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大班教案(精選4篇)
彩虹大班教案 篇1
材料準備:兩個塑料水瓶,一支圓規;一把錐子,一些水;一根小號縫衣針。
實驗操作:
1.用縫衣針在塑料瓶蓋上扎大概二十幾個小孔,將塑料瓶灌滿水,蓋緊瓶蓋,人背對太陽,握住瓶子,輕輕地擠壓使水噴出來,就能看見彩虹了。
2.用錐子在另一個瓶蓋上扎孔,重復上面的試驗,這次從瓶蓋上噴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導要點:幼兒在用縫衣針扎孔時要指導幼兒注意使用縫衣針的方法,使用縫衣針時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水笛
材料準備:一根長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實驗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長吸管大約三分之一處剪個口子,使它幾乎斷開,但還要連著一點;
3、使吸管在切開處彎曲,將吸管較長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處于水面上,使勁向吸管吹氣就會聽見聲音,調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聲音又會發生變化。
附:科學小知識
當我們向吸管中吹氣的時候就會產生一股噴出的氣流。這股橫向的氣流通過較長段吸管口部的時候,引起吸管中氣柱的振動,于是產生了一個微弱但穩定的聲音。當較長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時,振動的空氣柱縮短了,從而產生了一個較高調的聲音,吸管上升,空氣柱加長,便產生了一個低調的聲音。
小百科:彩虹,又稱天弓(客家話)、天虹、絳等,簡稱虹,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當太陽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由外圈至內圈呈紅、橙、黃、綠、藍、靛、紫 戴 八種顏色。事實上彩虹有無數種顏色,比如,在紅色和橙色之間還有許多種細微差別的顏色,但為了簡便起見,所以只用七種顏色作為區別。
彩虹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感受歌曲輕快的節奏變化。
理解歌曲內容,感知小雨滴活潑的形象。
能夠觀察圖譜,嘗試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彩虹上的小雨滴》歌曲音頻及伴奏;“彩虹上的小雨滴”圖片;“彩虹上的小雨滴”圖譜。
材料準備:畫紙、畫筆。
活動過程
播放歌曲音頻及圖片《彩虹上的小雨滴》,引導幼兒初步感受歌曲。
——歌里有誰?
——小雨滴在做什么?
——小雨滴發出了怎樣的聲音?
播放歌曲音頻及伴奏《彩虹上的小雨滴》第一段,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跟唱第一段。
1.播放歌曲音頻第一段及圖譜,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圖片上畫了什么,我們認真看看。
2.播放歌曲伴奏第一段,鼓勵幼兒看著圖譜跟唱。
播放歌曲音頻及伴奏《彩虹上的小雨滴》第二段,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跟唱第二段。
1.播放歌曲音頻第二段及圖譜,引導幼兒重點感受歌曲中連音的柔和、跳音與休止符的輕快。
2.播放歌曲伴奏第二段,鼓勵幼兒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副歌。
播放歌曲伴奏及圖譜《彩虹上的小雨滴》,鼓勵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發放繪畫材料,鼓勵幼兒想象小雨滴會在哪里跳舞,并把它畫出來。
1.鼓勵幼兒想象,大膽回答。
——你覺得小雨滴會在哪里跳舞呢?(幼兒大膽想象回答:房頂上、草地上、彩虹上、大海里、大樹上……)
2.鼓勵幼兒將想象的情景畫出來。
3.請幼兒說說自己畫的小雨滴是在哪里跳舞,全體幼兒跟著唱一唱。
彩虹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故事中人物之間的對話。(重點)
2、能聲情并茂的表演故事。
3、體會“外表美是暫時的,心靈美才是最美的。”(難點)
【活動準備】
麥苗、彩虹、向日葵、蘋果樹、太陽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入活動主題
1、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出個謎語你們猜一猜:彎彎一座橋,高高掛在半天腰,紅橙黃綠青藍紫,雨過天晴出現了。打一自然現象。
——對,是彩虹,今天老師把這位美麗的客人請來了。(出示彩虹的教具)
2、你覺得彩虹姑娘美麗嗎?它哪兒美?
二、理解故事內容
1、整體感知
(1)師講故事,幼兒傾聽故事
導語:彩虹姑娘來到我們中間,小朋友們喜歡嗎?可是彩虹姑娘有美麗的外衣,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出去找其它小伙伴比美,它會找誰比美呢?請聽《彩虹的故事》前三段。
(2)提問:
彩虹姑娘找的第一個比美對象是誰呀?(出示麥苗教具)
——麥苗,彩虹姑娘是怎么說的?(傲慢)麥苗又是怎樣回答的呢?(謙虛)
(3)小結:引導幼兒想想麥苗的作用。(長成莊稼)
2、分段講故事,理解內容
(1)師朗誦四、五段
彩虹姑娘是什么態度?蘋果樹呢?
(2)引導幼兒說說蘋果樹的作用(長滿果實......)
彩虹姑娘還找去找誰比美呢?朗誦6、7自然段。(出示圖片向日葵、太陽公公),最后一個是太陽公公,比美的結果呢?(都不愿意同彩虹姑娘比美)
(3)麥苗、蘋果樹、太陽公公......為什么都不和彩虹姑娘比美呢?
3、表演故事
三、小結:
小朋友們,你現在覺得彩虹姑娘美嗎?為什么?
(外表的美是暫時的,只有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麗。麥苗、蘋果樹、向日葵、太陽公公他們都有自己的內在美,結出果實,造福人類,才是最長久、是真實的美。)
拓展延伸:
彩虹姑娘這樣做對不對?它會后悔嗎?發揮想象,說給爸爸媽媽聽。
彩虹大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風格極其獨特的作品。厚重的紋理,大塊的色彩,都給這本書帶來一種原始粗獷的美,但敘述的卻是一個極其溫柔細膩的故事。彩虹色的花將花瓣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是獻出熱情和美麗的花到最后卻看不見了,被幫助的動物們并沒有忘記它。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生命,以再生輪回,那種助人為樂的精神難以忘懷。富于立體的特殊效果,能介;充分激發小朋友閱讀文本和講說故事的興趣,也相信這部作品也會使孩子們將一顆“幫助”的種子深深地理在自己的心底。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彩虹花在奉獻過程中的快樂。
2、通過合作閱讀,發現小動物的情感變化,用完整的語言表述花瓣所起到的作用。
3、初步嘗試用合作表演的形式表現彩虹花重生后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圖書,配樂。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初步了解故事重要情節線索,引出故事主題。
1、出示完整的彩虹花圖片。
提問:這是一朵什么樣的花,看到她你有什么感覺?(這是一朵彩色的花,他的花瓣有紅﹑黃﹑藍﹑綠﹑紫﹑桃色,有莖和葉,他是彩虹花)
2、出示花瓣逐漸變少的組圖。
提問:我這里還有許多她的圖片,看看彩虹色的花有什么變化呢?除了花瓣還有哪些地方也發生的變化?(泥土﹑天氣﹑季節)
(環節自評:出示完整的彩虹色的花的圖片,引起幼兒對她的第一印象感知。花是幼兒生活經驗范疇的東西,在這一基礎上,引導幼兒對于藝術加工后的“彩虹色的花”她背后的情感挖掘。激發幼兒對“已有的陳述性知識”的回憶、再感受。花的概念是花朵,葉子,根,莖。它長在泥土里,會隨著季節開和敗,顏色也會有變化。同樣,泥土,天氣,季節的變化,也是一種幼兒已經默會的知識。在閱讀活動中,作為知識,也是故事重要的邏輯線索,在孩子理解故事內涵之前,這兩點是必須掌握的。)
二、閱讀圖書中的重點情節。
1、幼兒自主閱讀。
提問:這一片片的花瓣都幫助了誰?讓我們輕輕打開書看看吧。兩個小朋友在合作閱讀的時候,一位小朋友負責翻頁,一位小朋友負責捧書。(重點觀察動物的表情變化)
2、集體閱讀,幫助幼兒了解花瓣的不同用處。
提問:現在讓我們看看彩虹花幫助了誰?(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出示五個動物得到幫助前后的照片)
提問:他用什么顏色的花瓣幫助了誰?做了什么?小動物怎樣了?(幼兒用“??色的花瓣送給??做什么,??很快樂。”句式完整表述)
3、討論彩虹花幫助動物后的心情。
提問:小動物在彩虹花的幫助下都得到了快樂,想想這時候彩虹花會是什么心情呢?為什么?
(環節自評:闡明新舊知識的關系,促進理解采用合作閱讀重點情節和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中角色的情緒情感,以及用適當的言語表達自己對故事角色心情的理解。)
三、完整閱讀
師:彩虹花后來怎樣了呢?下面老師把這個故事完整的讀一遍給你們聽,老師讀到哪一頁,就請小朋友翻到哪一頁。(在配樂中教師完整演義故事)
提問:喜歡這個故事的結尾嗎?讀了這本書,你感覺怎樣?書中什么地方讓你最感動?通過表演體會彩虹花重生后的快樂。
1、嘗試與同伴合作表演故事中的高潮部分。
那我們就把這朵美麗的、善良的彩虹色的花表演出來吧。
2、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彩虹色的花”。
這個時候,彩虹色的花是什么樣子的?誰來表演一下?最后,彩虹花重新綻放的時候又是什么樣的?
3、引導用動作表現“雪花。”
小雪花是怎樣輕輕蓋在小花身上的?為什么這樣做?
4、請幾個小朋友當被彩虹色的花幫助過的小動物,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誰想好了要對彩虹色的花說的話,愿意來當小動物表演?
5、幼兒合作表演“雪花擁抱彩虹花”的后部分。
(環節自評:完整呈現文本重中之重在于理解彩虹色的花的犧牲,奉獻精神。通過她付出最后一片花瓣以后,孩子對畫面的感受,對故事情節的情感體驗,對故事角色心情、語言的想象,讓教師的語言、音樂加深孩子對高潮部分的情感體驗,嘗試將自己的感受用語言進行表達。第提供新情景進行變式練習幼兒獲得的閱讀情感體驗需要提供情境來進行表達從而鞏固經驗,教師選擇用游戲表演的方式重復故事里最感人,最能表現情感的段落,使幼兒有興趣,以飽滿的情緒參與交流。)
【教學反思】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風格極其獨特的作品。彩虹色的花,用六片花瓣給朋友們提供了幫助,使朋友們獲得了快樂,而自己也感受了幫助別人的快樂。我將故事內容制作成PPT,配上優美的音樂,為孩子們創造了寬松的閱讀環境,利用“猜”故事,“說”故事,“編”故事等多種形式引起孩子的閱讀動力。讓他們感受閱讀的氛圍,體驗故事的情境,理解故事的情節,便達到了一次教學活動的目的。在本次活動中,我結合故事的發展,聯系實際生活,適時引導幼兒思考,發散了思維。我事先挖掘這個故事的內涵,在課堂上深入淺出,用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語言,表達出來。借故事,讓孩子學道理。本次活動內容以貼近幼兒生活為切入點,幼兒始終以愉快的、主動的情緒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內容,并將自己融入情節中,遷移自己的情感體驗,懂得幫助朋友和得到幫助都很快樂。
在活動中我采取了ppt、情景表演、視聽結合以及完整欣賞繪本等多樣的形式來開展活動,我讓幼兒在流暢、輕松的音樂聲中自由地理解和猜想。讓孩子從視覺上,聽覺上都能受到刺激,為幼兒的創編提供有利的幫助,繪本中的螞蟻、老鼠等親切可愛的形象、相似的故事框架以及稚趣的對話、生動形象地詮釋了童話故事內容。通過聯系自我,充分的激起孩子樂于幫助朋友的情感,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升華情感。
關注幼兒情感體驗,我試著將自己、孩子都帶入故事,讓孩子就把自己當成故事的主人公,身臨其境的想象如果是我,這種情況我該怎樣做?激發思維的火花。活動中,幼兒模仿小動物的對話,把自己當成故事的主角獲得體驗;盡量激發所有的孩子都參與進來,使課堂變成一個活的,生動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