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文明的起源
第二單元
文明的起源
第一課 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
p28這一時期已經從石器時代向金屬時代過渡,農業上已經率先進入了犁耕時代。[自我測評]1、比較四大文明古國(文明發源地、產生文明時間、統一時間、統一者)
文明古國
文明發源地
產生文明時間
國家統一時間
統一者
古埃及尼羅河流域
公元前35xx年
公元前30xx年
美尼斯
古巴比倫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xx年
公元前18世紀
漢謨拉比
古代印度印度河、恒河
公元前25xx年
公元前3世紀
阿育王
中國黃河、長江流域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
2、四大文明大致位于哪個溫度帶上?從地理環境看,它們有什么共同點?說明原因(為什么早期人類文明都發源于大河流域?)溫帶。
這些文明都屬于農業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多雨,利于農作物培植和生長,適宜人類居住和生存,能夠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需要。由此可見,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第二課 早期國家的形成
1、禪讓制和世襲制的比較統治者產生方式
特點
禪讓制
民主選舉
“天下為公”
世襲制
父死子繼
“家天下”
2、比較四大文明古國的異同(城市、王權、社會等級、刑法)
城市
王權
社會等級
刑法
埃及
孟斐斯
法老
統治階層:王室、僧侶、貴族;自由民:工匠和農民;奴隸
兩河流域
烏爾城
國王
奴隸主、自由民、奴隸
《漢謨拉比法典》中國
二里頭
國王
貴族、平民和奴隸
嚴酷刑法
印度
摩亨佐·達羅
國王
①婆羅門②剎帝利③吠舍④首陀羅
3.為什么說《漢謨拉比法典》是一部代表奴隸主意志的法律?
①法典規定了奴隸主對平民和奴隸所享有的特權;②法典規定了奴隸可以買賣、抵債,使奴隸買賣合法化;③在法典中,奴隸的生命和安全毫無保障。④法典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⑤法典保護商人和高利貸者的利益。
4、《漢謨拉比法典》對當時的意義:是國家出現后的產物,是鎮壓勞動人民反抗、加強和鞏固王權統治的工具,是維護奴隸制統治秩序的工具。現在意義: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們全面了解古巴比倫當時的社會情況,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和文物,是人類由史前時代向農耕文明時代過渡時期的重要文明成果。地位: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實質:法典是維護奴隸制統治秩序的工具。與現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漢謨拉比法典體現了當時刑法的殘忍,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這同現代法律所弘揚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5、印度種姓制度(實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統治的工具
地位
等級
名稱
代表的社會階層
該階層的職責或義務
統治階級
一
婆羅門
僧侶
掌握宗教文化祭祀大權
二
剎帝利
國王、武士、官吏
掌握軍事行政大權
被統治階級
三
吠舍
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等
供養前兩個階層
四
首陀羅
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者(奴隸、理發師等)
沒有任何權利,處在社會最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