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比高矮(精選4篇)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比高矮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并能用三個或更多的物體比較高矮。
2、能認真地參與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活動準備
1、《我的數學》P11,
2、三個不同高度的帽子。
3、一個大方塊。
活動過程
1、玩比高矮的游戲。
(1)、兩個小朋友上臺,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誰啊?我讓她們都站在這平平的地面上。看看這兩個小朋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2)、再請一個小朋友上臺,引導幼兒比較。
"又來一個小朋友,我也讓他站在這平平的的地面上,并站在這兩個小朋友的中間,這里就有1、2、3三個小朋友。看看她比哪個小朋友高?比哪個小朋友矮?(原來她們是比過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3)請一個小朋友站在一個大方塊上,與其他兩個小朋友比一比,現在誰高誰矮。
(4)請幼兒認真觀察、思考:誰最高?誰最矮?為什么?想一想比高矮,怎樣比最公平?
2、再次嘗試比高矮: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四至五人,幼兒自己練習比高矮,并按高到矮(或矮到高)順序排隊。
3、再請三個高矮不同的小朋友,戴著高矮不同的帽子,請其他的小朋友比一比,說一說哪頂帽子高,哪頂帽子矮,怎么比?
(1)請小朋友將帽子摘下來,放在桌子上比一比。
(2)與小朋友討論比較高矮的方法:相比較的物體必須都放在同一個面上,也就是說都在桌面上或都在地面上,而且這些地方一定要是平的。
4、做練習《我的數學》P11,比一比誰戴的帽子高,誰的帽子矮。在高帽子上打勾,矮帽子上畫小三角形。后講評幼兒做練習的情況。
5、小朋友們,想不想讓自己比別人高呀?那我們要怎么做呢?(鼓勵小朋友,多吃飯菜、少吃零食,多運動,才長得高。)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比高矮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一些簡單的比較高矮的方法,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2、學習在比較高矮的過程中,懂得高矮的比較是相對的。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投放材料
活動過程:
(一)區別高矮和一樣高
1、分散探索:
(1) 帶幼兒到操場上自由尋找比較操場上的各個物品 “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矮”。
(2) 在能比較高矮的情況下,引導幼兒尋找,操場上有什么東西是 “一樣高” 的。
2、集中探索:
(1) 請幼兒回答在自己探索比較的結果。
(2) 請幾位幼兒上前比身高,全體幼兒討論 “誰比誰高”, “誰比誰矮” “誰和誰一樣高”。
(3) 每隊請一名幼兒將本隊的同伴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列。大,考吧.幼,師,網全體幼兒做監督。
(二)探索高矮的相對論
1、請一高一矮兩名幼兒比較身高,然后高的幼兒和教師比較。讓幼兒發現,某個東西的高矮是不能絕對的,看它和誰比較(高的幼兒和矮個比是高的,跟高個比是矮)。
2、請幼兒在同伴中尋找一個比自己高的小朋友,然后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比他(她)高。通過自己的探索,明白高矮的相對論。
(三)小結總評。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思路比較清晰,教態自然,能夠根據教案的流程來上課。但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氣氛有點沉,不能夠體現幼兒對活動的樂趣。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比高矮 篇3
教學目的:
1、使同學學會關注自身和他人的身體特征
2、 讓同學能了解引起高、矮、胖、瘦的原因。
3、培養同學關注身體和健康的意識,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
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使同學了解引起胖瘦與高矮的的原因,和掌握正確的生活習慣
難點:能否找到引起胖瘦與高矮的原因
教法與學法:
1、采用讓同學自主探索、嘗試、發現尋求答案。將學習的內容直接提供給同學,讓他們去發揮,去探索,去想象。
2、采用啟發、誘導同學進入教學情景,通過電化教學,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并滲透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能力的教學。以同學為主體,通過同學嘗試與猜測和同學實際參與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過程:
1、導入課題
出示圖片。考慮問題,尋找兩張圖片的區別所在,舉手發言
2、引出討論話題
①提出疑問:“引起胖瘦和原因是什么?”
②分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③各組代表發言
④教師歸納總結,展示正確的原因
一、引起肥胖的原因:
1、遺傳:家長一方肥胖,其子女發胖的機率為40%;家長雙方肥胖,其子女發胖的機率為70%。
2、飲食:攝入熱量過多,往往容易引起肥胖。
3、運動少:運動量缺乏,導致能量供給與消耗的失衡,常會引起肥胖。在這種情況下,應調整飲食與增加運動
二、引起偏瘦的原因:
1、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沒有食欲。
2、慢性疾病,如嘔吐、腹瀉等, 吃下事物不吸收。
3、偏食、挑食、厭食,不按時進食,吃零食。
4、缺乏身體鍛煉。
3、展示新圖片
①集體回答圖片中的人物名字,身高
②引出疑問:“我們人會有高矮的區別呢?”
③分組討論。各組代表發言
④教師歸納總結,展示正確的原因
1、遺傳因素和性別:男女身高分別有79%和92%屬于遺傳因素的作用 。
2、體育鍛煉:體育活動有利于加快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的生長。
3、營養水平 :營養不能滿足骨骼生長需要時,身長增加的速度就會減慢。與骨骼生長關系密切的營養素有維生素D、鈣和磷。碘和鋅缺乏,也會造成小朋友個子矮。
4、生活環境、社會文化、氣候條件 :我國北方的小朋友比南方的小朋友要高些。
4、肥胖與偏瘦對身體的危害
“你們覺得一個人太胖或太瘦對身體有利嗎?”過渡到肥胖與偏瘦對身體的危害
教師講解——肥胖:身體方面的危害:身體笨重,行動緩慢,活動能力差 ;易得疾病。心理方面危害 :影響體型美 ;影響智力發展 ;影響心理健康 偏瘦:身體方面的危害:容易得疾病;力量相對較差。心理方面的危害:影響型體美
5、教師提問:“你們覺得該如何控制自身的體型。“
①同學舉手發言
②教師歸納總結:參與各種體育活動;注意飲食習慣;積極預防治療疾病
6、室內活動:啞巴傳話
為了我們的健康,也為了我們能更好的控制自身的體型,那我們現在行動起來吧!
7、回顧
①舉手講述自身學到的知識
②教師點評
③師生再見
幼兒園中班公開課教案:比高矮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自主的探索活動認識高矮、高矮的相對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形、時空和空間等現象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高矮不一的:木棒、積木、瓶子、杯子、盒子、筆等等。
2、長頸鹿、小猴子的圖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長頸鹿高些)
3、紅、黃、藍三塊積木。
4、氣球2個、音樂《找朋友》、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游戲《排氣球》引入高矮話題
請一高一矮2名幼兒拍氣球,提問“他們都拍到氣球了嗎?為什么?”
2、游戲《找朋友》
音樂《找朋友》幼兒兩兩找朋友進行比高矮,引導幼兒學會比較高、矮、一樣高。
3、探究活動
①師: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時候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為什么你跟小朋友比高了跟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發現什么問題,討論一下為什么?
②幼兒自主探究
教師重點就高矮的相對性、高矮的排序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并啟發幼兒解決問題。
4、討論問題、解決問題
①利用紅、黃、藍三塊大積木的演示引導幼兒理解高矮的相對性。
②教師和幼兒共同進行高矮的排序。
5、活動的延伸
通過長頸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導幼兒理解比高矮必須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
6、戶外活動
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活動反思:
生活中大部分幼兒對“大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幼兒分辨高和矮的區別,和‘大小”也有相似之處,因而有了先前的基礎,并且涉及的知識面不是太廣,再次實施起來就有些經驗了。可萬萬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幼兒所表露出來的現象卻是比較籠統、模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