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地理復習提綱(人教版)
降水的南北差異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長 由夏季風形成鋒面雨帶進退規律決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澇;江淮地區的梅雨和伏旱
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的特點: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間(地區)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p35圖2——16,在圖在中找出我國主要的等降水量線穿過的省區?
例:p37活動1:①甘肅年降水量較少,蒸發大于降水,房屋修建成平頂,可以用來晾曬糧食或其它作物;②吐魯番年降水量很少,蒸發很大,晾房通風效果好,通風可加速水分的蒸發,利于水果的晾曬;③紹興降水量較大,斜頂房利于排水;④黃土高原年降水量較少,氣候較為干旱,人們利用黃土的直立性建窯洞,窯洞冬暖夏涼,較為干燥。
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干濕地區:干旱區,半干旱區,半濕潤區,濕潤區。
p36圖2——17,找出我國四大干濕地區的分界線及分布地區?
例:p37活動2:氣候干濕程度不同,對人們的身體也有很大影響,如南方降水多,人們易患風濕病,因而愛吃辣椒,北方降水少,氣候干旱,人們易上火,體力消耗大,因而愛吃菠菜,愛喝綠豆米湯。
關系:干濕地區影響地面植被,濕潤地區,降水豐富,因而森林繁茂;干旱地區,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短小,農業類型不同,農作物(經濟作物)也不同,人們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也不同
干濕地區
干濕狀況
分布地區
植被
濕潤地區
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發量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東北三省東部、黑龍江西北、內蒙古東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森林
半濕潤地區
年降水量>400mm降水量>蒸發量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東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區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發量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區
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發量
x疆、內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多荒漠
季風是指一年內盛行風向隨著季節變換而顯著變化的風;季風氣候則是指一年內因盛行不同風向的季風而形成的氣候類型。
季風名稱
成因
發源地
風向
性質
影響范圍(地區)
冬季風
由于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
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和蒙古高原一帶
偏北(西北、東北)
陸地→海洋
寒冷干燥
我國東部廣大地區(除青藏高原、云貴高原、海南、中國臺灣等)
夏季風
太平洋、印度洋的熱帶海面
東南季風:我國東部廣大地區西南季風:我國西南華南長江黃河中下洲地區
偏南(東南、西南)海洋→陸地
溫暖濕潤
季風的形成原因:p38圖2——19;2——20
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劃分是以夏季風能夠影響的地區為標準劃分的:其界線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p39圖2——21)
我國季風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
例:p40活動2:我國東部背靠亞歐大陸,面臨太平洋,地處季風季風氣候區,受夏季風影響非常明顯,因而夏季高溫多雨,由此可知造成兩個地區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不是緯度位置而是海陸位置,正是由于海陸位置的影響,才使地處同緯度大洋西岸的阿拉伯半島氣候干旱,沙漠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