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精選13篇)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發布時間:2023-12-10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精選13篇)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1

  設計意圖:

  手是非常常見的身體器官之一,小小班的幼兒非常喜歡用手來做游戲,但是要讓他們說出自已的手能做什么,有什么用途,確實不知,這節課就是認識手,讓幼兒通過這節課來認識他們的小手,手上有幾個手指頭,或是小手能夠干什么,并且,兩只手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讓幼兒能進一步的了解手的用途及認識自已的小手。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自已有兩只手,而且還能做很多的事情。

  2、在活動室中增強幼兒和同伴與老師的情感交流和互動能力。

  活動準備 小豬布偶 泡沫地毯若干 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布偶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們知道他是誰嗎?

  師:小朋友們好,我的名字叫“小豬”你們知道為什么我會動嗎?

  師:因為是老師的手在幫助小豬動起來。

  1、小手變魔術師:小朋友知道自已有幾只手嗎?(兩只)師:一個手指頭呀,變呀變.一直到五個手指頭.

  2、認識手心、手背我們一起來和小手玩個游戲。請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說“手心手心拍拍”小朋友們就要手心手心拍拍,看看誰的小手最能干。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轉起來。

  手背手背拍拍,我的小手舉起來。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藏起來。

  師:小朋友們真棒,給自已鼓鼓掌吧。

  3、出示小手能干的圖片(幻燈片)比一比師:小朋友們把自已的小手伸出來,來和老師的手比下和自已的好朋友比下看看誰的手大,誰的手小。

  師:看看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它們用自已的小手在做事情。

  師:你的小手會做什么事情呢?

  二、保護小手:

  總結:

  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懂得保護自已的小手,不讓自已的小手受傷,并且講衛生、勤洗手,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寶寶。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2

  教學目的:

  1、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認識植物世界;能通過查閱

  書刊及其他信息源廣泛了解植物知識;能針對不同的植物分

  析植物體的各部分;學會從整體到部分觀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與同學交流對植物的認識,體驗到合作交流可

  以更好的完成認知。

  3、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認識到植物世界的多樣性。

  教學重點:對植物“身體”的組成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難點:概括、歸納植物體共同的特征。 教學準備:課件、各種植物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課前體驗,初步感悟

  1、(出示課件小茶壺):這是一個小茶壺,看一看,

  小茶壺是有幾部分組成的?

  (壺蓋、壺身、壺嘴、壺把)

  2、(出示課件):這只小的身體是由哪幾部

  分組成的?

  (頭、胸、腹三部分,頭上一對觸角,胸部六條腿)

  3、師:那么,植物的身體是由幾部分組成的?今天我

  們就來研究植物的“身體”。

  (板書課題:植物的身體)

  二、課中體驗,探索求知:

  1、師:老師這里有一段視頻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出示視頻片段,讓學生觀察。)

  2、學生談觀察后的體會,認識到植物世界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

  3、教師出示課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們已知的大約有30多萬種。

  4、去戶外觀察植物需要準備些什么呢?

  (1)觀察前要想好觀察什么,觀察時要認真、細致。

  (2)可以借助工具來測量,要按一定的順序,別忘了把觀察結果記錄下來。

  (3)注意保護好植物。

  2、教師出示實物:辣椒的植株,讓學生觀察,提醒學生觀察時要認真、仔細。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完整的植物,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組觀察討論。

  教師出示問題:

  (1)植物的身體可以分為那幾個部分?

  (2)指說各個部分。

  (3)小組討論植物身體的構成。

  師小結:這棵辣椒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你還見過那些植物具有這六種器官?

  4、教師出示其它綠色植物的圖片,師:對,(出示課件):像向日葵、鳳仙花、辣椒、蘋果樹這樣的植物,它們

  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板書)

  5、師:在植物的王國里,有許許多多的成員,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這六部分構成的呢?

  6、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7、匯報結果。

  8、教師小結:常見植物的“身體”一般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這六個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時間可同時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別出現,不能同時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沒有根、莖、或不開花、不結果。這需要大家平時要多注意觀察。

  (教師出示苔蘚、蕨類植物圖片)

  苔蘚植物有兩個器官,分別是:莖,葉。

  蕨類植物有三個器官,分別是:根,莖,葉。 藻類植物有一個器官,無根,莖,葉的分化。實際上藻體就是一個簡單的葉。

  9、今天我們了解了植物的身體結構,那么,同學們想一想植物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學生討論、交流)

  10、教師小結:植物可以給人類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環境,為人類呼吸提供氧氣等,我們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

  的家具都離不開植物,保護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三、課后拓展

  1、通過我們今天的探討,你有哪些收獲?你感覺自己表現如何?

  2、課后制定一份觀察計劃,繼續對植物進行研究。 板書設計:

  1、植物的身體

  根 莖 葉 花 果實種子 第四課時 植物的根和莖

  教學目標:

  1. 觀察多種植物的根和莖,了解它們的作用。

  2. 能完成植物根和莖的實驗,并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重點:知道植物根和莖的作用是什么。

  教學難點:怎樣用實驗去證明植物根和莖的作用。 教學準備:

  師備:多種多樣帶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別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個能夠裝進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試管、水、少量食用油、一個滴管。

  生備: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條(上有葉),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兩個紙杯。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養分怎樣進入植物體內、怎樣到達植物身體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內容:

  1. 引導學生做出解釋。

  根從土壤里吸收水和養分,莖把水和養分輸送到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見的植物都有根和莖。

  3. 想辦法用實驗證明根具有吸收水和養分的作用,莖有向葉輸送水的作用。

  (1)引導學生提出種種方法。

  (2)選擇和教材上的實驗相近的方法,進行具體研究。 ?選擇什么樣的植物做實驗?

  ?用什么容器裝水容易看到實驗現象?

  ?怎樣知道容器內的水是不是減少了?

  ?怎樣防止容器內的水蒸發?

  (3)設計實驗證明

  根部吸收的水和養分通過莖輸送到葉上時,可提問:

  ?有什么簡便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植物的莖確實具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平時我們看到植物缺水葉子會變蔫,根據這一點我們能想出什么方法證明植物的莖有輸送水的作用?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科學與藝術的相同點;理解內容;品味本文精辟的語言。

  2、培養辯證地認識事物、科學地看待問題的觀點。本文邏輯性很強。條分縷析,層次分明。

  3、懂得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的,理解科學、藝術、創造力、真理等標志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概念及其相互關系。

  4、學習本文以事例為主,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分析清晰的論證過程,學習作者嚴謹的論述語言。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4.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近世出土的中國古代甲骨文中,留有世界上第一次發現新星的觀測記錄。新星是一種爆發變星。它本來很暗,通常不易看見,爆發后的亮度卻可在幾天到一個月的短暫期間內突然增強幾萬倍,使人誤以為是一顆“新星”,故得此誤稱并沿用至今。在一片于公元前13世紀的某一天刻寫的甲骨文中,記載著位于心宿二附近的一次新星爆發。在這片甲骨文中,說到“新大星”時,所用的甲骨文“新”字中,包含著一個箭頭,指向一個很奇怪的方向。這個古老生動、藝術形象的象形文字強調了科學發現的創新性,顯示了科學發現和藝術表達的一致性。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題目解說:本文選自《散文》20xx年第5期。這篇序文是美籍華人、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為《科學與藝術》一書所寫。江同志為該書題寫了書名。

  2、作者: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 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 等。20xx上海科學與藝術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學與藝術》的演講。他旁征博引,從李白的《把酒問月》、蘇軾的《水調歌頭》,到邁克爾遜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試驗,普朗克1900年發現的黑體輻射公式;從科學與藝術對稱和不對稱的`表現方式到歐幾里德和非歐空間、超弦理論等方面,對科學和藝術的關系作了精彩的闡述。

  3、寫作背景:1994年,李政道同國畫大師黃胄先生一起組織“藝術與科學”研討會,有許多藝術家和科學家都參加了這個會。此前好幾年,李政道已同李可染、吳作人、吳冠中、袁運甫、常莎娜、魯曉波等著名畫家合作,創作出了一大批“科學國畫”。

  4、學習生字:

  皆(iē) 嬋娟(chán) 結晶(īng) 奠定(diàn)

  5、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三、默讀課文,理清條理:

  科學與藝術是意識形態相對的兩大門類,作者論述藝術與科學的兩大相同點,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圍繞這個中心,作者進行了具體的論證。

  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學與藝術是意識形態相對的兩大門類,作者慧眼獨具地談到了藝術與科學的兩大相同點:“共同的基礎”—“人類的創造力”,“追求的目標”—“真理的普遍性”。

  第二部分(2-10段)緊承上文,對中心論點加以具體論證。可以分為兩層:

  1. (2-6段)談藝術的“創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作者首先強調藝術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他指出,只有用創新的手法,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珍品,也才能喚起人們深藏在內心的情感,并用李白和蘇軾兩個不同時代的詩人詠月的詩句及莎士比亞作品加以佐證,說明有創造力的藝術作品其生命力可以穿越時空,可以喚起不同時代的人們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的、對外部世界既已存在的內心情感。作者指出,這種“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讓人們明白,藝術創造力雖不是人人都有,但有創新的藝術珍品超過時空限制的美好的情感表現,接受者欣賞者多能產生共鳴,而且喚起的反響越強烈越普遍,接受和欣賞的人越多越廣泛,表現這種情感的藝術就越優秀,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2. (7-10段)談科學的“創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作者首先指出,就像“藝術家的創造”一樣,科學家運用人類的智慧,創造性地將自然界的現象通過“新的準確的抽象”,“結晶”為自然定律,強調了人對于科學的“創造力”。接著指出,“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說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來,它的覆蓋面是極廣的,它的應用形式再多再發展,也只是它的應用形式,它本身是不會變的,并且列舉了“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和“普朗克在1900年發現的黑體輻射公式”等事例,說明科學原理雖然艱深,少有常人能夠理解,但科學原理的應用則普遍進人每一個人的生活。對于科學來說,解釋的對象越多,應用得越廣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第三部分(11-12段)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

  11段,作者首先指出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科學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是人類對自然現象的抽象與總結,是植根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的,科學家和整個人類只是外部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則是植根于整個人類的。同時作者強調,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盡管存在著差異,但也有著很強的關聯,很自然地過渡到下一段的論述。

  在12段里,作者指出:藝術和科學都需要智慧,而發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并用兩個反問句強調二者相互依存的關系,從而闡明“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連的”。

  四、教師小結:

  這篇序言論述了科學與藝術的兩個相同點: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共同的目標是真理的普遍性。告訴人們一個道理:無論從事怎樣的事業都應該具備創造精神,要把追求真理的普遍性當做自己奮斗的目標。

  五、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他認為兩者的本源是一致的,它們都于人類的社會實踐,于人類的智慧與創造;科學與藝術的融合必將促進、加速文化的進展,而且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規律。作為一名科學家,李政道站在科學的立場看藝術,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藝術與科學”結合的構想。他告訴人們,無論是正在從事科學或藝術事業的人,都要具備創造精神和提高創造力,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這樣,我們的科學和藝術才會有大的發展。

  二、品味語言:

  1、“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開門見山,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所謂“真理的普遍性”,對藝術來說,超越時空的限制,接受和欣賞的人越多越廣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對科學來說,解釋的對象越多,應用得越廣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2、“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此句強調了人類的創造力,只有用創新的手法,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珍品,才能喚起深藏在內心的情感。

  3、“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情感”指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反響”指藝術接受者、欣賞著的共鳴和反應。

  4、“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科學的普遍性。”——講科學的普遍性,提出分論點:原理、定律一旦被抽象概括出來,它的覆蓋面是極廣的,它的應用形式再多再發展,它本身也是不會變的。

  5、“事實上如一個硬幣的兩面,科學和藝術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作者將科學和藝術比作一個硬幣的兩面,比喻貼切、自然,進一步強調了科學和藝術的相同性。“科學和藝術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是說它們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是說它們追求的目標是“真理的普遍性”。這句話和開頭相呼應,使中心論點更突出,也使結構十分完整。

  三、合作探究:

  1、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明確: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的論點。

  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2、為什么說“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確: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創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造力的體現,沒有人的創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所謂的“真理的普遍性”,對藝術來說超過的限制,接受和欣賞的人越多越廣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對科學來說,解釋的對象越多,應用的越廣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3、課文是如何運用例證法來論述觀點的?

  明確: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實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本文2至4段中舉了李白的《把酒問天》和蘇軾的《水調歌頭》,說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詠月,雖然有相似和不同,卻同樣感動著不同時代的人們。

  本文第5段舉了莎士比亞的例子,說明中外一理,概莫能外。

  本文第10段舉了“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和“普朗克在1900年發現的黑體輻射公式”的事例來論證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4、找出點明藝術的“創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談談如何來理解它們。

  明確:①強調藝術的創造力句子: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

  分析:就是說,只有用創新的手法,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珍品,也才能喚起深藏在內心的情感。

  ②強調藝術“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

  分析:“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反響”是指藝術接受者欣賞者的共鳴反映。

  5、說說什么是科學的“創造力”和“普遍性”?如何來理解它們。

  明確:①科學的創造力的句子: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實一種人為的,并屬于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

  分析:這句話強調了人對于科學的“創造力”。

  ②科學的普遍性的句子: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分析:這就是說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來,它的覆蓋面是極廣的,它的應用形式再多再發展,也只是它的應用形式,它本身是不會變的。

  6、找出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

  明確: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科學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個人類。

  四、教師小結:

  科學與藝術是意識形態相對的兩大門類,歷來論述它們不同的較多,談相同的比較少。作者獨辟蹊徑,偏要談同,而且找出兩點在本質上的相同之處進行論證,真是獨具慧眼,學識超人。

  五、布置作業:研討與練習二。

  六、板書設計:

  12、科學與藝術

  論點:共同基礎,共同追求。(開門見山)

  論證:藝術創造力與真理普遍性;科學創造力與普遍性。(舉例論證)

  論述:普遍性相同,都需智慧、情感。(道理論證)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4

  電路出了什么故障

  1、經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學會做一個電路檢測器,并學會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方法。

  3、讓學生經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動過程,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學生經歷分析電路故障原因和檢測電路故障原因的過程中,培養他們注重實是,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1、小組準備:

  每組準備一個帶有故障的串聯電路(1個壞的小燈泡、1根沒有剝絕緣皮的電線,1節廢電池),制作電路檢測器的材料(電線若干根、電池盒1個、小燈泡1個、燈座1個)。

  2、教師準備:

  有1個小燈泡的無故障的串聯電路,1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在展示臺下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同時發光的串聯電路:

  提問:大家請看,這是一個以前我們連接過的能使兩只小燈泡同時發光的電路,誰能說說電流在這個電路里是怎樣流動的?

  講解:電從電池的一端流出,通過燈泡,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形成一個環路,燈泡就會亮起來。這個由電池、電線、燈泡組成的,有電流通過的環路就叫做電路。

  2、小組連接一個有故障的串聯電路

  談話:老師為各組也準備了一個這樣的電路,請你們把斷開的電線連上。

  提問:小燈泡亮了嗎?小燈泡沒亮說明什么?(學生回答后板書課題:電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1、討論、分析:

  請大家分組討論、分析,電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討論結果記錄在“表一”中。

  2、交流:

  你們認為,可能有哪些原因導致電路出故障了?(板書學生分析的結果)

  3、整理記錄:

  請大家根據剛才同學們的發言,把自己的記錄補充完整。

  (三)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1、討論:

  你準備用什么方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2、學習用一個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

  (1)學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展臺展示“電路檢測器”) 請大家仔細觀察老師做的電路檢測器,然后自己也試著動手做一個。

  注意:

  ① 做好后一定要先試試小燈泡亮不亮;

  ② 要注意安全,不準用它來檢測人的身體或220V的電路。

  (2)學習使用電路檢測器:

  教師演示檢測一根電線;用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和一根電線的兩端相連接,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根電線沒有故障;如果結果相反,則說明這根電線有故障。

  3、分組討論制定檢測計劃:

  下面,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制定出一個檢測計劃(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把計劃寫在“表二”中。

  交流、匯報:你們組制定的檢測計劃是怎樣的?

  4、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原因:

  現在,請同學們按照自己訂的計劃,用電路檢測器故障原因。

  要求:

  ① 邊查故障,邊記錄(可以把結果記錄在“表三”中);

  ② 數數本組的電路共出現了幾個故障。

  5、交流、匯報:

  (1)你們組檢測到了哪些故障?請你上臺來和大家說說你們組是怎樣檢測的?

  (2)大家認為他們小組的檢測怎么樣?

  (四)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故障已經找到了,你能排除這些故障,使這些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嗎?請動手試試看。

  (五)總結:

  今天我們遇到的電路故障有:電池沒電了、電線的外皮沒有剝掉、小燈泡壞了。如果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會怎么辦?

  請大家注意,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的電路,絕不能用來檢測家用220V電器電路,否則會出危險。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5

  一、活動目標:

  1、對滾動的物體發生興趣,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2、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3、嘗試運用繪畫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物體滾動的軌跡,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活動重點:了解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活動難點: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二、活動準備:

  方形積木、三角形積木、小圓球、紙杯、羽毛球、椎體塑料玩具、茶葉筒、水筆、白紙2張。

  三、活動設計:

  (一)幼兒自由操作材料,發現滾動物體的形狀特征。

  1、認識操作的物品,感受物品的形狀特點。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東西,誰能說出它們的名字?老師和孩子一起說一遍。(積木、茶葉罐、小球、羽毛球、紙杯)

  師:這些物品會滾動嗎?(幼兒:會;不會。)

  師:我不知道你們誰說的對,怎么辦?(幼兒:試一試就知道了)師:好,每人拿2-3個物品放在桌上,用手輕輕一推,看它是否會滾。聽到老師拍手就停止玩,將你認為會滾的物品放進綠筐里,不會滾的物品放進紅筐里。

  2、幼兒實驗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3、教師幼兒共同總結實驗結果。

  〈1〉你玩的是什么?它會滾動嗎?

  〈2〉為什么綠筐的物品會滾,紅筐的物品不會滾動?

  〈3〉你還知道哪些物品會滾動?它們為什么會滾動?

  教師小結:圓圓的物品會滾動,有角的物品不會滾動。

  請孩子檢驗筐里的物品,將放錯的物品糾正回來。

  (二)幼兒再次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圓形物體滾動軌跡的不同。

  1、這些物品都會滾動,它們滾得一樣嗎?它們是怎么滾的?每人拿一樣物品滾一滾,仔細看看它是怎么滾的,等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幼兒探索,聽老師拍手后將手中物品放回筐里)

  2、幼兒講述自己組的實驗結果。

  師:你玩的是什么?它是怎么滾動的?你能畫出它滾動的路線嗎?教師提供一張大紙,請個別幼兒畫出物品滾動的軌跡。(請3-5個孩子)

  (三)幼兒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滾動軌跡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師:有的物品滾得直直的,有的物品滾得彎彎的。

  (1)為什么有的滾得直直的,有的卻彎彎的?這是什么原因呢?請你拿一個物品,跟你的同桌小朋友一起輪流滾一滾,比一比,仔細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聽到老師拍手后,將滾得直直的物品放在綠筐里,將滾得彎彎的物品放進紅筐里。

  (2)師幼交流。

  師:什么東西滾得直直的?它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東西滾得彎彎的'?它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觀察物品的形狀,對比形狀的不同。

  (3)以貼圖形檢驗成果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圖片,你覺得它滾動的路線是怎么樣的,請你貼到上面的表格上。(幼兒互相檢查)

  師幼共同交流實驗結果:我們發現,茶葉筒的兩頭是一樣粗的,它可以滾得直直的;一次性紙杯兩頭粗細不一樣,滾得彎彎的,原來物體的滾動與它們的形狀有關系。

  (四)延伸:小球球和茶葉罐形狀不一樣,為什么它們都是滾得直直的呢?這是什么原因?我們回家問問爸爸,或者上網查查。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6

  教學目標

  1苯柚拼音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課后的字。

  2蹦芏煉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

  3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凡事要多動手、多實踐,別盲目相信權威。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理解句子意思,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語卡片,杯子,金魚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質疑激趣

  1蓖學們,想聽故事嗎?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有一天,一位科學家來到一所學校,許多孩子都驚喜地圍住了他,向他問了許許多多的問題,這位科學家都做了回答,孩子們聽了可崇拜他啦。這時,科學家也向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許多小朋友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于是都搶著回答,但都不正確。這時,有個聰明的小朋友通過自己動手,終于得出了正確的答案。

  2鄙櫛剩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認讀字詞,整體感知

  1蓖學們,你們想知道的問題呀,都在課文里呢。帶著你們的問號去讀讀課文吧,一邊讀一邊勾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學生讀后,老師用課件出示勾畫的生字讓學生對照。)

  2鼻氚涯鬩丫會認的字大聲地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或夸夸他,或幫幫他。

  3蔽頤且豢槎來和生字娃娃打打招呼吧,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

  (先帶拼音讀,再去掉拼音讀,容易讀錯的多讀幾遍。)

  4斃∽楹獻餮習。

  由小組長帶領組詞,找形近字,用自己最喜歡的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5苯淌和學們都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了嗎?瞧,他們又回到了課文里。沒關系,有它們幫忙,我們讀課文就更容易了。誰愿意來試一試?

  (抽讀。)

  6斃∨笥衙親雜傻厙嶸地讀課文,看看自己能讀懂些什么。

  7毖生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三、重點探究,品讀體會

  1痹俁量撾模思考科學家提出的是什么問題。

  抽讀——評議——范讀——齊讀

  2畢付量撾模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有些什么答案?圍繞“議論紛紛”指導朗讀,他們的答案是怎么得來的?讓學生聯系第1自然段和課文題目思考。

  3甭昀鲅親雋聳裁矗克為什么生氣?(學生找出文中相關內容,反復閱讀后,老師再作提問。)“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的意思是什么?(學生和老師可以親自做一做。)

  4笨蒲Ъ椅什么提這個問題?

  反復讀科學家說的話,討論科學家在回答瑪麗亞的問題時為什么哈哈大笑。

  5甭昀鲅敲靼琢聳裁矗

  6毖Я絲撾模你想到了什么?

  四、總結、拓展

  1痹諫活中你看到、聽到或經歷過這樣的事嗎?講一講。

  2倍量撾模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

  附:板書設計

  科學家的問題

  提出問題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7

  本周的主題是以兔子為主,這節課上目標是讓小朋友觀察兔子的外形,并且能夠大膽的說一說兔子的外形特征。

  活動第一環節是以談話來吸引幼兒的興趣,引出“兔子”。第二環節是通過摸、看、聽等對兔子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并能說一說兔子的耳朵是長長的,尾巴是白白的,摸起來是毛茸茸的。第三環節是播放小兔子的視頻,讓幼兒對兔子的生活習性有著更全面的了解。

  本次活動的進行,總體還是順利的,但在環節二中出示真兔子讓幼兒來觀察、感受,有利有弊,雖然幼兒能夠更真切的感受到實物所帶來的觸摸上的感覺,但同時也影響了整個活動的秩序,幼兒一下子都興奮起來,今后可以嘗試把這個實物兔子放在后面一點環節試試,看看效果會不會更好。

  領 域

  科學

  活動類型

  觀察探索

  活動內容

  親親小兔子

  活動目標

  1、觀察小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她的生活習性。

  2、樂意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喜歡小兔、樂意接近小兔。

  活動重點

  觀察小兔的外形特征,了解她的生活習性。

  活動難點

  樂意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活動準備

  1、小兔子一個。2、小兔視頻一個。3、食物若干。

  活動過程

  教學反思

  活動環節

  預設時間

  一、引出主題

  1、師:小兔子你們見過嗎?它長得怎么樣的?是不是這樣的呢?(出示小兔子)打個招呼吧。

  二、觀察小兔的外形特征。

  1、小組活動,讓幼兒先和小兔玩一玩,自由觀察。(通過摸、看、聽,引發幼兒對小兔子的興趣,幼兒相互交流)

  2、你觀察到小兔子怎么樣的?頭上有什么?耳朵是什么樣的?它的眼睛又是怎么樣的?嘴巴有什么特別不一樣的地方?

  3、兔子身上長了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說軟軟的、毛茸茸的)它長了幾條腿呢?它的尾巴怎樣的?

  三、視頻“小兔子”

  1、師小結(播放視頻,科學總結)

  四、給小兔子喂食

  師:你們知道小兔子喜歡吃什么?我這里有好多食物,我們來一起喂喂小兔子吧。

  3分鐘

  5分鐘

  3分鐘

  4分鐘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8

  設計意圖:

  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初步了解四季的輪換順序,大班幼兒大部分已經知道四季不同特征,設計此次活動《小熊登月》。旨在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了解四季的輪換順序。

  活動目標:

  1、比較四季的不同特征和輪換的順序。

  2、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故事《小熊登月》圖片、四季不同景色的圖片、字卡“春、夏、秋、冬”。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理解四季輪換的順序。

  活動難點:

  用較完整的話描述四季的特征。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故事,我們看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師:你們知道小熊是如何登上月亮的嗎?

  小結: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故事里到底講了些什么。

  二、傾聽故事,交流討論。

  1、教師:小熊和小鳥是什么季節開始造飛船的?

  2、教師:小鳥為什么要飛到南方區過冬呢?

  3、教師:小熊到什么季節把船造好了?

  4、教師:他到底有沒有登上月亮呢?他嘗到的冰涼冰涼的是月亮嗎?

  5、教師:什么季節會有白茫茫的一片雪地呢?小熊看到的腳印是怪物嗎?

  小結:原來小熊造一艘飛船需要這么長時間,經過了這么多的季節,那你們知道四季輪換的順序嗎。

  三、出示圖片,了解四季輪換的順序。

  1、教師:你們知道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都是什么樣子的嗎?

  2、出示四季的圖片,幼兒自主討論。

  小結:孩子們,暖和的春天,萬物復蘇,大地真漂亮;炎熱的夏天,紅紅火火,游泳真開心;美麗的秋天,碩果累累,收成真是好;寒冷的冬天,雪花飄飄,火鍋真好吃。一年有四季,世界變得更美麗。

  活動反思:

  通過了解故事內容,知道故事中小熊在建造飛船時經歷了哪四個季節,這四個季節都有哪些特征及它們的順序。幼兒對宇宙充滿了向往和探索的欲望,可能都有過和故事中小熊類似的想法,想登上天空中看看月亮是什么樣子的。所以一開始談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幼兒就非常感興趣,在看看說說中,知道了四季的順序和不同的特點,知道了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有美麗的地方。活動的內容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比較簡單,幼兒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就可以了解四季的特點和變化順序,還需要在活動的最后環節對此次提升難度。請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四季的不同特點。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9

  教學目標:

  勉勵孩子跟著幼兒教師與小伙伴一塊兒說一說玩一玩,啟發孩子區別小鴨子與小雞的突出特點。

  教學預備:自制玩具小雞與小鴨子

  教學過程:

  1、看小故事表演:幼兒教師手拿小雞與小鴨子的自治玩具,表演出小雞與小鴨子的動作與特點(動作盡可能簡易,例如小雞小鴨子各自從兩邊上,在中間碰頭,小鴨子叫叫、小雞叫叫,小鴨子與小雞抱抱)勉勵孩子依照Music拍一拍小手,且與小鴨子小雞一塊兒叫嘎嘎嘎、嘰嘰嘰。

  2、判斷小雞與小鴨子的特點:幼兒教師展示玩教學用具小雞與小鴨子,讓孩子觀測和察看扁嘴巴巴小鴨子與尖嘴巴巴小雞的不一樣,且勉勵孩子向動物表示慰問。例如:扁嘴巴巴小鴨子你好,尖嘴巴巴小雞你好。(用教學用具嘉獎慰問聲音嘹亮的孩子)

  3、教學游戲:誰不見啦,幼兒教師輪換將小雞與小鴨子藏在身后,讓孩子說一說誰不見啦,勉勵孩子從尖嘴巴扁嘴巴區別兩者的不一樣。

  4、教學游戲:小雞小鴨子做伙伴,讓喜愛小雞與小鴨子的孩子各自站在兩邊,跟著幼兒教師手上的玩具一塊兒玩,小雞小鴨子碰頭后,叫著擁抱一下。(教學游戲可重復開展)

  5、教學完結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10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云量的多少,把天氣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知道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2、用圖示法說明云的種類,能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3、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

  教學重點:

  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難點:

  能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通過上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天氣現象并記錄了天氣日歷,那么今天是個什么樣的天氣呢?生答:……

  教師:很好,大家都知道今天是什么天氣,那么天空中有什么東西出現呢?

  生答:云

  二、觀察云

  1、教師板書“云”字,問:看到這個字,你們想到了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用網狀圖記錄學生的想法(伴隨)

  教師:既然大家對云有這么多的想法,我們現在就對云進行探究吧。

  教師:云是怎樣形成的呢? 你能不能猜測一下?

  指名學生回答。(出示小結云的組成)

  教師: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使用了晴天、多云、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云量的觀察,那么,根據云量的多少我們能不能知道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么來劃分的呢?

  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分。

  教師具體說明氣象學家如何劃分晴天、多云、陰天的。

  2、學以致用:學生根據理解判斷云的類型。(出示云的圖片)

  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狀(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聯想。(4)帶好文具,將你觀察到的天氣情況記錄到天氣日歷記錄表中。

  注意:如果有太陽注意不要直視太陽。

  4、師生反饋。注重學生對云量、高度、形狀的描述。

  三、對云的分類

  教師:剛才同學們已經根據云量的多少對天氣狀況進行了劃分,我們來看一看科學家把云分成了幾類吧。

  師根據學生剛才的觀察反饋引入云的分類并介紹云的分類。

  學以致用:出示云的圖片,學生判斷云的類型。最后提問:現在你能說說氣象學家是根據什么對云進行分類的嗎?

  學生回答。

  教師引導學生說明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

  四、了解天氣諺語,豐富學生生活常識。

  五、師生小結。

  學生說一說本節課對云的觀測的收獲,教師提示堅持記錄天氣日歷。

  附:

  板書設計

  云的觀測

  卷云

  積云

  層云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1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有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于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加深對有關環境問題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加深對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加深對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樂觀、積極地對待當今世界復雜的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

  【教學準備】配合教學用的錄像、照片及其他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類還面臨著其他一些環境問題。目前,我們面臨著哪些環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

  二、關于大氣污染:

  1、說一說當地的空氣質量狀況,簡要說說原因。

  2、閱讀教科書中有關大氣污染狀況和原因的內容,請學生談一談感想。

  3、討論,哪些做法污染大氣?人們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師介紹一些空氣質量好的旅游、名勝地,簡要說明那里為什么空氣質量好。介紹幾個著名的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

  4、說一說,我自己能做些什么?

  二、關于白色污染:

  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嚴重地區的圖片,討論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2、閱讀教科書中有關白色污染的內容,談一談感想。

  3、討論,我們平時的行為在加劇白色污染嗎?我們以后應該怎么做?

  4、人們想出了什么應對措施?比較、認識可降解塑料。教師介紹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三、關于物種滅絕速度加快:

  1、欣賞教科書插圖中的珍稀動植物。你認識他們嗎?請學生介紹他熟悉的珍稀動植物教師給予補充說明。

  2、他們為什么稀少?閱讀教科書,了解人類活動對這些動植物生存的影響。

  3、人類現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師介紹我國幾個自然保護區的情況。

  4、討論,人類的活動對環境起著怎樣的影響?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正反兩方面影響。

  板書設計:

  8、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

  環境問題:大氣污染、白色污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

  樂觀、積極地對待

  現狀 原因 對策

  大氣污染

  白色污染

  物種滅絕

  速度加快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12

  活動目的:

  1.通過實驗,對重力現象產生好奇與思考。

  2.發現彈簧的'粗細長短與小球下滑的速度有關系。

  3.使動手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在操作中得到提高。

  活動準備:

  1. 做好的旋轉彩球玩具。

  2. 幼兒操作材料:長銅絲、短銅絲若干,粗細不同的圓鉛筆、吸管、小棒等若干,圓形彩紙片若干,漿糊、抹布,橡皮泥,別針。

  活動內容:

  1. 演示彩球玩具,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演示玩具,請幼兒觀察現象。

  (2)介紹玩具的構造。

  ①教師:這個玩具有幾個部分組成的呢?

  ②示范彈簧的制作方法。

  2. 請幼兒來制作玩具。

  (1)幼兒嘗試自己制作旋轉彩球玩具,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玩一玩自己制作的玩具。

  (3)交流制作經驗。

  教師:

  ①你是怎樣做旋轉彩球的?你的彩球能滑下來嗎?怎樣滑下來的?

  ②師生共同小結。

  3.討論:為什么彩球下滑轉動快慢不一樣。

  (1)比一比:誰的小球轉得快?

  (2)想一想:為什么彩球轉的快慢不一樣呢?

  彈簧粗的轉得快還是彈簧細的轉得快?

  (3)小結:原來有的小朋友他繞的彈簧比較細,所以彩球轉的快;有的小朋友繞的彈簧粗,所以彩球轉的慢些。

  4.怎樣使彩球轉得快些。

  (1)猜一猜:不改變彈簧的粗細能不能讓彩球轉得快些?

  (2)幼兒嘗試,教師做必要的提醒和指導。

  (3)小結:

  活動延伸:

  1.將材料投放在科學角,供幼兒平時操作。提供橡皮泥,鼓勵幼兒嘗試將紙球換成橡皮泥,改變兩邊橡皮泥的重量,觀察其下滑速度的變化。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觀察重力與速度變化的現象。

  活動建議:

  1.長短銅絲應分別為兩種規格,利于

  幼兒對比。

  2.銅絲應軟些,便于幼兒操作。

  3.活動周期為2課時;幼兒園的集體活動、興趣小組、家庭等均可開展此項活動。

  相關知識:

  1.玩具原理及制作方法:

  在本玩具中,重力可以分解成為對銅絲的壓力和下滑力,把螺旋彈簧拉長,重力中的下滑力變大,所以“彩球”旋轉的速度就變快了,同理,彈簧變細了,重力中的下滑力也變大了,所以速度同樣變快了。

  取一根長約50厘米的16號鐵絲。鐵絲一端留出5厘米后,在圓鉛筆上繞10余圈,鉛筆脫出后做成彈簧,然后再將彈簧拉長。

  取l根長約20厘米的18號或加號鐵絲,中間交叉留出1個圓環,鐵絲的2個頂端彎個直角小鉤。用彩色粘紙或白紙涂上顏色,剪4個“圓球”,粘貼在鐵絲兩端的小鉤上。將貼有彩色“圓球”的鐵絲中間圓環,套入螺旋彈簧頂端,“彩球”沿螺旋鐵絲,旋轉下落。

  2.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任意兩個物體或兩個粒子間的與其質量乘積相關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簡稱引力,有時也稱重力。在地球物理學中習慣把地球重力加速度稱為地球重力,其單位厘米/秒2稱伽(Gal,為紀念伽利略而命名)。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 篇1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芽需要適量的水和相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準備】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實驗信息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分組匯報實驗中的發現:

  預設:

  1、(我們的種子都發芽了嗎?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準備填實驗記錄)。

  2、我們的種子為什么沒發芽?(找岀原因填在實驗報告里)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組長分發實驗信息統計表,填好表后,由組長負責收集把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信息分類。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預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每組分對照組和實驗組向同學匯報,認真聽取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現,聽聽他們怎樣用數據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芽的綠豆芽怎么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猜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五、閱讀并記錄、

  1: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是:

  1、是溫度。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為6-7℃,12-14℃能正常發芽,最適溫度為20-25℃,最高為35℃。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稱于種子自身風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發。

  3、是充足的氧氣。

科學教案模板匯總(精選13篇) 相關內容:
  • 在星空中 (教科版六下科學教案)(通用2篇)

    7、在星空中(二)【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隨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2、亮星構成的圖形是星座的主要標志。過程與方法:1、嘗試根據星座的特征觀察認識星座,并用圖畫做好相關的記錄。...

  • 科學教案范文集錦(精選15篇)

    活動目標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感知吸管的位置與噴壺噴水的現象的關系。2、樂意隨著發現不斷地參與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激發探究的欲望。活動準備1、幼兒人手一個裝有水的瓶子、吸管、橡皮泥。2、三張圖表。...

  • 關于科學教案模板匯編(精選16篇)

    活動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感知、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2、學習運用方位詞較完整的描述樹葉的行蹤。活動重點: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并運用方位詞進行描述。...

  • 科學教案優秀(通用12篇)

    一、活動目標:1、讓幼兒認識動物的家。2、發展幼兒的分析、概括的能力。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及愛護動物的情感。二、活動準備:1、音樂游戲磁帶; 2、各種動物卡片;3、動物的家背景圖。...

  • 《科學》優秀教案(通用17篇)

    活動目標:1、通過游戲讓幼兒初步了解“紙球反彈”是由于空氣的流動產生的。2、培養幼兒關注周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并有積極探索的欲望。活動準備:1、長頸瓶若干只、紙球若干2、使用大型積木和圖書搭建“資料室”一間。...

  • 第十九課 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 教學設計(精選2篇)

    示例教學目標需要掌握的知識:第三次科技革命。這次科技革命的影響。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及其影響。知識經濟。通過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從而歸納出科學技術革命適應了社會發展需要的結論。...

  • 科學聲音教案范文(通用3篇)

    活動目標:1.在幼兒原有基礎上幫助幼兒分辨各種聲音。2.體驗尋找、猜測的樂趣。活動準備:各種聲音錄音帶(日常生活中聲音、說話聲、水聲等)、聲音來源圖片。活動過程:1.聲音導入法。...

  • 有關科學教案范文(精選17篇)

    第一部分 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探索紙的秘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教科版)第一冊《我們周圍的材料》這一單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內容包括:認識各種各樣的紙、觀察各種不同用途的紙、了解紙的發明及造紙材料、比較...

  • 實用的科學教案(精選12篇)

    一、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懂得夏天是炎熱的。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自己涼快一點以適應夏天的生活。2.引導幼兒和培養幼兒主動去解決在夏天會遇到問題的,發展幼兒對于夏天的認知能力和多思考的習慣。...

  • 實用的科學教案范文集錦(通用17篇)

    教學目標科學探究1、能選擇和運用所學的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對相關數據進行簡單處理和分析并能從中獲取新的信息。2、能以合適的方式,比較清楚的表達和交流自己的研究過程和結果。...

  • 科學:《磁鐵》(精選13篇)

    過程:(1)了解磁鐵可以吸住鐵制的東西。操作:幼兒自由玩盤中的東西,用磁鐵吸住東西。提問:磁鐵能吸住什么東西?不能吸住什么東西?小結:磁鐵能吸住鐵制的東西,吸不起來的就不是鐵做的。(2)探索:用磁鐵吸非鐵制的東西。...

  • 《氣球》科學教案(通用12篇)

    材料準備:氣球(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玩具小汽車(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廢舊筆管、透明膠帶制作方法:把氣球套在廢舊筆管的一端,并用線固定住,然后經由筆管向氣球吹氣,吹好氣球后,用筆帽或其他東西把筆管的另一端塞住,防止氣體...

  • 科學教案模板合集(通用15篇)

    活動目標:1、認讀、編制車牌號碼,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地排序。2、初步了解車輛牌照的重要性。活動準備:自制車輛、數字卡片、車牌操作卡片和車牌號碼若干。活動提示:一、了解車牌。...

  • 關于科學教案合集(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3. 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 科學教案模板集合(通用16篇)

    【活動目標】1、通過多種感官,感知海綿的基本特性,了解海綿的用途。2、愿意用語言表達自己在探索活動中的發現。【活動準備】1、海綿、藍色顏料水每人一份。2、幼兒有玩過彈簧的經驗。3、抹布若干。4、課件。...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影音先锋资源站男人网 | 亚洲VS成人无码人在线观看堂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黑人 |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看真人一级毛片 | 国产精品一色哟哟哟 | 亚洲三区一区 | 中文字幕亚洲区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 | 国产成人自拍小视频 | 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 精品国产观看 | 色先锋资源久久综合5566 | 日本视频a | av第一福利网站 | 韩国一二三区 | 国产AVXXXX无套内射 | 国产成人av大片在se | 91精彩在线视频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 一品道门免费视频日本 | 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网址 | 亚洲国产视频精品 | av一区免费| aaa一级视频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久久av | 本网站久久精品 | 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视频 | 欧洲成在人线视频免费 | 久久ri资源网 |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 韩国18禁男男黄网站 | 日本无遮挡边做边爱边摸 | 亚洲人成网站在小说 | 麻豆播放器 |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最新地址 | 天天干夜夜操 |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