錄。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紅豆各十顆),紙板,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個。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教師依次出示紅豆、蠶豆和黃豆)這些豆豆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你們知道它叫什么?(種子)
二 、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幫忙,幫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畫有三個標記的圖片),讓幼兒說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請一幼回答(排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那么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排隊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著一個,讓種子站在線上,三個全排完了,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紅豆有幾顆(十顆),黃豆有幾顆(十顆),蠶豆有幾顆(十顆),它們都是十顆,那么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為什么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引導幼兒說出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蠶豆大,排得最長,黃豆不大不小,排得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越大,排列越長。
三、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并說說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會不會一樣多?(有幼兒說一樣多有幼兒說不一樣多)那么我們現在來排列一下,看看到底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幼兒操作,并講述操作結果:用的數量不一樣多,蠶豆用得少,紅豆用得多。)
3、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
4、小結:一樣長短的線條,種子顆粒越小,排列時需要的越多,種子顆粒越大,排列時需的越少。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1、教師出示海洋球和乒乓球,若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 短,請一幼兒上來演示。并總結出: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2、若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請一幼兒上來演示,并總結出:海洋 球大用得少,乒乓球小用得多。
3、游戲:過小橋。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走獨木橋,要求腳跟對腳尖從起點走到終點,數一數,比一比,老師用的步子多還是小朋友用的步子多?為什么?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在操作中完成,從線條的頂端開始,一顆挨著一顆,并且在線條上,給種子進行排隊。我把線條分別用三角形、花、正方形不能的記號來表示,以防止幼兒視覺錯亂找不到線條。在活動中操作,大多數幼兒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排隊操作。通過這個活動幫助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形狀、空間位置等一些粗淺的知識,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這次活動由于考慮不周全,有一個不足之處就是材料的準備。我給每組孩子共同準備了一份操作材料,但孩子們不能很好的進行合作,再加上由于黃豆等種子容易到處亂滾,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沒排好,花費了不少時間,就連集體討論時還在“鍥而不舍”地排著,影響了活動的效果。事后我想到,可以用KT板,上面壓上幾道凹槽來讓孩子們在上面給種子排隊,這樣種子就不會到處亂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