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色教案(通用8篇)
三原色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料的溶液,塑料杯,油畫筆,水,各色調好的顏色。
活動目標
讓幼兒認識三原色,嘗試調配顏色,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過程
教師事先用黃和藍,紅和黃,紅和藍各調配了四種顏色,然后裝在小玻璃瓶子里,擺好,引起幼兒的注意。
當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些小瓶子上的時候,教師要抓住機會,引導幼兒,調動起幼兒的求知的積極性,然后把幼兒的主動地位保持住,我看到所有的孩子都注意我擺在桌子上的小瓶,有的竊竊私語,有的伸長了脖子看著那些小瓶。于是,我就抓住這個機會問他們:“這些瓶子里的顏色,漂亮嗎?”孩子們看著我,齊聲回答:“漂亮,真漂亮?”有的孩子問:“老師,這些瓶子怎么那么好看呀?”我說:“因為里面有好看的顏色呀。”“那么老師,這些顏色怎么來的呀?”我說:“你們看,”我拿起紅、黃、藍三個小瓶子, “剩下的顏色,所有老師桌子上的顏色都是用它們三個變出來的。”
“老師,那怎么變呀?”我拿出一個塑料杯,“注意看,看老師怎樣變魔術呀!”我先往杯里倒了一些黃色,看了他們一眼,只見他們的眼睛一眨都不眨地盯著我,小嘴都張著,“看啊,看仔細了。”我拿起藍色倒了一點兒,然后輕輕搖了搖塑料杯,“呀,變綠了,顏色變綠色了,老師真棒!”我笑著,拿起一個小瓶子,“看,這個瓶子里的綠色和杯子里的一樣嗎?”“一樣。”“那老師是怎么變的呢?”“先加黃色,加上藍色。”“那變成什么顏色了呢?”“綠色。”我又拿起藍色,繼續往杯子里倒,“現在什么顏色?”“深綠色。”我繼續倒藍色,“那么現在又變成什么顏色了?”
“有點藍,有點綠”,“那叫藍綠色”,我教了他們顏色的名字。然后我又用黃和紅,紅和藍調了橙黃、橙紅、紫紅,紫藍等顏色,幼兒觀察得特別仔細,回答得也很好,只是對調出的顏色名稱還不了解。
后來,我又請了幾個孩子嘗試調出他(她)自己喜歡的顏色,孩子很積極,爭著舉手,我就先請了三名幼兒上來調色,其他孩子幫助他們直到調出正確的顏色為止。
由于時間有限,這次活動不得不結束了,孩子們竟猶未盡。都不愿下課,于是我就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到觀察區,準備了幾個干凈的塑料杯,告訴孩子們:“你們有時間,可以到觀察區隨便去調配色彩,但玩過要把桌子擦干凈,下課了。”孩子對我說,“老師,這些顏色可真好玩呀!”
通過這次課,孩子認識到顏色之間的關系,知道了只要有了三元色,就可以調出好多種顏色,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他們學會了觀察,仔細觀察。
三原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一系列活動引導幼兒(幼兒食品)體驗混色變化帶來的快樂。
2、在玩玩做做中使幼兒知道三原色配色的結果。
3、引導幼兒學習兒歌,并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紅、黃、藍顏料、彩泥,色彩謠掛圖
活動過程:
1、律動《彩色世界真奇妙》
2、教師扮成魔術師導入課題
看,我是誰?我帶來了三個寶寶,它們都是什么寶寶(寶寶食品)(認識紅、黃、藍三原色)我今天要用他們給大家表演一個魔術。
3、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將紅、黃倒入一起,幼兒觀察變色)孩子們,你發現了什么?試試看你能不能和我一樣也變成魔術師呢?
4、幼兒操作,教師引導
小朋友,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什么色?可以畫什么?
5、學說兒歌《色彩謠》
我們的魔術表演結束了,一起用一首好聽的兒歌說出我們的魔術吧
6、找朋友鞏固
小朋友看看自己是什么顏色的寶寶,讓我們一起說著兒歌手拉手好嗎?
7、延伸活動
故事《紅黃藍三兄弟》請幼兒用三原色彩泥制作桔子、葡萄、黃瓜。
三原色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藍天、白云、紅花、綠葉,自然界多姿多彩,五顏六色,怎么會有這么多的顏色?為了幫助幼兒了解紅、黃、藍三原色以及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的神奇,我設計了本節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感受顏色變化的奇妙,激發幼兒探索、發現顏色變化的欲望,豐富有關顏色變化的經驗,體驗變化的樂趣。
活動目標:
1.認識三原色,通過探索發現不同顏色混合后發生的變化。
2.會按要求邊操作邊記錄。
3.對顏色感興趣,體驗顏色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透明杯、小勺子、顏料、抹布等。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師:手戴小兔頭飾,“今天,森林幼兒園里的山羊老師要給小動物們上美術課,可小兔只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顏料,誰能幫幫小兔呀?”
2.猜想并記錄。
(1)師:“好,那你們猜一猜把紅色和黃色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請兩位幼兒回答。
(2)介紹記錄表。
師:“這里有一張記錄表,在記錄者這里寫名字或字母,這是什么意思?(手指猜想標記)你用水彩筆把猜想的結果記錄在這里。記錄好了,就把記錄板放回原處大班科學:會變的三原色大班科學:會變的三原色。好!現在開始。”
(3)幼兒猜想并記錄。
(4)交流猜想結果。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猜想結果。”
3.實驗并記錄。
師:“兩種顏色合在一起到底會變成什么顏色呢?我們動手試一試,好嗎?”
(1)“在每張桌上有紅黃藍三種顏色,你用勺子從杯子里取出兩種顏色放在空杯里,看看合起來是什么顏色,然后記錄。在用勺子取顏料時要慢,不把顏料弄在桌子上,如果不小心把手弄臟了,可以用抹布擦一擦。實驗完成的小朋友把杯子放在桌上,拿著記錄表回座位。”
“這是什么意思?(手指記錄表實驗標志)你把實驗結果記錄在這里。”
(2)幼兒實驗。
(3)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介紹你的實驗結果?”
4.第二次實驗。
(1)師:“小朋友真能干,又幫小兔找到了三種顏色,可小兔說它還想要更多的顏色,怎么辦?”
(2)“你還能變出什么顏色呢?請你再去試一試,把實驗的結果記錄在這里。(手指記錄表)這里記你用的哪兩種顏色,這里記你變出的什么顏色。我搖鈴鼓時,你們就回座位。”
(3)幼兒實驗。
(4)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變出了什么顏色?是怎么變的?”
5.總結。
師:“原來紅黃藍三種顏色可以變出很多不同的顏色,這三種顏色就是三原色。小兔有了這么多顏色,就可以開心地畫畫了,真要謝謝小朋友。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兒童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兒童積極參與其中,老師為主導,積極調動兒童的各種感官,讓兒童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兒童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秘,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
2.孩子對上這節課的興趣很高,可以自己親自去動手調色,并觀察不同顏色加在一起的變化樂趣。
3.有的孩子還不能準確的調出相應的顏色,老師應該就加以指導。
4.這節課上有的孩子回答問題還是很積極的,有的孩子不認識自己調出的是什么顏色。
三原色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紅、黃、藍和三間色橙、綠、紫,體會生活中的色彩美。
2、學習紅、黃、藍三原色調配間色的技能。
3、讓學生感受色彩的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本課重點是使學生認識三原色和三間色及其色彩特性。
難點:了解原色與間色的色彩關系,掌握用原色調出間色的調色本領。
教學準備:
教師:電腦課件、《顏色歌》動畫、三個分別裝有紅黃藍三種顏料的透明杯子、三個空的透明杯子、一盒水粉顏料、調色盤、水粉筆、紙等。
學生:大紅、檸檬黃、普藍三種水粉顏色,三只水粉筆、小水桶、調色盤、抹布、白紙、三個裝有小半杯水的杯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激發興趣
教師播放一段《找顏色》的兒歌動畫給學生觀看,并提問:小花貓們在找什么啊?它們都找到了哪些顏色啊?
(學生回答它們在找顏色,有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等。)
過渡:在我們的生活中,色彩無處不在,它們用獨有的魅力美化了我們的生活,裝扮著我們的世界。讓我們一起看看色彩有什么奧秘。
二、探究發現 揭示課題
教師出示三個分別裝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透明杯子。
師:瞧!老師也找到三種顏色,它們是哪三種顏色啊?
生:紅紅火焰的紅色,藍藍天空的藍色,酸酸大檸檬的黃色。
看教師變個魔術:將紅色和黃色混合在另一個杯中變成了橙色;再將紅色和藍色混合變成了紫色;最后將藍色和黃色混合變成了綠色。
小朋友們也想變出這樣的魔術嗎?請同學們在你們的顏色中找出大紅、檸檬黃和普藍這三種顏色。選擇其中一種顏色快速涂到你的小手心上,涂得要厚,同座位的兩個同學不能選一樣的顏色。再快速地把你們涂好顏色的小手印重疊印到紙上,看看這兩只小手印變成了什么顏色?
展示幾張學生的作品:紅色的小手印和黃色的小手印壓印在一起時變成了橙色的小手印;紅色的小手印和藍色的小手印壓印在一起時變成了綠色的小手印;紅色的小手印和藍色的小手印壓印在一起時變成了紫色的小手印,我們也會變魔術了。
師:通過這些小魔術你們發現了色彩的什么秘密?
師:通過同學們的嘗試,我們都發現了一個共同的現象:(教師用課件展示)
紅+黃=橙 黃+藍=綠 紅+藍=紫
師 :無數種色彩都可以用紅、黃、藍(出示課件)三種顏色調出來。它們是色彩王國的老祖宗,而任何其他顏色都調不出這三種色彩。剛剛運用三原色兩兩相配調 和出來的綠色、橙色和紫色,我們稱之為三間色。(板書三間色)它們是三原色的第一代后代。原色和間色是太陽和彩虹的色彩,是世界上最鮮艷的色彩。今天啊, 老師想帶你們走近色彩的王國,了解色彩、發現色彩的秘密,學習色彩的基礎知識《三原色和三間色》。
三、實際操作 師生互動
老師想請紅、黃、藍三個小朋友來幫忙,我們來畫美麗彩虹的顏色。
1. 老師和紅色的小朋友一起畫一根紅色的飄帶。
2. 老師再擠出黃顏色和剩余的紅顏色相調,如果太干可以放點水,我們用筆柔和地將顏料調開,大家看,顏色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我們先畫在紙上來看一看,確實,橙色可以通過紅色和黃色調,我們畫出了彩虹的第二種顏色——橙色。
3. 老師接著和黃色的小朋友畫出黃色的飄帶。
4. 請這位小朋友來試試:用這枝黃色的筆沾上少許的藍色,發現顏色就變成了我們經常看到的綠色,請在紙上畫出綠色的'飄帶。
5. 藍色的小朋友畫藍色的飄帶。
6. 其他小朋友們將筆洗干凈,再來換其它兩種顏色,我們先沾一點干凈的藍色,再沾少許的紅色,將兩種顏色均勻柔和地混合在一起,我們發現,顏色已經變成紫色了。畫到紙上來看一看,我們確實可以通過藍色和紅色調出紫色來。最先調好的小朋友來完成紫色的飄帶。
四、鏈接生活 尋找色彩
1.(播放PPT)欣賞大自然中不同的色彩。
大自然是一位最偉大的畫家,她用神奇的畫筆,畫出了春天的桃紅柳綠,夏天的驕陽似火,秋天的碩果金黃,冬天的皚皚白雪,多彩的四季裝點著我們多彩的童年,讓 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小朋友,你能找到哪些美麗的顏色啊?不知大海深處是否也有美麗的色彩,我們一起來找找。你們找到了哪些色彩?
2.展示生活用品中的色彩。
生活中離不開色彩,這些生活用品上面也都有原色和間色的色彩裝飾。這些色彩組合在一起,鮮艷、亮麗、明快,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其實色彩還會帶給我們不同的心理感受。(展示圖片)年齡、性格、心情和健康狀況不同,人們對色彩會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色彩給人的感覺也不同。
五、欣賞佳作 拓展思維
1. 欣賞成人的作品。
2. 欣賞孩子們的作品:老師這里也有很多同學的優秀作品,它們又是以間色和原色為主的畫,顯得非常明快鮮亮,你喜歡哪一張,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3. 紅黃藍三個小朋友,你們想合作完成一個怎樣的畫?(學生討論)
六、實踐操作 創作表現
紅 黃兩個手拉手,變出橙色畫橘子;黃藍兩個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紅藍兩個手拉手,變出紫色畫茄子;紅黃藍色手拉手,變出黑色畫輪子。下面我們就用原色和 間色進行美術創作,描繪出美麗的生活和自然,因為原色和間色是太陽和彩虹的顏色。請小朋友們拿出畫筆,用我們今天學到的三原色和三間色,創作一幅美麗的畫 面,好嗎?
作業要求:
1. 用大紅、檸檬黃、普藍三種顏色創作一幅美麗的圖畫。
2. 大膽嘗試調出豐富的三間色的色彩。
3. 可以用印、吹、畫、剪、貼等不同形式表現畫面,也可用圓、方、三角形等幾何圖形,隨即排列組合,形成新圖形,分別用三原色和三間色進行填色練習。
4. 三個同學合作共同完成。
七、課堂 體驗成功
評析階段:
1. 夸夸自己的作品,還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2. 夸夸別人的作品,還有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3. 教師進行扼要的點評。
八、課堂 拓展延伸
通過剛才的學習及練習,我們認識了原色和間色,了解了它們的色彩含義,我們應該知道,三原色、三間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希望我們以后可以繼續交流,讓我們的學習、生活能像間色和原色一樣明快、亮麗!
練習設計:
本課共有三次從易到難的作業。
第一次作業:用紅黃藍三原色中的任意兩種顏色印出間色的小手印。
1. 用藍色小手印加黃色的小手印出綠色小手印。
2. 用紅色小手印加黃色小手印調出綠色小手印。
3. 用藍色小手印和紅色小手印重疊壓印出紫色小手印。
第二次作業:用兩種顏色調出不同的間色。重點是指導學生調色和用筆的方法。
第三次作業:用紅黃藍三原色畫己喜歡的美麗圖畫。
1. 用大紅、檸檬黃、普藍三種顏色創作一幅美麗的圖畫。
2. 大膽嘗試調出豐富的三間色的色彩。
3. 可以用印、吹、畫、剪、貼等不同形式表現畫面。
4. 三個同學合作共同完成。
板書設計:
三原色 三間色
原色:
間色:
三原色教案 篇5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操作和認識并能區分“紅黃藍”三種顏色,能用語言大膽的表述這三種顏色。
2. 樂于探索和發現,并能感受顏色帶給自己的樂趣。
二、 活動準備
1.若干個打滿紅黃藍三原色的乒乓球。(分別放在若干個對應顏色的籮筐里)小兔子的頭飾若干。
2. 白顏色的宣紙若干,三種顏色的五角星若干。有紅黃藍三原色組成的三條河。
3. 學會念兔寶寶的兒歌。
三、 活動過程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
活動延伸
(一)激發幼兒興趣 1.用神秘的探險活動來激發幼兒興趣,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引導幼兒觀察:“哇,這是什么顏色的溪流啊?” 同樣的提問大河流和小水溝是什么顏色的?幫助幼兒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
2.幼兒自由選擇一朵喜歡的花,提問:“你選的是什么顏色的花呀?”要求幼兒能用語言表述:“我選的是顏色的花。”
3.幫花找家,提問:“想一想你應該到哪個家里去呢?(教師一邊說,一邊指著胸前的花暗示幼兒。)
(二)自由探索,進一步鞏固對顏色的區分。
1.利用香香兔給幼兒帶來的變魔術,提問:“這是一張什么顏色的手帕啊?”通過變魔術以后,教師又可以提問幼兒:“現在,白色的手帕變成什么顏色啦?”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
2.幼兒自己嘗試,自由探索
(1)先請幼兒選擇一個乒乓球,提問:“你變出的是什么顏色呀?” 這時幼兒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自己變出的手帕是什么顏色的?
(2)再請幼兒進行探索:“現在我們再來變變看。不過,這次呀請你們選擇兩個乒乓球放在一起滾一滾,看看又會變出什么顏色呢?”
(三)活動延伸
1. 教師提問:“白色的手帕怎么會變出顏色的呢?你們有沒有發現里面的秘密呀?”
2.開設一個探索區,讓小朋友在游戲活動的時間里繼續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原色教案 篇6
手在人類的進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有了手,有了手的觸覺以及抓握處理物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人才能利用自然,才能發展自己的智慧,才能在許多方面優于其他動物,在自然界里占據中心地位。可以說,人之所以成為人,手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設計了此節課讓幼兒充分鍛煉自己的小手。
活動目標:
1愿意嘗試打開各種瓶子,盒子,罐子,嘗一嘗里面的食物.
2感受不同的容器不同的開啟方式.
3體驗自己動手剝的成功感.
4知道把剝開的食物放進垃圾桶。
活動準備:
1不同的包 瓶子 盒子
2鵪鶉蛋 橘子 瑞士糖 開心果 上好佳 帶殼花生 小竹筍
3每組一只空盤 毛巾 托盤一只
活動過程:
1展示托盤里的食品 師:這里有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認識嗎?引導幼兒說出食物的名稱.
2這么多好吃的東西都藏在不同的盒子里瓶子里,你們想去打開來嘗一嘗嗎?(想)請你們每人挑選一樣用自己能干的小手把它打開,剝出來嘗一嘗,剝的時候可以用小毛巾擦一擦,剝下來的皮和殼放在一只空盤里.
二幼兒嘗試打開各種瓶子盒子,并把食品剝開.
1幼兒探索,教師巡視觀察.
2提問:你們剛才吃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吃到的,高興嗎?
3師:你吃到糖果了嗎?為什么沒吃到?請他說說用的什么辦法剝不開.(用嘴巴咬,用力撕) 如果在剝的時候遇到困難,我們小朋友動動小腦筋,小手就變得很靈巧了.小朋友你們還想在試試嗎?(想)那好吧,再挑選一樣喜歡的東西試試看.(再不行,請別的小朋友幫忙)
4幼兒第二次操作,嘗試打開剝出食品.教師在指導中進行個別的提問,導幼兒說出所剝的食品名稱,味道以及你是怎樣打開的.。
5請幼兒將剝開的垃圾放入垃圾桶內
三在幫助成人的勞動中,練習剝的技能,進一步體驗自己動手的成功感.
師:寶寶們的小手都很能干,今天食堂里買了許多的筍,我們一起來幫忙好嗎? 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吃點心。
最后讓幼兒重復各種開啟運作的目的是為了分析手在其中的作用。如在撕、剝時,主要靠拇指和食指配合主要靠五個手指協調工作,等等,感受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師應適時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吃東西前要洗手,剝下來的殼要放到指定地方等。
三原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
2、掌握用原色調配間色的技能。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三原色和三間色及其色彩特性。
教學難點:
掌握原色與間色的色彩關系,學會用原色調合間色的調色本領。
教具準備:
彩筆、范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復習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橙色畫畫,知道了橙色的調配方法,你能說說橙色是怎么調出來的嗎?它給你的感覺是什么?
2、揭題板書:今天我們來學習用綠色和紫色畫畫。
三、講授新課
1、復習原色,認識間色:
(1)觀看幻燈,讓學生觀察三原色相加能否變化出別的顏色。
(2)演示色輪,出示三色輪,分析三原色相加變化哪三種顏色。
問:色圈紅色和黃色重疊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黃色和藍色重疊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藍色和紅色重疊的部分是什么色?(讓學生細致觀察后回答。)
師小結:用色塊表示。
紅+黃=橙
黃+藍=綠
藍+紅=紫
(3)得出定義。
師貼出間色定義(用兩種原色調合成的顏色叫間色)。
2、除了上節課我們用的橙色,綠色和紫色也都是間色,它們分別給我們什么樣的感受?請你說一說。在我們生活當中,你見過哪些東西是綠色和紫色的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討論一下后回答。
3、布置作業:以綠色和紫色為主,分別完成一幅作業。
4、作業展示:集中展示,表揚優秀作業。
四、課堂小結
教學后記:
在前一堂課的基礎上,學生的色彩觀念有了很大的進步,調色能力也提高了。能夠用上不同的綠色和紫色來表達繪畫內容,使畫面顯得較有層次感,教學目標基本達成。我發現學生上這種調色繪畫課總是顯得特別興奮,有時課堂顯得不受控制,學生總是在你還沒講清注意點時,就迫不及待地動手操作了,結果會出現很多問題,防不勝防。今后在上類似的課是一定要注意課堂的調控。
三原色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投影儀1臺。
幼兒用書:《紅黃藍構成》。
教學掛圖:《蒙德里安的作品》。
活動目標
初步欣賞抽象畫,了解繪畫作品有多種風格。
感受作品中色塊大小對比以及三原色搭配所帶來的美。
通過對比欣賞遮住黃色色塊的畫面和完整的畫面,感受作品中不對稱的均衡風格。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欣賞蒙德里安的作品《紅黃藍構成》。
1. 引導幼兒描述觀察后的初步感覺。
2.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大家欣賞一位大畫家的畫,看看他的畫和我們以前看的畫有什么不一樣。
二、師幼兒共同欣賞畫面,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的線條、色彩。
1. 教師:畫面上有哪些線條?它們在一起變出了哪些形狀?
2. 教師針對幼兒的回答,進一步引導幼兒欣賞畫面。
教師:畫面上的格子一樣嗎?有哪些不一樣?畫面上有哪些顏色?讓你想到了什么?(比如藍色可以想到大海、夜空,是冷色;紅色想到太陽、火,是暖色等。)
3. 引導幼兒發現畫面色彩搭配的美。
教師:如果我們把紅顏色換成藍色好嗎?為什么?
4. 引導幼兒對比欣賞遮住黃色色塊的畫面喝完整的畫面,感受作品中不對稱的均衡風格。
教師:現在老師遮護黃色色塊,你再看看這幅畫,有什么感覺?沒有遮住黃色色塊的畫,你有什么感覺?
三、引導幼兒再次完整地欣賞作品。
教師:你喜歡這幅畫嗎?為什么?請你為它起個名字吧。
四、教師簡單介紹畫家蒙德里安。
教師:蒙德里安是荷蘭的一位大畫家,他的畫不像我們以前看到過的作品,上面有動物、人或者是花。這幅畫上面只有一些線條和色塊,但這樣簡潔的圖案也很好看。
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在美工區提供幼兒用書,引導幼兒在欣賞經驗的基礎上為大小不同的個子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第一范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