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課星火燎原教案
(2)1927年9月, 領導了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進軍,創(chuàng)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 。
建立根據(jù)地的的原因:
意義:
(3)兩次武裝起義的教訓:
第18課 展示“歷史” 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是一堂展示“歷史”的活動與探究課,設計者認為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們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利用課下的空余時間,指導學生收集各種資料,課上只作為展示的時間,可最大限度節(jié)約教學時間。...
點擊::第一范文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熟記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史實;了解“一國兩制”政策的形成過程和中國臺灣社會現(xiàn)狀;理解“一國兩制”的含義過程與方法: 通過理解圖片、分析材料、觀看視頻、自由發(fā)言等方式鍛煉學生積極參與、相...
誦讀毛澤東詩詞,重走紅軍長征路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查閱、選取毛澤東長征時期寫的詩詞,聯(lián)系課本知識,適當拓展、延伸課外知識,感受當年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
教材分析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按新課程標準編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9課改革發(fā)展中的教育。本課內容在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中涉及很少,是按照課程改革目標中加強課程內容與我國國情和學生實際相聯(lián)...
七年級歷史學科導學案 序號:12課題1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課型新授執(zhí)教人學習目標1、學習南昌起義的內容。 2、通過學習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把部隊帶向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
一、課程標準:知道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簡述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1954年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和平共處原則的主要內容。...
第7課 辛亥革命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有關孫中山創(chuàng)建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三民主義、武昌起義等歷史基礎知識。...
第15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課程標準]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簡述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和掌握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針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