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小魚》含反思(通用8篇)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小魚》含反思 篇1
一、來源:
幼兒對折紙活動都非常地感興趣,但折紙對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反復練習,幼兒在美工區更多的會選擇繪畫了的活動,而折紙的幼兒幾乎沒有,雖然我們老師已經在美工區中投放了折紙圖等指導范例。
二、目標:
喜歡操作易于使用的美術工具和材料,逐步掌握它們的用法,進行自我表現。
三:準備:
彩色彩紙 畫筆 魚缸式畫紙 膠棒
四、過程:
1、復習:折紙小魚。
2、游戲口吻引出下面活動內容:天黑了,小魚要回家了,我們一起把小魚送回家吧?
3、教師范例:
1)把小魚粘到魚缸中。
2)在魚缸中添畫水。
4、指導幼兒送小魚回家,教師個別指導。
反思:
游戲化是《快樂發展》中小班的主要活動方式,我把單調的折紙練習,以游戲的口吻指導幼兒與繪畫活動相結合,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立刻被調動了起來,也對美工區沒有人愛玩折紙起到了激發興趣的作用。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小魚》含反思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提高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審美力。
2、能力目標:指導學生分析魚的外形和顏色,引導學生大膽夸張表現各種各樣的魚,鍛煉學生用線、用色表現或剪刻、捏制魚。
3、情感目標:增長學生知識,受到美的熏陶,從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強學生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激發學生友善的意識。
二、教學準備:
1、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彩色紙、橡皮泥、水彩筆、樹葉等。
2、教師準備多媒體資料,海底背景圖。
三、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根據興趣愛好分小組,并確立組長,統一小組意見。
2、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我們一起猜猜看好嗎?
教師說出謎語:坐也是行,立也是行,行也是行,臥也是行。有頭無頭頸,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飛,無腳反能行!
問:你們猜猜它是誰。浚▽W生齊說:魚)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今天我們就和魚交個朋友。(板書:第6課 大魚小魚)
。ㄔO計意圖:本環節我設計用謎語引入,意圖是在學生興趣高漲時導入本課)
3、新授。
。1)欣賞魚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海底世界嗎?海底的景色多美麗啊!還有許許多多既漂亮又可愛的小魚兒在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呢!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魚兒的世界。
教師用幻燈出示多張魚的圖片,你們可要看清楚了哦:我們每一條都是不一樣的,你喜歡和我們中的誰交朋友呢?并說說喜歡我們的理由。
。2)多媒體顯示多張魚的圖片,學生欣賞的同時說說喜歡哪條魚,并說說理由,最好能說出魚的特點。
。ㄔO計意圖: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望,這一環節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表現物象的沖動。)
(3)考考你。
師:看完這些圖片,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指答)
師:現在小魚兒還有幾個問題想考考你們呢!
A、多媒體顯示“考考你”:
聰明的小朋友:
你知道我們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指答)
多媒體顯示:
魚=魚身+魚鰭+魚嘴+魚眼+魚鱗+魚尾
B、學生到臺前畫自己喜歡的魚。
。ㄔO計意圖: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夸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C、孩子動手操作動畫課件,感知構圖。
(設計意圖:此環節能突出突出主題,我認為這一環節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
(4)比一比。
A、師:下面我們要進行一次比賽。
多媒體顯示“比一比”:哪一小組能給我們創造最漂亮的成員?
(設計意圖:在創作之前我會把用A3紙畫好的海底背景,這幾名同學分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畫魚和做魚,最后把自己繪制的魚都粘貼到海底背景上,構成一幅美麗的海底世界。
制作過程中我會打開FLASH課件,讓學生在輕松的音樂中進行創作。)
B、問:哪一小組覺得自己能為魚兒們創造出最漂亮的成員?
C、教師講解作業要求。
D、學生進行作業,教師巡回輔導。
四、作品評比。
教師將學生完成的作品展示出來,讓學生互相評獎,并將手中的小紅旗插入自己最喜歡的一幅畫中,評選出最優秀的作品。
。ㄔO計意圖: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個小小心靈對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構思之大膽,手法之自由,盡情暢想之色彩,不受任何約束,這正是兒童作品最動人、最精彩的價值。)
五、課后拓展。
多媒體顯示“小小觀察家”:
平時多注意觀察,我們看看魚兒在水中游動的姿態有哪些呢?
六、輕松結束。
教師播放歡快的《小鯉魚歷險記》兒童動畫,學生隨著音樂學魚兒游動的樣子輕松結束本課。
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讓學生了解到“大小“的含義,為什么有大小之分,并以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了解魚的特點以及魚的生活習性,在教學過程中,在創作作品中,發現問題能及時改過來,重視在教學中學生的習慣,由于一年級小朋友對形的把握不好,涂顏色時時常以單色顏色畫完整幅畫,沒有搭配其他的顏色,因此對色感不是很強烈,在創作中進行個別指導!提高她們對色彩的搭配以及對形體的掌握。有利提高對物體的形感認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鑒賞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發揮、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不斷啟發、引導他們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解決方法,體驗其中的樂趣,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以此來構建一個真正使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美術課堂。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小魚》含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將大小不同的蠟光紙圓片黏貼在底板上,并在教師的提醒下有顏色搭配和圖形組合的意識。
2、通過觀看教師的演示學習用糨糊黏貼的方法。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康定斯基作品《圓之舞》的圖片或PPT。
2、顏色、大小不一的蠟光紙圓片,A4大小的白紙或黑紙每}人一張。
3、泡泡槍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4、底板上布置幾條小魚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張貼所有幼兒的作品為宜。
5、幼兒有玩吹泡泡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調動幼兒關于泡泡的經驗
1、你們吹過泡泡嗎?你們看,我會變出泡泡。(教師用泡泡槍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適時豐富詞匯:許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觀察并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圓圓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導幼兒欣賞康定斯基的作品《圓之舞》PPT,幫助幼兒整理前面獲得的經驗
1、有個畫家畫了許多泡泡,看看他畫的泡泡和剛才你們看到的泡泡一樣嗎?
2、他畫的泡泡是怎么樣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有不同顏色、不同大小。)
3、這些泡泡都是緊緊地靠在一起的嗎?(引導幼兒觀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歡和好朋友擠在一起,有的喜歡單獨呆在一個很空的地方一樣。)
。ǚ治觯捍谁h節的重點在于引導幼兒觀察泡泡不同的組合方式,特別是重疊、聚合、分散的組合方式,以幫助幼兒豐富泡泡組合的圖像經驗,便于幼兒在后面創作時主動運用。用“緊緊”這個詞來引導幼兒具體感受泡泡的組合方式很關鍵,因為如果問題太寬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兒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對小班幼兒來說問題具體、語詞準確特別重要。)
三、創設情境,引導幼兒進入黏貼泡泡的狀態
1、出示大底板,指著底板上的小魚說:“小魚也喜歡用嘴巴吹出許多的泡泡呢!”
2、你們想讓小魚吹出一個什么樣的泡泡呢?是大大的還是小小的?是什么顏色的?
3、教師演示貼“泡泡”。幼兒每說出一種,教師就在底板上貼上一個圓片“泡泡”,在貼之前教師問:“你們想把它貼在中間還是旁邊,上面還是下面呢?”同時教師用動作演示每一個地方,最后將“泡泡”貼在幼兒選擇的位置上,邊貼邊說:“先用食指蘸上糨糊,從‘泡泡’白色的這一面的中間開始抹開去,記住每個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將手指擦干凈,再把‘泡泡’貼在底板上。”"來;自。屈;老師;教。案;當貼第二個“泡泡”時,教師問:“是緊緊靠著第一個泡泡呢,還是離它遠一點,或者離它很遠呢?”
(分析:此環節的重點是幫助幼兒運用前面的經驗,進一步強化圖像組合意識。教師通過演示,讓幼兒明確怎樣貼在一起或分開貼,將幼兒無意識的黏貼引導為有意識的黏貼。通過與幼兒討論如何選擇“泡泡”的大小和顏色,強化幼兒的參與意識和自主意識,為后面幼兒的個性化黏貼作鋪墊。)
4、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1)今天我們要學習用糨糊來黏貼"泡泡”。(教師逐一介紹工具材料——糨糊、抹布。)你們會用糨糊黏貼嗎?
。2)誰會用糨糊貼“泡泡”?(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如何正確抹糨糊及黏貼。)
。ǚ治觯捍谁h節的目的有二:一是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能力,讓幼兒認為不用教師教自己也能學會這個本領(其實教師在上一個環節中已經有目的地講解并演示過,增強幼兒自主觀察、學習的意識;二是教師可以由此了解幼兒在前一個環節中學習的情況,發現幼兒的問題和困難,從而進一步強化和補充,使指導具有針對性。同時演示的幼兒又給能力較弱的幼兒做了一次示范,既滿足了該幼兒的表現需要,也滿足了其余幼兒再次觀察學習的需要。)
四、幼兒創作
教師提醒幼兒選擇顏色、大小不一的圓片進行黏貼,并將多余的圓片放回原處。
五、引導幼兒欣賞作品
1、師幼一起將所有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教師引導幼兒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紹。
2、教師鼓勵并引導幼兒對別人的作品發表看法。如:“你喜歡哪里的泡泡呢?”
活動反思:
幼兒喜歡觀察,動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簡單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又能培養他們對顏色的感性認識。美術活動離不開感知、模仿、練習、創作這幾個基本環節。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小魚》含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學會小魚游得動作,能跟著音樂積極參與游戲。
2.幼兒能遵守游戲規則,能隨著音樂旋律積極地創編不同的小魚游泳動作。
3.幼兒能通過游戲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4.認真傾聽并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5.能跟著節奏打節拍。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學會幾種不同的小魚游得動作
難點:幼兒能根據音樂自由的創編不同的小魚游動作同時按游戲規則玩游戲
活動準備
兒歌錄音《許多小魚游來了》;小魚頭飾若干;小貓頭飾一個;漁網一個;自制池塘
活動過程
一、幼兒隨音樂進入活動室,引起幼兒興趣
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踏著碎步,做一些簡單的小魚游的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復習兒歌,理解歌詞
。1)師:魚寶寶們(師呼喚幼兒),我們學過一首有關小魚的兒歌,你們還記得這首歌叫什么名字嗎?是怎么唱的?
。2)幼兒跟著老師一起打著節拍唱歌
提問:
<1>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有什么小動物?(小魚)
三、幼兒學習小魚游泳動作
師:歌曲里面的小魚在快樂地游泳,那我的魚寶寶們會游泳了嗎?(會)那誰來游給魚媽媽看看呢?
。ㄒ龑в變鹤霾煌男◆~游泳動作)
擴展引伸:
。1)魚寶寶向上面游是怎么游的?(或向下游,左右游)
(2)魚寶寶吃東西的時候又是怎么做的?(嘴巴做吃東西的動作,搖尾巴)
師:魚寶寶們真能干,學會了小魚不同的游泳姿勢,那我們現在就來玩一個《捉小魚》的游戲,怎么樣?
四.介紹游戲規則
師:現在我們要到大池塘里去游戲,魚寶寶們要隨音樂在池塘里自由地游泳,聽到小貓叫的聲音,小魚就要蹲在池塘的中間,圍在魚媽媽的身邊,不要發出聲音,以免被小貓抓走了。如果你被小貓抓走了,你就不能玩游戲了,就要被小貓捉到小貓家去,被小貓吃了。
五、玩音樂游戲
1、第一遍游戲,玩后發現了什么問題,老師要及時糾正和指出來,并提出要求。
2、第二遍玩游戲,提示幼兒要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小魚游泳的姿勢。
3、繼續玩一次游戲,提示幼兒要注意躲閃小貓的漁網。
4、請一個小朋友當小貓,其余幼兒當小魚,繼續玩一次游戲。
六、結束部分
1、師:魚寶寶們,今天的游戲玩得高興嗎?還想玩嗎?(如果小朋友還想玩,根據時間,可以另請一個幼兒扮小貓,再玩一次游戲。)我們下一次又來漁塘玩好嗎?今天快到中午了,太陽曬得好熱,我們回家吧。
2、放輕松歡快的音樂,幼兒邊做動作邊離開活動室。
教學反思
本次游戲活動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達到了預期的活動目標,師幼互動、幼幼互動都很融洽,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呈現出輕松愉快的氛圍,“魚媽媽”的角色引導讓幼兒能夠輕松自然地進入到“魚寶寶”的角色中去,教師的正面鼓勵與引導讓幼兒能很好地學習了小魚游水的動作,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用語言多鼓勵幼兒讓其自主地去做不同的小魚游水的動作,在每一次游戲結束后教師都應用正面鼓勵的話語總結前一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重聲游戲規則后再玩下一次游戲。其次,在游戲時,老師扮演的是“魚媽媽”的角色,所以當“小貓”來網魚時“魚媽媽”應該竭盡全力去保護或者營救被捉的“小魚”,而不是幫著“小貓”把“小魚”送出“魚塘”,另外,在對幼兒的提問中盡量避免選擇性(如: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提問多一些啟發性(如:你覺得怎么樣?為什么?)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小魚》含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傳統兒歌的“一字韻”特點。
2、會用對角折的方法折魚。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課件:相關藍色海洋背景圖
2、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彩色手工紙
3、輕柔音樂。
活動過程:
師幼談話:你們是小幾班的孩子(幼兒說)我聽說咱小X班的孩子平時在幼兒園里都表現特別棒!對嗎?(對)這么有自信,好今天就讓老師來看一看,請幼兒坐下。唉!你們認識我嗎?我是誰?張老師很高興能和你們成為朋友。
一、導入部分:
對了,今天張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特別漂亮的畫面,看(出示課件海洋背景圖)這是什么地方?(大海)你喜歡大海嗎?那你想一想,大海里都住著哪些小動物呢?(幼兒邊說邊表演)
小結:對了,大海里有大魚、有小魚、大龍蝦、螃蟹,還有許多許多的小動物
二、回顧兒歌:
咦,看誰來了(出示課件)和幼兒一起說兒歌
說到:“小魚不來大魚來”教師同時從口袋里出示大魚、小魚。提問:“它們是用什么做出來的?(用紙折出來的)什么顏色的是大魚?什么顏色的是小魚(夸獎幼兒)
三、(教師把小魚貼在黑板上)指著大魚提問:“這是魚的什么?(眼睛)這是魚的(尾巴)這是魚的(身體)
1、那怎么樣我們才能把這只大魚折出來呢?首先,我們用一張正方形的紙(出示紙)提問:“這四個尖尖的是正方形的什么?(角)平平的是正方形的什么?(邊)師:“首先(對角折)對角親親手壓平,然后,一角向上變尾巴,翻個跟頭游一游,眼睛大大畫圈圈。一條大魚游來了(在孩子身邊游一游)你也來試試吧?現在請你輕輕的坐到桌子旁邊
2、看看我們桌子上有什么?(彩筆、紙)現在請你拿一張大紙和老師一起折一折大魚,首先,(對角折)對角親親手壓平,然后,一角向上變尾巴,翻個跟頭游一游,眼睛大大畫圈圈。一條大魚游來了(教師帶領幼兒把魚貼到黑板上)
小結:現在大魚有了許多的好朋友,那小魚的好朋友在那里呢?我們在給小魚找個好朋友吧?(幼兒做回座位上)
3、現在請你拿一張小紙和老師一起折一折小魚,首先,(對角折)對角親親手壓平,然后,兩角向上變小魚,翻個跟頭游一游,眼睛大大畫圈圈。一條小魚游來了(教師帶領幼兒把魚貼到黑板上)
四、總結:師幼一起評價幼兒作品。師:“這個小魚是誰折的?這個呢,這個大魚是什么顏色的?這個大魚是什么顏色的。大魚和小魚都找到了好朋友,他們可高興了,那我們的好朋友在那里呢?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吧?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兒歌《大魚來》,是一首屬于傳統一字韻的兒歌,這首兒歌內容簡單、重復,而且很形象、有趣,有押韻感,很適合小班幼兒學習兒歌的年齡特點。但是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怎樣才能讓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學會這首兒歌呢?這是我在開展教育活動之前首先要來考慮的問題。根據小班幼兒認識需要行動及具體形象思維的心理特征,在教育活動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教育方法如形象直觀法、圖示法等教育方法,讓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會兒歌。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小魚》含反思 篇6
活動目標
1.對折紙感興趣,學習用對角折的方法折魚。
2.感受傳統兒歌“一字韻”的特點。
3.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折好的大魚、小魚、蝦、蟹圖卡,有大海的背景圖1張。
2.方形彩紙四張(見幼兒活動資源包),彩筆,膠棒等。
3.《大魚來、小魚來》語言CD。
4.幼兒學習資源②第1頁。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背景圖,,引導幼兒猜想:藍色的大海里,誰在游?
2.教師一邊出示“小魚”折紙作品及“蝦”“蟹”卡片,一邊朗誦兒歌,引導幼兒觀察和“小魚”,激發幼兒的折紙興趣。
3.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對角折“魚”的方法:將正方形紙對角折成三角形,將邊上的兩個角向上折,在“頭部”畫上眼睛。
4.請幼兒學習折大大小小的魚。
5.請各色“小魚”到中游玩。教師協助幼兒將“小魚”粘貼到背景圖中或幼兒學習資源②中。
6.師幼共同欣賞作品,說說兒歌,感受大海中小動物一起游玩的快樂氣氛。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于一體的,利用多種表現形式來表現。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鼓勵學生大膽的表現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體的形成和發展。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小魚》含反思 篇7
活動名稱:
小魚的花衣裳
活動目標:
利用各種材料嘗試設計并裝飾小魚的身體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動手操作
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給有小魚輪廓的畫紙;水族館水彩畫顏料、棉簽、才彩色皺紋紙、糨糊、抹布活動過程:一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水族館,引起幼兒興趣教師:小魚的身體有什么顏色?什么樣的花紋?
二、教師介紹使用材料和裝飾方法
1、教師出示畫紙,引起幼兒思考:怎樣把小魚打扮的漂亮
2、出示三種不同的裝飾方法的作品,引導幼兒觀察它們是用什么材料怎樣做出來的。
3、幼兒交流,師生共同示范
。1)團貼:選彩色皺紋紙把紙團緊,圖上糨糊,貼在小魚的身體上
(2)撕貼:把彩色蠟光紙撕成小塊,圖上糨糊,貼在小魚的身上。
。3)棉簽畫:用棉簽蘸上不同的顏色,在小魚身上設計并畫上花紋。
三、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裝飾小魚
1、教師介紹活動的區域的安排和使用工具的注意事項。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裝飾小魚。
四、欣賞幼兒說說自己喜歡哪一條小魚,為什么?
活動反思:
首先,我感覺這次活動設計還是很適合小班孩子的,因為90%的孩子能有持續興趣的完成作業,而且有60%的幼兒表示愿意在區域里繼續進行類似的活動。
這次活動班里所有的孩子都分組參加了,所有的孩子都對活動感興趣,表示樂意參與活動,活動中多數孩子能心情愉快的完成作業。有的孩子作品很細致(紙片撕的很小,粘的很多);有的孩子雖然紙片撕的很大很粗獷,但是也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意愿,對自己的作品很滿意;只有個別孩子在粘貼的過程中給退縮了,作品中只粘有很少的幾片紙,就不樂意繼續下去了。
通過了解,發現不樂意完成作業的孩子不是不想完成,一部分是感覺自己做的不夠好,而感覺氣餒而不愿意進行了,還有一部分孩子則是(因為手部小肌肉發展不完全,容易產生疲勞感)吵著說自己累了,要求休息。
綜合孩子們的特點,我把感覺累要休息的孩子的作業給留到了區域里繼續完成;而感覺自己做的不好的孩子,我進行了鼓勵,讓他們自己選擇時間繼續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給小魚穿衣服)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教案《小魚》含反思 篇8
活動目標
1、學習通過封閉的曲線繪畫大小不同的圓。
2、通過正確地旋轉手腕繪畫流暢的線條。
3、體驗在音樂中繪畫的樂趣。
4、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魚和水中的氣泡,有認識圓的經驗。
2、材料準備:水彩筆、音樂《水族館》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提問:小魚的家在哪里?小魚唱歌有聲音嗎?小魚是怎么說話、唱歌的呢?
小結:小魚的家在水里,它非常喜歡唱歌,雖然你聽不見它的歌聲可是我們能看見它唱歌時吐出的泡泡。
2、教師師范繪畫,幼兒觀察。
示范繪畫:
。1) 從一個點開始旋轉手腕又回到原點,一個泡泡畫好了。
(2) 泡泡有大的,有小的。
(3) 邊畫邊說“圓圓的泡泡”。
3、幼兒在音樂聲中進行繪畫,教師指導。
。1) 鼓勵幼兒多練習畫圓。
(2) 引導幼兒畫大小不同的圓。
4、作品交流分享。
分享評價:誰唱的歌最動聽?
活動反思
《綱要》中對藝術領域中內容與要求其中一點為“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闭麄活動,給予幼兒 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