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教案春天的色彩(通用3篇)
中班語言教案春天的色彩 篇1
教材分析: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到處都是紅色、綠色、紫色、粉色等,把春天打扮得姹紫嫣紅,使春天充滿了勃勃生機。這些美麗的顏色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感染著孩子們。我設計的這個活動正好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自由探索顏色變化的機會。活動中孩子們可以通過討論、交流、操作等方式來了解紅、黃、藍三原色能混合變成許多種顏色,用反復實驗的方法找到黃色+藍色變成綠色的配方。活動能激發幼兒學科學、愛科學,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大膽地、執著地從事簡單研究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活動中大膽嘗試,引導幼兒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研究、體驗與同伴一起探索交流帶來的樂趣。
2、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與同伴和老師講述自己的發現,知道用三原色混合能變出許多顏色,黃色+藍色會變成綠色。
3、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欲望,抒發幼兒對色彩的喜愛之情,培養幼兒勤于探索、樂于發現、善于表達的科學精神。
4、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5、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活動準備:
1、宣紙剪好的樹葉和花瓣;每組紅、黃、藍三盆已經稀釋好的顏料;一棵用牛皮紙制作的大樹桿;一盤音樂磁帶。
2、以前幼兒有過用宣紙印染的經驗。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說顏色。
這一環節要求老師以講述童話故事的口吻,請幼兒說說自己所知道的顏色名稱。“在色彩王國里住著許多顏色,有紅色、綠色、藍色…,多得讓人數都數不清。小朋友,你能告訴老師,在這些美麗的顏色里你都知道哪些顏色?”或“你能說出幾種顏色呀?”使孩子的興趣一下子集中到顏色上來,也體現出對顏色的知識點。
第二環節:變顏色
這一環節體現單色三原色---多種顏色的變化過程。教學時老師像變魔術一樣神秘地出示三種顏色,這三種顏色是幼兒平時常見的顏色,所以可以省略問“這是什么顏色呀?”而是直接說:“老師今天帶來了三種顏色,你們能用這三種顏色變出許多種顏色嗎?”小朋友最喜歡動手做了,如果老師不說他們也會偷偷地去看看、摸摸,現在老師一下子叫他們去變很多種顏色出來,他們一定會非常開心、非常感興趣的。
因為有先前用宣紙印染的經驗,所以在進行這一環節時,只要老師對剪好的宣紙樹葉和花瓣稍作講解,幼兒就能進行變色活動了。然后同伴間相互觀察、交流,說說“我的樹葉或花瓣變成顏色了。”
此時活動中的幼兒情緒由于看到了自己的變色結果出來了,而變得比較興奮。同時這個環節中的幼兒對變色是無意識的。即小朋友是把樹葉或花瓣蘸蘸這種顏色再蘸蘸另一種顏色看見變成某一種顏色了。如:變紫色了,然后就說:“哦,我的樹葉或花瓣變成紫色了。”很高興。他們不會或很少有小朋友去事先想好:我要變成什么顏色。然后他去變,也有可能他心里想變成一種〈橙〉色,但事實上他變成了綠色或別的什么顏色。
第三環節:配顏色
在上一個環節的基礎上,這一環節要求幼兒是有意識地配顏色(但如果讓孩子自由配色,結果過于分散),因此老師在這里明確提出配色要求。如給樹葉配“綠色”。孩子不會或很少會一下子用黃色+藍色變成綠色。所以,他們要進行多次地實驗。這時會出現至少兩種現象。一種是執著地進行實驗,直到配制出綠色來。另一種是一、兩次下來配不成,就失去了信心和興趣。這時就要求老師及時地去幫助指導,使他們繼續實驗。還有第三種,就是聰明的`孩子會偷懶。他們去看或問已經配出綠顏色來的小朋友,知道怎么配了以后,然后自己配,或干脆讓那個小朋友幫他配一下。即省時又省力、一舉兩得,完成得又快又好。
最后,通過幼兒實驗得出結論:黃色+藍色變成綠色。
第四環節:貼顏色
這是結束環節,也是幼兒精神放松、體驗實驗成功帶來喜悅的環節。孩子們將自己配制好的綠色樹葉貼到大樹干上,做成一棵春意盎然的大樹。然后在音樂的伴奏聲中,幼兒自由地欣賞自己的成果或去洗手,輕松、自然地結束整個教學活動。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探究欲望逐漸增強,能進行簡單的實驗操作,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交流。他們渴望了解身邊的事物與現象。加上幼兒喜歡各種美麗的色彩,現在讓他們親手用三原色變出各種顏色和配制綠色,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他們對此將會非常感興趣。另外中班幼兒的動手能力也提高較強,對色彩的感知有一定基礎。
中班語言教案春天的色彩 篇2
設計意圖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充滿生機的季節,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春天悄悄走進了我們,雖說春天的腳步靜悄悄的,可是沒有躲過孩子們敏銳的眼睛。戶外活動時,孩子們興奮地跑來告訴我:小草變綠了,迎春花開了……
《春天的色彩》這首散文通過擬人化的動植物對話,幫助幼兒認識事物的特征,豐富形容詞,感受春天植物的萬物變化,感受春天的美。
活動目標
1.了解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感受春天的美好。
2.能夠集中注意的傾聽散文,大膽想象春天的色彩,并能清楚的表達。
3.知道事物之間的聯系,嘗試運用簡單的形容詞來表達觀察到的不同事物的顏色。
4.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5.通過閱讀小圖、上下圖的對比觀察,了解故事的情節,通過一組圖片排序,了解故事情節的發生和發展,培養細致觀察和較完整表述能力。
活動準備
1.利用“春雷”的聲音,創設“聲音渲染”情境。
2.利用小熊圖片,創設“無限想象”情境。
3.利用視頻課件和班德瑞的輕音樂《春野》,創設“快樂傾聽”情境和“圖片觀賞”情境。
4.結合課件欣賞,創設“續編朗誦”情境。
活動重點
知道事物之間的聯系,嘗試運用簡單的形容詞來表達不同事物觀察到的顏色。
活動難點
續編散文的最后部分。
活動過程
一、利用“聲音渲染”情境,感受雷聲的巨大
師:孩子們,聽,什么聲音?這么響的聲音會把哪些冬眠的小動物驚醒呢?
二、利用“無限想象”情境,猜想春天的顏色,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師:原來是在冬眠的小熊被驚醒了,春雷的響聲告訴了小熊春天的到來,小朋友能告訴小熊春天是什么顏色的嗎?
三、利用“快樂傾聽”情境,初步感知散文的內容
師:小朋友聽到了春天是什么顏色的?誰告訴了小熊春天的顏色?小熊覺得春天是什么顏色的?
四、利用“圖片觀賞”情境,完整欣賞散文,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
師:為什么小草說春天是嫩嫩的綠色?為什么草莓說春天是甜甜的紅色?為什么小兔說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小結:原來小草、草莓和小兔的回答都是和它們自己的特點有聯系的,而且還用上了“嫩嫩的”“甜甜的”“跳跳的”等形容顏色的詞語,這樣聽起來更好聽。
五、利用“續編朗誦”情境,嘗試運用簡單的形容詞來表達觀察到的不同事物的顏色
師:除了散文中說到的這些顏色,春天還有什么色彩呢?誰愿意告訴小熊?我們也試著把它編到我們的散文里吧。
活動結束
師: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走到外面去找一找春天還有哪些色彩,回來告訴小熊!
附:
春天的色彩
一聲春雷驚醒了正在冬眠的小熊。小熊在黑黑的樹洞里睡了一個冬天。小熊想:過了一個黑色的冬天,春天來了。春天是黑色的嗎?春天是什么顏色的呢?
小草告訴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綠色。”草莓告訴小熊:“春天是甜甜的紅色。”小白兔告訴小熊:“春天是跳跳的白色。”
小熊聽了說:“哦!我知道了,原來春天是嫩嫩的綠色、甜甜的紅色、跳跳的白色。
活動反思
語言的學習在于創設一個語言運用的情境。本節活動中,我以色彩鮮艷的背景圖和抑揚頓挫的語言來吸引幼兒,配以班德瑞的輕音樂《春野》。這首樂曲散發著一種靜靜地、清新的春天的氣息,靜靜地欣賞會讓人覺得舒適、平靜。它的主題、感覺與《春天的色彩》這首散文很相配,于是我把它當作這節教學活動的背景音樂。美的圖畫,美的音樂,在美的環境中,孩子們也用各種美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春天美的理解,在各種情境中感受著春天的美好。
為了和散文內容相吻合,更好地吸引幼兒的參與,我利用打雷的聲音,創設了“雷雨”情境,非常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在問:“這么響的聲音會把哪些冬眠的小動物驚醒”時,有的幼兒猜到驚醒了“小蛇”,有的猜到驚醒了“小熊”,還有的猜到驚醒了“烏龜”等,這種有聲的情境渲染引起了幼兒表達的興趣,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
中班語言教案春天的色彩 篇3
活動意圖:
文學欣賞活動是一種陶冶情感、培養審美情趣的重要活動形式,對于幼兒的要求比較高。散文運用生動美妙的語言、淺顯易懂的句式為幼兒營造了一種優美、愜意的意境。幼兒生來就有一種好奇心、探求欲。讓孩子通過各種途徑,接受各種信息,幫幼兒盡早進入知識的海洋,開闊他們的視野,啟迪幼兒的智慧,陶冶幼兒的情操。為此設計了此次活動《春天的朋友在哪里》。引導幼兒在大自然中,在周圍的環境中去尋找春天、發現春天,去體驗春天的美麗,去感受春天所帶來的愉快,從而加深對散文的理解與對大自然的向往與熱愛之情。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了解春天的季節特征,并樂意用語言進行表述。
2、有興趣地尋找春天自然界現象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美好。
3、學說詩歌的語句,表達自己對春天的感受。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理解散文,樂意用語言表述春天的'季節特征。
活動難點:
有興趣地尋找春天自然界現象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美好。
活動準備:
1、幼兒尋找過春天,積累了一些春天的季節特征。
2、多媒體課件《春天》。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經驗回顧
孩子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是怎樣的呢?
小結:春天來了,天氣變暖和了,小草綠了,花兒開了,花蝴蝶飛來了,春天真美麗。
一天,鹿媽媽對孩子說:“春天來了,快去歡迎春天吧!”“春天是誰呀,他在哪里呢?”孩子出門去尋找。
二、聽聽說說,理解散文
1、完整欣賞散文《春天》
我們一起跟孩子去找找,看,孩子找到了誰?
到底孩子是怎么來問的呢?我們來聽聽看。
2、分段欣賞
孩子問花朵什么?花朵是怎么說的?花朵除了這樣說還會怎么樣說?為什么?
孩子又問了誰?除了蝴蝶還有誰會說我是會飛的春天?
小草說了什么?為什么小草說自己是嫩嫩的春天?
風兒是怎么說的?為什么風兒說自己是輕輕吹的春天?
小結:春天有五顏六色的花朵,有會飛舞小動物,還有嫩嫩的新芽,春天真是個美好的季節。
3、再次完整欣賞,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三、經驗遷移,延伸活動
1、提問
孩子找到了幾位春天的朋友?它們是誰呢?那么孩子還會繼續去尋找嗎?
孩子還會找到哪些春天的朋友呢?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引導幼兒嘗試用詩歌中的對話)
2、幼兒看圖片講講議議。
老師這里有一個關于找春天的動畫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總結:春天真美好,孩子們你們喜歡春天嗎?活動結束后,我們也去找找春天的朋友,看看你找到的是怎么樣的春天,來告訴更多的朋友,好嗎?
附:散文《春天》
孩子問花朵:“你是春天嗎?”花朵說:“是啊,我是彩色的春天。”
孩子問蝴蝶:“你是春天嗎?”蝴蝶說:“是啊,我是會飛的春天。”
孩子問小草:“你是春天嗎?”小鳥說:“是啊,我是嫩能的春天。”
孩子問風兒:“你是春天嗎?”風兒說:“是啊,我是輕輕吹的春天。”
孩子找到了許多春天的朋友,回到媽媽的身邊,在暖洋洋的春天里睡著了。
活動反思:
兒童散文是開展幼兒文學欣賞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閱讀材料。孩子們,通過愉快地學習和觀察,知道春天是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季節。她在哪兒呢?原來春天就在你們的眼睛里,春天就在你們的手中,春天就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一起期待春天越來越美!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培養幼兒愛聽、愛看、愛講、愛表演兒童文學作品,能理解并復述簡短的兒童文學作品。要幫助幼兒順利地學習兒童散文,離不開教師對作品進行必要的解釋。開展兒童散文教學,讓幼兒從小接觸散文,可以在幼兒稚嫩的心田里播種下美的種子,讓幼兒從小懂得學會用一種審美的目光來看待周圍現實的生活,不斷增強幼兒抵御社會上種種庸俗實用市儈現象的侵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