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第二課堂教案
誦讀毛澤東詩詞,重走紅軍長征路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查閱、選取毛澤東長征時期寫的詩詞,聯系課本知識,適當拓展、延伸課外知識,感受當年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 2.通過誦讀毛澤東的長征詩詞,加深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學習老一輩革命家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的胸懷。 3.文史相通,通過以詩入境、以史佐證,加強歷史和語文課程的融合,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這兩門課程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詩詞常識,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4.通過導游的形式,培養學生收集、提取、整理有關地理、旅游等信息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集體合作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把學生分為三組,布置各小組課前查閱毛澤東詩詞,界定在長征時期所寫的詩詞。(各組間可協調,最好不要選重復的詩詞。)可在歷史或語文老師的指導下正確朗讀,理解詩詞的意境。 2.選定其中易于學生朗讀、背誦、理解的詩詞。可配樂朗誦或選用為詩詞譜曲的歌曲。 3.確定小組的組長(主持人)、朗誦詩詞的同學、擔任導游的同學。明確分工,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4.擔任導游的同學可一人也可多人,擬好介紹詩詞中提到的有關地點的概況、紅軍長征時發生在當地的戰斗或事件、故事等文字材料。 三、活動過程: 1、導入: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從此,中國革命在毛澤東的領導下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一首《七律長征》把我們帶進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征程。長征途中,戎馬倥傯之間,毛澤東揮筆寫下了一批雄奇豪邁的詩篇。讓我們高聲誦讀毛澤東的長征詩篇,重走紅軍長征路,重回當年的戰場,重溫令人難忘的戰斗歲月。 2、主持人先帶領大家朗誦毛澤東《七律長征》,介紹本課的活動內容和具體方法。 3、分組活動。由各組組長上臺講述本組人員收集的資料,然后每組先由一位同學朗誦本組搜集的一首詩詞,主持人介紹詩詞的寫作時間,背景等,導游帶領大家重溫紅軍長征的情景以及事跡等(可通過ppt展示相關資料、圖片以及視頻)。 4、教師點評,肯定優點,彌補不足,寄予希望。 附:毛澤東詩詞 清平樂·會昌(1934年夏)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十六字令三首(1934--1935)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憶秦娥 婁山關(1935.2)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七律 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念奴嬌 昆侖(1935.10)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清平樂 六盤山(1935.10)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